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校清远市华侨中学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双唇小口尖底瓶。有学者认为它用于祭祀,具有礼器性质,故将其喻为“文明的火花”。该学者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生产工具的进步 B.社会分工的出现C.阶级阶层的分化 D.早期国家的形成2.中世纪时期,西欧城市市政当局经常组织市民参与城市活动,还会举办、管理或规约一些社会性事业或公益事业,如学校、教堂、济贫所、慈善院、养老院、孤儿所等。据此可知,当时()A.商业发展环境宽松 B.城市自治职能强化C.封君封臣制度动摇 D.私有财产得到认可3.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下列古代文明成果对应关系一致的是()A.古代中国-方舟传说 B.古代埃及-种姓制度C.古代印度-《吉尔伽美什》 D.古代西亚-楔形文字4.新航路开辟后的二百多年间,全世界人口明显增加。据统计,1500年世界总人口为4.25亿,1600年为5.45亿,1750年达到7.2亿。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有()A.工业革命 B.物种交换 C.人口迁移 D.殖民战争5.古代历史上,濒海居民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和冒险的民族性格;而大陆居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保守和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这主要基于()A.思想观念的束缚 B.文化传统的限制 C.地理环境的影响 D.政治制度的制约6.13世纪末14世纪初,《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风靡一时,书中描述:“中国都城中,皇宫的宫墙、天花板、墙壁涂满了黄金和白银,皇帝甚至用金砖盖宫殿,用厚厚的黄金铺地板,连窗户上都镶嵌着钻石和珠宝。”这些描述及传播()A.真实反映了东西方经济差距 B.增强了冒险家传播宗教的热情C.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动因 D.开启了东西方建立联系的时代7.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反映了当时()A.相互学习、多元一体 B.创立制度、彼此借鉴C.人口流动、融合发展 D.依据大河、农耕为主8.孝德天皇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奴隶社会体'制的“部民制”,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中央设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在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中央。这些举措最终目的是()A.设置监督制约机制 B.完善国家官僚机构C.建成封建中央集权 D.废弃血缘部落传统9.据统计,13世纪英格兰的劳役地租仅占地租总量的1/3,货币地租占到2/3;14世纪末,货币地租已在英国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比如:1352年英国卡塞尔库姆庄园的农奴劳役全部被废除,均折算成货币地租。这一变化()A.有利于促进英国农产品的商品化 B.反映了英国农业结构的重大变革C.改变了乡村经济的自给自足模式 D.促使农民彻底摆脱土地依附关系10.17世纪初,荷兰与英国为争夺东印度群岛的香料贸易权爆发激烈冲突。1623年,两国签订《安汶条约》,荷兰获得东印度群岛的控制权,英国则退出该区域并转向印度发展贸易。这一条约的签订()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 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反映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 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11.古代雅典妇女在出嫁时,家里往往会给予其一定数量的财物作为嫁妆,但这笔嫁妆在婚后将成为其新监护人,即其丈夫的财产。当丈夫老死或病亡后,由于雅典妇女没有继承权,这些财产也只能由其男性子嗣继承。这种情况()A.制约了妇女的正常生活 B.明确了家庭的财产标准C.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D.雅典公民的权利受到限制12.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这固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列强军事力量的增强 B.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C.世界各地联系的建立 D.列强对亚非拉的掠夺13.根据下表可推知()著作 作者 内容《地理学》 托勒密(罗马帝国) 赛里斯(中国)人文明、温和、公正且生活俭朴,总是避免与邻国发生冲突,甚至不愿与其过多接触,但却很乐意让外界了解其商品,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丝、丝制品《后汉书·西域传》 范晔(南朝) (罗马帝国)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A.古罗马与中国政治经济联系密切 B.罗马与汉朝官方交往的意愿强烈C.地缘因素影响区域文明深入交往 D.古罗马人崇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14.下面为16世纪以来的西欧海上探险活动路线示意图。这些探险活动()A.旨在进一步论证“地圆说”的合理性 B.初步构建了欧洲与亚洲海上直接联系C.有助于世界贸易格局的多元化发展 D.意在寻找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与市场15.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商队在长途贸易中常签订书面契约,详细规定货物种类、价格及违约赔偿。伊斯兰法庭审理商事纠纷时,既依据《古兰经》原则,也采纳商人间形成的惯例法。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宗教法凌驾于世俗法之上 B.商业活动促进司法实践理性化C.东西方商法体系完成融合 D.哈里发政府全面掌控贸易秩序16.下列两幅图为世界各地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1375-1825)和18世纪全球主要城市煤炭价格示意图。图片可用来说明()A.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兴起原因 B.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严重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二、非选择题:第17小题14分,18小题14分,19小题12分,20小题13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时,才知道有甘蔗这种作物,自此极少量的印度蔗糖被商队带到欧洲。7世纪,甘蔗传入波斯。8-12世纪,穆斯林教徒将其传播到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各地区,继而进一步传播到塞浦路斯及非洲东岸。12世纪,甘蔗由克里特岛及北非传入西西里岛。13-14世纪,甘蔗传入埃及。随后,地中海一带开始广泛栽种甘蔗,欧洲蔗糖业兴起。但从世界整体来看,新旧大陆之间基本上彼此隔绝,亚、欧、非洲之间的交往和接触范围较小,而且时断时续。-摘编自张兰星《旧大陆甘蔗在新大陆的传播及蔗糖业的发展》等材料二 15世纪末,甘蔗种植之旅继续西进,蔗糖的生产中心转移到由葡萄牙占领的大西洋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西非几内亚湾的圣多美岛及中南美洲的巴西。从16世纪开始,大西洋诸岛上,强迫非洲奴隶进行的蔗糖生产急速发展。进入17世纪后,甘蔗被移植到英属、法属加勒比海诸岛。随着甘蔗的引入,加勒比海地区的诸岛开发出了广阔的甘蔗种植园,生产出蔗糖这种世界商品。历史学家将加勒比海地区的人种构成、社会结构、经济方式持续的变化称为“蔗糖革命”。从17世纪中期开始,加勒比海的“蔗糖革命”使英国的砂糖进口量激增,而英国人对糖需求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要在茶中加糖。红茶加糖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足,能让劳动者成为工场老板需要的劳动力。到18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砂糖用量是法国人的八到九倍。红茶和糖渐渐惠及下层民众,最终成了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工人的象征。-摘编自【日】白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前4世纪至14世纪蔗糖传播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17世纪蔗糖进一步传播的历史背景,并简析“蔗糖革命”产生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引起的经济后果之一是“价格革命”。白银源源不断地从美洲流入西班牙,再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其他地区,金银存量的增加使欧洲货币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其结果是使欧洲经历了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趋势持续了很长时期,席卷了整个欧洲,16世纪末的价格总水平比16世纪初期高出3倍至4倍,在“价格革命”初期,工资和食品、住房几乎同步增长。但到了价格革命后期,货币工资明显落后于物价水平的增长,导致实际工资水平在缓慢下降。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因货币贬值而面临实际收入减少的现实,这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壮大、旧式封建贵族衰落以及城乡劳动者进一步贫困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和封建制经济衰落;在英国、法国,正是价格的增长带动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活跃以及信贷货币的发展,这又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继续上涨。-摘编自李仲生《世界人口经济史》材料二 在整个16世纪90年代,“价格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是一段漫长且痛苦的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17世纪普遍危机”,由此吹响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号角。16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与此同时,消费品价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上涨。以法国为例,1789-1799年,法国大革命的每一次转折都与价格动态息息相关。大卫·哈克特·费舍尔援引历史学家埃内斯特·拉布鲁斯和乔治·勒费弗尔的研究,指出1789年巴士底狱遭到攻击的那一天,正是巴黎粮食价格达到其周期性高位的一天。攻占巴士底狱的人们并非城市底层暴民,大多数是工匠、手艺人、雇工和小店主,他们被高昂的生活成本所迫,也愤恨国王路易十六无视民间疾苦,才有此绝望之举。而1791-1793年,法国又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食物价格再次飙涨,巴黎再次发生起义,接着第二次更加激进的革命发生,路易十六最终被推上断头台。-摘编自【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对欧洲经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价格革命是如何通过危机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并指出这种推动体现的历史发展规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的行为为非法行为;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征收金钱或超出议会准许的时限与方式征收皆为非法......议会议员应经过自由选举产生;议员在议会内自由进行演说、辩论,不应在议会以外的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向国王请愿为臣民的权利,据此对臣民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此后,议会于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摘编自齐延平《自由大宪章研究》材料二 美国的三权分立主要表现为国会、总统和法院之间的相互制衡。一、就国会而言,其受到总统否决权的制约,也受到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制约。二、就总统而言,国会可以运用行政监督权制约总统,还拥有弹劾权;法院则可以运用司法审查权审查总统的行政法令是否违宪。三、就法院而言,国会对法院的制约有多项,包括国会对联邦法院法官有弹劾及免职权,可运用宪法修正权制约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等等。总统对联邦法院的制约有两项:对法官的提名权和赦免权。总统可以通过提名任命权,对法院的政治倾向性施加影响,通过赦免权改变法院的某些判决。-摘编自王宝磊《浅谈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并说明《权利法案》及《王位继承法》在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形成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确立的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环大西洋革命一据(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上图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1)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出现的共同原因(2)依据材料中相互关联的重大事件,综合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概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024-2025学校清远市华侨中学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B D B C C C C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C B C C B A17.(1)特点:传播经历漫长的过程(传播具有渐进性);多集中于欧亚、北非地区(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传播方式多样(通过古代帝国扩张、商贸活动和宗教传播等方式向外传播);传播时断时续,范围相对有限。(任意3点)(2)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航路的扩展(大西洋贸易的发展);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黑奴贸易的兴盛;种植园经济的兴起;欧洲的商业革命。(任意2点)影响:给加勒比海地区的人种结构、社会结构、经济方式带来了变化;改变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丰富了欧洲民众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蔗糖消费大众化);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孕育和发展;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地的商贸联系。(任意2点)18.(1)影响:传统庄园经济难以适应货币化潮流冲击,为土地市场化创造条件;促进了商业资本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加速了封建贵族衰落,新兴社会阶层崛起。(2)推动:持续通胀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城市手工业者、小店主等群体陷入贫困,成为革命主力军。1789年巴黎物价上涨,直接触发攻占巴士底狱事件。1791-1793年第二次价格危机推动雅各宾派实施恐怖统治以稳定经济。历史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1)主要目的:限制王权;保护议会权力和臣民权利。作用: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2)特点:三权独立平等;以权力制约权力;权力制约的相互性(或双向性)。原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英国殖民统治带来行政专制的恐惧;美国政治家对三权分立思想的继承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0.(1)共同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专制统治的阻碍以及阶级矛盾的激化。(2)论题:大西洋革命时代的思想解放与民族觉醒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大西洋革命时代,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仅引发了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更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与民族的觉醒。美国独立战争中,《独立宣言》的发表,不仅宣告了美国的诞生,更传递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激发了北美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独立意识。法国大革命则以更加激烈的方式,推翻了封建专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使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民众开始反思传统权威,追求自由与平等。综上,这些思想解放的浪潮,与民族觉醒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为后来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