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0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科学立场,坚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科学精神 准确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解其两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科学地辨析各种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培养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和人生。公共参与 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理性分析公共事务和社会现象,明辨是非,积极参与社会讨论和实践活动,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自主学习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 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6.“两个对子”和“两大基本派别分别是指什么?课堂导入展示生活场景图片:有人通过星座运势决定自己当天的行为,如“今天星座运势说不宜出门,所以不出门”。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专家认为,在“十五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开展前期课题研究,分析国内外形势和矛盾,综合研判形成全局性战略安排。提出问题:“这两个场景分别体现了人们对什么问题的思考?它们有什么本质区别?”0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恩格斯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只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如:理论、理念、计划、经验、思想、 观点、感觉、方针政策、目标等主观性的东西。思维/意识思维以外的一切事物、客观实在的事物。如太阳、地球、月亮、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事物。存在/物质思考:“十五五”规划,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决定属于意识范畴?还是属于物质范畴?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课堂探究案例展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小组讨论:各小组围绕案例,讨论两种观点的分歧所在,分析其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并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观点。下列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1.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3.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4.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5.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也。6.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7.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9.王守仁: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请判断哪些属于可知论或不可知论 1.休谟: 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2.荀子:可以知,人之性也;凡以知,物之理也。3.康德: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4.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马克思: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不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可知论可知论课堂探究辩论赛辩题:“人类能否彻底认识宇宙的终极奥秘”分组:正反方各3人,其余学生作为“大众评审团”流程:立论陈词(3分钟)→自由辩论(5分钟)→总结陈词(2分钟)→评审团投票、发言0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从生活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哲学问题。3.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0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思考: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彼此相互独立的?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拓展 二元论1.观点:物质和意识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本原。2.实质:偏于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0.5 秒延迟符,无意义,可删除.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中国: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②古希腊: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I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拉美特利:人就是机器,人不过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费尔巴哈: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机械性:即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霍布斯:人是钟,人的心脏是钟表的发条,神经和关节是其中的油丝和齿轮。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刻舟求剑(静止);一叶障目(片面)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而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认为“理性”、“意识”、“人们的思想动机”支配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1.水是万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6.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7.气者,理之依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菜)“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物是感觉的复合”(马赫)“万物皆备于我”(孟子)“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休谟)“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客观唯心主义“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程颢)“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朱熹)“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哲学史上的“两个派别”和“两个对子”0102“两个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哲学史上的“两个派别”和“两个对子”作为亚洲历史上首部获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之冠的“非好莱坞制作”,《哪吒2》一经问世,就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影片中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下列观点与“我命由我不由天”,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是( )①阴阳行乎万物之中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③人死如灯灭,无灵魂轮回④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①③布置作业社会调研: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思考”为主题,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公众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认知现状,撰写调研报告。课堂小结谢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