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学科 物理 年级 八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陈士鹏课题 熔化和凝固 课时 1课标要求 物理观念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明确熔化和凝固的含义。理解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能从图像中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吸热、放热情况。科学思维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并能通过图像分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规律。能够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总结出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特点,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规律。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演示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环节。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科学态度与责任能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解释相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勇于探索、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不仅是 “物态变化” 知识链的关键环节,更是学生从 “现象观察” 迈向 “科学探究”、从 “知识记忆” 转向 “思维建构” 的重要转折点。通过本章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更能在实验探究中提升实践能力,在模型建构中发展科学思维,在生活应用中强化学科价值认同,为后续物理学习及科学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材的编写意图1.教材通过介绍熔化和凝固现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具体过程,完善对物态变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后续学习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内容奠定基础。教材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明确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深入的认识。2.教材设计了演示实验探究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演示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教材的特点1.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列举生活和自然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虽然是演示实验,但要求学生观察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和温度变化的同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在“想想做做”中要求根据数据做出熔化凝固曲线,以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加深对熔点、凝固点等概念的理解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3.本教材还具有注重科学思维培养、知识结构清晰、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特点。教学策略建议1.分层教学,兼顾差异2.强化观察实验、体会过程与科学方法3.联系生活,突破难点。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温度的概念,对物态变化有初步感知,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相互转化的宏观现象,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具备了简单实验观察能力。进行基本的温度测量和数据记录,为实验探究熔化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奠定基础。2.但是,很多学生仍面临学习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科学探究能力不足、生活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冲突等学习难点与认知挑战。3.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川融化、人工造雪)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验,但本课的实验是演示实验,需注意引导学生从 “看热闹” 转向 “有目的观察”。核心素养目标 一、物理观念目标1.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通过观察实验,了解不同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特点。2.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构建 “结构决定性质” 的物质观念。3.3.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规律,并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一规律实例。二、科学思维目标1.通过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学会运用图像法描述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能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模型。2.基于实验现象进行合理推理,如从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 推理出 “凝固时温度也不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能对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科学解释,提升科学推理与论证能力。3.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质疑创新思维。三、科学探究目标1.经历观察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的完整实验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2.在帮助老师设计实验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掌握水浴法加热、温度计正确使用等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的实验能力。四、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养通过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注熔化和凝固现象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教学重点 熔化和凝固、演示实验(观察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教学难点 处理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之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对比归纳法、分层教学法、问题驱动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PPT展示一些图片(熔化的巧克力、水管结冰、炼制猪油、蜡烛“流泪”)等。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场景吗?从物质的状态角度考虑,这些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讲解:我们以“浇铸工件”为例,具体讨论“原材料变成钢水”和“钢水变成工件”的两个过程中,物质从哪一种状态变成哪一种状态;这一过程中需要吸热还是放热?PPT演示“浇铸工件”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固态、液态和气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存在的状态,从上面我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这就是物态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变化过程。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讨论并回答问题。观察图片,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新课教学 物态变化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64页第一段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PPT演示问题:问题1: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时固态的?它们能变成液态或气态吗?问题2: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能够相互变化吗?问题3:什么是物态变化?教师结合PPT演示一些物质的图片,总结点评学生发言。板书: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熔化和凝固定义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64页第二段,回答问题。问题: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板书: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创设情境: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从冰箱中拿出冰冻的水,过一会儿,冰就逐渐熔化了。PPT展示:测量冰熔化过程的温度。问题: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变化了吗?提出问题:请大家猜一猜,是不是所有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都和冰一样呢?演示:研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提问: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那么在演示实验之前,我们来就这个实验讨论一些问题。(PPT演示)问题1: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要选用至少几种物质进行实验呢?问题2:很好,老师已经选择了两种物质,分别是海波和石蜡,实验中,老师要分别对它们进行加热。那么,海波和石蜡是大块的好还是小块的好,为什么?问题3:很好,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除了将它们切成小块之外,我们还要用到石棉网、搅拌器(展示器材)。除此之外,大家观察教材65页的实验装置图,物质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吗?为什么这样做?问题4:对,这种方法叫做“水浴法”,在实验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那么大家思考,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我们从用水的量和水的初温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问题5:回答的很好,我们这个实验最好用初温为40℃的水,至于为什么,我们先不做解释,一会就会知道了。实验中用到的热源是酒精灯,有谁知道酒精灯的用法?问题5:哇,好厉害,咱们连酒精灯的用法都知道,那可是九年级化学课里的知识呢。不过我们在实验中使用的测量工具可是都学习过的。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又如何使用呢?问题6:太棒了。我们的实验中由于计时不需要高精度,所以用普通的钟表来计时也是可以的。为了取得验证猜想的证据,我们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记录,也就是时间和温度,请大家帮我设计一个实验表格好吗?教师: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观察实验了?可是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我们观察实验,可不是看热闹,谁能说一说,在观察过程中应该看什么。教师:对呀,同时有这么多工作要做,我一个人可忙不过来,有谁愿意帮助老师记录时间和温度吗?指定两名同学记录数据,两名同学监督。开始实验。(使用手机拍摄实验,与教师大屏幕同屏,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结束。教师:好了,实验完毕,下面请记录数据的两名同学提供数据。将实验数据展示在大屏幕上。教师: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实验过程,海波熔化的过程发生了什么现象?提问:你注意到开始熔化和熔化结束的时间了吗?请看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教师:那么,我们接下来分析石蜡熔化时的现象和温度变化特点。比较二者有什么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结论进行点评并板书结论。(略)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教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也就是说,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石蜡没有。请大家阅读教材66页,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定义。熔点和凝固点提问:什么是熔点?什么是凝固点?提问:实验中,根据记录的数据,判断海波的熔点是多少?教师:那么,我们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什么实验用的水40℃左右为宜?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好,接下来,我们分析教材67页“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图像”。请大家完成“想想议议”的第一题。教师总结。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并要求学生完成“想想议议”的第二题。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利用熔化吸热提问:熔化的过程吸热还是放热?提问:请列举人们在生活及生产中利用熔化吸热的事例。通过PPT演示并讲解实例。利用凝固放热提问:凝固的过程吸热还是放热?提问:请列举人们在生活及生产中利用凝固放热的事例。通过PPT演示并讲解实例。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观察图片,聆听讲解。记笔记。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记笔记。观察屏幕,回答问题。提出各种猜想。回答:两种回答:小块的好,因为可以受热均匀。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物质放在水中加热,也是为了使它受热均匀。回答:用水量不要太大,应该以浸没物质为宜;尽量提高水的初温。回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回答:温度计和秒表。并回顾使用方法。设计实验表格。回答:应该观察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的现象,还要记录时间和温度。观察实验过程。提供数据。回答:熔化过程中和冰一样,先出现固液共存,最后全部熔化了。分析表格。回答: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学生分析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阅读教材。回答问题(略)回答问题。(略)回答:48℃。回答:水温不能高于海波的熔点,否则,无法进行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回答:吸热。举例回答。回答:吸热。举例回答。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笔记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复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实验探究设计表格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表格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变化,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我们了解了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接下来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的内容,谈一谈有什么收获。请几名同学谈收获。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 谈收获。聆听教师总结。 巩固新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掌握了新的知识,下面就用我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将打印的课堂练习题下发。(详见配套PPT)要求同学作答。请同学公布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对学生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完成习题。聆听讲解。 巩固新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总结解题方法。总结评价 一、知识内容总结 本章节围绕 “熔化和凝固” 展开,核心内容涵盖概念、物质特性与实际应用。通过学习,学生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同时,教材结合生活实例,展现了熔化和凝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体现物理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成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对比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深化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从学生反馈来看,多数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运用图像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实现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维的跨越。 三、学生学习表现评价 学生在课堂和实验中的参与度较高,展现出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复杂问题分析、实验误差评估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改进方向 尽管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优化空间。后续教学可让学生更多参与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设计熟悉操作流程,缩短正式实验时间;在分层教学中,更精准地把握学生差异,设计梯度更合理的学习任务;完善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完成教材68页“练习与应用”①~④题拓展作业:根据课上演示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的数据(表格),分别做出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书上66页图3.2-3,图3.2-4)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在物理观念培养上,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知识,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科学思维目标方面,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图像法描述物理过程,逻辑推理能力有所提升。科学探究环节,学生积极参与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在实验操作、数据收集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基本达成,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二、存在问题分析 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实验操作环节耗时较长,压缩了知识总结和拓展应用的时间,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内化。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尽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仍不够细致,未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主要以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四、改进方向 优化教学时间管理,尽量缩短课堂实验操作时间。 细化分层教学策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制定更加细致的分层教学目标和任务。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增加学生自评、互评、项目式学习评价等环节,全面评价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35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学习目标课堂练习学习目标01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明确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02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能够根据熔化凝固时的特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04培养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意识 、认识科学价值,培养将科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03经历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的实验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引入新课你见过这些场景吗?浇糖画水管结冰巧克力变软岩浆和熔岩蜡烛“流泪”炼制猪油引入新课浇铸工件▲▲▲▲▲▲讨论问题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过程吸热还是放热?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过程吸热还是放热?从固体变成液体从液体变成固体吸热放热原材料变成钢水的过程中钢水变成工件的过程中新课教学冰固体状态水液体状态水蒸气气体状态肉眼看不见1.水的不同状态一、物态变化新课教学通常为固态的铁、铝、铜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呈气态的氢、氧、氮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液态、固态。2.物质的三种状态铁块铝块铜块液氢液氧液氮新课教学固态液态气态放热吸热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发生与温度有关,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吸热和放热。3.物态变化新课教学冷冻室中取出的冰块冰块变成了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新课教学钢铁变成钢水沥青加热变成油状熬制后的猪油冷却凝结巧克力变软、变稀雪糕化了烛油滴下,形成“烛泪”讨论分析下列过程是熔化还是凝固?吸热还是放热?新课教学(一)提出问题2.演示: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观察冷冻室取出的冰块开始熔化,一段时间后,冰与水共存,冰在减少,水逐渐增多。测量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发现,温度并没有升高。思考其他物质是不是都和冰一样,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呢?新课教学2.实验: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在实验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具体操作?2.为了节约实验时间,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包括物质的质量、水的质量和初温、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4.使用温度计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从何时开始测量?间隔多少时间测量一次更好?5.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应该如何设计?3.参考教材65页图3.2-2,想一想,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二)实验准备新课教学(三)实验过程分析2.实验: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①器材组装顺序:从下倒上。②为使物质受热均匀采取的措施有:将物质粉碎、“水浴法”加热、使用搅拌器和石棉网。③为缩短实验时间采取的措施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适当提高水的初温、取适量的水(能够浸没过试管中的物质即可)。④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数据。⑤记录数据的同时,要分别观察海波和石蜡在熔化的过程中状态的变化情况。新课教学(四)实验结果对比2.实验: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石蜡温度的变化: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待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才继续上升。现象:海波熔化后,固液共存,吸收热量,固态逐渐减少,液态逐渐增多。温度的变化: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石蜡先变软,逐渐变稀,最后完全变成液体状态。新课教学(五)表格与图像2.实验: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间min 1 2 3 4 ……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6050403020温度/℃时间/min海波实验图像6050403020温度/℃时间/min石蜡实验图像新课教学三、熔点和凝固点1.定义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没有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新课教学2.常见的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云母水晶新课教学3.常见非的晶体玻璃松香橡胶沥青新课教学4.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熔化曲线对比凝固曲线对比新课教学5.一些晶体的熔点晶体 熔点/℃ 晶体 熔点/℃钨 3410 海波 48铁 1538 冰 0铜 1083 固态水银 -39金 1064 固态酒精 -117铅 328 固态氮 -210锡 232 固态氧 -218固态碘 114 固态氢 -259萘 80.5 固态氦 -272新课教学6.改变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①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② 改变凝固点(熔点)添加杂质:溶液中添加溶质,可降低凝固点。例如水中加盐,成为溶液,凝固点降低。改变压力(压强):一般晶体,压强增大,凝固点升高,水则相反。在冰雪路面上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滑冰时,冰刀对冰面的压强可以使冰的熔点降低,在冰刀下面形成一层水膜,减小阻力。新课教学知识拓展ZHISHITUOZHAN过冷水和冻雨过冷水是指温度低于水的凝固点(0℃,标准大气压下),但仍保持液态的水。它是一种亚稳态(暂时稳定但非平衡态)物质,一旦受到外界扰动(如振动、杂质、晶核加入),会迅速凝固成冰,并释放热量使温度回升至 0℃。高空中的水滴随气流上升至低于 0℃的区域,因缺乏凝结核而保持液态(过冷水滴)。当这些水滴落到地面或物体(如电线、树枝)上时,遇到凝结核(如灰尘、温度更低的物体表面),会立即凝固成冰,形成 “冻雨”,导致路面结冰、电线覆冰等灾害。新课教学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1.熔化吸热冰袋冷敷食品保鲜冰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因此,可以用来降温。新课教学2.凝固放热热敷理疗秧苗防冻果树喷冷水结冰保护花苞液体凝固时会放出热量,从而调节周围的温度。课堂小结一、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和非晶体2.熔点和凝固点二、熔化和凝固1.实验探究2.结论:海波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熔化和凝固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物质的状态及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物质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B.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必须先加热变成水,然后才能从水变成水蒸气C.在一定条件下,金属铝也可以直接变成铝蒸汽D.自然界中的氧气不可能变成液态的C课堂练习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被烧开时,看到的“白雾”就是水蒸气,这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B.实验表明,冰在变成水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所以这个过程,没有吸收热量C.钢水在变成工件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D.水蒸气可以直接变成冰,这一过程放出热量D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这种物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图甲这种加热方式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B.由图乙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温度保持80℃不变。C.由图乙可知,在第20mim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D.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能够延长物质熔化过程的时间课堂练习D课堂练习海波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晓青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实验中,应通过观察 判断海波是否正在熔化,待海波开始熔化后,他测量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是否有液体出现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的实验结论是: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温度/℃ 48 48 48 48 48 48 48。课堂练习5.“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高韧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反映金属钛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BA.B.C.D.课堂练习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图像,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该物质属于晶体B. 该物质的熔点是75℃C. 在第5min时固液共存D. 15~20min不吸收热量课堂练习7.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A. 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 标准大气压下,纯金掉入钢水(液态钢)中不会熔化C. 固态氢的熔点比固态水银的熔点低D. 标准大气压下, 260℃的氢为固态,且属于晶体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8.如图甲所示是金属镓,把10℃的固态镓放入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第6min时,镓已完全变成了液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镓的熔点为30℃B.镓的沸点为30℃C.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是非晶体D.镓熔化用时4min,此过程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课堂练习A作业布置作业一、根据课上演示得到的实验的数据(表格),分别做出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书上66页图3.2-3,图3.2-4)作业二、完成教材68-69页“练习与应用”①~③作业布置3.2 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3.演示: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①提出问题:②猜想和假设:③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⑥交流评估:4.海波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三、熔点和凝固点1.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该晶体的熔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2.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辽宁省开原市里仁学校-陈士鹏.doc 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课件-辽宁省开原市里仁学校-陈士鹏.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