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诊断试卷1.(2025八下·龙岗期中)八年级某历史小组正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搜集了以下资料。最适合作为这些资料主题的是(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A.号结团结,抗日图存 B.坚持革命,夺取政权C.解放思想,艰苦奋斗 D.居安思危,不忘初心【答案】D【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可知,最适合作为这些资料主题的是,居安思危,不忘初心,D项符合题意;A:号结团结,抗日图存未体现“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坚持革命,夺取政权,B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解放思想,艰苦奋斗,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2025八下·龙岗期中)《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的报告文学,1951年刊登于《人民日报》,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仍被人们称为“最可爱的人”。由此可知( )A.新闻时效影响文学价值 B.英雄精神永被人民铭记C.课本必须收录战地文章 D.历史仅仅靠文学来记录【答案】B【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仍被人们称为‘最可爱的人’”可知,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仍被人们纪念,说明英雄精神永被人民铭记,B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新闻时效影响文学价值,A项不符合题意;C:“课本必须收录战地文章”说法太绝对,C项不符合题意;D:“历史仅仅靠文学来记录”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2025八下·龙岗期中)下表是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的家庭财产情况变化表,陈友汉家庭发生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土地 农具 全年收获谷物 全年消耗油 全年消耗盐1949年10月前 很少 0 350千克 2千克 3.5千克1953年 15亩 齐全 1600千克 24千克 14千克A.新政协的召开 B.土地所有制的变革C.新宪法的颁布 D.农业合作化的开展【答案】B【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的家庭财产情况变化表”可知,根据题干“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的家庭财产情况变化表”和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材料体现建国后陈友汉家的占有土地、生产工具、粮食收成、生活消费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与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关,B项符合题意;A: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各项准备,A项不符合题意;C: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项不符合题意;D:农业合作化实行后实行土地公有制,农民不再占有土地,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2025八下·龙岗期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稳定物价、剿匪反腐等运动,和平解放西藏,进行抗美援朝。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A.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实现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答案】C【知识点】抗美援朝;过渡时期的时代主题;西藏和平解放【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稳定物价、剿匪反腐等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原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国侵略军,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符合题意;A:新中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A项不符合题意;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D: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2025八下·龙岗期中)以下两则材料之间的历史联系是( )长江是连接中国东西部航运的黄金水道,但也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江上没有桥梁,所有北上南下的物资都要经船舶转运。位于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来往铁路也因此中断。A.并存关系 B.隶属关系 C.传承关系 D.因果关联【答案】D【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江上没有桥梁,交通不便,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便利了南北交通,两则材料之间的历史联系是因果关联,D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并存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隶属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传承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2025八下·龙岗期中)1949年,我国77%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东北地区布局最多,37.33%:西北地区次之,占22%:再次是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西南地区最少。这一变化( )A.反映了苏联工业模式的优越性B.利于我国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C.表明已经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D.说明国民经济已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答案】B【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49年,我国77%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东北地区布局最多,占37.33%;西北地区次之,占22%;再次是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西南地区最少”可知,50年代中国在东北、西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建设重点工程,利于我国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B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苏联工业模式的优越性,A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已经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C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国民经济已实现区域均衡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2025八下·龙岗期中)根据下图反映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显著 B.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C.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答案】D【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显著,A项不符合题意;B: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2025八下·龙岗期中)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后,企业面貌大为改观,生产方式向机械化迈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见下图)。同仁堂的发展成果佐证了(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经济效益取决于生产方式 D.杰出人物改变历史进程【答案】C【知识点】公私合营【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后,企业面貌大为改观,生产方式向机械化迈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实现和平过渡,激发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同仁堂的发展成果佐证了经济效益取决于生产方式,C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杰出人物改变历史进程,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公私合营,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9.(2025八下·龙岗期中)末代皇帝溥仪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心里总是对‘中国人’三个字充满自卑感”,直到听到美国在华企业被中国政府管制接受,看到中国从无到有的汽车、轮船、拖拉机、水库,才“重新想起了我是一个中国人”。据此可知,国家的发展进步有助于( )A.重塑集体观念 B.提高外交地位C.增强民族自信 D.改善国际形象【答案】C【知识点】“中国梦”【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心里总是对‘中国人’三个字充满自卑感”,直到听到美国在华企业被中国政府管制接受,看到中国从无到有的汽车、轮船、拖拉机、水库,才“重新想起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可知,随着国家的发展,溥仪由自卑到重新挺起脊梁,说明国家的发展进步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C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重塑集体观念,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提高外交地位,B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改善国际形象,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增强民族自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2025八下·龙岗期中)图片以直观生动的方式记录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以下图片反映的史实展现了新中国(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突出C.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终完善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答案】A【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1962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对统一全党认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题干图片反映的史实展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项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突出,B项不符合题意;C: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终完善与史实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D: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1.(2025八下·龙岗期中)今天,美国一些青年人喜欢佩戴与雷锋有关的微章(如下图)组成救护队,扶老携幼过马路。在荷兰有“牛仔雷锋”,在法国有“老年雷锋”,主动做好事,维护社会秩序。在巴西,有人设立“雷锋奖学金”。这种现象说明雷锋精神( )A.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精神 B.以爱国主义的精神为核心C.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D.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答案】C【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美国一些青年人喜欢佩戴与雷锋有关的徽章组成救护队,扶老携幼过马路。在荷兰有‘牛仔雷锋’,在法国有‘老年雷锋’,主动做好事,维护社会秩序。在巴西,有人设立‘雷锋奖学金’”可知,至今,世界各地都有学雷锋活动,说明雷锋精神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C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精神,A项不符合题意;B:雷锋精神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为核心,B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雷锋精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2025八下·龙岗期中)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了下面的年代尺,其中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十年动荡,国家内乱【答案】A【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改革开放,继往开来,A项符合题意;B: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探索建设,曲折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C:①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政权巩固,社会过渡,C项不符合题意;D:③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十年动荡,国家内乱,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2025八下·龙岗期中)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历史时借助人工智能(AI)查阅到不同时期关于“特区”一词的解释(如下所示)。“特区”含义的变化展现了我国( ) 1935年长征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在西北建设陕甘宁苏区作为新的革命根据地。1937年为团结抗日,将陕甘宁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 1979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在深圳等地开办“出口特区”,1980年改名为“经济特区”。A.政策制度的创新性 B.意识形态的包容性C.民主改革的彻底性 D.执政理念的一致性【答案】A【知识点】经济特区【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将陕甘宁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经济特区”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不同时期,“特区”含义不同,展现了我国政策制度的创新性,A项符合题意;B: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C:民主改革的彻底性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D:执政理念的一致性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特区”含义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2025八下·龙岗期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义乌人陈江河跟着村民以鸡毛换糖讨生计而被处罚,被迫离乡避难,后承包袜厂、卖五金百货,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该电视剧旨在歌颂( )A.三大改造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C.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的经济活力 D.互联网技术促进商业不断发展【答案】C【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义乌人陈江河跟着村民以鸡毛换糖讨生计而被处罚,被迫离乡避难,后承包袜厂、卖五金百货,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述了改革开放后社会变迁,歌颂了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的经济活力,C项符合题意;A:1953—1956年三大改造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B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互联网技术促进商业不断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2025八下·龙岗期中)下表为央视春晚历年的部分表演曲目和社会反馈,其体现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 )时间 表演曲目 社会反馈1983年春晚 《乡恋》 歌手采用了港台明星风格的“气声”唱法,被批判为“靡靡之音”,但歌曲深受观众喜爱。1984年春晚 《我的中国心》 香港工人张明敏成为第一位登上春晚舞台的香港歌手,其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1985年春晚 《共享快乐年》 《中国梦》等 共表演了8首港台流行歌曲,港台音乐在内地的影响力逐渐增强。A.娱乐方式不断丰富 B.外来文化冲击严重C.传统的审美被颠覆 D.思想观念逐步解放【答案】D【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可知,港台音乐在内地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说明思想观念逐步解放,D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娱乐方式不断丰富,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外来文化冲击严重,B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传统的审美被颠覆,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社会生活变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6.(2025八下·龙岗期中)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得到继承和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取代了过去“四个现代化”的提法。由此可知我国( )A.国家的发展目标与时俱进B.人民代表大会与党代会的职能各不相同C.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综合国力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A【知识点】“中国梦”;“两个一百年”【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得到继承和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取代了过去‘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可知,“四个现代化”不断变化,说明国家的发展目标与时俱进,A项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人民代表大会与党代会的职能各不相同,B项不符合题意;C: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综合国力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四个现代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7.(2025八下·龙岗期中)下列两个事例体现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 )《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家,知道马棚被烧,只问家人:“伤着人了吗?”他没有问马的情况。 2024年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努力把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A.无为而治 B.以民为本 C.互助友爱 D.以法治国【答案】B【知识点】“中国梦”【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孔子马棚被烧,首先关注人,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安全生产,两个事例体现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以民为本,B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无为而治,A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互助友爱,C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以法治国,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以民为本,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8.(2025八下·龙岗期中)历史不仅在书本中,也在每一座我们生活着的城市里。请参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题活动,完成以下探究任务。(1)【第一站】丹东材料一: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发展历程 抗美援朝纪念馆馆藏文物1954年 成立安东市历史文物陈列馆,面积1200平方1954年米,主要征集历史文物和抗美援朝战争文物。 1951年,安东市各界人民控诉美帝轰炸暴行代表团团旗 【文物简介】 美国空军从1950年8月25日起,不断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乡村进行侦察、轰炸和扫射。1951年4月,安东市组成“安东市各界人民控诉美帝轰炸暴行代表团”,控诉其侵略罪行。1957年 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开始陈列抗美援朝战争文物。1958年 安东市历史文物陈列馆改名为安东抗美援朝纪念馆。1990年 开始扩建,因已变更为国家性质的抗美援朝专题馆而更名为抗美援朝纪念馆。2020年 完成新一轮改扩建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开馆,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以更恢宏的气势、更丰富的内容、更多彩的形式,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024年 中国文物报社与抗美援朝纪念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理自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等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抗美援朝纪念馆发展历程所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安东市各界人民控诉美帝轰炸暴行代表团团旗的史料价值。(2)【第二站】北京材料二:阶段一 我们的工作,是要摧毁一切反动的残余势力,建立强有力的人民民主专政,以便为生产与建设的发展道路扫除障碍,从而造成条件,使北京有可能从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北京重工业产值的比重一度高达63.7%,在国内仅次于重工业城市沈阳。而与此相对应的是,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各类烟囱已达1.4万多根,大气污染严重。阶段二 1982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为逐步解决居住紧张和生活不便的状况,在今后相当时期内,要扩大住宅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调整生活居住用房同生产工作用房的比例。此后,北京逐步进入住宅建设的快速增长期。198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更是明确指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今后不再发展重工业”。——摘编自聂荣臻《纪念北京解放一周年》、王军《首都规列修编的台前幕后》等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北京城市建设规划变化的原因,并归纳影响城市建设规划的因素。(3)【第三站】深圳材料三:“深圳八景”是深圳市民和专家共同评选出来的,代表深圳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的八个地标景观。以下是“深圳八景”中的三处代表性景观:①侨城锦绣 指的是南山区华侨城,包括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村、欢乐谷等景点。游客既能感受世界各国的建筑和文化,也能体验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还能尽情享受与亲友共聚的欢乐时光。 ②莲山春早 指的是福田区的莲花山公园,因山形酷似莲花而得名,包括邓小平铜像广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纪念园等景点。人们站在山顶远眺,可饱览市区的繁华景致。 ③深南溢彩 指的是贯穿市区中心地带的深南大道。这条交通要道两旁,高楼大厦林立,与郁郁葱葱的树木相映成趣,到了晚上,更是流光溢彩,如梦似幻。请从材料三的②、③中选取一处景观,参考示例,从历史见证、城市形象(文化价值)两方面简要评析其入选“深圳八景”的理由。【示例】我选①侨城锦绣。 历史见证:华侨城是深圳城市建设的典范,是深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缩影。 城市形象(文化价值):华侨城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村等景点展示了深圳的文化魅力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开放,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深圳的文化软实力。(4)结合此次活动,谈谈你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的认识。【答案】(1)特点:①从征集收藏文物发展到公开展览文物。②从普通陈列馆发展到专题纪念馆。③从地方性纪念馆发展到国家级的专题馆。④从单纯的纪念品陈列发展到综合性的纪念园(或“馆区规模不断扩大,展览内容不断丰富,展览形式更加多样”)。⑤由单方举办到与社会机构合作。史料价值:①作为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证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②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精神。③是研究抗美援朝历史背景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原因:①建国初期,北京被定位为工业化城市和经济中心,这一规划旨在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同时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②改革开放后,北京调整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古城文化资源以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因素: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经济因素(或“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城市规划的影响”)。③社会因素(或“人口规模、居住需求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④环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护历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示例1】我选②莲山春早。历史见证:莲花山公园和邓小平铜像广场,见证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都市的巨变,承载着人们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缅怀与敬仰。城市形象(文化价值):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深圳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示例2】我选③深南溢彩。历史见证:深南大道见证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变迁,是深圳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价值):深南大道是横贯深圳市中心的繁华中轴线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楼林立,展现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现代化都市形象的标志性景观。(4)认识:①城市建设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需求。②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设要与时俱进。④城市建设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设要承载和体现历史文化价值。⑥城市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知识点】抗美援朝;经济特区【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主要征集历史文物和抗美援朝战争文物”“1957年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开始陈列抗美援朝战争文物”可知,从征集收藏文物发展到公开展览文物。根据材料一“1954年成立安东市历史文物陈列馆”“1957年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可知,从普通陈列馆发展到专题纪念馆。根据材料一“1954年成立安东市历史文物陈列馆”“1957年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1990年开始扩建,因已变更为国家性质的抗美援朝专题馆而更名为抗美援朝纪念馆”可知,从地方性纪念馆发展到国家级的专题馆。根据材料一“1957年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开始陈列抗美援朝战争文物”“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以更恢宏的气势、更丰富的内容、更多彩的形式,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可知,从单纯的纪念品陈列发展到综合性的纪念园(或“馆区规模不断扩大,展览内容不断丰富,展览形式更加多样”)。根据材料一“1957年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开始陈列抗美援朝战争文物”“2024年中国文物报社与抗美援朝纪念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可知,由单方举办到与社会机构合作。根据材料一“抗美援朝纪念馆馆藏文物:1951年,安东市各界人民控诉美帝轰炸暴行代表团团旗”和结合所学可知,团旗作为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证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精神。是研究抗美援朝历史背景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根据材料二“我们的工作,是要摧毁一切反动的残余势力,建立强有力的人民民主专政,以便为生产与建设的发展道路扫除障碍,从而造成条件,使北京有可能从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可知,建国初期,北京被定位为工业化城市和经济中心,这一规划旨在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同时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根据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各类烟囱已达1.4万多根,大气污染严重”“为逐步解决居住紧张和生活不便的状况,在今后相当时期内,要扩大住宅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调整生活居住用房同生产工作用房的比例。此后,北京逐步进入住宅建设的快速增长期”“198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更是明确指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今后不再发展重工业’”可知,改革开放后,北京调整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古城文化资源以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影响城市建设规划的因素有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经济因素(或“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城市规划的影响”)。③社会因素(或“人口规模、居住需求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④环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护历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材料三的②、③中选取一处景观,言之有理即可。如:选②莲山春早。历史见证:莲花山公园和邓小平铜像广场,见证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都市的巨变,承载着人们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缅怀与敬仰。城市形象(文化价值):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深圳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选③深南溢彩。历史见证:深南大道见证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变迁,是深圳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价值):深南大道是横贯深圳市中心的繁华中轴线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楼林立,展现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现代化都市形象的标志性景观。(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①城市建设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需求。②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设要与时俱进。④城市建设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设要承载和体现历史文化价值。⑥城市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故答案为:(1)特点:①从征集收藏文物发展到公开展览文物。②从普通陈列馆发展到专题纪念馆。③从地方性纪念馆发展到国家级的专题馆。④从单纯的纪念品陈列发展到综合性的纪念园(或“馆区规模不断扩大,展览内容不断丰富,展览形式更加多样”)。⑤由单方举办到与社会机构合作。史料价值:①作为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证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②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精神。③是研究抗美援朝历史背景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原因:①建国初期,北京被定位为工业化城市和经济中心,这一规划旨在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同时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②改革开放后,北京调整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古城文化资源以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因素: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经济因素(或“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城市规划的影响”)。③社会因素(或“人口规模、居住需求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④环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护历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示例1】我选②莲山春早。历史见证:莲花山公园和邓小平铜像广场,见证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都市的巨变,承载着人们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缅怀与敬仰。城市形象(文化价值):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深圳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示例2】我选③深南溢彩。历史见证:深南大道见证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变迁,是深圳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价值):深南大道是横贯深圳市中心的繁华中轴线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楼林立,展现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现代化都市形象的标志性景观。(4)认识:①城市建设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需求。②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设要与时俱进。④城市建设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设要承载和体现历史文化价值。⑥城市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抗美援朝纪念馆发展历程、建国以来北京城市建设规划变化、“深圳八景”、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的认识,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19.(2025八下·龙岗期中)请阅读下列“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主题材料,完成任务。(1)材料一:聚是一团火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幅宣传画各自的创作意图。(2)材料二:散是满天星人物档案 相关信息人物一 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文学家林徽因 在病床几乎躺了七年的林微因……迫不及待地穿上制服,参加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她被聘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她还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为清华建筑系的学生开设了相关课程。 ——摘编自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人物二 全国劳动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申纪兰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人民日报《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为了人民》人物三 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 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总结材料二中三位杰出女性追求的共同价值。(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女性与时代”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答案】(1)宣传画1:宣传工业化建设,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工业化建设当中,为国家做贡献。宣传画2:肯定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贡献,鼓励女性努力工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共同价值: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或“创新突破”)等。(3)【示例】观点: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论述: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为新中国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建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②1954年,申纪兰作为人大代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与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动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确立贡献力量。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屠呦呦在艰苦环境下成功研发青蒿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结论:综上所述,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以专业能力、社会担当和创新精神,在不同领域为国家的进步注入动力,彰显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意义。其他参考观点:我国女性事业发展见证历史变迁、女性也是时代变革的推动者、杰出女性推动社会进步、时代赋予女性新的机遇与挑战、妇女的解放需要时代的支持与保障……【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屠呦呦及青蒿素【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宣传画1《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1954年)可知,1954年属于“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宣传工业化建设,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工业化建设当中,为国家做贡献。根据材料一宣传画2《妇女能顶半边天》(1974年)可知,肯定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贡献,鼓励女性努力工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根据材料二“迫不及待地穿上制服,参加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全国劳动模范”“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可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或“创新突破”)等。(3)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自拟观点: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林徽因、申纪兰、屠呦呦的相关事迹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如: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为新中国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建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②1954年,申纪兰作为人大代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与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动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确立贡献力量。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屠呦呦在艰苦环境下成功研发青蒿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结论:综上所述,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以专业能力、社会担当和创新精神,在不同领域为国家的进步注入动力,彰显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意义。故答案为:(1)宣传画1:宣传工业化建设,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工业化建设当中,为国家做贡献。宣传画2:肯定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贡献,鼓励女性努力工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共同价值: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或“创新突破”)等。(3)【示例】观点: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论述: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为新中国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建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②1954年,申纪兰作为人大代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与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动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确立贡献力量。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屠呦呦在艰苦环境下成功研发青蒿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结论:综上所述,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以专业能力、社会担当和创新精神,在不同领域为国家的进步注入动力,彰显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意义。其他参考观点:我国女性事业发展见证历史变迁、女性也是时代变革的推动者、杰出女性推动社会进步、时代赋予女性新的机遇与挑战、妇女的解放需要时代的支持与保障……【点评】本题以二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女性与时代,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1 / 1广东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诊断试卷1.(2025八下·龙岗期中)八年级某历史小组正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搜集了以下资料。最适合作为这些资料主题的是(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A.号结团结,抗日图存 B.坚持革命,夺取政权C.解放思想,艰苦奋斗 D.居安思危,不忘初心2.(2025八下·龙岗期中)《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的报告文学,1951年刊登于《人民日报》,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仍被人们称为“最可爱的人”。由此可知( )A.新闻时效影响文学价值 B.英雄精神永被人民铭记C.课本必须收录战地文章 D.历史仅仅靠文学来记录3.(2025八下·龙岗期中)下表是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的家庭财产情况变化表,陈友汉家庭发生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土地 农具 全年收获谷物 全年消耗油 全年消耗盐1949年10月前 很少 0 350千克 2千克 3.5千克1953年 15亩 齐全 1600千克 24千克 14千克A.新政协的召开 B.土地所有制的变革C.新宪法的颁布 D.农业合作化的开展4.(2025八下·龙岗期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稳定物价、剿匪反腐等运动,和平解放西藏,进行抗美援朝。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A.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实现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5.(2025八下·龙岗期中)以下两则材料之间的历史联系是( )长江是连接中国东西部航运的黄金水道,但也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江上没有桥梁,所有北上南下的物资都要经船舶转运。位于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来往铁路也因此中断。A.并存关系 B.隶属关系 C.传承关系 D.因果关联6.(2025八下·龙岗期中)1949年,我国77%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东北地区布局最多,37.33%:西北地区次之,占22%:再次是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西南地区最少。这一变化( )A.反映了苏联工业模式的优越性B.利于我国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C.表明已经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D.说明国民经济已实现区域均衡发展7.(2025八下·龙岗期中)根据下图反映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显著 B.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C.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8.(2025八下·龙岗期中)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后,企业面貌大为改观,生产方式向机械化迈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见下图)。同仁堂的发展成果佐证了(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经济效益取决于生产方式 D.杰出人物改变历史进程9.(2025八下·龙岗期中)末代皇帝溥仪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心里总是对‘中国人’三个字充满自卑感”,直到听到美国在华企业被中国政府管制接受,看到中国从无到有的汽车、轮船、拖拉机、水库,才“重新想起了我是一个中国人”。据此可知,国家的发展进步有助于( )A.重塑集体观念 B.提高外交地位C.增强民族自信 D.改善国际形象10.(2025八下·龙岗期中)图片以直观生动的方式记录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以下图片反映的史实展现了新中国(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突出C.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终完善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11.(2025八下·龙岗期中)今天,美国一些青年人喜欢佩戴与雷锋有关的微章(如下图)组成救护队,扶老携幼过马路。在荷兰有“牛仔雷锋”,在法国有“老年雷锋”,主动做好事,维护社会秩序。在巴西,有人设立“雷锋奖学金”。这种现象说明雷锋精神( )A.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精神 B.以爱国主义的精神为核心C.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D.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2.(2025八下·龙岗期中)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了下面的年代尺,其中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十年动荡,国家内乱13.(2025八下·龙岗期中)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历史时借助人工智能(AI)查阅到不同时期关于“特区”一词的解释(如下所示)。“特区”含义的变化展现了我国( ) 1935年长征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在西北建设陕甘宁苏区作为新的革命根据地。1937年为团结抗日,将陕甘宁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 1979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在深圳等地开办“出口特区”,1980年改名为“经济特区”。A.政策制度的创新性 B.意识形态的包容性C.民主改革的彻底性 D.执政理念的一致性14.(2025八下·龙岗期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义乌人陈江河跟着村民以鸡毛换糖讨生计而被处罚,被迫离乡避难,后承包袜厂、卖五金百货,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该电视剧旨在歌颂( )A.三大改造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C.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的经济活力 D.互联网技术促进商业不断发展15.(2025八下·龙岗期中)下表为央视春晚历年的部分表演曲目和社会反馈,其体现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 )时间 表演曲目 社会反馈1983年春晚 《乡恋》 歌手采用了港台明星风格的“气声”唱法,被批判为“靡靡之音”,但歌曲深受观众喜爱。1984年春晚 《我的中国心》 香港工人张明敏成为第一位登上春晚舞台的香港歌手,其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1985年春晚 《共享快乐年》 《中国梦》等 共表演了8首港台流行歌曲,港台音乐在内地的影响力逐渐增强。A.娱乐方式不断丰富 B.外来文化冲击严重C.传统的审美被颠覆 D.思想观念逐步解放16.(2025八下·龙岗期中)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得到继承和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取代了过去“四个现代化”的提法。由此可知我国( )A.国家的发展目标与时俱进B.人民代表大会与党代会的职能各不相同C.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综合国力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7.(2025八下·龙岗期中)下列两个事例体现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 )《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家,知道马棚被烧,只问家人:“伤着人了吗?”他没有问马的情况。 2024年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努力把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A.无为而治 B.以民为本 C.互助友爱 D.以法治国18.(2025八下·龙岗期中)历史不仅在书本中,也在每一座我们生活着的城市里。请参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题活动,完成以下探究任务。(1)【第一站】丹东材料一: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发展历程 抗美援朝纪念馆馆藏文物1954年 成立安东市历史文物陈列馆,面积1200平方1954年米,主要征集历史文物和抗美援朝战争文物。 1951年,安东市各界人民控诉美帝轰炸暴行代表团团旗 【文物简介】 美国空军从1950年8月25日起,不断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乡村进行侦察、轰炸和扫射。1951年4月,安东市组成“安东市各界人民控诉美帝轰炸暴行代表团”,控诉其侵略罪行。1957年 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开始陈列抗美援朝战争文物。1958年 安东市历史文物陈列馆改名为安东抗美援朝纪念馆。1990年 开始扩建,因已变更为国家性质的抗美援朝专题馆而更名为抗美援朝纪念馆。2020年 完成新一轮改扩建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开馆,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以更恢宏的气势、更丰富的内容、更多彩的形式,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024年 中国文物报社与抗美援朝纪念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理自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等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抗美援朝纪念馆发展历程所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安东市各界人民控诉美帝轰炸暴行代表团团旗的史料价值。(2)【第二站】北京材料二:阶段一 我们的工作,是要摧毁一切反动的残余势力,建立强有力的人民民主专政,以便为生产与建设的发展道路扫除障碍,从而造成条件,使北京有可能从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北京重工业产值的比重一度高达63.7%,在国内仅次于重工业城市沈阳。而与此相对应的是,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各类烟囱已达1.4万多根,大气污染严重。阶段二 1982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为逐步解决居住紧张和生活不便的状况,在今后相当时期内,要扩大住宅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调整生活居住用房同生产工作用房的比例。此后,北京逐步进入住宅建设的快速增长期。198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更是明确指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今后不再发展重工业”。——摘编自聂荣臻《纪念北京解放一周年》、王军《首都规列修编的台前幕后》等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北京城市建设规划变化的原因,并归纳影响城市建设规划的因素。(3)【第三站】深圳材料三:“深圳八景”是深圳市民和专家共同评选出来的,代表深圳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的八个地标景观。以下是“深圳八景”中的三处代表性景观:①侨城锦绣 指的是南山区华侨城,包括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村、欢乐谷等景点。游客既能感受世界各国的建筑和文化,也能体验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还能尽情享受与亲友共聚的欢乐时光。 ②莲山春早 指的是福田区的莲花山公园,因山形酷似莲花而得名,包括邓小平铜像广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纪念园等景点。人们站在山顶远眺,可饱览市区的繁华景致。 ③深南溢彩 指的是贯穿市区中心地带的深南大道。这条交通要道两旁,高楼大厦林立,与郁郁葱葱的树木相映成趣,到了晚上,更是流光溢彩,如梦似幻。请从材料三的②、③中选取一处景观,参考示例,从历史见证、城市形象(文化价值)两方面简要评析其入选“深圳八景”的理由。【示例】我选①侨城锦绣。 历史见证:华侨城是深圳城市建设的典范,是深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缩影。 城市形象(文化价值):华侨城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村等景点展示了深圳的文化魅力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开放,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深圳的文化软实力。(4)结合此次活动,谈谈你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的认识。19.(2025八下·龙岗期中)请阅读下列“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主题材料,完成任务。(1)材料一:聚是一团火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幅宣传画各自的创作意图。(2)材料二:散是满天星人物档案 相关信息人物一 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文学家林徽因 在病床几乎躺了七年的林微因……迫不及待地穿上制服,参加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她被聘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她还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为清华建筑系的学生开设了相关课程。 ——摘编自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人物二 全国劳动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申纪兰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人民日报《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为了人民》人物三 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 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总结材料二中三位杰出女性追求的共同价值。(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女性与时代”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可知,最适合作为这些资料主题的是,居安思危,不忘初心,D项符合题意;A:号结团结,抗日图存未体现“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坚持革命,夺取政权,B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解放思想,艰苦奋斗,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答案】B【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仍被人们称为‘最可爱的人’”可知,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仍被人们纪念,说明英雄精神永被人民铭记,B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新闻时效影响文学价值,A项不符合题意;C:“课本必须收录战地文章”说法太绝对,C项不符合题意;D:“历史仅仅靠文学来记录”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B【知识点】土地改革【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的家庭财产情况变化表”可知,根据题干“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的家庭财产情况变化表”和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材料体现建国后陈友汉家的占有土地、生产工具、粮食收成、生活消费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与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关,B项符合题意;A: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各项准备,A项不符合题意;C: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项不符合题意;D:农业合作化实行后实行土地公有制,农民不再占有土地,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答案】C【知识点】抗美援朝;过渡时期的时代主题;西藏和平解放【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稳定物价、剿匪反腐等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原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国侵略军,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符合题意;A:新中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A项不符合题意;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D: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答案】D【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江上没有桥梁,交通不便,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便利了南北交通,两则材料之间的历史联系是因果关联,D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并存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隶属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传承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答案】B【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49年,我国77%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东北地区布局最多,占37.33%;西北地区次之,占22%;再次是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西南地区最少”可知,50年代中国在东北、西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建设重点工程,利于我国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B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苏联工业模式的优越性,A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已经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C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国民经济已实现区域均衡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答案】D【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显著,A项不符合题意;B: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C【知识点】公私合营【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后,企业面貌大为改观,生产方式向机械化迈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实现和平过渡,激发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同仁堂的发展成果佐证了经济效益取决于生产方式,C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杰出人物改变历史进程,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公私合营,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9.【答案】C【知识点】“中国梦”【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心里总是对‘中国人’三个字充满自卑感”,直到听到美国在华企业被中国政府管制接受,看到中国从无到有的汽车、轮船、拖拉机、水库,才“重新想起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可知,随着国家的发展,溥仪由自卑到重新挺起脊梁,说明国家的发展进步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C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重塑集体观念,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提高外交地位,B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改善国际形象,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增强民族自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答案】A【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1962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对统一全党认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题干图片反映的史实展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项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突出,B项不符合题意;C: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终完善与史实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D: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1.【答案】C【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美国一些青年人喜欢佩戴与雷锋有关的徽章组成救护队,扶老携幼过马路。在荷兰有‘牛仔雷锋’,在法国有‘老年雷锋’,主动做好事,维护社会秩序。在巴西,有人设立‘雷锋奖学金’”可知,至今,世界各地都有学雷锋活动,说明雷锋精神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C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精神,A项不符合题意;B:雷锋精神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为核心,B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雷锋精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答案】A【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改革开放,继往开来,A项符合题意;B: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探索建设,曲折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C:①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政权巩固,社会过渡,C项不符合题意;D:③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十年动荡,国家内乱,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答案】A【知识点】经济特区【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将陕甘宁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经济特区”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不同时期,“特区”含义不同,展现了我国政策制度的创新性,A项符合题意;B: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C:民主改革的彻底性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D:执政理念的一致性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特区”含义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答案】C【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义乌人陈江河跟着村民以鸡毛换糖讨生计而被处罚,被迫离乡避难,后承包袜厂、卖五金百货,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述了改革开放后社会变迁,歌颂了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的经济活力,C项符合题意;A:1953—1956年三大改造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B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互联网技术促进商业不断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答案】D【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可知,港台音乐在内地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说明思想观念逐步解放,D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娱乐方式不断丰富,A项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外来文化冲击严重,B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传统的审美被颠覆,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社会生活变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6.【答案】A【知识点】“中国梦”;“两个一百年”【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得到继承和发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取代了过去‘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可知,“四个现代化”不断变化,说明国家的发展目标与时俱进,A项符合题意;B:题干未体现人民代表大会与党代会的职能各不相同,B项不符合题意;C: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综合国力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四个现代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7.【答案】B【知识点】“中国梦”【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孔子马棚被烧,首先关注人,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安全生产,两个事例体现出的共同精神追求是以民为本,B项符合题意;A:题干未体现无为而治,A项不符合题意;C:题干未体现互助友爱,C项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体现以法治国,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以民为本,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8.【答案】(1)特点:①从征集收藏文物发展到公开展览文物。②从普通陈列馆发展到专题纪念馆。③从地方性纪念馆发展到国家级的专题馆。④从单纯的纪念品陈列发展到综合性的纪念园(或“馆区规模不断扩大,展览内容不断丰富,展览形式更加多样”)。⑤由单方举办到与社会机构合作。史料价值:①作为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证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②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精神。③是研究抗美援朝历史背景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原因:①建国初期,北京被定位为工业化城市和经济中心,这一规划旨在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同时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②改革开放后,北京调整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古城文化资源以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因素: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经济因素(或“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城市规划的影响”)。③社会因素(或“人口规模、居住需求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④环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护历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示例1】我选②莲山春早。历史见证:莲花山公园和邓小平铜像广场,见证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都市的巨变,承载着人们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缅怀与敬仰。城市形象(文化价值):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深圳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示例2】我选③深南溢彩。历史见证:深南大道见证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变迁,是深圳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价值):深南大道是横贯深圳市中心的繁华中轴线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楼林立,展现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现代化都市形象的标志性景观。(4)认识:①城市建设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需求。②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设要与时俱进。④城市建设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设要承载和体现历史文化价值。⑥城市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知识点】抗美援朝;经济特区【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主要征集历史文物和抗美援朝战争文物”“1957年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开始陈列抗美援朝战争文物”可知,从征集收藏文物发展到公开展览文物。根据材料一“1954年成立安东市历史文物陈列馆”“1957年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可知,从普通陈列馆发展到专题纪念馆。根据材料一“1954年成立安东市历史文物陈列馆”“1957年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1990年开始扩建,因已变更为国家性质的抗美援朝专题馆而更名为抗美援朝纪念馆”可知,从地方性纪念馆发展到国家级的专题馆。根据材料一“1957年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开始陈列抗美援朝战争文物”“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以更恢宏的气势、更丰富的内容、更多彩的形式,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可知,从单纯的纪念品陈列发展到综合性的纪念园(或“馆区规模不断扩大,展览内容不断丰富,展览形式更加多样”)。根据材料一“1957年开辟‘抗美援朝纪念展室’,开始陈列抗美援朝战争文物”“2024年中国文物报社与抗美援朝纪念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可知,由单方举办到与社会机构合作。根据材料一“抗美援朝纪念馆馆藏文物:1951年,安东市各界人民控诉美帝轰炸暴行代表团团旗”和结合所学可知,团旗作为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证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精神。是研究抗美援朝历史背景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根据材料二“我们的工作,是要摧毁一切反动的残余势力,建立强有力的人民民主专政,以便为生产与建设的发展道路扫除障碍,从而造成条件,使北京有可能从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可知,建国初期,北京被定位为工业化城市和经济中心,这一规划旨在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同时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根据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各类烟囱已达1.4万多根,大气污染严重”“为逐步解决居住紧张和生活不便的状况,在今后相当时期内,要扩大住宅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调整生活居住用房同生产工作用房的比例。此后,北京逐步进入住宅建设的快速增长期”“198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更是明确指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今后不再发展重工业’”可知,改革开放后,北京调整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古城文化资源以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影响城市建设规划的因素有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经济因素(或“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城市规划的影响”)。③社会因素(或“人口规模、居住需求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④环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护历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材料三的②、③中选取一处景观,言之有理即可。如:选②莲山春早。历史见证:莲花山公园和邓小平铜像广场,见证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都市的巨变,承载着人们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缅怀与敬仰。城市形象(文化价值):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深圳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选③深南溢彩。历史见证:深南大道见证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变迁,是深圳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价值):深南大道是横贯深圳市中心的繁华中轴线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楼林立,展现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现代化都市形象的标志性景观。(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①城市建设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需求。②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设要与时俱进。④城市建设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设要承载和体现历史文化价值。⑥城市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故答案为:(1)特点:①从征集收藏文物发展到公开展览文物。②从普通陈列馆发展到专题纪念馆。③从地方性纪念馆发展到国家级的专题馆。④从单纯的纪念品陈列发展到综合性的纪念园(或“馆区规模不断扩大,展览内容不断丰富,展览形式更加多样”)。⑤由单方举办到与社会机构合作。史料价值:①作为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证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②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精神。③是研究抗美援朝历史背景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原因:①建国初期,北京被定位为工业化城市和经济中心,这一规划旨在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同时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②改革开放后,北京调整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原因包括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古城文化资源以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因素:①政治因素(或“政治功能的需要”)。②经济因素(或“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城市规划的影响”)。③社会因素(或“人口规模、居住需求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④环境因素(或“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文化因素(或“保护历史文化和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等。(3)【示例1】我选②莲山春早。历史见证:莲花山公园和邓小平铜像广场,见证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都市的巨变,承载着人们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缅怀与敬仰。城市形象(文化价值):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市中心,登高可俯瞰深圳繁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深圳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示例2】我选③深南溢彩。历史见证:深南大道见证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变迁,是深圳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文化价值):深南大道是横贯深圳市中心的繁华中轴线和交通主干道,沿街高楼林立,展现了城市的活力,是深圳现代化都市形象的标志性景观。(4)认识:①城市建设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需求。②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③城市建设要与时俱进。④城市建设要注重民生需求。⑤城市建设要承载和体现历史文化价值。⑥城市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抗美援朝纪念馆发展历程、建国以来北京城市建设规划变化、“深圳八景”、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的认识,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19.【答案】(1)宣传画1:宣传工业化建设,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工业化建设当中,为国家做贡献。宣传画2:肯定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贡献,鼓励女性努力工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共同价值: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或“创新突破”)等。(3)【示例】观点: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论述: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为新中国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建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②1954年,申纪兰作为人大代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与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动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确立贡献力量。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屠呦呦在艰苦环境下成功研发青蒿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结论:综上所述,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以专业能力、社会担当和创新精神,在不同领域为国家的进步注入动力,彰显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意义。其他参考观点:我国女性事业发展见证历史变迁、女性也是时代变革的推动者、杰出女性推动社会进步、时代赋予女性新的机遇与挑战、妇女的解放需要时代的支持与保障……【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屠呦呦及青蒿素【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宣传画1《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1954年)可知,1954年属于“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宣传工业化建设,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工业化建设当中,为国家做贡献。根据材料一宣传画2《妇女能顶半边天》(1974年)可知,肯定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贡献,鼓励女性努力工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根据材料二“迫不及待地穿上制服,参加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全国劳动模范”“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可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或“创新突破”)等。(3)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自拟观点: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林徽因、申纪兰、屠呦呦的相关事迹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如: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为新中国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建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②1954年,申纪兰作为人大代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与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动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确立贡献力量。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屠呦呦在艰苦环境下成功研发青蒿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结论:综上所述,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以专业能力、社会担当和创新精神,在不同领域为国家的进步注入动力,彰显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意义。故答案为:(1)宣传画1:宣传工业化建设,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工业化建设当中,为国家做贡献。宣传画2:肯定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贡献,鼓励女性努力工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共同价值: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或“创新突破”)等。(3)【示例】观点: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论述: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她为新中国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了我国建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②1954年,申纪兰作为人大代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与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提倡男女同工同酬,推动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确立贡献力量。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屠呦呦在艰苦环境下成功研发青蒿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结论:综上所述,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以专业能力、社会担当和创新精神,在不同领域为国家的进步注入动力,彰显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意义。其他参考观点:我国女性事业发展见证历史变迁、女性也是时代变革的推动者、杰出女性推动社会进步、时代赋予女性新的机遇与挑战、妇女的解放需要时代的支持与保障……【点评】本题以二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女性与时代,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诊断试卷(学生版).docx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诊断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