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A.用装置甲称取一定质量的 NH4 2SO4固体2025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03 B.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高三化学 C.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到 NH4 2Fe SO75 100 4 2 6H2O晶体(考试时间: 分钟 试卷满分: 分)[原创题]注意事项:4.三硅酸镁(2MgO·3SiO2·nH2O)和 NaHCO3是医疗上的常见抗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A.半径:r(Si)>r(Mg) B.电负性:χ C >χ Si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C.稳定性:SiH4>H2O D.碱性:Mg(OH)2>NaOH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改编题]上无效。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周期表中Ⅵ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O3具有杀菌、消毒、漂白等作用;H2S是一种易燃的有毒气体(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c-45烧热为 562.2kJ·mol-1),常用于沉淀重金属离子;硫酰氯(SO2Cl2)是重要的化工试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反应第Ⅰ卷(选择题 共 39分)为 SO2(g)+Cl2(g) SO2Cl2(g) H=a kJ·mol-1(a<0);硒(34Se)和碲(52Te)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电子、冶金、材料等一、选择题:本题共 13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H2Se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工业上通过电解强碱性 Na2TeO3溶液制备 Te。[原创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半导体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材料。“中国制造 2025”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A.H2S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能生成 SO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B.SO2也有漂白性,O3和 SO2的漂白原理相同A.晶体硅 B.二氧化硅 C.碳化硅(SiC) D.砷化镓(GaAs)C.温度升高,由 SO2制 SO2Cl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新情景题]D.使用催化剂能增大合成 SO2Cl2反应的平衡常数2.石灰氮(CaCN2)是一种氮肥,与土壤中的H2O反应生成氰胺(H2N C ≡ N),氰胺可进一步转化为尿素6.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CO NH2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H2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S(g)+2O2(g)=SO2(g)+H2O(g) H =-562.2 kJ·mol-1A.H2N C ≡ N为极性分子 B.中子数为 20的钙原子的质量数为 40B.用 H2S气体沉淀溶液中 Pb2+的离子方程式:Pb2++S2-=PbS↓C.1mol H2N C ≡ N分子中含 4mol共价键 D.CO NH2 2分子中不含非极性共价键C.电解强碱性 Na2TeO3溶液的阴极反应:TeO2- -3 +4e +3H O=Te+6OH-3.下列由废铁屑制取 NH4 2Fe SO4 2 6H22O的实验装置与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SO2Cl2遇水强烈水解生成两种酸:SO2Cl2+2H2O=H2SO3+2HCl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2O比 H2Se 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B.H3O+和 H2O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均为 sp3C.硫可形成 S2、S4、S6等不同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D.CS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之比为 1:1第 1页 共 10页 ◎ 第 2页 共 10页充电8.Mg/LiFePO4电池的电池反应为:xMg2++2LiFePO4 xMg+2Li1-xFePO4+2xLi+,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 项放电正确的是 向 5mL0.1mol·L-1AgNO3溶液中滴加几滴 0.1mol·L-1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A sp AgCl > sp AgI生,继续滴加几滴 0.1mol·L-1Na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将浓硫酸和灼热的木炭反应,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饱和 NaHCO3 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产生B溶液、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SO2和 CO2气体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冷却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呈C 蔗糖已经发生水解碱性,再加入新制的 Cu(OH)2悬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A.放电时,Li+被还原分别测浓度均为 0.1mol·L-1的 CH3COONH4和 NaHCO3溶液的 pH,后者大于 结合 H+能力:B D.放电时,电路中每流过 2 mol电子,有 24g Mg2+迁移至正极区前者 CH3COO-C.充电时,化学能主要转变为电能A.A B.B C.C D.DD.充电时,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LiFePO4-xe-=Li1-xFePO4+xLi+12.室温下,通过实验探究 NaHS溶液的性质并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改编题]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9.制备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丙的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向 0.1mol·L-1NaHS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2 向 0.1mol·L-1 NaHS溶液中加入少量 FeCl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A.1mol甲最多可以与 3mol H2反应 3 向 0.1mol·L-1 NaHS溶液中滴加过量 CuCl2溶液,产生黑色沉淀B.乙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缩聚反应 A.实验 1证明 NaHS溶液中存在:HS-+H2O H2S+OH-C.丙能与盐酸和金属钠发生反应 B.实验 1可推测出 NaHS溶液中存在:c(HS-)>c(H2S)>c(S2-)D.丙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实验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S-+2Fe3+=2Fe2++S↓+H+[改编题] D.实验 3反应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存在:c(Cu2+)·c(S2-)=Ksp(CuS)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13.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电解 澄清石灰水A.NaCl(aq) → Cl2(g) → 漂白粉(s) 反应Ⅰ:CO2(g)+4H2(g)=CH4(g)+2H2O(g) ΔH=-164.7 kJ·mol-1H2O 1 葡萄糖 -1B.CuO(s) → Cu(OH) (s) → Cu O(s)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 41.2 kJ·mol2 2加热Al Cl 反应Ⅲ:2CO(g)+2H2(g)=CO2(g)+CH4(g) ΔH= -247.1 kJ·mol-12C.Fe2O3(s) → Fe(s) → FeCl2(s)高温 点燃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 1 mol CO2和 4 mol H2,平衡时 CH4、CO、CO2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浓硝酸 Cu(OH)2悬浊液D.Cu(s) → NO2(g) → Cu(NO3)2(aq)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1.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第 3页 共 10页 ◎ 第 4页 共 10页 (CH 2A K= 4) (H2O).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CO ) 42 (H2) (3)“反萃取”时生成 Sc(OH)3、MnO2沉淀,生成M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图中曲线 B表示 C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4)“沉钪”时得到 Sc2(C2O4)3·6H2O沉淀。“沉钪”时测得相同时间钪的沉淀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随温度C.提高 CO2转化为 CH4的转化率,需要研发在低温区高效的催化剂升高钪的沉淀率先升高后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D.升高温度,反应 CH4(g)+H2O(g) CO(g)+3H2(g)的平衡正向移动第 II卷(非选择题 共 61分)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 61分。[新材料题]14.钪(Sc)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超导、核能等领域。从钛白水解工业废酸(含 Sc3+、TiO2+、Mn2+、H+、SO 2 4等离子)中提取 Sc2O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5)“灼烧”时,Sc2(C2O4)3·6H2O(摩尔质量为 462g·mol-1)在空气中分解得到 Sc2O3,实验测得灼烧过程中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500 K时,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写出计算过程)(1)基态钪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钛白水解工业废酸中需先加入 H2O2生成难萃取的[TiO(H2O2)]2+,再进行萃取。[TiO(H2O2)]2+中钛的化合价为 ,H2O2的作用是 (填字母)。a.作氧化剂 b.作还原剂 c.作配体(2)“萃取”可采用有机磷萃取剂(RO)3PO,其中—R代表烃基,(RO)3PO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备:3ROH+POCl3 (RO)3PO+3HCl。15.褪黑素是由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在调节昼夜节律及睡眠-觉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某研究小组以①—R对(RO)3PO产率的影响如下表:乙炔为原料,设计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R —CH2CH3 —CH2CH2CH3 —CH2CH2CH2CH3(RO)3PO产率82 62 20/%随着碳原子数增加,(RO)3PO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②钪的萃取率(E%)与 O/A 值[萃取剂体积(O)和废酸液体积(A)之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采用一次萃取时,应选择最合适的 O/A 值为 。第 5页 共 10页 ◎ 第 6页 共 10页物质 Ca3 PO4 2 CaHPO4 Ca H2PO4 2 KH2PO4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1)制备复合材料所需的纳米Fe3O4:一定条件下,先将FeCl2 4H2O和FeCl3 6H2O晶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再与氨水反应可制得纳米Fe3O4,实验装置如下:CaO已知:无水乙酸钠在碱石灰作用下发生反应:CH3COONa + NaOH→CH ↑+ Na CO△ 4 2 3回答下列问题:(1)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氰基和 。①氨水缓慢滴入,开始一段时间内未出现浑浊,原因是 。②制备纳米Fe3O4需控温在 50~60°℃之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配制混合溶液时按 Fe2+ : Fe3+ = 1: 2 进行投料:实验中需不断通入N2。通N2的目的是 。(2)已知: ,通常用酯基和氨基(2)研究不同 pH下向含磷(V)废水中加入CaCO Fe O 纳米复合材料的除磷效果:生成酰胺基,不用羧基和氨基直接反应,结合电负性解释原因 。 3 3 4元素 H C O电负性 2.1 2.5 3.5(3)E的结构简式为 。(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 H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的结构简式 。ⅰ.含有 3个六元环,其中 1个是苯环;ⅱ.含有 结构,不含 N—H键;①从图 1中可以看出初始 pH为 3~6时,磷的去除率较高且反应后 pH均有一定的上升,反应过程中无气体ⅲ.含有 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生成。结合图 2,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当初始 pH为 9~10时,磷的去除率明显小于初始 pH为 3~6的去除率,是因为 。(3)除磷后续处理H O/H+2(5)已知:R CN → R COOH,综合上述信息,写出由二氯甲烷和乙醇制备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 除磷回收得到的磷矿物CaHPO4 2H2O,可进一步转化为KH2PO4,作为钾磷复合肥使用。设计由CaHPO4 2H2O剂、有机溶剂任选) 。 浆料制备KH2PO4晶体的实验方案:向含 0.02molCaHPO4 2H2O的浆料中 ,干燥。[已知:2CaHPO4 16.磷资源流失到水环境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已知:Ca Fe基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由CaCO3和纳米Fe3O4 2H2O s + K2SO4 aq + H2SO4 aq = 2KH2PO4 aq + 2CaSO4 2H2O s ;室温下从KH2PO4饱和溶液中可结晶经过超声分散制得。能通过纳米Fe3O4物理吸附和CaCO3溶出后通过化学反应等去除水体磷。已知:纳米Fe3O4 析出KH2PO4晶体;实验中须.选.用.的试剂:H2SO4溶液、0.25mol/LK2SO4溶液,pH试纸,无水乙醇]颗粒表面带正电荷;部分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 17.铁元素的纳米材料因具备良好的电学特性和磁学特性,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纳米零价铁可用于去除水第 7页 共 10页 ◎ 第 8页 共 10页体中的六价铬[Cr(VI)]与硝酸盐等污染物。(1)①用FeCl2溶液与NaBH4(H元素为-1价)溶液反应制备纳米零价铁的化学方程式:FeCl2 + 2NaBH4 +6H2O=Fe + 2B OH 3 + 2NaCl + 7H2 ↑。当生成 1mol Fe 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②纳米 Fe和Fe3O4均可用于降解含Cr2O2 7 的废水。实验证明Fe3O4辅助纳米铁去除Cr 2 2O7 效果更佳,结合图 1,分析其原因是 。(2)纳米铁碳微电技术是一种利用铁和碳的原电池反应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技术达到无害排放,该技术处理酸性废水中NO 2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3)利用纳米铁粉去除水体中的 Cr(VI)反应机理如图 2所示。①该反应机理中虚线部分可描述为 。②为了考察溶解氧对水体中的 Cr(VI)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小组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其中一组在反应中通入N2,另一组不通入N2。结果表明,实验初期,通入N2的去除率远高于未通N2的,其原因可能是 。③某水样 Cr(VI)的初始浓度为 10mg L,在相同条件下,探讨了温度为 15℃、25℃、35℃、45℃对 Cr(Ⅵ)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3所示,由图可知,温度在 25℃时,去除率最高,其原因是 。第 9页 共 10页 ◎ 第 10页 共 10页参考答案:1.B2.C3.B4.B5.C 6.C 7.A8.D9.C10.D11.C12.C13.B14.(1) 1s22s22p63s23p63d14s2 或 [Ar]3d14s2 +4 c(2)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O—H键极性减弱,更难断裂,(RO)3PO产率降低[或随着碳原子数增加,烃基的推电子能力增强,O—H键更难断裂,(RO)3PO产率降低] 1∶4(3)Mn2++ H2O2+ 2OH- = MnO2↓+ 2H2O(4)温度低于 80℃时,随温度升高,沉淀反应速率加快,钪的沉淀率上升(或随温度升高,草酸电离程度增大,草酸根离子浓度增大,钪的沉淀率上升);温度高于 8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草酸钪的溶解度增大,致使钪的沉淀率下降(5)设初始时为 1mol Sc2(C2O4)3·6H2O,m[Sc2(C2O4)3·6H2O]=1mol×462g·mol-1=462g,500K时,剩余固体质量为 1mol×462g·mol-1×76.62%= 354 g,固体质量减少Δm=462g-354g= 108g,即减少的为 6mol H2O的质量,故 500K时固体成分为 Sc2(C2O4)315.(1)酯基(2)酯基中碳氧元素电负性差值最大,最容易断裂,形成酰胺比较容易;羧基中氧氢元素电负性差值最大,比碳氧键更容易断裂,羧基与氨基难生成酰胺(3)答案第 1页,共 2页(4)(5)16.(1) 主要用于消耗配制溶液时加入的盐酸 FeCl2 + 2FeCl3 + 8NH3 H2O =Fe O 2+ 3+3 4 ↓+ 8NH4Cl + 4H2O 除去空气,防止Fe 部分被O2氧化为Fe ,造成产品不纯(2) CaCO3 + H 2PO4 = CaHPO4 + HCO3 碱性条件下,CaCO3几乎不溶解,钙离子浓度很小;同时OH 浓度增大,会与HPO2 4 产生竞争吸附(3)缓慢加入 0.25mol/LK2SO4溶液 40.0mL不断搅拌;再分批缓慢滴入H2SO4溶液,不断搅拌至用 pH试纸测得反应液 pH ≈ 4~5,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至表面析出晶膜,降温至室温结晶(或在室温下冷却结晶);过滤,所得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 2~3次17.(1) 8mol Fe3O4有磁性,吸引纳米铁,使其分散附着在Fe3O4表面,增大表面积;纳米铁能将含Fe3+物质还原为Fe2+,Fe2+浓度增大,降解速率加快(2)8H+ + 2NO 2 + 6e =N2 ↑+ 4H2O(3) H+被吸附到纳米铁表面得电子生成H2同时生成Fe2+;Fe2+还原Cr6+生成Cr3+和Fe3+有氧条件下,铁粉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在反应过程中起了一定阻碍作用 低于 25℃时,温度升高,对铁氧化物层的腐蚀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快反应速率;高于 25℃时,温度升高不利于发生吸附反应,导致去除率下降答案第 2页,共 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