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39张)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39张)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第四章 第一节
——成渝高铁,区域间黄金纽带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 探究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3.结合实例, 探究不同时代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课堂素养目标
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目录:
01
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1.概念: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位移的主要手段。
2.作用:①交通运输是联系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
②为区域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交通运输变化
传统运输依靠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以挑、驮、拉、推为主。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现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运输以公路、水路(包括内河、海上运输)、铁路(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主
【活动探究1】:小明同学的选择困难症
小明同学是四川成都人,如今刚入湖北武汉的某知名国企。今年,刚升任经理的他需要办太多的事,如今正因难以抉择而发愁,请你帮助一下你的学长,在下列项目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或运输方式:
①1月15日,接到通知,在1月16日到昆明出差工作
②2月1日,公司放年假,一家四口,四箱行李,打算回成都老家
③3月21日,接到通知,押送一批500吨的钢材到长沙
④5月1日,放假,打算前往重庆旅游,并一路沿途欣赏长江及三峡风光
交通运输方式: A.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E.管道
B.飞机
A.汽车
C.火车
D.轮船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公路运输
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缺点:运量小,能耗多,运费较高
优点:发展快,应用广,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说出公路运输的优缺点
适宜运输货物:短程、量小的货物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优点: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说出水路运输的优缺点
水路运输
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适宜运输货物: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缺点:修建铁路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费用高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说出铁路运输的优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适宜运输货物:大宗、笨重货物,需长途运输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优点: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说出航空运输的优缺点
航空运输
最快捷的运输方式
适宜运输货物:急需、贵重、数量不多的货物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缺点:灵活性差,需专门铺设管道,设备投资大,仅单向运输
优点:运输流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可以昼夜不停的运输,运量大
说出管道运输的优缺点
管道运输
专用运输,其生产与运销混为一体
适宜运输货物:油、气、粉末状固体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运输量
运速
运价
灵活性
连续性
最灵活
速度最快
运价最高
运量大
速度慢
最便宜
高铁运速快,运价较高,但只适宜客运
管道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易管理,连续性最好,但灵活性最差,投资大










(1)思路:
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
(2)原则: “多、快、好、省”
(3)以“货运”为例图解:
技巧点拨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下图是其中某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观察并思考:
江河
①早期该城市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②1917-1949年期间,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大致是?
呈条带状向河流下游延伸
5.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形态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活动探究2】
③1950年-1966年期间,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城市的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向陆运干线扩展
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伸方向。
教材P86 知识窗
依山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重庆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汇合处。重庆原是一座水运便捷的小城,2000多年前,长江干流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段的川江已通行木船。南宋时期,四川盆地对外交通主要经由长江水路,重庆成为长江上游货物集散中心。1890年重庆开埠后,长江三峡段开始通航轮船,重庆发展成为一座以商业为主的内河港口城市。抗日战争期间,大批工厂经长江水路内迁,加上人才汇聚和战时军事工业的发展,重庆成为“大后方”最大的工业中心。此后,长江航道经多次疏浚,特别是三峡大坝竣工后,通航能力大大提高,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最大城市,带动了西南地区的发展。
5.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形态
思考:重庆形成的位置、交通区位优势以及聚落空间形态?
1、位置: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汇合处
2、区位优势:重庆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供水条件好,水运便利,大量的人流和物流在此集散和中转,促进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聚落空间形态:重庆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交汇处,总体呈条带状分布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活动探究3】
图4-1-6 交通方式与城镇聚落形态示意图
读图4-1-6,结合教材P89页,说明不同时期城镇规模及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
步行-马车时期:客货运输困难,城镇规模不大,城镇中心往往位于交通线的交会处。
轮船-火车时期:客货运输量大大增加,伴随着交通线路与车站、码头的发展,城镇聚落形态多沿交通线呈条带状伸展,规模扩大。
汽车时期和综合立体交通时期:交通运输工具的机动性、灵活性大大提高,促进区域进一步发展。
高效货运方式——集装箱运输
集装箱是按统一尺寸标准特制的金属货箱。将大小不等、难装卸、易损坏的货物装入集装箱,便于机械化装卸和多式联运,并可实行货物“门对门”运输服务。集装箱运输在保证货物安全、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和理货手续、提高运输效率、加快货物中转、降低运输成本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以重庆为例,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货运成本,并计入运输时间、货款利息等因素,货值200万至1000万美元的集装箱走“渝新欧”国际班列最为合算,货值不足200万美元的货物则适宜转往上海或广州后海运,货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货物空运比较合算。
教材P87 知识窗
重庆集装箱码头一角
从古至今,我们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有哪些特点?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八百里加急
2天内跑完400千米(每天200千米)
波音飞机
每小时700-900千米
复兴号列车
每小时350千米
思考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6.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及影响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6.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及影响
①随着科技进步,运输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②运输工具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
③货物运输向多种运输方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综合化发展
①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推动了区域的发展
②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1)变化特点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及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演变
聚落分布
聚落形态变化
古代
近代
现代
陆运
沿江河、湖泊分布
交点发展为城市
条带状
团块状
铁路
公路
沿铁路、公路分布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综合
运输
沿交通轴发展,聚落多发展成星状形态
多方面分散扩展
形态更多、更灵活
水运
小结
02
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交通布局一般
可分为联系不同城市之间的
外部交通布局
以及城市内部交通布局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成渝高铁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就业范围扩大、出行便利、休闲娱乐更丰富、节省时间、促进交流
材料一:成渝高铁于2015年通车,连接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全长约30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成都与重庆及沿线城市的通行时间,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沿线地区如资阳、内江、遂宁等,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盛产柑橘、蔬菜、水稻等农产品。成渝高铁的开通,为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高铁的开通使得沿线地区的农产品能够更快地运往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同时,高铁的开通也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使得沿线地区的农产品能够覆盖更广阔的市场。此外,高铁的开通吸引了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沿线地区投资,推动了农产品的深加工。
(1)、城市外部交通布局对农业的影响(成渝高铁助农业)
问题:成渝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地区的第一产业(农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v
①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损耗率;
②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
③促进沿线农产品外运,提高商品率;
④吸引加工企业投资,提高农产品质量、附加值。
(2)、城市外部交通布局对工业的影响(成渝高铁强工业)
材料二:成渝高铁沿线地区如资阳、内江、遂宁等,拥有丰富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成渝高铁的开通,为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高铁的开通使得沿线地区的工业企业能够更快地将产品运往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高铁的开通也吸引了更多的工业企业到沿线地区投资,推动了产业升级。此外,高铁的开通促进了沿线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例如,重庆的部分制造业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四川的资阳、内江等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成都和重庆则吸引了更多高科技企业,推动了区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问题:成渝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地区的工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①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②扩大工业产品的市场范围;
③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④吸引工业企业投资,促进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
⑤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
①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损耗率;
②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
③促进沿线农产品外运,提高商品率;
④吸引加工企业投资,提高农产品质量、附加值。
①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②扩大工业产品的市场范围;
③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④吸引工业企业投资,促进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
⑤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
运输时间
吸引投资
产品市场
沿线
(3)城市外部交通布局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归纳,答题思路)
农业
工业
①缩短服务供给时间,降低运营成本;
④吸引服务业企业(旅游业)投资,提升服务质量。
③促进沿线(区域间)服务业分工与协作;
②扩大服务市场覆盖范围;
服务业
举一反三
其他:
增加就业
带动相关产业
产品竞争力
材料三: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运营十多年来,已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及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线路。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并一举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青藏铁路是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铁路的建成,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同时也能够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可以说,建设青藏铁路是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同时也是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两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问题:简述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
①完善铁路网;
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
④有利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1. 有利于改善区域发展条件;
2. 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
3. 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
总结:结合上述案例及教材,说出合理的外部交通布局的意义
4. 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五常米宣传片
(1)作用: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2)城市路网: 一定自然、历史、经济与社会条件下为满足交通运输需求而建设。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2.城市内部交通
五常米宣传片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2.城市内部交通
材料四:山城重庆,立体交通与陡峭地势交织,勾勒出独特的城市肌理。随着城市发展能级的跃升,人流车流量逐年增加,交通拥堵成为超大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在车水马龙中织就畅通脉络?今年来,重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乱点,深入开展“渝城助医”“渝城护学”行动,“一点一策”精准施策,着力破解道路拥堵难题,全面提升道路精细化治理水平,营造安全、有序、便利、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让市民畅享美好出行。
(3)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能够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五常米宣传片
①合理规划道路;
②扩大路网规模;
③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交通管理;
④发展公共交通;
⑤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
⑥错峰出行建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平台等。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2.城市内部交通
(3)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
五常米宣传片
课堂小结
“万州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属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下图为“万州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万州城区呈现较为明显的团块形态,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A.气候 B.河流 C.交通 D.矿产
2.近年来,万州城区不断向北部扩展,下列关于其
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的航运地位下降
B.高铁对城市影响明显
C.北部地势高不易发生洪涝
D.北部主要布局工业区
课堂练习
(2022高考真题)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4.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A.助力乡村振兴 B.促进物流发展
C.提高城镇化率 D.保护生态环境
课后作业
中老铁路以及峨山站的建设对峨山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第四章 第一节
——成渝高铁,区域间黄金纽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