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5月16日8:00—9:30】
重庆一中高2027届高一下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2.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和aaBBccDD的个体
B.相对性状——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
C.等位基因——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A和基因a
D.杂交——将紫花豌豆的花粉涂抹到白花豌豆的雌蕊柱头上
2.请看下图,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研究人员将它们分别置于同一浓度的某水溶液中,并绘制出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进出的方向,箭头粗细表示单位时间内水分子进出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溶液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细胞甲
B.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进出乙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
C.若将甲、乙、丙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中,最终均会涨破
D.甲、乙、丙三种红细胞在该溶液中都能发生渗透作用,且速度相同
3.巨自噬是细胞自噬的一种类型。巨自噬启动时,ULK1复合物受到mTOR蛋白和AMPK信号通路的严格调控。当营养物质缺乏时,mTOR活性被抑制,其对ULK1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减弱,ULK1复合物被激活并由溶酶体完成巨自噬。在能量缺乏的情况下,AMPK能够感受到细胞内AMP(腺苷一磷酸)和ATP的比例变化而被激活,活化的AMPK能磷酸化ULK1复合物,从而激活巨自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TOR活性增强有利于细胞自噬
B.AMP/ATP比例降低不利于细胞自噬
C.AMP可以参与构成核糖核酸
D.大肠杆菌不能发生巨自噬
4.尿素作为氮肥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细胞吸收、利用。根据土壤中尿素浓度不同,吸收机制分为①、②两种,如图所示。细胞质基质中的尿素可被TIPs通道蛋白转运到液泡中,防止其在细胞质基质中积累过多产生毒害作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TIPs通道蛋白转运尿素时不会与尿素分子结合
B.DUR3载体蛋白在转运尿素分子过程中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C.外界尿素浓度较低时,细胞通过机制②吸收尿素
D.当尿素在细胞质基质中积累时,TIPs通道蛋白的数量可能增加
5.乳酸菌难以高密度培养,导致乳酸产量低。研究者将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酵母菌,转基因酵母菌可同时产生乙醇和乳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抑制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可提高转基因酵母菌的乳酸产量
B.转基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C.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转化为乳酸,不产生ATP
D.乳酸菌和酵母菌无氧呼吸途径不同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骨重建是一个由破骨细胞去除旧骨,随后由成骨细胞产生新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骨重建的平衡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指的是专门针对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的降解,以维持正常线粒体的质量和数量。当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积累时,会使得ROS(活性氧自由基)产生增多,供能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大量受损会导致破骨细胞异常活化,骨重建平衡被打破,容易导致骨质流失
B.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的蛋白质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导致细胞衰老
C.线粒体自噬与溶酶体密切相关,此过程有利于细胞物质和结构的更新
D.某些药物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和增强抗氧化防御机制,有利于改善骨质流失
7.ABC转运蛋白由TMD和NBD组成,TMD是离子、原核细胞分泌蛋白等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孔道;NBD与ATP水解有关,如图所示。ABC转运蛋白可分为存在于所有生物中的外向转运蛋白和仅存在于细菌及植物中的内向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经外向转运蛋白运出大肠杆菌需消耗能量
B.离子先与SBP结合后经内向转运蛋白进入酵母菌
C.抗肿瘤药物可被肿瘤细胞的外向转运蛋白运出而降低化疗效果
D.SBP和ABC转运蛋白通过改变构象完成对物质的摄取、转运和释放
8.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TCase)具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ATP和CTP均可与调节亚基结合。在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ATP和CTP,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ATP和CTP分别是ATCase的激活剂和抑制剂
B.ATCase虽可与ATP和CTP结合,但催化仍具专一性
C.底物浓度相同时,加入CTP组比对照组的最终生成物量会减少
D.同时加入适量ATP和CTP可能会使CTP对ATCase的作用减弱
9.已知小鼠毛皮的颜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Y1(黄色)、Y2(鼠色)和Y3(黑色)控制,其中某一基因纯合致死。某研究小组利用甲(黄色)、乙(黄色)、丙(黑色)3种基因型不同的雌雄小鼠若干,开展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甲×丙→黄色:鼠色=1:1;乙×丙→黄色:黑色=1:1;甲×乙→黄色:鼠色=2:1。则基因Y1,Y2,Y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显性对隐性用“>”表示)( )
A.Y1>Y2>Y3 B.Y3>Y1>Y2 C.Y1>Y3>Y2 D.Y2>Y1>Y3
10.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经一系列生理过程转化而来的高度分化的细胞,其也会经历衰老和凋亡(如图)。结构上的特化使红细胞成为高效的氧气运输器,并适应了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的特定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幼红细胞没有细胞周期,造血干细胞有细胞周期
B.图示⑤过程该细胞内端粒变短,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C.图示①过程既有基因开始表达,也有基因停止表达
D.图示④过程会导致红细胞的呼吸强度高度依赖氧浓度
11.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会消耗大量氧气,这一过程被称为“呼吸爆发”。当有病原信号刺激时,巨噬细胞消耗GTP使细胞质基质中的p47蛋白磷酸化,解除其自抑制状态,并与膜上NOX2结合,激活NOX2,进而将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使其还原为氧自由基,导致氧气快速消耗。氧自由基在SOD和MPO的催化下,产生更具杀伤活力的过氧化氢、次氯酸等物质,杀死包裹在吞噬小泡中的病原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爆发”过程发生在巨噬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
B.若用磷酸化酶抑制剂处理巨噬细胞,会使氧自由基积累从而加速巨噬细胞的衰老
C.巨噬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底物中的绝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D.若巨噬细胞缺少“呼吸爆发”过程,仍然可以吞噬病原体,但不能将其有效杀死
12.紫杉醇为脂溶性抗肿瘤药物,可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传统游离紫杉醇药物的注射液采用蓖麻油和乙醇作为溶剂,易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科研人员制备出一种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利用肝肿瘤模型鼠开展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对照组 脂质体药物组 游离药物组
药物浓度(mg·kg-1) 0 20 35 20 35
肿瘤重量(g) 1.379 0.696 0.391 0.631 死亡
肿瘤抑制率(%) / 49.4 71.6 50.1 死亡
A.紫杉醇能够通过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实现抗肿瘤作用
B.紫杉醇不能通过包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进行运输
C.浓度为35mg·kg-1的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抗肿瘤效果明显
D.与游离紫杉醇药物相比,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
13.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本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自身基因型的支配。例如椎实螺(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螺壳的旋向由一对等位基因D(右旋)和d(左旋)控制,D对d是完全显性,遗传上遵循母性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为DD、Dd或dd
B.亲本♀DD×♂Dd,其F1自体受精,F2个体中表现为右旋的纯合体所占比例为5/8
C.以纯合左旋(dd)椎实螺作母本,纯合右旋(DD)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产生F1,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为右旋:左旋=3:1
D.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的性状
14.西瓜的瓜重是由基因(用A、B、C…表示)控制的,用瓜重为6千克的西瓜植株与瓜重为4千克的西瓜植株杂交,F1瓜重均为5千克,F2中又出现了瓜重为2千克与8千克的西瓜植株,各占1/6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西瓜的瓜重至少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瓜重为6千克的西瓜植株有5种基因型
C.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aaBBCC
D.瓜重分别为2千克与8千克的西瓜植株杂交,子代的瓜重为4千克
15.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性配子。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2:3:1,F1中个体随机受粉产生F2,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Aa植株产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2:1,雌配子为A:a=1:1
B.F1植株产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雌配子为A:a=7:5
C.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4:17:5
D.F2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7/36
16.金鱼的透明鳞和正常鳞由基因D/d控制,龙睛和正常眼由基因E/e控制。育种人员选择透明鳞正常眼和正常鳞龙睛金鱼杂交,F1全为五花鱼正常眼,F1自由交配,F2中透明鳞正常眼、五花鱼正常眼、正常鳞正常眼、透明鳞龙睛、五花鱼龙睛、正常鳞龙睛个体数分别为61、122、58、22、41、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D/d与基因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正常鳞正常眼自由交配,后代中龙睛所占的比例是1/6,均可稳定遗传
C.F2五花鱼正常眼中基因型不同于F1的金鱼所占比例是1/3,且全部是杂合子
D.为获得更多的五花鱼龙睛金鱼,应选择透明鳞龙睛和正常鳞龙睛个体杂交
17.玉米的雄性不育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只有在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核不育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现细胞质中育性正常基因用N表示,不育基因用S表示,细胞核中育性正常基因用A表示,雄性不育基因用a表示。已知子代细胞质基因与母本相同,基因型表示可按“(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方式组合,如(N)aa。现让一雄性不育植株与雄性正常植株杂交,得到的F1都能产生正常花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S)Aa、(S)aa,共2种
B.玉米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N)AA、(N)Aa、(N)aa,共3种
C.亲本雄性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N)AA、(N)Aa或(S)AAD.让F1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
18.某二倍体植物的茎有紫茎(由B基因控制)和绿茎(由基因b控制),叶片有圆形叶(D)和缺刻叶(d),果实有红果(R)和黄果(r),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紫茎圆形叶黄果(BBDDrr)、绿茎圆形叶红果(bbDDRR)、紫茎缺刻叶红果(BBddRR)和绿茎缺刻叶黄果(bbddrr),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亲本 F1产生的生殖细胞类型及比例组合
甲组 紫茎圆形叶黄果×绿茎缺刻叶黄果 BDr:Bdr:bDr:bdr=1:1:1:1
乙组 紫茎缺刻叶红果×绿茎缺刻叶黄果 BdR:Bdr:bdR:bdr=1:1:1:1
A.乙组中控制茎色、果实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紫茎圆形叶黄果与紫茎缺刻叶红果杂交,F1雌、雄个体均产生4种配子
C.甲组F1自交,F2紫茎缺刻叶黄果中杂合子占1/8
D.可选取绿茎圆形叶红果与绿茎缺刻叶黄果杂交,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9.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细胞中ROCK1(一种蛋白激酶基因)过度表达对细胞呼吸的影响设置了两组实验,对照组为正常成肌细胞,实验组为ROCK1基因过度表达的成肌细胞。向体外培养的成肌细胞中加入不同物质检测细胞耗氧率(OCR,可一定程度反映细胞呼吸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寡霉素为ATP合酶抑制剂;FCCP可作用于线粒体内膜,是线粒体解偶联剂,可使线粒体不能产生ATP;抗霉素A为呼吸链抑制剂,可完全阻止线粒体耗氧。)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处理的时间和加入的试剂种类
B.ROCK1过度表达会使细胞耗氧率增加,加入寡霉素会使细胞产生ATP减少
C.FCCP的加入使细胞耗氧量增加,细胞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形式释放
D.抗霉素A加入后,成肌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法产生[H]和CO2
20.某种蛾类的翅面荧光强度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和I/i控制,已知只有当I基因存在时另外两对基因才能发挥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几组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亲本表型 F1表型及比例
一 强荧光×无荧光 强荧光:弱荧光:无荧光=9:6:1
二 强荧光×强荧光 强荧光:弱荧光:无荧光=27:18:19
三 弱荧光×弱荧光 强荧光:弱荧光:无荧光=3:6:7
A.杂交组合一的F1中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占1/16
B.杂交组合二的强荧光亲本基因型均为AaBbIi
C.杂交组合三的F1中无荧光有5种基因型
D.杂交组合三的F1中弱荧光无纯合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21.(8分)为科学施肥提质增产,某大棚生产基地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部分研究结果如下所示:实验一、黄瓜开花结果期镁胁迫对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机制,利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镁设置适镁、多镁、缺镁3个水平,分别为A1(2.5mol/L)、A2(5mol/L)、A3(0mol/L,用Na2SO4调节SO42-),在开花结果期进行相关数据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叶绿素amg·g-1 叶绿素bmg·g-1 类胡萝卜素mg·g-1 羧化效率μmol·m-2·s-1 光饱和点μmol·m-2·s-1 光补偿点μmol·m-2·s-1
A1 2.159 0.539 0.421 0.0734 910.0 53.08
A2 2.259 0.548 0.363 0.0748 952.5 50.51
A3 1.746 0.406 0.353 0.0678 827.5 58.55
注:羧化效率指植物叶片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固定的最大CO2摩尔数
(1)实验一中检测植物叶绿素含量时,需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其原理是______,再利用色素吸收的光谱,测定并计算出各种色素的含量。
(2)实验二中的自变量为______,由此实验结果可推测镁离子可______(填“促进”、“抑制”)蔗糖转运。
(3)大棚生产基地要进一步确定不同镁钾浓度配比下糖类在黄瓜不同器官中分配和积累情况,可利用______法标记______(可选择的物质有K+、Mg2+、CO2和H2O)进行实验探究。
(4)综合所学知识及上述研究结果,试分析黄瓜开花结果期镁胁迫(缺镁)对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______。
22.(14分)高粱、玉米等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如图所示的生理机制,这类植物被称为C4植物。水稻等植物不存在C4途径,仅通过叶肉细胞中的C3途径固定CO2,这类称为C3植物。C4植物能利用叶肉细胞间隙中浓度极低的CO2,维管束鞘细胞中CO2浓度比叶肉细胞高10倍。R酶既可催化碳反应中CO2与C5糖结合,也可催化C5糖与O2结合。C5糖与O2结合后形成一个C3酸和一个C2,C2随后进入线粒体被氧化为CO2,此过程称为光呼吸。
(1)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叶肉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PEP需要叶绿体的______(结构)提供ATP。
(2)据图1分析,玉米光合作用中与CO2结合的物质有______。光照充足时,在维管束鞘细胞中,CO2来自C4酸分解和______(过程)。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的CO2补偿点______(填“高”、“低”、“相同”)。
(3)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图2是将玉米的P酶基因与K酶(催化PEP的生成)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图3是在光照为1000Lux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
①据图推测,转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相比更适宜栽种在______环境中,研究者提取了这两种水稻等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并采用______法进行了分离,通过观察比较色素带的宽度,发现两种植株各种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则可推断转基因水稻最可能是通过促进光合作用的______(填过程)来提高光合速率。
②为了探究“高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增加与导入的双基因编码的酶的相关性”,请利用转双基因水稻、P酶的专一抑制剂A、K酶的专一抑制剂B等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过程。
a.取生理状态相同的转双基因水稻若干,随机均分四组;
b.在高光照强度时,分别进行不处理、适量的仅用P酶的专一抑制剂A处理、适量的仅用K酶的专一抑制剂B处理、适量的______处理;
c.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通过测定并计算出______量得到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23.(14分)图1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a、b)的切面变化及运行轨迹,①→②→③表示a、b位置的依次变化路径。
(1)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其主要特点为。图1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应为,图2中的姐妹染色单体a、b处于位置②时,对应图1中的(填“甲”、“丙”、“丁”)。
(2)某科研小组开展了重铬酸钾溶液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探究。经重铬酸钾溶液处理后,能够观察到“染色体桥”的现象,如图3所示。这是由于一条染色体上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末端发生黏合,向两极移动时形成的异常现象。随后在“染色体桥”的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染色体桥的时期是,图4中可正确表示“染色体桥”现象和断裂位置的图示是。这样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亲代细胞(填“多于”、“少于”、“等于”)
(3)PLM法是测定细胞周期的经典方法,其原理及过程如下:TdR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中从而使S期细胞受抑制,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洗去TdR后,S期细胞继续分裂。用3H-TdR短暂饲养细胞,再将3H-TdR洗脱,置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定期取样并检测放射性,计算M期标记细胞数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PLM),可确定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长短。图5表示细胞周期;图6表示PLM值随时间的变化。
①能否改用18O标记的TdR来进行本实验?______(填“是”、“否”),原因是______。
②分析图6,M期所需时间可表示为______,G1期所需时间可表示为______(相应时间用t1、t2、t3、t4和运算符号表示)。
24.(10分)高等植物N叶片叶缘有波状齿与锯齿、叶形有条形与剑形,其中波状齿与锯齿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条形叶与剑形叶由两对等位基因(B、b,D、d)控制,全为隐性基因表现为剑形叶。现有一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一锯齿剑形叶植株杂交,F1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锯齿条形叶=1:1;取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45:3:15:1。请据此分析下列问题:
(1)波状齿与锯齿,______为隐性。
(2)控制条形叶与剑形叶基因______(填“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______。
(3)亲本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锯齿剑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4)让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测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5)若F2统计结果为: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1,某同学猜测问题出在波状齿与锯齿这对性状,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基因型致死。
25.(9分)拟南芥属于自花传粉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拟南芥中常存在雄性不育现象,由雄性不育个体培育得到的株系(纯合子)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果瓣有紫色和白色两种表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b为显性。已知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为紫色果瓣,其余基因型都为白色果瓣。若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自交得到F1,则F1中紫色果瓣:白色果=______,将F1中的所有紫色果瓣植株进行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紫色果瓣植株所占比为______。
(2)已知拟南芥的叶片(卵圆形、细条形)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其中叶片细条形的基因rr。另一对等位基因N/n与拟南芥的育性有关,当基因型为nn时表现为雄性不育,NN、Nn均可育。现提供基因型为rrNN的株系甲和基因型为RRnn株系乙为实验材料,请你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推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实验思路:______,观察并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______,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若______,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拟南芥的4号染色体上有冷敏基因(m),为进一步提高拟南芥的存活率,他们培育出了含抗冻基因的纯合拟南芥植株X(MM)。现将植株X与冷敏型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抗冻型:冷敏型=7:5。为了推测此比例产生的原因,让F1与冷敏型植株进行正反交,结果是①F1当作父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5;②当F1作母本时,子代抗冻型:冷敏型=1:1。根据该实验结果,请推测F2中分离比是7:5的原因是______。
重庆一中高2027届高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2.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C B B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C D B D C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21.(8分)
(1)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1分)
(2)时间、缺乏无机盐的种类(2分) 促进(1分)
(3)同位素标记(1分) CO2(1分)
(4)①缺镁,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减弱,暗反应减弱,进而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合成减少。②缺镁导致叶片的蔗糖输出量减少,植株生长缓慢(2分)
22.(14分)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分) 类囊体(1分)
(2)C5(糖)、PEP(2分) 细胞呼吸、光呼吸(2分)
(3)①高光强(1分) 纸层析(1分)
②P酶的专一抑制剂A和K酶的专一抑制剂B共同处理(1分)
四组转基因水稻的有机物的积累量(1分)
低(2分)
暗反应(1分)
23.(14分)
(1)DNA的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地生长(2分) 乙→甲→丙→丁(2分) 丙(1分)
(2)后期(1分) B(1分) 等于(2分)
(3)①否(1分) 18O没有放射性(1分) ②t2-t1(1分)t4-t2-t3(2分)
24.(10分)(1)锯齿(1分)
(2)遵循(1分) F1条形叶自交产生的F2条形叶:剑形叶=15:1,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自由组合现象(9:3:3:1)的变式(2分)
(3)AaBBDD(1分) aabbdd(1分)
(4)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1:3:1(2分)
(5)AA(2分)
25.(9分)
(1)9:7(1分) 25/36(2分)
(2)以株系甲为父本,株系乙为母本进行杂交得F1,将F1进行自交(2分)卵圆形可育:卵圆形不可育:细条形可育:细条形不可育=9:3:3:1(1分)细条形可育:卵圆形可育:卵圆形不可育=1:2:1(1分)
(3)F1产生的含M的雄配子有4/5的致死(2分)
选择题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A、只有成熟植物的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红细胞无细胞壁,甲、乙、丙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乙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但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水分子的扩散,B错误;
C、若将甲、乙、丙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会过度吸水而涨破,C正确;
D、图中甲、乙、丙三种红细胞在该溶液中都能发生渗透作用,由于箭头的粗细不同,速度不同,D错误。
3.【答案】A
A、由题意可知,当营养物质缺乏时,mTOR活性被抑制,其对ULK1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减弱,ULK1复合物被激活并由溶酶体完成巨自噬,说明mTOR活性被抑制有利于细胞自噬,A错误;
B、在能量缺乏的情况下,AMPK能够感受到细胞内AMP(腺苷一磷酸)和ATP的比例变化而被激活,活化的AMPK能磷酸化ULK1复合物,从而激活巨自噬,AMP/ATP比例降低说明能量不缺乏,不利于细胞自噬,B正确;
C、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单体之一,可以参与构成核糖核酸,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巨自噬需要溶酶体完成,大肠杆菌无溶酶体,不能完成巨自噬,D正确。
4.【答案】C
A、通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不需要与所转运的物质结合,只是形成一个通道让物质通过。TIPs是通道蛋白,所以TIPs通道蛋白转运尿素时不会与尿素分子结合,A正确;
B、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的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物质的运输。DUR3是载体蛋白,所以DUR3载体蛋白在转运尿素分子过程中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机制①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一般是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的方式;机制②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细胞顺浓度梯度吸收物质的方式。当外界尿素浓度较低时,细胞要吸收尿素需要逆浓度梯度进行,此时应该通过机制①(主动运输)吸收尿素,而不是机制②,C错误;
D、当尿素在细胞质基质中积累时,为了防止其积累过多产生毒害作用,细胞会将更多的尿素转运到液泡
中,TIPs通道蛋白可将细胞质基质中的尿素转运到液泡中,所以TIPs通道蛋白的数量可能增加,D正确。
5.【答案】C
A、抑制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会造成丙酮酸含量减少,第二阶段原料含量减少,乳酸含量下降,A错误;
B、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乙醇途径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转化为乳酸,不产生ATP,C正确;
D、乳酸菌和酵母菌应该是基因不同所造成的,选择性表达一般用于同一个体不同细胞,D错误。
6.【答案】B
A、当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积累时,会使得ROS(活性氧自由基)产生增多,由图可知,ROS会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所以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去除旧骨的过程增强,骨重建平衡被打破,易导致骨质流失,A正确;
B、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的磷脂时,产物才是自由基,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导致细胞衰老,B错误;
C、线粒体自噬是受损线粒体通过与溶酶体结合完成的,此过程有利于细胞物质和结构的更新,C正确;
D、某些药物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和增强抗氧化防御机制,有利于骨重建的过程,D正确。
7.【答案】B
A、ABC转运蛋白由TMD和NBD组成,TMD是离子、原核细胞分泌蛋白等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孔道,图中,ABC外向转运蛋白发挥作用时发生了ATP的水解,分泌蛋白经外向转运蛋白运出大肠杆菌需消耗能量,A正确;B、向转运蛋白仅存在于细菌及植物中,而酵母菌属于真菌,B错误;C、外向转运蛋白在所有生物中,抗肿瘤药物可被肿瘤细胞的外向转运蛋白运出而降低化疗效果,C正确;D、ABC转运蛋白由TMD和NBD组成。TMD作用是构成介导底物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通道,NBD与ATP水解相关。在不同的转运阶段,两个NBD的结合状态与开口方向是动态变化的,NBD接收信息后,结合ATP并水解产生能量进而控制TMD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完成对底物分子的转运。其中外向转运蛋白的TMD可以直接与在胞内的底物分子结合,启动整个转运过程。而内向转运蛋白则是外周蛋白SBP捕获识别底物,形成底物-外周蛋白复合体后呈递给TMD,进而使处于外周蛋白中的底物分子脱落,并通过TMD结构进入胞内,SBP与ABC转运蛋白是通过改变构象来完成对底物的摄取、传输和释放,D正确。
8.【答案】C
A、CTP和ATP都会影响底物天冬氨酸与该酶的结合,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加入ATP后反应速率加快,加入CTP后反应速率变慢,说明ATP和CTP分别是ATCase的激活剂和抑制剂,A正确;
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ATCase虽可与ATP和CTP结合,但催化仍具专一性,B正确;
C、产物的多少取决于底物量,CTP只是减慢了反应速率,不会改变最终的产生生成量,C错误;
D、CTP和ATP都会影响底物天冬氨酸与该酶的结合,从曲线图看出,加入ATP后可能增强酶与底物天冬氨酸的亲和性,使反应进行更快,加入CTP后在相同底物浓度下反应速率变慢,CTP可作为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的抑制剂起作用,若同时加入ATP和CTP,ATP可能会削弱CTP对该酶的抑制作用,D正确。
9.【答案】A由“甲(黄色)×乙(黄色)→黄色:鼠色=2:1”,可推测黄色对鼠色为显性,即Y1>Y2;由“甲(黄色)×丙(黑色)→黄色:鼠色=1:1”,可推测甲的基因型为Y1Y2,丙的基因型为Y3Y3,子代基因型为Y1Y3(黄色)、Y2Y3(鼠色),这表明黄色对黑色为显性,即Y1>Y3;由“乙(黄色)×丙(黑色)→黄色:黑色=1:1”,可推测乙的基因型为Y1Y3,子代基因型为Y1Y3(黄色)、Y3Y3(黑色),同时也能说明鼠色对黑色为显性,即Y2>Y3。综合起来,显隐性关系为Y1>Y2>Y3,A正确,BCD错误。
10.【答案】C
A、两种细胞都有分裂能力,都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
B、端粒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染色体,也就没有端粒,B错误;
C、图示①表示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既有基因开始表达,也有基因停止表达,C正确;
D、图示④过程会导致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呼吸强度与氧浓度无关,D错误。
11.【答案】D
A、当有病原信号刺激时,巨噬细胞消耗GTP使细胞质基质中的p47蛋白磷酸化,解除其自抑制状态,并与膜上NOX2结合,激活NOX2,进而将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使其还原为氧自由基,导致氧气快速消耗,即“呼吸爆发”过程发生在吞噬小泡,A错误;
B、当有病原信号刺激时,巨噬细胞消耗GTP使细胞质基质中的p47蛋白磷酸化,解除其自抑制状态,并与膜上NOX2结合,激活NOX2,进而将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使其还原为氧自由基,因此若用磷酸化酶抑制剂处理巨噬细胞,细胞质基质中的p47蛋白磷酸化被抑制,不能解除其自抑制状态,不能与膜上NOX2结合,不能激活NOX2,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不能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不能被还原为氧自由基,因此会使氧自由基减少,B错误;
C、巨噬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底物中的绝大部分能量仍储存在未被分解的乳酸中,C错误;
D、氧自由基在SOD和MPO的催化下,产生更具杀伤活力的过氧化氢、次氯酸等物质,杀死包裹在吞噬小泡中的病原体,因此若巨噬细胞缺少“呼吸爆发”过程,仍然可以吞噬病原体,但氧自由基减少,过氧化氢、次氯酸等物质减少,不能将其有效杀死,D正确。
12.【答案】B
A、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而紫杉醇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影响有丝分裂后期,进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实现抗肿瘤的作用,A正确;B、紫杉醇为脂溶性物质,能通过包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进行运输,B错误;C、据表中数据,药物浓度为35mg·kg-1的脂质体药物组肿瘤重量最小,且肿瘤抑制率最大,所以浓度为35mg·kg-1的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抗肿瘤效果明显,C正确;D、药物浓度都是35mg·kg-1,脂质体药物组有明显抗肿瘤效果,但是游离紫杉醇药物组小鼠死亡,说明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D正确。
13.【答案】D
A、螺壳表现为左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故表现为螺壳左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或Dd,A错误;
B、ODD×8Dd,F1中个体的基因型为1/2DD、1/2Dd,F2个体全部表现为右旋,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1/2)×(1/2)=3/4,B错误;
C、以纯合左旋(dd)椎实螺作母本,纯合右旋(DD)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产生F1的基因型为Dd,F1自交产生的表现为其Dd的性状,所以F2全部为右旋,C错误;
D、左旋螺的基因型为Dd或dd,故可以用任意右旋椎实螺作父本与该螺杂交,若子代螺壳为右旋,则该左旋螺的基因型为Dd,若子代螺壳为左旋,则该左旋螺的基因型为dd,D正确。
14.【答案】C
A、由以上分析可知,西瓜的瓜重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错误;B、瓜重为6千克的西瓜应含有4(6-2)个显性基因,基因型>5种,B错误;C、两亲本分别为4千克(2个显性基因)和6千克(4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可能为AAbbccxaaBBCC,C正确;D、瓜重为2千克的西瓜(不含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cc与8千克的西瓜(含6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CC,子代基因型为AaBbCc,含有三个显性基因,瓜重为2+3=5千克,D错误
15.【答案】D
A、Aa植株产生的雌配子正常为A:a=1:1,但由于A会使a的雄配子死一般,则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A:a=1:1/2=2:1,A正确;
B、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2:3:1,即AA占1/3,Aa占1/2,aa占1/6,因此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1/3+1/2×1/2=7/12,a=5/12;由于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性配子,因此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A=1/3+1/2×1/2=7/12、a=1/2×1/2×1/2+1/6=7/24,因此雄配子中A占2/3,a占1/3。故F 植株产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2:1,雌配子为A:a=7:5,B正确;
C、F1中个体随机受粉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红花(AA)=7/12×2/3=14/36、粉红花(Aa)=7/12×1/3+2/3×5/12=17/36、白花(aa)=5/12×1/3=5/36,即红花:粉红花:白花=14:17:5,C正确;
D、由C选项可知,F2中纯合子(AA+aa)所占的比例为14/36+5/36=19/36,D错误。
16.【答案】B
A、分析题意,育种人员选择透明鳞正常眼和正常鳞龙睛金鱼杂交,F1全为五花鱼正常眼,F1自由交配,F2中透明鳞正常眼、五花鱼正常眼、正常鳞正常眼、透明鳞龙睛、五花鱼龙睛、正常鳞龙睛个体数分别为61、122、58、22、41、19,比例为3:6:3:1:2:1,符合9:3:3:1的变式,F2中透明鳞:五花(Dd):正常鳞≈1:2:1,正常眼(E-):龙睛(ee)≈3:1,A正确;
B、F2中正常鳞正常眼(如1/3DDEE、2/3DDEe)自由交配,仅考虑眼睛性状,则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2/3E、1/3e,后代中龙睛ee所占的比例是1/3×1/3=1/9,B错误;
C、F2五花鱼(Dd)正常眼(1/3EE、2/3Ee)中基因型不同于F1的金鱼(DdEe)所占比例是1/3,且全部是杂合子(DdEE),C正确;
D、为获得更多的五花鱼(Dd)龙睛(ee)金鱼,应选择透明鳞龙睛(ddee)和正常鳞龙睛(DDee)个体杂交,D正确。
17.【答案】D
A、雄性不育只有在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核不育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因此玉米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S)aa,A错误;
B、玉米雄性可育植株的基因型有(N)AA、(N)Aa、(N)aa、(S)AA、(S)Aa,共5种,B错误;
C、现让一雄性不育植株,其基因型为S(aa),与雄性正常植株杂交,得到的F1都能正常产生花粉,则亲本雄性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N)AA或(S)AA,C错误;
D、子代的细胞质与母本相同,亲本雄性个体不论哪种基因型,F1的基因型都为S(Aa),让F1自交,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S)Aa、(S)AA]:雄性不育[(S)aa]=3:1,D正确。
18.【答案】C
A、依据乙组,F1产生的生殖细胞类型及比例组合为BdR:Bdr:bdR:bdr=1:1:1:1,为(1:1)(1:1)的变形可知,控制B/b、R/r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茎色、果实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紫茎圆形叶黄果的基因型为BBDDrr,紫茎缺刻叶红果的基因型为BBddRR,所产生的F1为BBDdRr,雌雄个体可以产生1×2×2=4种配子,B正确;
C、甲组中,紫茎圆形叶黄果(BBDDr)×紫茎缺刻叶红果(bbddr)→F1:BbDdF2:B-dr所占的
比例为3/4×1/4×1=3/16,Bbddrr所占的比例为2/4×1/4×1=2/16,所以紫茎缺刻叶黄果中杂合子占2/16÷3/16=2/3,C错误;
D、绿茎圆形叶红果(bbDDRR)×绿茎缺刻叶黄果(bbddrr)→F1:bbDdRr,F1自交,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19.【答案】B
A、据图分析,该实验自变量是实验处理的时间和ROCK1是否过度表达与加入的试剂,A错误;B、ROCK1过度表达增加细胞的基础呼吸,耗氧量增加,图示可知,加入寡霉素会使OCR下降,细胞呼吸下降,细胞产生ATP减少,B正确;C、FCCP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大量耗氧,不能产生ATP,故FCCP的加入使细胞耗氧量增加,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而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数可以用来合成ATP,C错误;D、抗霉素A加入后,成肌细胞线粒体耗氧明显下降,有氧呼吸受到抑制,细胞不产生二氧化碳,但无氧呼吸可以进行,能产生[H],D错误。
20.【答案】C
A、根据题表杂交组合一的F1表型及比例可推知,当基因型为IA_B_时表现为强荧光,弱荧光个体的基因型为I_A_bb和I_aaB_,无荧光个体基因型为ii____和I_aabb。杂交组合一的亲本基因型为IIAaBb和iiAaBb,杂交后代均包含Ii,故只有无荧光个体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比例为1/16,A正确;
B、杂交组合二的F1中性状分离比和为64,强荧光亲本基因型均为IiAaBb,B正确;
C、杂交组合三的后代性状分离比和为16,故亲本均为双杂合子,基因型为IiAabb和IiaaBb,子代无荧光个体基因型为1×2×2+2×1=6种,C错误;
D、杂交组合三的弱荧光后代中A/a、B/b基因一定有一对基因是杂合,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