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 血液循环 课件(共20张PPT)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7.2 血液循环 课件(共20张PPT)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7章 第2节
血液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
请你思考:
课堂导入: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47~48页,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循环分为: 和 。
2.体循环的起始部位是 ,终止部位在 。
意义:
3.肺循环的起始部位是 ,终止部位在 。
意义:
体循环
肺循环
左心室
右心房
将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右心室
左心房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肺静脉
肺动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主动脉
腹部毛细血管
身体上部毛细血管
身体下部毛细血管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体循环和肺循环共同点












1、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什么结构取得联系?
心脏
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血液类型
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含氧量、含二氧化碳量各有什么变化?
体循环:含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肺循环: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你认为:
“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都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如不对,请举例。
在什么部位发生变化的?
体循环:
含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动脉血 静脉血
主动脉:
上下腔静脉:
动脉血
静脉血
肺循环:
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静脉血 动脉血
肺动脉:
肺静脉:
静脉血
动脉血
左流动来右流静
血液循环的意义:
为全身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对比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终点
血液变化
功能
联系 左心室
右心房
动脉血 静脉血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同时进行,通过心脏连通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右心室
左心房
静脉血 动脉血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获得氧气,将二氧化碳排出
问题再现:
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 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
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扁桃体
脉搏
脉搏:主动脉壁一张一缩地波动,血液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
正常时,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与脉搏次数相同。
位置:桡动脉处(位于桡骨的内侧)
以下三种流血情况分别是哪一种血管受伤?为什么?如何止血?
动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
静脉出血
血流量大,速度急,呈喷泉状射出
缓慢渗出,出血量少
出血持续不断,出血量逐渐增多
毛细血管和静脉止血:
1、对伤口进行消毒;
2、(毛细血管)用创可贴或是纱布覆盖伤口;
3、(静脉)纱布覆盖伤口后需缠绕纱布,缠绕纱布需稍加压力。
动脉止血:
按压近心端
绷带缠近伤口
用橡皮管或布带扎紧近心端
心脏跳动突然停止从而导致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突然中止,使全身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若不能及时抢救,4~6min后会成患者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甚至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即肺复苏术,是指针对心脏和呼吸骤停采取的救命技术,主要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促使患者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在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救生命而赢得宝贵的时间。
1.人体左、右心室射出的血流分别是( )
A.进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并依次为动脉血和静脉血
B.进入肺动脉和主动脉,并依次为静脉血和动脉血
C.进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并依次为静脉血和动脉血
D.进入肺动脉和主动脉,并依次为动脉血和静脉血
2.婴幼儿输液的针刺部位一般选在头部,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到达患病部位前不需要经过的血管为(   )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3.四位同学在讨论如下话题,判断哪位同学说得对 (   )
A.心脏四个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与右心室连通的是肺动脉
C.静脉的管壁薄,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D.血液循环有两条完全分开的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A
B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