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湖北省孝感市八校三模联考
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提出:“秦在水利、交通、机械等技术层次的优越,使秦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并赢得最终胜利。”这种观点意在说明,秦国(  )
A.素有重视农耕文明的传统
B.科学技术领先东方六国
C.讲求实用最终完成国家统一
D.商鞅变法历史意义非凡
2.元朝时期,蒙古人取名时,采用了汉人的字、号,道德观念上接受了汉人的习俗,汉人也接受蒙古文化的影响,学习掌握蒙古语言文字,使用蒙古名字。这反映出(  )
A.蒙古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B.政府接受汉族文化
C.汉人完全接受元朝统治 D.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3.明末,钦天监官员李祖白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共同撰写了《远镜说》,该书对伽利略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光学知识的书籍。受其启发,徐光启提出装配三架望远镜用于观测天象的建议,获得崇祯皇帝的批准。由此可知,明末(  )
A.中央政府并不排斥近代科学
B.中国天文学被西方全面超越
C.西学东渐潮流自上而下蔓延
D.光学望远镜的用途不断推广
4.早期党组织的成员,如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并帮助陈独秀等组织机器工会。以上信息可以说明早期党组织的成员(  )
A.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深化 B.自力更生能力不断提升
C.来自社会基层不同行业 D.注重同工人群众相结合
5.1955年10月,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即将到来,毛泽东提出对当前农村工作要进行包括合作社的规划、农业生产的规划、全部的经济规划在内的全面规划,其中农村全部的经济规划涉及副业、手工业多种经营等,在发展合作社的工作上,“要比质量,比规格”“重点是比质量”。毛泽东的这一指示(  )
A.系统纠正了农业改造中的错误倾向
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有序发展
C.满足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合理诉求
D.实现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全面构建
6.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  )
A.其文明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B.深受伊斯兰宗教的影响
C.继承并创新了拜占庭文化
D.与拜占庭历史传统相似
7.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这种状况客观上(  )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反映出美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8.下面是1915年美国某刊物登载的一幅政治漫画《我非常中立》。漫画中,德国军人在背后给了正在沾沾自喜的美国山姆大叔一脚。据此可知,该漫画(  )
A.揭露了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B.反映了美德两国矛盾的激化
C.批判了美国政府的战争政策
D.揭露了德国偷袭美国的罪行
9.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越南撤出之后,仍然继续给西贡政府提供“最大限度的援助”,1978年苏联吸收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加入经互会。美苏的举动(  )
A.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意在争夺中间地带
C.说明东南亚成为双方争夺重点
D.导致了越南的分裂
10.信牌原是明清中国地方衙门使用的一种下行文书。1715年,日本开始对外国商船颁布署天皇年号的“信牌”凭证,持此信牌才可以进入长崎进行贸易。有清朝官员认为日本颁布的“信牌”有辱国体,而康熙帝则认为信牌只是一种商业记号,与国体无关。康熙帝的看法(  )
A.规范了清政府对外贸的管理
B.反映了旧的朝贡体系的松动
C.打破了清初“海禁”的对外政策
D.体现了较为务实的对外交往原则
11.明洪武年间,基层实行里甲制,设里长、甲首,负责田粮丁数、催办钱粮等。里长、甲首实行轮换制,如按照富裕程度,排在前十的人家每户轮流担任里长一职,任期一年,十年为轮。这一举措(  )
A.使乡村富户成为税收基本来源
B.有利于避免地方豪民一家独大
C.开创了明朝地方治理的新模式
D.加重了国家赋役征收管理成本
12.四合院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其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
A.保守性 B.开放性
C.尊序性 D.兼容性
13.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罗马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和荣耀的象征。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丰富了文化生活 B.消除了中外隔阂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一
14.19世纪之前,英国内陆的路面条件不佳,绝大多数由泥沙组成,无任何保护措施,而且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带来的多雨天气影响,道路使用率极低。而到19世纪初,伦敦驿车驶往全国,公路能连接大小城镇,北威尔士共修筑约1 000英里的收税道路,苏格兰从1803年起修筑了约900英里的公路和1 117道桥梁。英国道路交通的发展(  )
A.受自然地理因素限制明显
B.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
C.改变了当地民众生活习惯
D.反映出工业化水平提高
15.“穿越欧亚的贸易暴露出东西方在财富上的巨大差距,这些差异有助于塑造接下来西方千年的地区史,筹措资金的问题成了西方历史的主题,也成了世界历史的主题。现今伊朗所处的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贸易的中心位置,它把中亚市场同西南亚和地中海地区连接起来,因此,轴心时代第一个伟大帝国在此发端并不奇怪”。作者意在说明,欧亚贸易(  )
A.影响了欧亚地区政治版图
B.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推动世界各国的对外扩张
D.导致东西方发展失去平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3分)
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地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宣告结束。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生运动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的历史特点。并分析新特点的成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7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材料一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于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搞好“公转”。
——《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材料二 2008年以来,全球化遇到重大挑战,许多国家主张反对自由贸易、反对经济全球化、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013年中国开始倡议的“一带一路”,是为推动世界复苏、优化全球经济治理、重建世界交往理性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开启了全球化的新愿景,资本主义世界化在狂飙数百年后第一次迎来决定性的转向。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性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意味着“多中心崛起、全方位合作、全人类共赢”的包容性全球化的开启。
——摘编自陈曙光《“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条件,并简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国际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关注城乡贫困居民生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何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当时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在伦敦,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了改善普通劳动者的住房条件,商人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娄发起“模范住宅运动”盖起了成排的大杂院房屋,虽然拥挤但比较卫生,低价出租给劳动者。……1875年~1876年,伯明翰通过立法清除贫民窟,(市长)张伯伦下令拆除了17公顷的贫民窟进行开发,这个项目由城市资金承担……在利物浦,市政会1840年颁布了《关于调整利物浦房屋建筑的条例》,1842年颁布了《利物浦建筑法》,对居民住房和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要求。
——任其怿、吕佳《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材料二 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摘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设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保障体系。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要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后来又扩展到保住和保医。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定了“五保”供养赡养的具体规定和内容,从此“五保”制度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的道路。
——摘自陆月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出现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五保”制度实施的社会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材料一 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绸在罗马享有盛誉,视为珍宝。罗马人称中国为“塞里斯”,意即丝绸之国。中国丝绸经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但当时由于安息据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垄断贸易,遂使罗马商人通过海路换取丝绸。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国与罗马直接交往的历史记录,自此,中西海道开通,友好往来日益频繁,这条把中国和欧洲连接起来的航路也就获得“海上丝绸之路”之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贸易发展的推动因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我们该如何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7分)
高三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A D B C A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C A D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3分)
答案 (1)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群众基础广泛。
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熏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6分)
(2)事件: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分)
影响:促进工人阶级成长;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答案:(1)意义: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分)
(2)条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分)
意义:开启全球化的新时代;有利于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化模式;有利于优化全球治理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增多。(2分)方法:建设廉租房;政府出资进行城区改造;立法规范房屋建设。(2分)
(2)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以养老和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等。(4分)
(3)有利于缓解农村贫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利于弘扬爱老、敬老、扶残、助孤的社会主义风尚,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
答案 (1)特征:经济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以和平交流为主;水陆兼通;具有双向性、互惠性。
因素:巨大的市场需求;强大的综合国力;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平的环境;开放的对外政策;竞争力强的商品。(7分)
(2)影响:密切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有利于世界文明的整体发展。
理解: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中华文明的自信心。(7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