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9.下列诗句,描写夏季景象的是()八年级地理“二诊”考试试卷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考试范围: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考试时间:地生合卷100分钟C.千里黄云白日照,北风吹雁雪纷纷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第I卷(选择题)10.当太阳光照如右图时,北半球的节气及与左图中对应的位置、日期分别是()济宁太安机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20分)13:42A.冬至,3.21,甲B.夏至,12.22,甲2025年春节期间,家住兖州区李家湾小区的小亮一家从大安机场乘飞机C.夏至,6.22,丙D.秋分,9.23,丁外出旅游,用手机导航确定去机场的路线,屏幕显示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去机场的路线中,在246省道上的行驶方向是()11.当地球由丁位置向甲位置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A.从东南向西北B.从西北向东南的运动方向及兰州的昼夜长短情况分别是()C.从正西向正东D.从正东向正西A.向北运动,昼夜平分B.向南运动,昼长夜短2.去机场途中,小亮帮开车的爸爸导航。小亮对电子地图进行“放大”或“缩小”C.回北运动,昼长夜短D.向南运动,昼短夜长操作,查询沿途更多信息。小亮的操作可以改变()12.当太阳光照如右图时,有关下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幅的大小B.显示范围大小设西A.俄罗斯正处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B.中国的河流普遍水位上涨,水量增多C.汽车行驶的方向D.家到机场的距离高德推荐·C.中南半岛上盛行东北季风,容易发生洪涝灾害D.巴西高原上草木生长茂盛早春时节,当气温上升到一定条件时,梅便能开花。此国际上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通常14岁以下为少年儿童人口,15~59岁人口比重时乍暖还寒,偶有降雪天气。梅花凌寒傲雪,象征着坚贞不为劳动年龄人口,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读东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100%屈、逆境抗争的精神。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梅花最佳观赏期44%1.a%9.%19.下面小题。80%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东亚人口年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60%--3.2025年2月19日至3月15日,某城市举办了梅花节。7.6_652%_$4%6$.36A.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40%该城市可能是()3月L.句C.老年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D.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高20%---A.广州B.昆明C.南京D.哈尔滨3月下句-4月上句2项上句3月上句018.067.7%17560614.推测东亚最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2010201520192021年份4.广东与江苏梅花最佳观赏期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2月下旬-3月上旬1月中2月中句广2月3口14岁以下口15-59岁 60岁及以上A.人口数量快速增长B.人口数量急剧减少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1月下句2月12C.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D.人口年龄结构更加合理5.最宜观赏梅花“凌寒傲雪”景观的天气是()·c.D.,→2下明旬每年4、5月份,东北三省陆续开始春播春种,此时黑土地上一派繁忙象。读东北三省及周边部分省区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0912215.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的汽车产业高地之一,也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黄海A.①省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B.②河段有凌汛现象具有优势的区域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C.③省区濒临黄海与东海D.④城市汽车工业发达6.该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条件有()江苏省16.5月上旬,三江平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水稻插秧工作。这段时间利于春种的条件有()①工业发达,市场广阔②江海交汇,交通便利①气温回升,土壤解冻②降水丰富,进入雨季③冰雪融化,便于灌溉④寒潮减弱,冻害减少③城市稀少,地广人稀④科技发达,资金充足安徽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8E1029E30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流经河西走廊,最后注入居延海(湖泊)。居延7.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快现代化工业建设的同时,也保留了周庄、乌镇等古浙江省5九海曾经水面宽间,水草丰茂,后来湖面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有关部门于2002朴、生态的水乡小镇。该地区生态小镇的特色是()下1年开始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恢复了居延海部分水域。下图示意黑河位置。A.毡房座座,牧歌悠扬B.小桥流水,古韵悠悠据此完成下而小题。C.黄土窑洞,秦腔高亢D.林海雪乡,白山黑水17.黑河的水文特征是()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从中可以领悟诗词的内涵,发现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更加热爱祖国的A.无结冰期B.航运价值高C.夏季出现汛期D.流量季节变化小大好河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居延海面积逐渐缩小并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8.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A.沙漠地区,下渗量大B.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中来。”这首诗主要体现了()C.中游灌区面积扩大,引水量增加D.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量少A.气温的水平差异B.气温的垂直差异C.降水的水平差异D.降水的垂直差异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