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雅安中学2024一2025学年下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七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分A卷和B卷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A卷(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图1排列出了南北朝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朝代顺序,其中与图1中①处王朝相关的史实是南北朝①唐朝五代十国图1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南下灭陈,统一全国C.政权更迭,社会动荡D.藩镇割据,黄巢起义2.隋朝初年,户数增加400多万,人口增加了1600多万;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修复了许多水利工程:仓库丰盈,“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隋朝大运河的开凿B.盛世局面的形成与发展C.科举取士制度创立D.隋朝的统一与社会稳定3.隋炀帝出征辽东,“兴百余万众,馈运(运送粮食)者倍涿郡(北京)一每河之”。观察图2,若从大运河中心向涿郡(今北京)运粮运兵,需经过大运河的A.邗沟洛资河B.通济渠安C.永济渠淮水D.江南河江都(扬州)长习江南河钱塘钙涂杭(杭州)图24.《旧唐书·李密传》记载:“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可知,隋朝末年A.朝廷腐败B.民不聊生C.起义频发D.经济衰败5.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6.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A.提倡节俭B.严惩贪官污吏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7.观察表1,唐朝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表1时间人口数量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1900万人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4141万人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4531万人A.社会风气的开放B.经济的繁荣发展C.文教事业的进步D.中央集权的发展8.陕西西安慈恩寺中的大雁塔为唐朝时期所建,“雁塔题名”成为当时进士及第的代称。与其相关的是A.科举制B.三省六部制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9.据图3可知,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击汉代播种工具耧车三国时期灌溉工具翻车唐代灌溉工具筒车图3A.人地矛盾彻底解决B.农业工具不断创新C.休养生息政策施行D.手工业技术的改进10.长安城中有东、西二市,其中东市是手工业生产中心,卖汉人商品;西市有“金市”的美称,卖胡人商品,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相比东市更加繁华。由此我们可以得知A.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B.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C.唐朝的市民文化丰富D.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11.历史史实是历史事件的呈现,历史观点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B.唐太宗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C.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D.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1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段材料反映出A.唐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B.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C.五代时期武将掌权的危害D.宋初实现中原和南方统一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