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Ca-40,Cu-64,Zn-65,Ag-108,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1-8题,每小题3分,9-12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下列科技成果中,主要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轨道的设定 B. 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C. 研究北斗卫星的运动情况 D. 人工智能软件的研发
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用作导线
B.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3. 劳动结硕果,科学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所对应的化学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涉及的化学知识
A 工人用铝合金制成门窗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
B 施用碳酸氢铵化肥后,及时盖土 碳酸氢铵不稳定
C 在玻璃杯中兑红糖水时用筷子搅拌 红糖能溶于水,搅拌可加速溶解
D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A. A B. B C. C D. D
4. 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A. :表示2个铁离子
B. :表示3个氧原子
C. 5CO:表示5个一氧化碳
D. :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
5. 氮化镓()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 氮化镓属于混合物
C. 氮化镓属于复合材料 D. 太阳能属于新能源
6. 我国成功提纯的“超级金属”铼,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如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铼原子的中子数75 B. 金属铼的化学式为re
C. 铼元素为金属元素 D. 铼原子的原子质量为186.2
7.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环境
①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③要牢记“吸烟有害健康”“毒品万万试不得” ①加高烟囱将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 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更环保 ③低碳生活,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能源
①皮肤沾上浓硫酸应先用水冲洗,再涂氢氧化钠溶液 ②冬天用煤炉取暖应保证室内通风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可防止变质 ①太阳能、核能和风能都属于新能源 ②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化石燃料是优质的能量来源,不能作为化工原料
A. A B. B C. C D. D
8. 跨学科实践小组进行了下列实践项目,其中方案设计或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践项目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使用 自制净水器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 钢铁的防锈处理
设计或说法 利用传感器测定“NO2、CO2”等污染物浓度 向装置中加入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 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用水冲洗铁制品表面
A. A B. B C. C D. D
9. 有一种“饺子”是妈妈的味道,在“水饺”制作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
A. 制作水饺用到的食材富含糖类是面粉
B. 煮水饺时,水饺的肚慢慢鼓起,温度升高,各种分子体积变大
C. 过滤操作原理相似的是捞饺子
D. 煮水饺时用的燃料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10.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用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共涉及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B. 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C.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 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4:3
11. 图像是化学实验分析的重要依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 镁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
C. 浓硫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D.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
12. 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D 段压强变化主要因素是反应速度减慢
B. AB 段的化学反应是:Fe+2HCl═FeCl2+H2↑
C. D 点反应结束
D E 点温度等于 A 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9分)
13. 厨房中的化学——用化学的眼光看生活
(1)下列厨房用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标号)。
A. 棉布围裙 B. 塑料盆 C. 不锈钢勺 D. 餐巾纸
(2)生活中常用的瓷碗是由瓷土烧制而成,瓷土中主要含有硅、氧、铝、氢等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4个氢分子______;
②铝离子______;
③3个硅原子______。
(3)厨房中的下列物质用途广泛,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标号)。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氢钠
①可用于腌渍肉类的是______;
②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
③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是______。
(4)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
14.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元素符号_____。
(2)图中②为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图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是_____(填序号)。
(4)图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5)元素①、③、⑤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15. “大单元”整合是一种新的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结合铁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一:实验一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2)探究二: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①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
②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实验中虚线处还需补充的一个装置是________。
(3)依据C实验的现象可判断出Fe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_;A、B、C三个实验,体现了大多数金属具有的三点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________。
(4)探究四: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画出③中的实验装置图________。
(5)应用:图为冬季人们常用的“暖贴”,其成分如下:
主要成分:铁粉、水、食盐、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
【提出问题】使用暖贴时为什么会很快产生热量呢?
【猜想假设】猜想一:活性炭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猜想二: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速率。
【进行实验】下表是2g铁粉、5g水与不同量活性炭、不同量食盐均匀混合后,在10分钟内温度上升的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活性炭/g 食盐/g 温度上升值/℃
1 0 0 0.1
2 0.2 0 22.0
3 0 01 3.1
4 0.2 0.1 56.3
【解释与结论】
①对比实验1和3,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欲得出结论“活性炭与食盐同时存在会大幅度加快铁生锈速率”,对比实验可选择的3个实验的编号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
【反思与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暖贴在使用前要密封保存
B.暖贴使用后剩余物可以回收利用
C.利用铁生锈的原理,铁粉还可用于食品保鲜
D.铁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6)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可知,铁钉在下列哪些环境中容易生锈____(填字母)。
A. 在干燥的空气中 B. 在潮湿的空中
C. 浸没在植物油中 D. 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7)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它是由铁生锈过程中产生的红褐色固体Fe(OH)3分解生成的。Fe(OH)3受热分解产生两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6.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主要化学原理是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
(1)纯碱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
(2)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Cl2 B. NH3 C. SO2 D. CO2
任务二:分析纯碱的纯度——工业纯碱可能混有少量NaCl
【实验探究】
(3)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Cl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反应完全 有______产生 样品中有NaCl
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有______产生
(4)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错误,正确方案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代替稀盐酸。
a.CaCl2溶液 b.稀硝酸 c.BaCl2溶液
(5)如图为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为提纯含少量NaCl的纯碱样品,将其浓溶液从t1冷却至t2℃,t1~t2的最优范围是________(填字母)。
a.40~10 b.60~30 c.70~40
任务三:探究纯碱的用途——用于生产洗涤剂
【查阅资料】Na2CO3可用于生产洗涤剂。Na2CO3溶液呈碱性,可清洗油污,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K2CO3的化学性质和Na2CO3相似。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继续对影响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因素进行探究。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并测定溶液pH,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溶液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解释与结论】
(6)实验①、②、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7)要证明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可选择的3个实验的编号是________。
【拓展与应用】
(8)下列物质可用于去油污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aCl B. NaOH C. K2CO3 D. CaCO3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题,共11分)
17.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双氧水分解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填字母),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该将B装置的长颈漏斗换作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若用M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进(填a或者b),验满的方法是____。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a.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使酚酞变红。
b.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
回答以下问题:
①制取氨气发生和收集的装置组合是____(从上面A-E的装置中选择);
②若测定氨气的体积可以选用F装置,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
(3)自制制氧装置
小组同学利用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了三套装置如图所示,往右瓶装入半瓶水,向左侧瓶中加入制氧试剂后,发现有缺陷的装置是____(填“甲”、“乙”或“丙”)。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8. 如图是厨房中某品牌食用纯碱的成分表,兴趣小组同学称取16g样品置于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加入50g稀盐酸(足量),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分钟记录一次天平示数,具体数据如表: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天平示数(g) 116.0 112.7 110.5 109.4 109.4 109.4 109.4
(1)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______分钟,样品与稀盐酸已完全反应。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总质量是______g。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若实验中使用浓盐酸,会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______(选填“不变”、“偏小”或“偏大”)。
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Ca-40,Cu-64,Zn-65,Ag-108,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1-8题,每小题3分,9-12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9分)
【13题答案】
【答案】(1)B (2) ① 4H2 ②. Al3+ ③. 3Si
(3) ①. A ②. C ③. B
(4)乳化
【14题答案】
【答案】(1)H (2)非金属
(3)⑥ (4)Na
(5)Mg(OH)2
【15题答案】
【答案】(1)集气瓶底预先没有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2) ①. +3 ②.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③. ④. 燃着的酒精灯(合理即可)
(3) ①. 强 ②. 与盐溶液反应
(4) (5) ①. 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速率 ②. 2、3、4 ③. ABC (6)BD
(7)
【16题答案】
【答案】(1)盐 (2)BD
(3) ①. 气泡 ②. 白色沉淀
(4)b (5)a
(6)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去油污效果越好 (7)①、④、⑦ (8)BC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题,共11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BE ②. 分液漏斗 ③. ④. b ⑤.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端导管口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 ①. AC ②. 防止氨气溶于水
(3)乙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8题答案】
【答案】(1)搅拌,加快反应速率
(2) ①. 3 ②. 6.6
(3)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5.9g。
(4)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