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温故知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什么是物质?2、世界是物质的(原因)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意识是对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反映。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课标要求1.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3.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素养目标1.科学精神:把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区分意识活动的特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2.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尊重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规律的含义与特征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4、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6、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理论依据、做法结合书本p21-p.26,自主预习以下内容【辨 识 判 断】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意识只能反映事物的现象,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5.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6.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7.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8.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因而也能改变规律。( )9.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人的思维是运动变化的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2.2.1规律是客观的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的含义注意: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②“变化”和“过程”不仅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而且表现为事物性质的变化,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上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2.2.1规律是客观的拓展: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运动形态之间是共性和个性 、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抽象 概括哲学上的“运动”机械运动物理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化学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自然界的运动人类社会的运动人的思维的运动2.2.1规律是客观的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哲理(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强调运动对错误倾向的批判:刻舟求剑≠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结论:该观点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是错误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注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2.2.1规律是客观的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哲理这些载体的共同特点:客观的 物质的社会运动意识运动生物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宏观物体原子、分子等生命有机体生产方式人脑思考:是什么在生生不息的运动?运动的载体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2.1规律是客观的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哲理(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强调物质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对错误倾向的批判:结论:该观点陷入了唯心主义,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方法论要求: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哲理P21-222.2.1规律是客观的知识小结随堂测试1.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这一说法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④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根本属性。“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意思是固定不变的制度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一条道路不可以通达无数的目的地,在行船上刻记号无法找到落入水中的宝剑,这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物质离不开运动①③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表述错误。材料未体现规律的客观性,④不符合题意。随堂测试2.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天地不老。”某公交车上的最美寄语充满了诗情画意。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是美好的祝福③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根本属性。从哲学上看,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①④说法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说法错误;“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③说法错误。2.2.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含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臆造的(喜鹊报喜)——不是现象的(苹果落地)——不是偶然的(守株待兔)——不是多变的(油价调整)(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注意:①规律≠联系≠现象②规律≠规则,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③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 4、四季的更替5、水往低处流 6、万有引力规律7、守株待兔 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课堂练习2.2.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特点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先快后慢”。 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的发展运动是有规律的。2.2.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特点①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注意:不能说:发明 / 消灭 /创造 / 改变 /丰富 / 发展规律能说:发现 / 尊重 / 认识 / 利用规律规律普遍性与客观性的方法论2.2.1规律是客观的拔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胰岛素)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知识小结2.2.1规律是客观的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规律普遍性与客观性哲理P22-232.2.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阅读思考世界上的奇特建筑探究: 为什么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等,造出各种各样的房子,他们活动是有目的性、创造性、选择性的活动。而最灵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的、计划,但实质上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2.2.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而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关键词:目的、动机、蓝图、目标等)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根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有所选择。①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②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2.2.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书 房卧室(明亮色调)主卧室(淡雅色调)卫生间卫生间客 厅厨房餐 厅实 践(直接现实性)意识的能动作用(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注意: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才能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2.2.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VS袁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大跃进时的“亩产万斤梦”思考: 从意识的指导作用角度分析,哪个“梦”能照进现实?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注意:意识的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知识小结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坚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哲理P24-252.2.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含义、要求2.2.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知识小结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哲理P24-252.2.1+2.2.2知识总结2.1+2.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探究世界的本质方法论方法论知识总结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要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原理内容: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哲理P21-242.1+2.2P21P24知识总结2.2运动的规律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人不是无能为力的3、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体 系 建 构】随堂测试2.2运动的规律性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红灯停,绿灯行和新陈代谢都是规律。( )3.世界上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4.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人可以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5.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6.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本身不能被创造、消灭或改变。客观实际是立足点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随堂测试3. 毕加索画公牛,第一次十分写实,之后又相继画了十次。从第一幅到第十一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到最后一幅只剩下寥寥几根线条,却精练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看到这幅画的人依然可以轻易地看出这是一头公牛。告诉我们( )A.艺术创作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B.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C.艺术创作是一个客观与主观不断统一的过程D.艺术创作成功与否取决于艺术家的灵感A解析: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 错误。艺术创作应该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非客观与主观的统一,C 错误。艺术家的灵感对艺术创作成功与否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D 错误2.2运动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