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思维导图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作用/地位内涵/体现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温故知新践行中华传统美德8.2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事迹,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修养的积极作用,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积极的影响,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责任意识:知道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位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8-70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2分钟1.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82.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9-P70生活观察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成为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1.微尘身上有哪些中华优秀传统美德?2.从微尘的故事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扶危济困。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②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现问题笔记区思考: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原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笔记区1、弘扬传统美德的原因和表现活动:传承美德,与青春共鸣历史上有哪些神话或故事可以反应自强不息这种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卧薪尝胆议学活动一下面是老师推荐的“中国好人”,请你们帮写推荐理由。人物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主要事迹推荐 理由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我推荐于敏,因为他身上体现了__________的美好品德,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________________。自强不息①做自强不息的人笔记:自强不息的重要性: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具体做法: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出 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释 义:自强:自己努力。不息:不停止。即自己努力向上,永不停息。1981年3月,刚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李保国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山区生态治理,帮助农民发家致富。李保国和他的团队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帮助农民增收数十亿元。李保国还为群众办夜校,开展技术培训。村民称他是“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河北大地上,让千万岭披上了绿装,让千万农民摆脱了贫困。故事分享请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李保国的事迹敬业乐群②做敬业乐群的人。具体做法: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敬业乐群,出 自《礼记·学记》。原意强调求学者要专心于学业、和同学相处融洽;后泛指一个人要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与他人友好相处,努力融入群体之中。范仲淹兴办义庄范仲淹到了晚年,他在家乡买了一千多亩良田,成立 "范氏义庄",由范氏族人共有共管,救济穷困族人及附近穷人。"范氏义庄" 存在了八百余年,历经改朝换代和无数战乱,越发兴旺,范仲淹的精神也得以传承和发扬。故事中“范仲淹的精神”指的是什么?故事分享扶危济困为什么传承和发扬“范仲淹精神”?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范仲淹精神”?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有了扶危济困的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情的文明社会扶危济困故事分享“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人恒助之。”“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都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③做扶危济困的人。具体做法:①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②“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扶危济困,释 义:济:救济。扶持危急的,救济困难的。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相关链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我们应该如何践行“扶危济困”的这种传统美德?做扶危济困的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助人者, 人恒助之。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视频分享视频中人物的行为都表现出了哪一中华传统美德?见义勇为他们是怎样践行这一传统美德的?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自身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④做见义勇为的人。做法:①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②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见义勇为”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意为遇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应该奋勇的去做。反义词:袖手旁观,见利忘义。注:更提倡“见义智为”。品读《陈情表》品读《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⑤做孝老爱亲的人。原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具体做法: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敬爱自己家的老人,进而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进而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礼记》中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亲敬长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定义务孝亲敬老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中国人自古就有“道德文章”的说法。读中华经典,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推荐二:《与妻书》推荐理由: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给妻子的诀别信。这封信将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全文直抒胸臆,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动人心魄。推荐三:《清贫》推荐理由:这是革命烈士方志敏被捕后在狱中所得的文章。“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篇文章虽然写于八十多年前,但今天读来仍然十分亲切感人。思考: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好书,并说明你的推荐理由。点拨:(1)《增广贤文》。推荐一:《论语》推荐理由:这是一部体现儒家价理道德思想的经典著作。“夫子风采,溢于格言。”读者可以通过经典,感受古圣先贤的道德智慧。推荐四:《雷锋日记》推荐理由:这是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留下的几百篇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充满着理性思考的日记的合集。文字虽然平实,却掩不住青春的激情,极富道德感染力。你认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是什么?(2)推荐理由:这书内容广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道德准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积极作用。(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启思导行2.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①做自强不息的人②做敬业乐群的人③做扶危济困的人④做见义勇为的人⑤做孝老爱亲的人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课堂总结第8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地位、作用(为什么)内涵(是什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做法(怎么做)①做自强不息的人②做敬业乐群的人③做扶危济困的人④做见义勇为的人⑤做孝老爱亲的人1. 中华文化中流传至今的一些故事,承载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深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小秦答应同学的事情一定做到——季布一诺②小林在无人处也从不乱扔垃圾——孔融让梨③小明和同学们尊重和关心老师——程门立雪④小丽在小区积极宣传环保理念——愚公移山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A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难以下历史典故、美德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概括正确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3. 2025年2月25日,“我们河南人”——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在郑州举行。本次活动共发布第九届河南省道德模范22人、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8人,2024年度“河南好人榜”上榜人物106人(组)、“新时代好少年”27人。举办此活动( )A.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进步B.旨在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新风尚C.说明传承美德必然有物质和精神回报D.证明社会美德只有通过榜样才能传承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