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六)(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六)(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2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原型的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56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也加深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下列电影情节中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A.敖丙将水凝结成冰作为自己的武器进行战斗
B.哪吒的风火轮在使用时都伴随着熊熊燃烧的烈火
C.太乙真人将莲藕拼接重塑哪吒肉身
D.申公豹的袍子被哪吒撕破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 B.人体缺钙可通过进食牛奶来补充
C.服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酸过多 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腐
3.“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人人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出行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
B.为个人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积极践行垃圾分类
D.尽量以电子账单代替纸质账单,减少纸张浪费
4.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连接导管
C.安装橡胶塞 D.取用锌粒
5.脱氢乙酸钠()是一种防腐保鲜剂,但长期摄入会对眼睛、呼吸道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将于2025年2月8日起禁止使用,下列关于脱氢乙酸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由8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钠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6.Tb-Fe非晶态薄膜研制的磁光光盘存储元件显著地提高了计算机存储能力。如图是铽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铽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铽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铽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8.92g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7.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新台阶,尤其是国产DeepSeek走红全球。人工智能的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是1:1
B.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C.参加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反应中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8.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医学门》:“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水飞去石”指的是过滤
B.《华阳国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加热蒸发可得食盐
C.《抱朴子内篇》:“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湿法冶铜的原理: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该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铁
D.《汉书》:“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的是石油
9.2025春晚吉祥物“巳升升”的眉眼取自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形器的歧羽纹、臣字目。青铜是铜锡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是金属材料
B.青铜加入稀盐酸中无气泡产生
C.青铜比铜更耐腐蚀
D.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
10.提升化学核心素养对化学学习至关重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科学思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科学探究与实践: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D.科学态度与责任: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务必进行验纯操作,确保安全
11.下列实验操作(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方案)
A 鉴别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两瓶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测定溶液的pH 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溶液中,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加入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12.如图为KC1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Na2SO4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8.0%
B.将135.0gNa2SO4溶液从T1℃升温到T2℃,要使溶液达饱和,最少需加入13.0gNa2SO4固体
C.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Cl和Na2SO4固体全部溶于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D.将KCl、Na2SO4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前者大于后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3.(5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乙醇展开了项目化探究。
项目一:探究乙醇的物理性质
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3滴红墨水,再缓慢加入2mL乙醇,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振荡试管,静置,观察到液体不分层。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二:了解乙醇汽油
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项目三:科学使用乙醇
物质 爆炸极限(%)(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闪点(℃)(挥发出的气体与火源闪出或火花的最低温度)
乙醇 3~19 12.8
乙醇使用不当容易爆炸,其原因是 ,因此使用乙醇的一条注意事项是 。
14.(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装置D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4)“便携式制氧机”可用于家庭保健供氧。某品牌制氧机如图所示,使用该制氧机制氧气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白色过碳酸钠颗粒和黑色二氧化锰粉末,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①过滤仓中的水除了可以过滤杂质提纯氧气外,还有 的作用。
②该制氧机中,制氧剂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是因为 (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物无污染
B.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较大时,具有腐蚀性
C.过氧化氢溶液运输储存不方便
15.(6分)铜箔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制造铜箔工艺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1)“溶铜”前,粉碎处理铜原料的目的是 。
(2)“溶铜”中,写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③“制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物质X可用于图中 流程。
④“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355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铜箔,据图2可知,温度应控制在 内(填字母)。
A.45~49℃ B.50~52℃ C.53~55℃ D.56~60℃
16.(6+3分)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他们对草木灰展开了项目式学习的探究之旅。【查阅资料】草木灰是作物秸秆、枯枝等燃烧后剩余的灰烬,富含可溶性钾盐,溶于水显碱性。
活动一:调查草木灰的制备方法
【分析交流】
(1)利用秸秆、枯枝等生产草木灰,其优点是 (写一条)。
活动二:探究草木灰成分
【猜想与假设】草木灰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2)同学们取一定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滤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②向步骤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
(3)步骤①中的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原因是 。
(4)小东将步骤①和②中滴加的试剂互换,也得到了上述结论,则他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活动三:讨论使用草木灰的注意事项
(5) 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保存草木灰时应注意 。。
【拓展应用】
《周礼·考工记》中利用 (草木灰)和 (贝壳灰主要成分)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洗涤丝帛能增加丝帛的光泽和强度。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6)草木灰和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原因是 (写化学方程式)。
(7)脱胶率越高,所得的丝帛越顺滑亮丽:①10%的溶液②1%的溶液,据图分析选用 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17.(5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经过富集可以用于生产化肥尿素[]。其原理是: ,某化肥厂每天生产尿素180t。请计算: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该化肥厂每天能消耗多少二氧化碳?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原型的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56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也加深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下列电影情节中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A.敖丙将水凝结成冰作为自己的武器进行战斗
B.哪吒的风火轮在使用时都伴随着熊熊燃烧的烈火
C.太乙真人将莲藕拼接重塑哪吒肉身
D.申公豹的袍子被哪吒撕破
【答案】B
【详解】A、敖丙将水凝结成冰作为自己的武器进行战斗,水凝结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选项错误;
B、哪吒的风火轮在使用时都伴随着熊熊燃烧的烈火,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选项正确;
C、太乙真人将莲藕拼接重塑哪吒肉身,过程中莲藕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
D、申公豹的袍子被哪吒撕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 B.人体缺钙可通过进食牛奶来补充
C.服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酸过多 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腐
【答案】B
【详解】A、亚硝酸钠(NaNO2)有毒,所以不能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制食品,故A错误;
B、牛奶中富含钙元素,人体缺钙可通过进食牛奶来补充,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
D、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保鲜,故D错误。
故选B。
3.“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人人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出行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
B.为个人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积极践行垃圾分类
D.尽量以电子账单代替纸质账单,减少纸张浪费
【答案】B
【详解】A、出行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能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符合绿色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B、为个人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塑料制品大多难以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同时消耗大量资源,不符合绿色生活方式,符合题意;
C、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积极践行垃圾分类,有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D、尽量以电子账单代替纸质账单,减少纸张浪费,能间接减少树木砍伐,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符合绿色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连接导管
C.安装橡胶塞 D.取用锌粒
【答案】B
【详解】A、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连接导管时,先将玻璃管口润湿,再将导管慢慢插入橡皮管中,旋转插入,该选项操作正确;
C、连接橡胶塞时,不能将试管直接刚在桌面上,用力塞上橡皮塞,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取用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B。
5.脱氢乙酸钠()是一种防腐保鲜剂,但长期摄入会对眼睛、呼吸道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将于2025年2月8日起禁止使用,下列关于脱氢乙酸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由8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钠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B
【详解】A、脱氢乙酸钠是由碳、氢、钠、氧四种元素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脱氢乙酸钠是由脱氢乙酸钠分子构成,1个脱氢乙酸钠分子由8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钠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故B符合题意;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C不符合题意;
D、脱氢乙酸钠中碳、氢、钠、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则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Tb-Fe非晶态薄膜研制的磁光光盘存储元件显著地提高了计算机存储能力。如图是铽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铽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铽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铽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8.92g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答案】D
【详解】A、铽元素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
B、根据铽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出,铽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铽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二个正电荷的铽离子,故B说法错误;
C、元索名称的正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因此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铽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8.92,单位为“1”,不是“g“,故C说法错误;
D、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65-2-8-27-8-2=18,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7.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新台阶,尤其是国产DeepSeek走红全球。人工智能的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是1:1
B.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C.参加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反应中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答案】C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微观上是1个SiCl4和2个H2 反应生成1个Si和2个HCl;
A、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是1:2,A错误;
B、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B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故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C正确;
D、反应中生成物Si是有硅原子构成的,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8.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医学门》:“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水飞去石”指的是过滤
B.《华阳国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加热蒸发可得食盐
C.《抱朴子内篇》:“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湿法冶铜的原理: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该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铁
D.《汉书》:“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的是石油
【答案】C
【详解】A、石头难溶于水,“水飞去石澄清”指的是过滤,故A解释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描述的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使氯化钠析出,故B解释正确;
C、“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湿法冶铜的原理: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故C解释错误;
D、“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的是石油,故D解释正确;
故选:C。
9.2025春晚吉祥物“巳升升”的眉眼取自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形器的歧羽纹、臣字目。青铜是铜锡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是金属材料
B.青铜加入稀盐酸中无气泡产生
C.青铜比铜更耐腐蚀
D.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
【答案】B
【详解】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正确;
B、青铜中含锡,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之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青铜加入稀盐酸中会有气泡产生,该选项错误;
C、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好,所以青铜比铜更耐腐蚀,该选项正确;
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所以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该选项正确。
故选B。
10.提升化学核心素养对化学学习至关重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科学思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科学探究与实践: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D.科学态度与责任: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务必进行验纯操作,确保安全
【答案】D
【详解】A、的溶液,显碱性,但是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但是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故错误;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不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错误;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务必进行验纯操作,确保安全,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
故选D。
11.下列实验操作(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方案)
A 鉴别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两瓶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测定溶液的pH 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溶液中,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加入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CaCO3难溶于水;NaOH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NaCl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通过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变化情况,可以鉴别这四种固体,该方案能达到目的;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木条都会熄灭,无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测定溶液pH时,不能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溶液中,会污染试剂,且湿润的试纸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正确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论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Ca(OH)2],加水溶解后溶液都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都会变红,无法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A。
12.如图为KC1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Na2SO4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8.0%
B.将135.0gNa2SO4溶液从T1℃升温到T2℃,要使溶液达饱和,最少需加入13.0gNa2SO4固体
C.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Cl和Na2SO4固体全部溶于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D.将KCl、Na2SO4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前者大于后者
【答案】C
【详解】A、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5g,所以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5.9%,故说法错误;
B、将135.0gNa2SO4溶液从T1℃升温到T2℃,硫酸钠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需加入Na2SO4固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说法错误;
C、T2℃时,KCl的溶解度小于Na2SO4的溶解度,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Cl和Na2SO4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溶解度小,需要的水多,所得溶液质量就大,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KCl>Na2SO4即前者大于后者,故说法正确;
D、T3℃时,KCl、Na2SO4的溶解度相等,则T3℃时,KCl、Na2SO4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降温到T2℃,KCl的溶解度变小,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Na2SO4的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Cl<Na2SO4即前者小于后者,故说法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3.(5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乙醇展开了项目化探究。
项目一:探究乙醇的物理性质
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3滴红墨水,再缓慢加入2mL乙醇,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振荡试管,静置,观察到液体不分层。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二:了解乙醇汽油
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项目三:科学使用乙醇
物质 爆炸极限(%)(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闪点(℃)(挥发出的气体与火源闪出或火花的最低温度)
乙醇 3~19 12.8
乙醇使用不当容易爆炸,其原因是 ,因此使用乙醇的一条注意事项是 。
【答案】乙醇能溶于水
乙醇易挥发且爆炸极限较低,闪点也较低,遇到明火即爆炸 远离明火
【详解】项目一:红墨水溶于水,但是不溶于乙醇,乙醇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乙醇在上层,且没有红墨水,因此为无色,下层为红墨水,所以显红色,因此可以看到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乙醇可以溶于水,因此振荡之后乙醇溶解在水中,溶液整体会变为红色;通过这个现象可体现出的乙醇能溶于水;故答案为:乙醇能溶于水。
项目二:乙醇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
项目三:由表可知乙醇的爆炸极限和闪电较低,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因此使用时应该远离火源,同时为了降低乙醇的浓度,使用时应擦拭,避免喷洒,造成空气中浓度变大,产生爆炸危险;
故答案为:乙醇易挥发且爆炸极限较低,闪点也较低,遇到明火即爆炸;远离明火。
14.(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装置D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4)“便携式制氧机”可用于家庭保健供氧。某品牌制氧机如图所示,使用该制氧机制氧气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白色过碳酸钠颗粒和黑色二氧化锰粉末,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①过滤仓中的水除了可以过滤杂质提纯氧气外,还有 的作用。
②该制氧机中,制氧剂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是因为 (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物无污染
B.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较大时,具有腐蚀性
C.过氧化氢溶液运输储存不方便
【答案】(1)长颈漏斗
(2) CaCO3+2HCl=CaCl2+H2O+CO2↑
(3) m
(4) 加湿或通过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是否有氧气产生或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BC
【详解】(1)①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用装置D干燥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m端通入;
(4)①过滤仓中的水除了可以过滤杂质提纯氧气外,还有加湿氧气的作用,氧气不易溶于水,从过滤仓中有氧气流出时,会冒出气泡,因此过滤仓能起到判断是否有氧气产生的作用,另外还有通过气泡冒出的快慢判断氧气产生的速度;
②A、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和水,产物无污染,是该试剂制氧气的优点,但不是制氧机中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较大时,具有腐蚀性,因此制氧机中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运输储存不方便,因此制氧机中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BC。
15.(6分)铜箔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制造铜箔工艺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1)“溶铜”前,粉碎处理铜原料的目的是 。
(2)“溶铜”中,写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③“制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物质X可用于图中 流程。
④“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355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铜箔,据图2可知,温度应控制在 内(填字母)。
A.45~49℃ B.50~52℃ C.53~55℃ D.56~60℃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CuO+ H2SO4=CuSO4+H2O
(3)H2SO4 溶铜和酸洗
(4)C
【详解】(1) “溶铜”前,粉碎处理铜原料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溶铜”中,Cu与O2生成CuO,CuO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O+ H2SO4=CuSO4+H2O;
(3)反应物中含Cu、S、O、H的个数分别是2、2、10、4,生成物中含Cu、S、O、H的个数分别是2、0、2、0,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2X中还应含2个S、8个O、4个H,故X的化学式为H2SO4;由图可知,物质X为硫酸,硫酸可用于溶铜、酸洗工序;
(4)“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355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铜箔,据图2可知,温度应控制在53~55℃,故选C。
16.(6+3分)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他们对草木灰展开了项目式学习的探究之旅。【查阅资料】草木灰是作物秸秆、枯枝等燃烧后剩余的灰烬,富含可溶性钾盐,溶于水显碱性。
活动一:调查草木灰的制备方法
【分析交流】
(1)利用秸秆、枯枝等生产草木灰,其优点是 (写一条)。
活动二:探究草木灰成分
【猜想与假设】草木灰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2)同学们取一定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滤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②向步骤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
(3)步骤①中的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原因是 。
(4)小东将步骤①和②中滴加的试剂互换,也得到了上述结论,则他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活动三:讨论使用草木灰的注意事项
(5) 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保存草木灰时应注意 。。
【拓展应用】
《周礼·考工记》中利用 (草木灰)和 (贝壳灰主要成分)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洗涤丝帛能增加丝帛的光泽和强度。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6)草木灰和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原因是 (写化学方程式)。
(7)脱胶率越高,所得的丝帛越顺滑亮丽:①10%的溶液②1%的溶液,据图分析选用 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答案】(1)原料来源广或废物利用等(合理即可)
(2) 有气泡产生 氯化钡/BaCl2
(3) 会生成硫酸钾影响实验得结果
(4)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5) 保持干燥、防止雨淋等
(6)、
(7)1%的
【详解】(1) 草木灰是作物秸秆、枯枝等燃烧后的灰烬,制备草木灰的原料来源广、容易获得;农作物秸秆、枯枝等燃烧也可以将废弃物再利用;
(2)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能说明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②向步骤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步骤①滴加了足量的稀盐酸,则碳酸钾被完全反应了,则只有硫酸钾与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结合两次实验,能确定草木灰中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3)步骤①中的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原因是硫酸和碳酸钾会反应生成硫酸钾,影响硫酸钾的检验;
(4)小东将步骤①和②中滴加的试剂互换,也得到了上述结论,则步骤①是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碳酸钾和硫酸钾均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硫酸钡两种白色沉淀,步骤②再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则现象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5)草木灰中的碳酸钾和硫酸钾易溶于水,故保存草木灰时应注意:保持干燥、防止雨淋等;
(6)贝壳灰主要成分是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由图可知,溶液为碱性时,pH越大,即碱性越强,脱胶率越高,①10%的K2CO3溶液 pH=11.6;②1%的 KOH 溶液 pH=13.2 ,1%的 KOH 溶液pH值大,碱性强,故选用1%的 KOH 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17.(5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经过富集可以用于生产化肥尿素[]。其原理是: ,某化肥厂每天生产尿素180t。请计算: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该化肥厂每天能消耗多少二氧化碳?
【答案】(1)解: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2)解:设理论上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32t
答:理论上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t。
【详解】(1)计算过程见答案;
(2)计算过程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