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共30张PPT+1个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运动的规律性课件(共30张PPT+1个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2 运动的规律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那么世界的状态是静止的?还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假如是运动的,那么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吗?
【政治认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科学精神】能够通过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掌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公共参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按规律办事。
核心素养目标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运动的含义。
【拓展】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举例:奔跑的汽车是具体物质形态的运动,是个性的运动,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运动。
变化: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在位置和状态方面的改变。
过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在时间上面的延续。
物理运动:所有热、光、电磁以及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
机械运动:地面物体和宇宙天体在内的一切客观物体的位置移动。
生命运动: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
自然运动:自然界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


结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结论: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1)谈谈你对《周易》这句话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物质和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合作探究
(1)太阳落去月亮就升起,月亮落去太阳就升起,太阳月亮互相推移产生光明。寒冬过去了暑期到来,暑期过去了寒冬到来,寒冬和暑期相互推移而确定一年。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②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本身就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于它的。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人的思维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载体:宏观物体、微观粒子、生命有机体等
运动载体:生产方式
运动载体:人 脑
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思考:刻舟求剑之人错在哪里?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坛经》
思考: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吗?
反对的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仁者心动
反对的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静止观——刻舟求剑
注意以下错误倾向:
核心归纳
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
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背景1:2020年6月6日,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做客百度健康医典。钟南山院士在直播中提到,自然免疫要一个国家60-70%的人感染以后,大概会造成3000-4000万人死亡,那代价太大了!所以解决办法还是要靠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背景2:2022年3月3月15日,吉林省长春市展开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吉林市展开第九轮全员核酸检测。为进一步加快患者救治,长春市、吉林市还有多个方舱医院正在加紧建设,吉林市第五所方舱医院昨天正式投入使用。
从事物运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中国的疫情能够迅速得到控制?人类可以研发出新冠疫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疫情传播有规律且是客观的,我国按规律办事,采取严格措施阻断传播的途径。人能够认识世界,人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
合作探究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不是主观臆造的
不是表面现象
不是偶然的
3.规律的客观性。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
(2)规律的特点。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
(1)规律的含义。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注意1: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牛刀小试: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5、价格涨落
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7、苹果落地
8、万有引力规律
9、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10、水往低处流
注意2:
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应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本身不能被创造、消灭或改变。
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 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注意误区:
1、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2、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人可以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3、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归纳: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观看视频,思考:
从新冠肺炎的出现,到人们认识它、探究其本质、到预防治疗以及疫苗研发与接种取得的巨大成绩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
人类在疫情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行 为 分 析
医生发现了不同一般情况的肺炎。 发现问题,意识的能动性。
对发热、咳嗽的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测。 有目的的进行检查。
专家探究新冠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中间宿主和最终宿主。 有目的有步骤积极主动的研究问题;背后问题,探究事物的本质。
借助高科技模拟病毒侵害过程,提出隔离、内防外控的应对方法 ,预测防控取得关键胜利的时间节点。 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关键词]目的、蓝图、规划、意图、宗旨等。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不仅可以认识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
疫情肆虐的实情(物质)
决 定
需要
研制疫苗
意识
科学实验
生产疫苗
疫苗作用原理
疫苗
指导
实践
观念中的东西
现实的
东西

变成
截至2022年3月14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9827.2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3917.1万人。
揠苗助长
庖丁解牛
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1)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2)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思考:结合以上漫画,说说我们人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目的?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总结: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该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人均耕地少、交通设施落后等,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考察十八洞村时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人均耕地0.83亩,种什么?在哪儿种?经过充分调研,村里的群众把目光投向当地特产弥猴桃,大力发展弥猴桃经济,取得了成功。该村结合实际,又发展了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和苗绣等产业。2017年,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
结合材料,说一说做事要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请用具体事例说明你的理由。
十八洞村中摆起“长龙宴”庆贺苗年
合作探究
首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想要摘掉贫困帽子,必须对自身的客观条件有清晰的认识。十八洞村村民首先分析了自己的客观情况。该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人均耕地少、交通设施落后等,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习近平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这体现的就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找到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村民们根据十八洞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在村里发展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旅游等产业,从而成功脱贫。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与依据。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1)含义:
(2)哲学依据: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知识提炼:
1.三个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2.一个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3.一个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①③:H&M的声明无中生有、别有用心,充斥着偏见,暴露了无知。H&M的错误在于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①③正确。②:应该是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②错误。④:H&M的错误在于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不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④错误。故本题选B。
1.H&M发布声明表示,将不与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原材料。央视网评表示,H&M的声明无中生有、别有用心,充斥着偏见,暴露了无知。H&M的错误在于( )。
①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没有坚持客观与主观统一
③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④不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①③:认识规律不一定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故①③错误。②④: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按客观规律办事,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故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
2.《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该法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针对长江流域的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特别的制度措施,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做法体现了( )。
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
③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④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①③:材料中中国已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规划引领新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奇迹,从哲学上看,表明规划先行揭示了深藏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中强调的是规划先行,强调的是意识的重要性,没有涉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与题意无关。④: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可能先有社会存在的发展,也有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总是”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3.大国发展,规划先行。自1953年以来,中国已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规划引领新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奇迹。今天,“十四五”规划又擘画了第二个百年奋斗蓝图,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哲学上看,规划先行因为( )。
①揭示了深藏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相对独立,规划总是先于时代而存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