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预热模拟卷 【新疆专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语文预热模拟卷 【新疆专用】(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语文预热模拟卷 【新疆专用】
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19页,答题卷共10页。
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共23分)
学校将举办校园文化节,在筹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语文问题,请你帮忙解决。
2025年央视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为观众带来一场(A眼花缭乱B叹为观止)的视听盛宴。歌舞《喜上枝头》以宋画意境为灵感,融入古筝、二胡等传统元素,舞者身姿翩然,整个场景都晕染着东方美学的jìngmì诗意;武汉分会场的节目也是高潮迭起,编钟的古老旋律与现代音乐相得益彰,生动演绎了荆楚大地千年的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秧BOT》节目中机器人(C栩栩如生D惟妙惟肖)扭着东北大秧歌,它们的动作虽机械却整齐,这种传统文化和科技制造的碰撞让人耳目一新……零点钟声敲响,春晚也落下wéimù,有网友点评这次的节目最温情最文化最创新。可见,春晚是展现民族文化的舞台和观察社会现象的重要窗口。
1.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2分)
jìngmì( ) wéimù( )
2.请在文中括号选择适合当前语境的成语,依次写下序号。(2分)
3.画横线的句子是个单句,请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它变成一个递进复句。(4分)
4.有同学为2025年春晚节目写了一副对联,词语顺序已打乱,请写出这副对联。(3分)
笔走龙蛇建筑焕彩彰古韵武术呈奇文化生辉栋梁崛起展新姿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
5.下面是校园文化节活动通知中的一句话,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6.古诗文默写(8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胡为护泥中?(《式微》)
(3)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4)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体现真挚友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动(共19分)
完成小题。
7.同学们进行同题诗歌创作比赛。请你从下面三张图中选取最能触发你情感的一张,为这张图片写一首以“灯”为题的小诗。(3分)
8.同学们诗歌创作的热情特别饱满,在写了“灯”以后,大家又围绕“太阳”和“向日葵”进行了同题诗歌创作活动。文学小组决定将大家创作的佳作编辑成诗集。小奇和小夏正围绕诗集名的选取进行讨论,请你加入其中。(3分)
小奇:我们班的才子才女真不少,佳作频出,我看就叫《佳作集》吧!
你:①________________
小夏:那我们一起来重新拟个题目吧。
你:②________________
小奇:你取的这个诗集名真贴切,解释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就用这个名字!
9.诗集装订完成了,班级即将举办诗集发布会。(3分)
①下面是诗集发布会的具体流程,请你参照其他篇章的格式,补上篇章二的内容,让诗集发布会内容更加丰富。
“为你写诗”——班级诗集发布会
篇章一 青春之歌:主持人致开场词
篇章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章三 诗坛新秀:最佳作品获得者谈创作理念
篇章四 那月那天:播放同学们创作期间的照片和视频
篇章五 来日辉煌:全体同学朗诵《少年中国说》
②作为诗集发布会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词,让篇章三和篇章四两个环节能够自然衔接。
班级将开展“天下国家”主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0.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上组织了“爱国名句我来说”展示会,请你参照示例,找出两句关于爱国的名句并说明作者,在班级里进行展示。(2分)
示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名句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名著《骆驼祥子》中,人物的命运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了解文中的人物,小林制作了一张关于《骆驼祥子》的学习卡片,请你帮他把卡片的信息补全。(4分)
经典语段 人物 人物评价
……拿谁也当个人对待……而且决不给下人臭东西吃;所以A必是孔圣人;假若祥子想不起孔圣人是什么模样,那就必应当像A,不管孔圣人愿意不愿意。 曹先生 他是一个同情底层劳动人民、正直善良的教书先生。
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祥子曾经也是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但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无论怎么努力,他的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对此,同学们的触动很大,专门召开了一次主题为“少年·梦想”的交流会。请你结合祥子的悲剧结局,就“个人梦想和国家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80字以内。(4分)
三、阅读(共48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3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你能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注】①寻:不久。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4.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15.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B.及鲁肃过寻阳 拳勇过人
C.孤常读书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D.但当涉猎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粗词语的解释。(8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甲文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全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经验教训。
B.甲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语气。罢了,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C.甲文中的吕蒙与乙文中傅永都是在别人的劝说下,才刻苦读书学习的。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刻苦学习后惊人的长进。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题。(10分)
文本一:
让敦煌壁画再“活”两万年
①科幻大片《侏罗纪公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找到一块有史前蚊子的琥珀,从蚊子血中提取了恐龙的DNA片段,从而让已灭绝6000多万年的恐龙复活了。
②这故事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但2022年天津大学的一项有关DNA存储的研究成果让人们离想象又近了一些。他们将10幅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存入DNA 中,通过加速老化等实验,发现这些壁画信息在实验室常温下可保存千年,在9.4℃下可保存两万年。
③DNA竟然可以存储壁画?其实,这并不奇怪。自有生命以来,大自然一直用DNA来存储信息。纷繁复杂的人类基因组信息,就是记录在比细胞还小得多的DNA上,一代代遗传下来的。通过一根头发附带的DNA信息,就能复原生命体的所有遗传信息。DNA存储了亿万年来无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可谓大自然中最好的存储器。如果能把海量的信息“写”到小小的DNA上存储起来,岂不便利?
④壁画“变身”DNA,需要打破无机与有机的界限,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跨界”存储呢?这要从DNA存储的两个步骤——信息写入和信息读取说起。
⑤先说信息写入。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如果用数字中的0、1、2、3分别代表一种碱基,就能形成一个四进制碱基序列,然后通过编码转化,实现碱基四进制和计算机二进制的“对话”。据此,将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转换成二进制的比特串,再通过编码将其转化为四进制的碱基序列,然后通过DNA合成技术将碱基序列写入DNA,壁画的数字图像就“变”为DNA了。
⑥再说信息读取。正常情况下,可先利用技术手段将DNA存储的笔划数据拷贝出来,再通过专业测序仪器测得其碱基序列,然后通过解码将其转换为二进制数据,从而实现信息读取。
⑦然而,存储了壁画信息的DNA跟天然的DNA 一样,长期存放会产生断裂和降解等问题。如何从严重断裂和降解的DNA样本中读取信息,恢复原始的敦煌壁画图像呢?
⑧天津大学团队创新设计了一种序列重建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制备了一个DNA水溶液样本,放在70℃的温度下加速其断裂、降解长达十周,这类似于DNA在自然环境下千年万年的降解情形,在此过程中80%以上的DNA片段都发生了断裂错误。然后,团队根据设计的序列重建算法让96.4%以上的片段重新被准确组装和解码。最后,再通过一种编码方式解决了少量片段丢失的问题,最终让原始的敦煌壁画图像完美恢复。
(作者:胡春艳、赵晖。有删改)
文本二:
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海量、更稳定、更安全的数据存储方式,而DNA存储恰能满足这些需求。
②DNA存储的最大优势是存储密度大。在硬盘上存储一个字节要占200纳米的空间,在DNA上则只需0.2~0.3纳米。如今,各大网站存储数据需要多个面积数倍于标准足球场的数据中心,而用DNA存储可能只需一个汽车后备厢就够了。
③DNA存储的另一优势是具有持久性。用传统存储方式,一般10年左右数据就会开始失去完整性,而DNA存储的数据寿命则要长得多,在适当条件下可达数千年、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
④但DNA存储目前还无法取代硬盘等常规存储载体。DNA读取速度慢,写入速度更慢。用磁盘写入200MB数据用时不到1秒,用DNA则约需三周。此外,DNA写入和读取信息目前都耗资巨大。不过有专家表示,放眼未来,DNA存储方式应用前景广阔。
(摘编自《DNA存储打开想象空间》)
1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第②段画横线处的语句说明了温度对DNA存储时间长短的影响。
B.目前DNA无法取代常规存储载体,因为它写入和读取速度慢且耗资巨大。
C.文本二用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DNA 相较于传统存储载体的优势与劣势。
D.两个文本都围绕DNA这一新型存储载体,阐述了它存储的原理和步骤。
19.同学们在梳理文本一的结构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简要分析。(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文本二说明了DNA存储的两个优势,请从文本一中各找一个例子来佐证它们。(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7分)
那一碗浓浓的鸡汤
王柳茵
①“去吃地锅鸡?”一个朋友提议道。
②“可以”“可以”……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③我也十分喜欢地锅鸡汤。在火红的柴火下,煨出的一锅汤,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充满了记忆与温暖的味道。之所以情有独钟,是因为它是我童年中最丰盛的味觉体验。
④我所成长的岁月,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物资匮乏、生活贫困的时代,排骨汤、包饺子、炖鸡汤一定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奢侈与欢喜。如果平时能吃上一两顿,那一定是有天大的喜事:或隆重的贵宾莅临,或远方的亲戚探访,或是经济上暂时的富裕。总之,这一顿与肉食有关的饭,一定可以幸福好几天,回味好几天,炫耀好几天。
⑤父母都是特别勤劳的人。记忆里,母亲每年春天总会买很多的鸡雏,而且一下就是四五十只。那时候各家各户存储的粮食不多,而鸡是要靠粮食养大的。对于母亲的大手笔,邻居们往往很是惊诧,母亲笑而不语。
⑥几十只鹅黄的鸡雏在院子里很是可爱。圆溜溜毛茸茸的身子,如水般清澈的眼神,还有“叽叽叽叽”的叫声,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牵动着我好奇的目光。我有时依偎在母亲的身边,伸出手去摸它们,甚至央求母亲捉一只,捧在我的手心里,连手心被啄了一下,也觉得有说不出的亲昵与欢喜。母亲却常常不让我们靠近,怕我们的粗心与鲁莽,怕走路不小心,一脚踩踏了幼小的鸡雏,会令它们死于非命。鸡雏的成长也是伴随着意外,比如老鼠、黄鼠狼的偷盗,比如瘟疫的袭扰,比如猫儿的觊觎,比如急促的脚步。
⑦鸡雏在母亲温润的爱呵护下,渐渐长大。母亲找来两只大筐,两块破布,每天天不亮,就将鸡群一分为二,放进筐里,蒙上破布,用绳系好。由父亲用一根扁担,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每当夕阳西下,父亲又披着月色星光,将两筐越来越沉的鸡雏挑回家去。
⑧小鸡渐渐长大,父亲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也许是心疼父亲的身体,也许是想改善一下寡淡的生活,有一天,母亲忽然说:“明天我们杀一只小公鸡来吃。”姐姐和我自然十分欢喜。
⑨杀鸡,褪毛,开膛,清洗,剁块,拌料,翻炒。母亲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在厨房不停地忙碌着。灶下红红的柴火上蹿下跳,锅里的油“滋滋”的冒着热气,拌上粉面的鸡块被母亲倒进锅里,随着锅铲的翻动,香味渐渐溢了出来。我在灶下咽着口水,不肯离开,贪婪的眼睛一直盯着锅铲下那炒得干爽且两面金黄的鸡块。许是母亲看出了我的馋相,便从锅里挑出易熟的喷香的鸡肝,解一解我那按捺不住的馋虫。
⑩两斤左右的一只小鸡,似乎不够一家人的饕餮。母亲便和上一块面团,擀成宽宽的面片,在鸡汤炖好之后,下到锅里。然后全家人一起围坐在厨房里,一起享受这清贫生活里绝美的盛宴。
成年后的我,一直对地锅鸡汤不改初衷。父亲去世后,母亲在老家院子里独居。周末时,我也会买上一两只鸡,给母亲做鸡汤。然而,总是不如记忆里的味道。有一天,又说起小时候吃鸡汤,母亲感慨地说:“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肉。我才想着多喂点鸡,留着给你们几个增加点营养,改善改善生活。鸡长大要吃很多粮食,让你爸挑着筐把鸡放到野地里,还不是为了多省点粮食?”
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母亲生存的智慧,父亲无私的辛劳;懂得了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父母拼尽全力,倾其所有,给予我们最周全的护佑和最深沉的爱意。无数个日出日落,阴晴风雨,父亲肩头一直挑着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子女的无尽爱意!
后来,母亲也和我们在人群中走散。所有时间里的人和事,一经逝去,便不再回来。一碗浓浓的鸡汤面,是我常常回忆的童年的美好与温暖,是我此生追忆不止的残缺与遗憾,更是我铭刻心头的惦念与眷恋。
那一碗浓浓的鸡汤面,承载着成长岁月中父母多少浓浓的爱啊!
(选自《文讯》,有删改)
2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体现“母亲生存的智慧,父亲无私的辛劳”的事情,写出四点。(4分)
22.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母亲找来两只大筐,两块破布,每天天不亮,就将鸡群一分为二,放进筐里,蒙上破布,用绳系好。
23.全文以“鸡汤”为线索,第⑤~⑧段却用大量笔墨叙写父母养鸡的艰苦经历。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5分)
24.有人说,文章的第①②段多余,可以删去?你的看法呢?(4分)
四、写作(共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卷云舒,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一边走一边赏,不经意间总有那么一两处风景常驻心间,温暖我们的生命。
请以《触动心灵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静谧;帷幕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静谧(jingmi):安静。形容环境安静,没有声响。
帷幕(wéimù):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常比喻起遮蔽、阻挡作用的事物。
2.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一般用来形容事物多而杂,让人看不过来。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是说春晚节目非常精彩,是一场让人赞叹的视听盛宴,用“叹为观止”合适,故选B。
第二空: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处是说机器人扭东北大秧歌模仿得很逼真,重点在于模仿得像,用“惟妙惟肖”合适,故选D。
3.答案:春晚不仅是展现民族文化的舞台,更是观察社会现象的重要窗口。
解析:本题考查复句。
递进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后面分句所表示的意思比前面分句更进一层的复句。常用的递进关联词有“不但……而且……”“不仅……还……”等。原句“春晚是展现民族文化的舞台和观察社会现象的重要窗口”,可以拆分为“春晚是展现民族文化的舞台”和“春晚是观察社会现象的重要窗口”,这两个句子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强调春晚在展现民族文化基础上,还有观察社会现象这一更深层次的作用。可改写为:春晚不但是展现民族文化的舞台,而且是观察社会现象的重要窗口。或者:春晚不仅是展现民族文化的舞台,还是观察社会现象的重要窗口。
4.答案:上联:武术呈奇,笔走龙蛇彰古韵
下联:建筑焕彩,栋梁崛起展新姿
横批:文化生辉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先对所给词语进行分类,“笔走龙蛇”“武术呈奇”“建筑焕彩”“栋梁崛起”是主谓结构的短语。“彰古韵”“展新姿”是动宾结构短语。“文化生辉”也是主谓结构短语。从内容上看,“武术呈奇”“笔走龙蛇”与传统文化相关,“建筑焕彩”“栋梁崛起”与现代建设相关。结合春晚展现文化与时代发展的主题,可将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容归为上联,展现现代建设发展的内容归为下联。
上联:“武术呈奇”展现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笔走龙蛇”体现书法艺术的灵动,二者都是传统文化的呈现“彰古韵”意思是彰显古代的韵味,“武术呈奇”“笔走龙蛇”所展现的内容与“彰古韵”相呼应,所以上联为“武术呈奇,笔走龙蛇彰古韵”,尾字为“韵”,仄声,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
下联:“建筑焕彩”描绘建筑展现出新的光彩,“栋梁崛起”象征着人才成长推动建设发展,二者都体现现代建设风貌。“展新姿”表示展现新的姿态,与“建筑焕彩 栋梁崛起”在内容上连贯,所以下联为“建筑焕彩,栋梁崛起展新姿”,尾字为“姿”,平声,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
横批:上联体现传统文化的古韵,下联展现现代发展的新姿,横批“文化生辉”能够概括整副对联的核心,体现文化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
上联:武术呈奇,笔走龙蛇彰古韵
下联:建筑焕彩,栋梁崛起展新姿
横批:文化生辉
5.答案:删去“通过”或删去“使”(任意答出一种都对)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根据“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知,成分残缺,“通过”和“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修改时,可删去“通过”或“使”。修改后的句子可以是:“举办校园文化节,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或者“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6.答案:(1)白露未晞。
(2)微君之躬。
(3)在城阙兮。
(4)气蒸云梦泽。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解析:(1)“白露未晞”注意“晞”易误写为“稀”;(2)“微君之躬”的“躬”指身体;(3)“在城阙兮”的“阙”指城门;(4)“气蒸云梦泽”的“蒸”易错为“征”;(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现友情超越距离;(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比喻描绘溪水曲折。
7.答案:(示例)(选取图1)
当沉默的天际投来几缕微光,
当跳动的火种扰乱一地清凉,
是和煦的海风卷起几个波浪,
还是平和的月色敲打出岁月的金黄?
当残损的手掌托起命运的惊惶,
当闪烁的萤火照亮大地的苍凉,
是辽阔的苍穹高歌重生的希望,
还是昏暗的现实照进温热的阳光?
夜,的狂想。
是沉郁后焦急的奔放,
还是奔放时莫名的慌张?
想,一段期望。
给现实一个踉跄,
给梦想找个地方。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确立主题,如:孔明灯放飞梦想,路灯指引方向,台灯是学海遨游的灯塔,等等。注意语言要简洁。
示例:街上的路灯,为所有夜行的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的心中,也有一盏路灯,照亮我前行的路,引领我绕过泥潭和迷茫,送给我一片湛蓝的天。我心中的路灯啊,今生今世,有你我将不惧一切黑暗。
8.答案:示例①这个名字太普通,缺乏“文艺范”,不能很好地体现我们大家的才情。我看就叫《向日集》吧,我们的诗作都是围绕“太阳”“向日葵”来创作的,这个名字能体现我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解析:①根据“那我们一起来重新拟个题目吧”,可知所填的内容应该是对《佳作集》名字的评价,也就是对这个名字你不满意。据此思路作答即可。
示例:这个名字过于普通,我们得想一个有新意、能够体现大家才情的题目。
②根据“你取的这个诗集名真贴切,解释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就用这个名字”可知,你提出了一个名字,并做了简单解释,小奇认为很好,大家决定采取。据此思路作答即可。
示例:不如叫《向日集》吧,我们诗歌是围绕着“太阳”和“向日葵”来创作的,太阳象征着光明、生机、希望,向日葵代表着阳光、健康与活力,这个名字能体现我们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9.答案:(示例)光辉时刻:为获奖者颁奖;(示例)刚才最佳作品获得者谈了创作理念,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了解这些成绩的背后,他们付出的艰辛吧。篇章四将为大家揭示。
解析:①根据“篇章一”和“篇章三”可知,篇章二应是颁奖环节,仿照示例拟写即可。
示例:高光时刻:为获奖者颁奖
②篇章三是“最佳作品获得者谈创作理念”,篇章四是“播放同学们创作期间的照片和视频”,串词可先简述篇章三的内容,然后自然引出篇章四的内容。
示例:刚才我们请了最佳作品获得者谈了他的创作理念,俗话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他们如今取得的这些成绩,背后定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篇章四将为大家揭示。
10.答案:示例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示例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积累。写出两句关于爱国的名句即可,答案不唯一。
11.答案:祥子是一个勤劳能干,坚忍不拔为梦想奋斗的人。
解析:结合“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等内容可知,祥子是一个踏实能干、吃苦耐劳、有着执着梦想的青年。
12.答案: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强盛是实现个人梦想的保障。我们应努力学习,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有理有据,表达流畅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探究。答案不唯一。
13.答案:画面:秋日清晨,芦苇丛生,露水未消,主人公隔水遥望“伊人”,反复逆流追寻,却始终无法抵达。
情感:渴望与迷茫:对“伊人”的苦苦追寻(“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但“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等词句,体现追寻的艰难与目标的若即若离。
执着与怅惘:即使道路险阻(“长”“跻”“右”),仍不放弃,表达对美好事物或理想永不磨灭的向往。
解析:画面:深秋清晨,芦苇茂密,白露凝霜/未晞/未已,主人公隔水遥望“伊人”,多次逆流(溯洄)、顺流(溯游)追寻,却始终被河水阻隔,“伊人”若即若离(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情感:
执着追求:反复“从之”体现对“伊人”(理想/爱情)的不懈追寻。
迷茫怅惘:“道阻且长”“宛在”等词句,暗示追寻的艰难与目标的虚幻,流露无奈与怅然。
永恒向往:环境的萧瑟(蒹葭、白露)与追寻的执着形成对比,凸显对美好事物的永恒渴望。
14.答案: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解析:根据句意“傅永于是发愤读书,广泛阅读经史典籍,同时很有文采”,断为: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15.答案:D
解析:D项“涉猎”均为“广泛阅读”之意;A项“以”分别为“用”“凭借”;B项“过”分别为“经过”“超过”;C项“书”分别为“书籍”“书信”。
16.答案:(1)士别三日,就要另眼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2)有个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
解析:(1)“刮目相待”译为“另眼相看”,“见事”指“认清事物”,需体现吕蒙的自信。
(2)“让”为“责备”,“报”指“回信”,需突出傅永的尴尬与洪仲的严厉。
17.答案:C
解析:C项错误,乙文中傅永是因“友人之书不能答”且被洪仲责备后自发愤读书,并非他人劝说,与吕蒙受孙权劝说不同。
18.答案:D
解析:D项表述有误,文本二没有介绍DNA存储的原理和步骤。故选D。
19.答案:A项合理。因为文本一①②段用科幻电影引出天津大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明确本文的说明内容——DNA可用来存储敦煌壁画数字图像;第③段解释DNA可作为存储载体的原因;第④~⑧段具体解释敦煌壁画能“变身”DNA并被成功读取、恢复原样的步骤。A项正体现了这一写作思路。
解析:结合第①段“科幻大片《侏罗纪公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第②段“但2022年天津大学的一项有关 DNA存储的研究成果让人们离想象又近了一些”等分析可知,文本一①②段用科幻电影引出天津大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明确本文的说明内容——DNA可用来存储敦煌壁画数字图像;结合第③段“DNA竟然可以存储壁画?其实,这并不奇怪”及之后的内容分析可知,第③段解释了 DNA可作为存储载体的原因;结合第④段“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跨界’存储呢?这要从DNA存储的两个步骤——信息写入和信息读取说起”等分析可知,第④~⑧段具体解释了敦煌壁画能“变身”DNA并被成功读取、恢复原样的步骤。A项正体现了这一写作思路。所以A项合理。
20.答案:[“存储密度大”示例]①文本一说 DNA比细胞还小得多,却能记录纷繁复杂的人类基因组信息,这说明DNA作为存储载体,体积小容量大,可以证明DNA存储密度大的优势。②一根头发附带的DNA信息就能复原生命体的所有遗传信息,说明DNA虽小,存储的信息量却很大,这能佐证它存储密度大的优势。
[“具有持久性”示例]①文本一说大自然中的DNA能存储亿万年来的生物遗传信息,这表明DNA存储具有持久性的优势。②天津大学团队的实验研究发现,存入 DNA 中的壁画信息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可保存上万年,这一研究成果可佐证 DNA存储具有持久性的优势。
解析:结合文本二第②段“DNA存储的最大优势是存储密度大”和第③段“DNA存储的另一优势是具有持久性”分析可知,文本二说明的DNA存储的两个优势是“存储密度大”和“具有持久性”。在文本一中找到对应例子即可。
21.答案:①母亲每年春天总会买四五十只鸡雏,细心喂养。
②母亲巧妙地把鸡装在筐里,便于父亲挑走。
③父亲每天早上把鸡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傍晚又把鸡挑回来,节省粮食。
④没钱买肉,就杀鸡给孩子们增加营养,改善生活。
⑤一只小鸡,不够一家人的饕餮。母亲便在锅里加上面片,让全家人享受清贫生活里绝美的盛宴。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
(1)根据⑤段“父母都是特别勤劳的人。记忆里,母亲每年春天总会买很多的鸡雏,而且一下就是四五十只”和“对于母亲的大手笔,邻居们往往很是惊诧,母亲笑而不语”,可概括为:母亲每年春天总会买四五十只鸡雏,细心喂养。
(2)根据⑦段“母亲找来两只大筐,两块破布,每天天不亮,就将鸡群一分为二,放进筐里,蒙上破布,用绳系好。由父亲用一根扁担,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可概括为:母亲巧妙地把鸡装在框里,便于父亲挑走。
(3)根据⑦段“父亲用一根扁担,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每当夕阳西下,父亲又披着月色星光,将两筐越来越沉的鸡雏挑回家去”和段“鸡长大要吃很多粮食,让你爸挑着筐把鸡放到野地里,还不是为了多省点粮食”,可概括为:父亲每天早上把鸡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傍晚又把鸡挑回来,节省粮食。
(4)根据仰段“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肉。我才想着多喂点鸡,留着给你们几个增加点营养,改善改善生活”,可概括为:没钱买肉,就杀鸡给孩子们增加营养。
(5)根据⑩段“两斤左右的一只小鸡,似乎不够一家人的饕餮。母亲便和上一块面团,擀成宽宽的面片,在鸡汤炖好之后,下到锅里。然后全家人一起围坐在厨房里,一起享受这清贫生活里绝美的盛宴”,可概括为:一只小鸡,不够一家人的饕餮,母亲便在锅里煮面片,让全家人享受清贫生活里绝美的盛宴。
22.答案:一连串准确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将鸡装进筐里不让鸡跳出来,便于父亲把鸡挑到离家二里之外的一块坡地上去的方法,体现了母亲的智慧。
解析:赏析句子。“找”“分”“放”“蒙”“系”等一系列动词,细腻地刻画了母亲装鸡的过程,表现了母亲的机智和麻利。
23.答案:①为童年能喝到浓浓的鸡汤、给了“我”童年的美好与温暖做铺垫。
②表现了父母的勤劳和智慧,体现了父母对儿女深沉的爱,突出了主题。
③交代了“我”喜欢吃地锅鸡的原因。
④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生动,妙趣横生。
解析:本题考查选材理解。
(1)根据③段“之所以情有独钟,是因为它是我童年中最丰盛的味觉体验”和为仰段“成年后的我,一直对地锅鸡汤不改初衷……总是不如记忆里的味道”可知,⑤~⑧具体交代了“我”对地锅鸡“情有独钟”的原因。
(2)根据段“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母亲生存的智慧,父亲无私的辛劳”可知,⑤~8表现了父母“生存的智慧”和“无私的辛劳”,体现了父母“浓浓的爱”,从而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根据 段“一碗浓浓的鸡汤面,是我常常回忆的童年的美好与温暖,是我此生追忆不止的残缺与遗憾,更是我铭刻心头的惦念与眷恋”可知,⑤~⑧的描写为“我”抒发对童年的美好与温暖的情感做好了铺垫。
(4)根据⑤段写买鸡、⑥⑦段写养鸡、⑧段写杀鸡,结合⑨⑩段的烧鸡和吃鸡可知,并没有直接写童年母亲烧的鸡味道是如何好,让我难以忘怀。是文章曲折有致,妙趣横生。因而,不能删。
24.答案:示例一:不能删。①表现人们对地锅鸡的喜爱,突出“我”对地锅鸡的喜爱。
②为下文开启“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做铺垫。③用问句开头,新颖有吸引力。④点题。
示例二:可以删。开头直接就写“我”喜欢地锅鸡,引出回忆。②简洁明了。③点题。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理解。
从内容上看,①②写的是去吃“地锅鸡”前的一个小场面,根据“大家一致表示同意”,结合③段“我也十分喜欢地锅鸡汤”,可知,突出了大家对锅鸡的喜欢,和“我”的“情有独钟”。根据“去吃地锅鸡”可知,点明了题目。从形式上看,“去吃地锅鸡 ”用疑问句开头写场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看,根据③段“一锅汤,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充满了记忆与温暖的味道。之所以情有独钟,是因为它是我童年中最丰盛的味觉体验”,可知为下文开启对童年吃地锅鸡的往事做好了铺垫。因而,不能删。
25.答案:
触动心灵的风景
夕阳西下,鸟雀归家,太阳把整个天空烧得通红,原本金色的沙滩,抹上了一层薄薄的腮红。我立在甲板上,海风迎面扑来,海浪拍打着沙滩,眼前的这一切都让我陶醉。
在寒冬来临之前,信天翁必须学会飞行。瞧!它们开始试飞了,一只只信天翁拍打着自己大而有力的翅膀,努力尝试。终于,一只信天翁飞了起来,第一次试飞,没有掌握好平衡,它像断了线的风筝掉了下来,落在海上。在水面挣扎一番后,它正想休息一会儿,一只鲨鱼游了过来,咬住了信天翁的翅膀。在这个濒临死亡之际,信天翁开始挣扎,可是没过多久,信天翁就被咬死了,羽毛松散,附近的海面被染成了红色,与天空的晚霞融为一体,像一张红色的水粉画。看到这一幕,真让人心痛。
但,试飞并没有停止。经过前面几只信天翁的教训,信天翁群试飞开始慢慢地熟练,越来越多的信天翁飞上了天空。而失败的信天翁则成为了鲨鱼的口中餐。随着时间的推移,失败的信天翁越来越少,鲨鱼们看着没有机会了,也渐渐向大海深处游去。渐渐地随着信天翁成功飞上天,海洋的红色也渐渐变回了原来那纯净的蓝色。
太阳落下了地平线,天空渐渐暗了下来,不远处,传来信天翁胜利的鸣叫。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信天翁的翅膀大而宽,离开陆地要拍打好几下,显得十分笨拙,麻雀身体轻捷,十分敏捷,一两下就可以飞向天空,但是真正能飞过大洋的,只有信天翁。”
信天翁虽然天资不怎么好,但是它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努力,最终飞上了天空。
一只只信天翁拍打着翅膀,欢呼雀跃地飞向天空,这一幕,成为了触动我心灵的风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