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认识民法典(课件2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认识民法典(课件2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
认识民法典
知识提纲
一、认识民法典
1、民法典的地位和调整范围
2、实施民法典的意义
3、民法典体现的治国理念
4、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思考:结合视频内容,说说民法典的地位、调整范围和实施的意义。
课堂笔记
1.民法典的地位和调整范围(P83、92、84)
(1)地位:①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②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课堂笔记
1.民法典的地位和调整范围(P83、92、84)
(2)调整范围: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课堂笔记
2.实施民法典的意义(P84、83)
(1)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2)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思考:这段视频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
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
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民法典》条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信
文明
友善
公正
爱国
和谐
思考:以上内容说明民法典体现了什么样的治国理念?
法律条文
道德规范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课堂笔记
3.民法典体现的治国理念(P84)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
如果你是审判的法官,你会如何判?
你的判决依据是什么?
支付悬赏金
不支付悬赏金
法院根据《民法典》第317条规定,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
思考:如果民法典中没有这一条规定方某是不是就不必支付悬赏金了呢?
对号入座:以下内容分别描述的是民法典的什么原则?
《民法典》第4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平等原则
《民法典》第5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自愿原则
《民法典》第6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
《民法典》第7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诚信原则
《民法典》第8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典》第9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原则
活学活用:判断以下生活情景违背了民法典哪一基本原则?
案例 判断
父亲身患重病,小李说我们早就断绝了父子关系,没有义务照顾你。
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
网购遭遇虚假宣传,买家秀和买家秀严重不符
乙企业将生产后的污水偷偷排入河流中
刘雪承包土地时,村民说一个女人凭什么承包土地
车辆违停被贴罚单,车主却发现邻车同情况未被处罚 。
丈夫身患重病订立遗嘱,决定将名下财产赠与第三者
违反公序良俗
违反自愿原则
违反诚信原则
违背绿色原则
违背平等原则
违背公平原则
违背公序良俗
思考:以上案例说明民法典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什么作用呢?
结论:可以促使社会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课堂笔记
4.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P85)
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原因
认识民法典
民法典的地位
民法典的调整范围
民法典实施的意义
是新中国第一部以 “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法典体现的治国理念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原则
内容小结
1.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进人民法典时代。这部民法典被称为“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从胎儿期到去世后遗体捐献,人生的每一步几乎都浓缩在里面。我们一生的每一个民事行为基本都与民法典相关这说明( )
①在生活中,每一个公民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②要发自内心敬畏法律,将法律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③民法典是我国最科学、最完备的法律
④民法典的实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大进步、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随堂练习
D
2.我国民法典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其中,成为民法典的基本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成为法律规范性要求。这表明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需要( )
A.发挥道德的强制性作用
B.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C.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D.党和政府带头尊法守法
B
随堂练习
3.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对于这些基本原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些原则是我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指南
B.平等原则就是指在民事活动中男女平等
C.诚信原则兼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双重特性
D.民事活动违背公序良俗没关系,不违法是底线
随堂练习
C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做法正确诠释了民法典诚信原则的是( )
①中学生陈某为兑现帮同学搞钱玩游戏的承诺而拦路抢劫
②小丽答应小红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绝对保护小红的隐私
③商家在客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补发了交易中漏发的货物
④吴某用十年时间兑现了为儿子偿还生前所欠债务的承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随堂练习
5.王爷爷子女拒绝赡养,王爷爷依据《民法典》起诉。法院判子女履行赡养义务。这体现了民法典( )
①保护王爷爷晚年幸福生活的合法权益
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原则
③确立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守法”原则
④有利于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随堂练习
C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随着社会发展,民法典基本原则在经济、生活等多领域持续发挥作用。下列关于民法典确立的基本原则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绿色原则对当前社会发展影响最小
B.诚信原则只在传统商业活动中有重要意义
C.平等原则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不再重要
D.公序良俗原则在社会不断进步中始终具有重要价值
随堂练习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