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哲学与文化》2.1 世界的物质性导入新课探究问题:从航天探索活动中,我们能感受到宇宙的什么特点?宇宙万物是如何产生和存在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通过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学生能够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对国家和党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探究世界的本质,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公共参与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现象,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壹自然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在宗教传说“上帝创世说”里,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一天,宇宙处于无边无际的黑暗混沌状态,上帝之灵在其间穿行。上帝不满黑暗,便说“要有光”,瞬间光就出现了 ,他将光称为“昼”,黑暗称为“夜”,世间从此有了昼夜交替。第二天,上帝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于是造出空气,把空气上下的水分隔开,上帝称空气为“天”。第三天,上帝看到陆地混沌不分,便说“水应聚集在一起,使旱地显露”,水汇聚后旱地出现,上帝称旱地为“陆”,聚水处为“海洋”。之后又让陆地上生出草木和蔬菜,大地瞬间生机盎然。第四天,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管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普照全地” ,于是造就了太阳、月亮两个光体,大的管昼,小的管夜,还创造了无数星斗,嵌列在天幕中。第五天,上帝说“水中要有众多的鱼,天空中要有无数的鸟”,刹那间,水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鱼,天空有了飞鸟。接着,上帝又让地上出现各种动物,野兽在地上奔跑,昆虫在花草中飞舞 。第六天,上帝对自己创造的世界十分满意,便说“我要照我样式造人,让他管理地上的万物和走兽” 。上帝用泥捏成泥人,朝泥人吹了一口仙气,人就此诞生。上帝用六天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第七天他决定休息,这也成为后来人们将一周分为七天,其中一天休息的来源,即“礼拜天”或“星期天”。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思考:世界是上帝或者神创造的吗 联系你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结论: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一、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2)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到底是什么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一、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性可知性事物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1) “客观实在性”-一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2) “客观存在”=物质现象+精神、意识现象,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是一种状态。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特性存在状态 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劳动的作用劳动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思考: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是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拥有自主的意识吗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思考:动物的大脑是否会产生意识?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探究:为什么“说大话”“描神画鬼”等都不是凭空创造的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这些外星人的形象为什么似曾相识?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创造出上帝、鬼神的形象 上帝、鬼神的观念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 注意:不管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如宗教,鬼神观念)(1)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如党的方针、思想、路线、定理)(2)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具有差异性。探究: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