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初三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Ca:40 N:14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1.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一定不变的是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数目 ④物质种类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⑥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④⑤⑥2.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S+O2SO2的读法错误的是:( )A. 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B. 每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C. 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D. 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3. 科学家用“人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获得氧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可缓解温室效应 B. 该反应中共有2种氧化物C.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D. 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4. 甘草是连花清瘟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有效成分是甘草利酮,其化学式是。下列有关甘草利酮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甘草利酮中含有2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B. 甘草利酮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C. 甘草利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D. 382g甘草利酮中碳元素的质量是2645. 下列实验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 C. D.6.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该反应原理可表示为6CO2+6H2OC6H12O6+xO2,x的值为A. 4 B. 5 C. 6 D. 77. 在一密闭容器中含有甲、乙、丙、丁四中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物质丙一定是化合物 B. 物质丁是催化剂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是8. 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在8克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A.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 该有机物可能是C2H2C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燃烧过程中消耗了有机物1.6克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 乙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 铝粉在空气中燃烧:10. 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比较: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 归纳: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 分析: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氢、氧元素D. 推理: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也要验纯11. 如图所示,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金刚石和石墨 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B. 碳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D.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2. 向如图所示的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几块刚烘烤过的木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红棕色变浅 B. 最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C. 二氧化氮被木炭吸附 D. 二氧化氮与木炭发生了化学反应13. 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B. 石墨制成铅笔芯C. 石墨燃烧 D. 木炭使红墨水褪色14. 图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 氧化铜和碳反应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关系C. 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气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关系D. 红磷在密闭装置中燃烧,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15.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B. 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C. 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D. 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16. 安全警钟时刻长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营地篝火,用水浇灭 B. 点燃氢气,提前验纯C. 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D. 矿井作业,注意通风17. 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方案或操作目的 A.鉴别H2和CH4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方案或操作目的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A. A B. B C. C D. D18. 单层石墨成为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③金刚石和石墨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④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⑤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⑥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A. ①②③④ B. ④⑤⑥ C. ③④⑥ D. ③④19. “三月三”假期,小明出去旅游发现很多景区都会贴有禁烟标志。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B. C. D.20. 下列物质的除杂或鉴别操作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A 除去中少量的CO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 除去CaO中少量的 先加水,再过滤C 鉴别和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D 鉴别水与酒精 观察颜色A. A B. B C. C D. D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4分)21. 用化学用语填空或写出数字的含义。(1)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2)两个氮分子___________。(3)中“3”的含义___________。(4)中“2”的含义___________。22. A是一种化合物,B、D、E是初中化学中三种常见气体,其中D、E具有还原性。物质A~F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全部列出):(1)若A是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2)物质B是______(填名称);D和E都具有还原性,同时与一种黑色固体反应得到红色固体F.其中F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3)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写出一个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3. 丰富的物质世界中,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如图是碳元素“价类二维图”。(1)用“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长久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2)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图中b点对应的其中一种物质有这样的描述:“ 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文中描述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3)①图中c点对应的物质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空气污染物。②由d转化为c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③雪碧中含有的e会分解产生d,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④在生活中我们常用“84”消毒液进行日常消毒,“84”消毒液中NaClO与物质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O+B+H2O=2HClO+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5)e点对应的其中一种物质是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___色。(6)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b.随手关灯、节约用电c.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d.节约纸张24. 在实验室里常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有关气体。(1)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②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C、D装置均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D装置与B、C装置相比,其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若选择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4)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备甲烷气体,已知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甲烷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填A~G字母序号)25. 用木炭与氧化铜的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木炭具有__________性。(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6. 兴趣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任务一】认识燃烧(1)下列是木炭燃烧的实验:欲证明氧气浓度对可燃物有影响应该进行的对比实验为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实验②与实验③对比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实验 ① ② ③操作【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兴趣小组设计如图1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根据图1分析:(2)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3)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任务三】利用燃烧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2装置,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并绘制氧气含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根据图3分析:(4)容器内物质总质量:a点___________b点。(填“>”或“<”或“=”)(5)c点时,观察到红磷熄灭,据此你对燃烧的新认识为___________。三、计算题(27题8分,5,6小题每空2分,其他每空1分)27. 计算题。硝酸铵是常见的氮肥。(1)硝酸铵中含有_______种元素。(2)写出硝酸铵的化学式并标明氮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_。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进行以下计算(写出计算过程)。(3)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_________(4)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5)硝酸铵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6)1.6kg硝酸铵固体中的含氮量与多少千克的硫酸铵中含氮量相当?_________28.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为碳酸钙,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华将10g贝壳样品高温煅烧,对样品进行分析,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杂质不参与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时间/min 1 2 3 4剩余固体质量/g 8.6 7.3 6.7 6.7(1)在______min后,碳酸钙已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2)计算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3)该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初三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Ca:40 N:14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4分)【21题答案】【答案】(1)OH- (2)2N2(3)每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4)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22题答案】【答案】(1)CH4 (2) ① 二氧化碳 ②. 单质(3) (或 )【23题答案】【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金刚石 (3) ①. 是 ②. 吸热 ③. H2CO3=CO2↑+H2O ④. Na2CO3(4) ①. ②. 不变(5)红 (6)abd【24题答案】【答案】(1)长颈漏斗(2)2H2O22H2O+O2↑(3)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 用燃着的木条伸到导管口c处,若木条熄灭则满(4)AE【25题答案】【答案】(1)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2)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3) ①. ②. 还原(4)防止灼热铜被氧化【26题答案】【答案】(1) ①. ①③ ②.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3)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4)= (5)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三、计算题(27题8分,5,6小题每空2分,其他每空1分)【27题答案】【答案】(1)3(2)(3)80(4)7:1:12(5)60%(6)2.64Kg【28题答案】【答案】(1) ①. 3 ②. 3.3(2)7.5g解:设碳酸钙质量为x。答:碳酸钙质量7.5g。(3)7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