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测试卷(X)
七年级生物
注意事项:
1.此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卡上答题,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夏时菠菜叶如扇,风过轻摇诗意添。”诗中的菠菜叶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中的(  )
A. [①]上表皮 B. [④]气孔 C. [③]叶脉 D. [②]叶肉
2. 小敏用水培的方式种植芹菜,在水中加入几滴红色食用色素,几个小时后,发现芹菜叶变红,色素随水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 沿着“根→茎→叶”的方向在导管中运输
B. 沿着“叶→茎→根”的方向在导管中运输
C. 沿着“根→茎→叶”的方向在筛管中运输
D. 沿着“叶→茎→根”方向在筛管中运输
3. 小方在针筒内装入适量清水,针孔处插入枝条,在U型管中加入适量红墨水,连接针筒和U型管,将针孔及连接处密封后放在适宜环境中。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的红墨水左边高于右边,如下图所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枝条进行了( )
A. 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分解作用
4. 当你置身于郑州国家森林公园,你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是植物的(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 气体交换和吸收作用
5. 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某植物体内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
A. 二氧化碳、水、氧气
B. 二氧化碳、氧气、水
C. 氧气、二氧化碳、水
D. 氧气、水、二氧化碳
6. 将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放在阳光下,金鱼藻上冒出许多气泡,并被试管收集。当气体充满一半时,从水中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插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
A. 氧气 B. 淀粉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7. 某同学在学习普里斯特利实验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不同密封的玻璃罩里,实验处理方案如下表所示,蜡烛最先熄灭的一组是(  )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a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光照
b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光照
c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黑暗 黑暗
d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黑暗
A. a组 B. b组 C. c组 D. d组
8.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证明绿色植物进行(  )
A.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C.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9. 香甜的红薯是植株的块根,关于其中糖类物质主要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叶片光合作用制造
B. 由气孔从空气中吸收
C. 由导管从叶运输而来
D. 由根直接从土壤吸收
10.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将光能转化为淀粉中储存的化学能,其合成原理如图所示。该人工合成淀粉装置可以模拟洛阳牡丹叶肉细胞中的(  )
A. 叶绿体 B. 细胞膜 C. 线粒体 D. 细胞壁
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粮食产量的是( )
A. 提高氧气浓度 B.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C. 延长光照时间 D. 实行合理密植
12. 夏季末,农民从田间刚收获的新鲜稻谷,由于下雨不能晾晒而堆积到屋内形成谷堆,一段时间后谷堆内出现发热发烫的现象。这是由于新鲜稻谷有较为旺盛的(  )
A. 蒸腾作用 B. 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吸收作用
13. 莲生活在水中,它的根状茎中有多个储存空气的气腔,能为莲水下器官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  )
A. 水分 B. 氧气 C. 无机盐 D. 二氧化碳
14.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储存水稻种子的条件最好是(  )
A. 高温、干燥 B. 低温、潮湿 C. 低温、干燥 D. 高温、潮湿
15. 现将一密闭透明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氮气
16. 下列语句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蕴含的生物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及时晾晒收获的小麦——抑制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B. 卧室不宜摆放过多绿植——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C.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昼夜温差大
D. “芳草茵茵,踏之何忍”——小草气孔关闭,影响小草的光合作用
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绿色植物,下列四位同学展开激烈的讨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B. 乙: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C. 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D. 丁: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8. 下列男性生殖器官与其功能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附睾——产生精子 B. 睾丸——分泌雄激素
C. 输精管——输送精子 D. 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
19. 孕妇饮食搭配合理,营养物质才容易被母体吸收,胎儿也才能获得更多的营养。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正确途径是( )
A 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B. 脐带→胎盘→母体→胎儿
C. 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D 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20. 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B. 女孩担心自己长胖不食用任何含脂肪的食物
C. 青春期易出现情绪波动,可多与老师、家长沟通
D. 身高突增和体重迅速增长,并出现第二性征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魔术。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见证了一代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下图是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________。
(2)图3中,把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_______。
(3)叶片经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遮光部分________(填“变”或“不变”)蓝。
(4)该实验不仅验证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同时也证明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2. 某生物小组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如图1,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一段时间后,往瓶子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小组成员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2)如图2,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甲瓶中蜡烛熄灭,乙瓶中蜡烛照常燃烧,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3)如图6,如果将甲、乙瓶内的种子分别换成新鲜树叶和干树叶,完成该实验时应注意将实验装置置于______环境中。
(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主要在细胞的______(填细胞结构)中进行,该过程会将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
23. 每年的6月9日是“世界女性生殖健康日”,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女性健康,提醒女性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图1是人体生殖过程的概念图,其中,A~C为器官或细胞,D为生理过程;图2是女性生殖系统的示意图,①~④为生殖器官。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细胞A是______,器官B是______。
(2)图1中细胞A和卵细胞在图2中的______(填序号和名称)相遇,结合成图1中的[C]______。
(3)图1中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图2中的[③]______。
(4)一位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心理和精神负担会明显加重,生理过程[D]_______常常伴随着剧烈的阵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完成下题。
24. 植物在实现“碳中和”上功不可没。图1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图2表示该植物O~K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图1中的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作用。通过此生理过程可以不断消耗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______,维持生物圈的_______平衡。
(2)植物还可以通过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和名称).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植物在碳中和方面贡献突出,但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够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析图2中的曲线,O~K段中植物能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时间段是_______,
(4)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做的是______,
25.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排放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金鱼藻和BTB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装置如图所示。BTB溶液可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本实验设置的变量是______,为控制单一变量,对甲、乙装置内金鱼藻的要求是______基本一致。
(2)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该实验装置放到暗处一昼夜,甲、乙瓶内的BTB溶液会由______色变成______色。
(3)将暗处理后的实验装置放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甲瓶内的BTB溶液由黄色变成蓝绿色,原因是______。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测试卷(X)
七年级生物
注意事项:
1.此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卡上答题,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题答案】
【答案】(1)使天竺葵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 ①. 酒精 ②. 叶绿素
(3)不变 (4) ①. 淀粉 ②. 光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浑浊 ②. 二氧化碳
(2)氧气 (3)黑暗
(4)线粒体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精子 ②. 卵巢
(2) ①. ④输卵管 ②. 受精卵
(3)子宫 (4)分娩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完成下题。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C光合 ②. 氧气 ③. 碳氧
(2)B蒸腾 (3)B~F
(4)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出门、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灯、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光 ②. 数量、大小##生长状况
(2) ①. 蓝绿 ②. 黄
(3)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甲瓶内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