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期中考试试卷
化 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l-35.5 Ca-40 Fe-56 N─14
Mg-24 Zn-65 Al-27 F-19 K-39 Mn-55 Na-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江西传统工艺的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玉山罗纹砚 B.李渡毛笔
C.瑞昌竹编 D.景德镇瓷器
2.下列江西特色美食富含糖类的是( )
A.南昌瓦罐汤 B.丰城冻米糖
C.上饶鸡腿 D.临川菜梗(芥菜)
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2年我国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B.就地焚烧桔秆提高土壤肥力
C.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4.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而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吸取液体 D.稀释浓硫酸
5.“天宫号”空间站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独立拥有的一座空间站,从此浩瀚宇宙有了独属中国的一份浪漫。空间站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材料是晶体硅,制取晶体硅的反应之一是SiO2+2CSi+2X,X的化学式为(  )
A.CO2 B.SiC C.O2 D.CO
6.科学思维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1000L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60L钢瓶中——分子的体积变小
B.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C.金刚石、石墨性质不同——原子的结构不同
D.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7.据专家预测,到2024年中国芯片占全球份额将增长到17.4%。芯片的材质主要是硅,如图是硅元素的相关信息,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原子核内有14个带正电荷的中子
B.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的数值为4
D.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8.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不同溶剂中同种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B.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C.探究金、银的金属活动性 D.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9.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B.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则乙炔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酸雨呈酸性,pH<7的水一定是酸雨
10. 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相关量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沉淀X是CaCO3 B. a点的值为5
C. 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2种溶质
D. c点对应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
1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B.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该使用    (填“水基型”或“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12.a、b、c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的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C.t2℃,将30g固体a加入到50g水中,形成75g溶液
D.t1℃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选填“>”、“<”或“=”)
13.下列实验方案可达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将硬水软化为软水 加入少量肥皂水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氢氧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D 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的少量高锰酸钾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4分)中国古代化学和化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下列成就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填序号双选)。
①青铜器的制造 ②纳米技术 ③火药的发明 ④指南针的使用 ⑤陶瓷的烧制
(2)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燃烧时的现象,天然气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炉甘石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    。反应区中,炉甘石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另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15.(6分)利用压强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1)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
(2)实验二: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饱和石灰水的溶质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U形管左侧液面    (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3)实验三:向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后,气球变大,小科认为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合理并且说明理由    。
(4)实验四:某气体X通入如图所示装置,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填“能”或“不能”)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6.(6分)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请回答:
(1)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写方程式)    。
(2)目前我国在石墨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使其能够承受超高载迁移率的性质将会有希望成为新一代芯片主板的核心材料,将更加适用于集成电路的制作。使用于集成电路的制作,利用了石墨烯的    性。
(3)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体现了勇创一流的民族志气,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它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橡胶属于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4)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团队开创了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与技术,解决了氢气来源重大难题。水电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7分)中国科研工作者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温室气体CO2高效转化为高价值、高纯度的液体燃料甲酸(HCOOH),这样不仅能有效处理工业生产废气中的CO2,减少温室效应的加剧,还能转为燃料。下面是将含有二氧化碳较多的工业废气转化成甲酸的工业流程如图:
根据以上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反应②生石灰在生活生产中的一项应用    。
(2)操作①的步骤在实验操作中叫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反应③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反应⑤是将CO2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HCOOH)的过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整个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生石灰,碳酸钙外还有   (填化学式)。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10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①的仪器名称:   。
(2)小安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粉末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和C,A装置还需进行的改进是    。
(3)小西同学用B和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利用E装置可以完成的实验有    。(填字母,双选)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氢气
B.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5)用如图中的F装置可以制造十分有趣的“化学喷泉”。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若将烧瓶内的CO2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    仍可产生“喷泉”现象(填字母序号,双选)。
A.SO2 B.H2 C.CO D.HCl
(6)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在集满二氧化碳的三口瓶中先后将注射器中的溶液快速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①ab段压强变小的原因是____ __。
②cd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___ ___。
19.(6分)实验小组研究几种常用胃药的抗酸效果。
【查阅资料】
i.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弱。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正常pH范围为0.9~1.5。
ⅱ.三种胃药的有效成分如下。胃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胃胀气等症状。
胃药a 胃药b 胃药c
碳酸氢钠 NaHCO3 铝碳酸镁 Al2Mg6(OH)16CO3 4H2O 氢氧化铝 Al(OH)3
【进行实验】
实验一:验证胃药是否能抗酸
各取25mLpH=1.20的稀盐酸放入三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有效成分质量相同的三种胃药,搅拌120s,观察实验现象并用pH传感器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
现象 反应后溶液的pH
胃药a 产生大量气体 6.37
胃药b 产生极少量气体 4.25
胃药c 无气体 2.34
(1)胃药c中的氢氧化铝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2)由实验一可知三种胃药都能抗酸,依据是    。
实验二:为进一步验证这瓶NaOH溶液变质的程度如何,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猜想1:NaOH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了上述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该溶液于试管,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 ______ 生成 猜想1 成立
步骤二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 __
【反思与评价】下列物质可代替探究实验中酚酞溶液的是 ______双选。
氯化钠溶液 氯化铜溶液 氯化镁 D、铁粉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 (10分)为测定某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向一锥形瓶中加入20 g该胃药,再逐渐加入12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得锥形瓶内剩余物质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胃药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不考虑稀盐酸挥发,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1)判断碳酸氢钠已完全反应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从溶液中的阳离子角度上分析,b点溶液与a点溶液相比,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若要验证你的猜想,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4)计算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