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试卷化 学 2025.05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26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Fe-56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历史文物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宋代陶瓷 B.唐代丝绸 C.商周青铜器 D.清代玉器2.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核桃雕刻 B.酒精挥发 C.甲烷燃烧 D.冰雪消融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氯化钠4.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2个氦原子——He2 B.硫酸钠——NaSO4C.铁离子——Fe2+ D.氢分子——H25.下列相关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H2O B.KMnO4 C.O2 D. H2CO36.储存易燃易爆物的场所需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7.铜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之一。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属于金属元素 B.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C.铜原子的质子数为29 D.Cu2+的核外有31个电子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混合物 B.溶液都是无色的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都具有导电性9.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 B.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C.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10.下列有关净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明矾可以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 B.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C.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应包括蒸馏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空气B.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木柴架空燃烧——增大空气中氧气浓度D.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进行硫酸性质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生石灰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天然气难溶于水,可用做燃料14.“以曾青(主要成分为CuSO4)涂铁,铁赤色如铜”出自西晋葛洪编写的炼丹术《抱朴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B.该反应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轻15.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钾的大B.1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9%C. T1℃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将6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10g冷却至1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89.1g1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A. Fe Fe2O3 B. H2O2 H2C. CuO CuSO4 D. CO H2CO317.某同学利用题17图-1所示装置研究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题17图-2和题17图-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题17图-1装置中,烧杯内盛放的溶液是稀氢氧化钠溶液B.题17图-2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主要含有的微粒是Na+、、H2OC.题17图-2中,d点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D.题17图-3中,f→g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18.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图甲比较铁、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C.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图丁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1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除杂:用高温煅烧的方法来除去CaCO3固体中少量的CaOB.鉴别:用碘酒鉴别淀粉和葡萄糖C.检验: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O2中是否混有SO2D.制备:实验室中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少量H220.由CO2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其中一步反应的物质转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 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B.反应① 和反应② 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甲醇>甲醛D.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理论上无需补充H2O2非选择题(共60分)21.(8分)“神舟十九”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取得重大进展。I 材料开发(1)太阳能电池板需要将铝合金加工成箔片,这是利用金属的 性。(2)航天员的航天服由多层不同材料组成,以下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棉针织内衣层 B.羊毛保暖层 C.聚氯乙烯管水冷层Ⅱ 能源供给(3)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 。(4)飞船推进器中液氧作助燃剂,从微观角度看,氧气变为液氧,发生改变的是 。(5)运载火箭所用燃料偏二甲(C2H8N2)和助燃剂四氧化二氮(N2O4)的反应为C2H8N2+2N2O4 ===3N2+4H2O+2CO2,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Ⅲ 生活保障(6)航天员呼吸需要的氧气来自水的电解,电解水时,产生氧气的电极是 (选填“正”或“负”)极。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则可利用氢氧化(LiOH)反应生成碳酸锤和水而除去,其中碳酸电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7)航天员的饭菜单不仅有主副之分,还讲究荤素搭配。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A.清煮牛肉 B.拌蔬菜 C.八宝饭22.(11分)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氧气的制取是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1)自然界获得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如题22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葡萄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C.植物光合作用能缓解温室效应(2)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中可采用如题22图-2所示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① A中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 若要收集一瓶氧气,收集装置可选择______(在B~D中选)。(3)分子筛法制取氧气。利用变压吸附技术,以分子筛为吸附剂制取氧气的工作原理如题22图-3所示,在25℃时,测得分子筛对N2、O2的吸附量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题22图-4所示。① 过程1中,空气通过分子筛吸附材料时,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N2和O2,原因是______。② 过程2中,采用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压强的方法,能使被吸附的气体释放出去(解吸气体),使分子筛吸附材料恢复吸附能力。(4)空间站制取氧气。天宫空间站已实现氧气的循环再生,其基本转化原理如题22图-5所示。① 由于电解纯水速率较慢,兴趣小组拟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氢氧氧化钠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测得产生10mL氧气所需时间如题22图-6所示。可看出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______。② 反应I需要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③ 氧气循环再生过程中需要定期补充一定量的水,可能的原因是______。23.(6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烧酒”,即蒸馏酒,是利用粮食经过“发酵再蒸馏”的方式得到的酒。中国“白酒”通常就是以高粱、小麦、稻米等谷物为原料酸制而成的蒸馏酒。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酒中的酒精(乙醇)所占的体积百分比,如“53度”白酒,就表示在该100mL的酒中含有53mL酒精。人们饮用白酒后(未成年人不得饮酒!),酒精能在人的口腔中、胃中、小肠中被转化吸收或排出。吸收后通过呼吸和排尿排出的酒精仅约占10%,剩下90%的酒精全部在肝脏中进行代谢转化.肝脏就像一个大的“化工厂”,有多种转化渠道帮助酒精“变身”,其中一种转化途径如题23图所示:(1)粮食发酵酿酒的过程属于______氧化过程(填“剧烈”或“缓慢”)。(2)“60度”白酒是指在50mL酒中含有的酒精体积为______mL。(3)人体内酒精代谢转化的过程中,乙醇脱氢酶能显著缩短酒精代谢转化的时间,推测乙醇脱氢酶在该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4)题23图所示转化途径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转化过程中,含碳化合物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少B.乙醇分子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6:1C.乙醛的的化学式为C2H4O(5)反应③ 需要在酶作用下进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24.(10分)兴趣小组模拟采用工业卤水(主要成分MgCl2)制备MgCO3·3H2O的设计流程如下:已知: MgCO3·3H2O微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1)实验时,需要准备一定量的卤水、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等试剂。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 NaOH 溶液1000mL(密度1.05g·mL-1),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2)“沉淀”过程发生的反应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生成碳酸钠的反应为______(填化学方程式);第二步:获得产品的反应为MgCl2+Na2CO3+3H2O===MgCO3·3H2O↓+2NaCl(3)“沉淀”时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如题24图所示。0~t1时段,pH下降的原因是______。(4)“洗涤”时,不使用蒸馏水洗涤,而是使用95%乙醇溶液洗涤,其优点是______。(5)“烘干”时,需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6)准确称取15.00g所得产品,经实验测定,其中所含镁元素的质量为2.400g,则产品中所含MgCO3·3H2O的纯度为______。25.(14分)草酸亚铁(FeC2O4)是一种重要的铁制剂。I 制备草酸亚铁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工业烧渣(含有 Fe2O3、FeO和少量SiO2)制备草酸亚铁的流程如下:已知: 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1)“酸溶”时,为提高溶解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任写一条);烧渣中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3)“还原”反应是SO2+Fe2 (SO4) 3+2H2O===2FeSO4+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4)“沉淀”反应是FeSO4+(NH4) 2C2O4===FeC2O4↓+(NH4) 2SO4。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______。过滤出FeC2O4沉淀后,所得滤液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为______。Ⅱ产品的含量分析经分析,实验所得FeC2O4产品中含有FeCO3杂质。现称取FeC2O4样品2.60g置于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对其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题25图所示。已知:① 200℃时,FeC2O4开始分解为FeCO3和CO;② FeCO3在282℃时开始分解为FeO和一种无毒的气体氧化物。(5)282℃~700℃时,Fe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6)温度高于700℃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仍继续减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7)计算该产品中FeC2O4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两位小数)。26.(11分)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保护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已知:① 臭氧在常温下是淡蓝色气体,有特殊臭味,有高效杀菌作用;② 臭氧微溶于水,能使红色品红溶液变为无色;③ 臭氧受热会发生分解:2O3 3O2。(1)在自然界里,打雷闪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O2)会在放电条件下转化为臭氧(O3),反应为:3O2 2O3。下列有关臭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臭氧可用作杀菌消毒剂 B.臭氧属于纯净物C.一个臭氧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 D.氧气和臭氧的性质完全相同(2)在实验室里,采用如题26图-1所示装置制取臭氧并检验其部分性质,依次连接A、B、C、 D装置,向A装置锥形瓶内加入双氧水,打开C高压电源,可制得臭氧。① 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② 说明氧气转变成臭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③ 用过氧化锁(BaO2)固体与浓硫酸反应也可制得臭氧,同时生成硫酸钡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O3在水中能发生分解。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如题26图-2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4)臭氧可用于处理氮氧化物烟气。由于烟气中的NO难以被Ca(OH)2 浆液吸收,可利用O3与NO发生反应NO+O3 NO2+O2,NO2易被Ca(OH) 2浆液吸收。实验中采用如题26图-3所示装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甲装置NO的去除率低于乙装置。① 甲装置的NO去除率低于乙装置,原因是______。② 其他条件相同,甲装置中150℃时NO的去除率低于90℃,原因是______。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