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议题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议题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设计
总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材分析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一课《确立人生 目标》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 目标,一方面要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应该将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另一方面要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将个人目标与国家、 民族、人民、人类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度的时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未来 有了一些朦胧的思考,但这种思考往往比较肤浅和模糊。他们对人生目标的概念有 所耳闻,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有限,他们可 能难以将人生目标于自身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不太清楚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和发 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例引导,帮 助学生逐步理解人生目标的相关知识,并激发他们对自身人生目标的探索欲望。
核心素养 目标 1. 政治认同:树立远大目标,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2. 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健全人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人生目标不懈奋斗。 4. 责任担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建设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考虑自身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方法 议题式学习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情景导入: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关于人生目标影响的跟踪调查,被调查者中,3%的人拥有清 晰且长远的目标,25 年后他们相继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而 87%的没有目标或者目标模糊 的人在 25 年后基本都处于社会中下层。 设问:这个调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生如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我们又该怎样锚定航向,找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呢?
设计意图: 由社会现象调查引出本课的核心主题——人生目标
子议题一:锚定 ·如何找准人生方向?
【议学活动】你知道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是谁吗?你知道她的故事吗? 【议学情境】屠呦呦与中医药学的不解之缘 设问:1.哪些因素影响了屠呦呦的人生选择? 2.这对我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何启示? 教师过渡: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
庭环境等,都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综合评估、全面考虑、以客观务实的态 度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议学活动】制作一棵梦想树 要求:1.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为自己画一棵梦想树 1. 对照评价量表对梦想卡进行同伴互评 【议学情境】收集五张同学们绘制的梦想树进行展示 设问:1. 同学们的梦想树有何共同特点? 2. 你认为树立人生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吗?为什么? 教师过渡: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议学活动】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那么你为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又能够为社会发展带 来哪些作用呢?
设计意图:通过屠呦呦年少时成长的故事, 引导学生明确人的成长与社会密切相关,人生目标 的制定与成长的环境、家庭环境等要素密切相关,并推动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初步确立自己的 人生目标!
子议题二:扬帆 ·如何拨开前行迷雾?
【议学情境】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有人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避世生活,而有 人却坚持“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的衷肠回报祖国 A. 屠呦呦济世报国 B. 内卷严重的社会,选择躺平 设问:1.你更欣赏哪一种人生态度?为什么? 2.这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何启示? 教师过渡: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相结合;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 福祉相统一 【议学活动】请分享你所收集到的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为世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屠呦呦为国奋斗与当代青年躺平文化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进行价值选择,从而 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人生目标的确定并不能仅仅考虑自身,更应该考虑国家、 民族甚至 全人类的福祉,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高远的人生目标。
子议题三:启航 ·怎样到达花开彼岸?
【议学情境】管理学家德鲁克的 smart 目标制定原则 【议学活动】请按照 smart 目标制定原则,进一步完善你的梦想树,让你的梦想最终能够开花、 结果,成功到达花开彼岸 !
设计意图:通过smart 目标制定原则, 引导学生明确任何目标的制定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 中,将目标与行动相结合, 以实际行动实现美好人生!
课堂小结
请以你喜欢的方式记录本堂课的收获并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框架、图示、图画、文字等多种形式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
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课堂核心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