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化学试题(二模)1.(2025·宝安模拟)深圳“鲲鹏径”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步道。以下建议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废旧电池埋进土壤 B.大量施用化肥C.集中焚烧废弃塑料 D.垃圾分类回收2.(2025·宝安模拟)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3个氣原子:O3 B.硫酸铝:AlSO4C.2个甲烷分子:2CH4 D.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3.(2025·宝安模拟)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属于金属元素 B.铁原子中子数为26C.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 D.Fe和Fe3+质子数相同4.(2025·宝安模拟)酒精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酒精的项目与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A 将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酒精分子体积很小B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做燃料 酒精具有可燃性C 使用酒精灯后要及时盖上灯帽 酒精具有挥发性D 酒精汽化后点燃产生高温火焰 汽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A.A B.B C.C D.D5.(2025·宝安模拟)第9届亚冬会期间,醇氢汽车亮相哈尔滨,为亚冬会提供了安全、低碳的“醇净”出行。醇氢技术原理包括甲醇重整制氢等。回答问题。(1)甲醇(CH3OH)可替代传统能源,成为交通工具的新型燃料。下列有关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共有6个原子C.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D.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5%(2)氢能在“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重要作用。甲醇重整制氢是氢能的来源之一,该反应涉及的物质种类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减少B.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铜基催化剂的质量变大D.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6.(2025·宝安模拟)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的是甲物质B.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t2℃时,将 5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100g溶液7.(2025·宝安模拟)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法A 除去 CO2中的水蒸气 通过NaOH固体B 鉴别纯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灼烧,看颜色C 鉴别 CaO 和 Ca(OH)2 加水,测温度D 鉴别羊毛和涤纶 点燃,闻气味A.A B.B C.C D.D8.(2025·宝安模拟)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实验过程中利用pH传感器测得相应容器内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2(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前烧杯中的液体有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B.曲线甲表示的是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过程C.t1时,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7,说明CO2具有酸性D.实验结束后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9.(2025·宝安模拟)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甲:水通电产生H2和O2,可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B.实验乙: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混合,反应后天平示数仍为150.0gC.实验丙:对比①③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D.实验丁:对比②④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红磷燃烧的条件之一10.(2025·宝安模拟)【科普阅读】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能源可按不同方法分类(如下表),随着人们开发能源的种类越来越多,能源消费结构(如图1)也不断优化。分类标准 消耗后是否造成污染 短周期内能否再生能源分类 污染型能源 清洁型能源 再生能源 不再生能源举例 煤炭 风能 潮汐能 石油海洋温差能是一种稳定且储量巨大的能源,主要来源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太阳能。广东省某基地利用海洋温差能发电,并采用膜法(利用淡化膜分离,如图2)和热法(加热蒸发分离)进行海水淡化,淡化后的浓海水还可综合应用于盐类提取、金属提取等。(1)结合上述分类标准,分析海洋温差能属于 能源(填一种)。(2)由图1分析,2012~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的变化情况为 (写一条)。(3)由图2可知,淡化膜允许大部分 (填微观粒子名称)通过,用膜法进行海水淡化的原理与实验室中操作的 原理相同。(4)取两份相同的海水样品,分别进行热法、膜法淡化处理(如下图)。由下表可知, (填淡化工艺名称)的淡化效果更好。样品 淡化工艺 淡化后的浓海水中部分离子浓度gLNa+ Mg2+ Cl-1 热法 13.17 1.57 20.322 膜法 18.77 2.41 34.28(5)浓缩后海水含有大量MgCl,加入熟石灰可获得经济价值较高的氢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2025·宝安模拟)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某兴趣小组不小心将点燃的酒精灯移至试管中部,发现“试管内有火星,并出现大量黑烟”这一异常现象。为此,该小组开展了以下探究。【问题】黑烟是什么?【资料】I.高锰酸钾能溶于水,溶液显紫色;二氧化锰、炭粉难溶于水。Ⅱ.棉花的着火点为210℃,高锰酸钾分解温度为220°℃以上。(1)【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黑烟可能是反应物或生成物;也可能是棉花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猜想】猜想一:高锰酸钾;猜想二:二氧化锰;猜想三:炭粉【实验】收集三份黑烟,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甲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点滴板中,加适量水。 猜想一错误乙 无气泡产生 猜想二错误丙 另取少量黑色固体于燃烧匙中点燃(如图),熄灭后往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三正确(3)【结论】黑烟是炭粉。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4)【分析】除了操作不当,黑烟还可能与试管中棉花的位置、棉花的着火点有关。【拓展】测量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各个部位的温度(如下表)。你认为加热高锰酸钾时,棉花应放在 。位置 试管底部 试管中部 试管口温度范围 300~400℃ 150~250℃ 60~100℃(5)根据下表信息,你认为在中学分组实验中可选用 (填材料名称)替代棉花,你的理由是 。材料 优点 缺点玻璃棉 成本适中,耐高温 纤维易散开,需缠绕成团塞入试管石英棉 性质稳定,耐高温 价格昂贵,操作需专业工具,易产生粉尘塑料纤维 材料易得,成本低 易燃,释放有毒气体12.(2025·宝安模拟)某化工厂以铜渣(含Cu、Fe、O、S等多种元素)为原料,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资料:通过控制条件可使炉渣中的铁精矿不与稀硫酸反应。(1)“过程I”中,焙烧可将铜渣成分转化为氧化物。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的气体污染物有 (填两个)。(2)“过程II”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合右图,其他条件一定时,为增加铜的产率,可选择质量分数为 的硫酸溶液。(3)“过程Ⅲ”中,生成铜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4)利用副产品①回收铁:高炉炼铁时,利用含有Fe3O4的铁精矿与 反应生成铁。②回收锌:ZnSO4的水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Zn、H2SO4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2025·宝安模拟)兴趣小组从不同角度探讨“化学反应”。(1)本质:以木炭燃烧为例,从宏观分析,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分析,该反应有新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生成。(2)现象:化学反应常伴有明显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能证明该反应发生的现象为 。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如NaOH与稀硫酸的反应。(3)变化:为验证NaOH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①先测定图1中NaOH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pH变为7。计算此时烧杯中所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 。资料:BaSO4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Cu(OH)2为蓝色固体,难溶于水。②同学们还设计了图2的两种方案,其中方案( 填“一”或“二”)无法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出结论,理由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绿色化学【解析】【解答】A、废旧电池埋进土中,电池里面的重金属对土壤和水体会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B、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如果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C、集中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D、垃圾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废旧电池深埋会造成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集中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垃圾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分析解答。2.【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氧原子表示为:3O。故A错误;B、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硫酸铝的化学式为: Al2(SO4)3 ,故B错误;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所以2个甲烷分子表示为:2CH4 ,故C正确;D、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价,所以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书写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解答。3.【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元素名称带有“钅”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B、元素周期表一个单元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铁原子的中子数不一定是26,故B错误;C、元素周期表一个单元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故C正确;D、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数形成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没有改变,Fe和Fe3+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故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元素周期表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时,质子数没有改变,只是核外电子数发生改变进行分析解答。4.【答案】A【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A、将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与分子大小无关,故A符合题意;B、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做燃料 ,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酒精挥发造成损失,使用酒精灯后要及时盖上灯帽,故C不符合题意;D、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更快更充分,酒精汽化后点燃产生高温火焰,是因为汽化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进行分析解答啊;B、根据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可以作燃料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酒精易挥发,酒精灯使用后要及时盖上灯帽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越充分进行分析解答。5.【答案】(1)C(2)D【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1)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由甲醇的化学式CH3OH可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化学式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的总和表示1个分子所含有的原子总数,由甲醇的化学式CH3OH可知,1个甲醇分子含有1+3+1+1=6个原子,故B错误;C、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所以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4=3:1,故C错误;D、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D错误。故答案为:D。(2)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A正确;B、由图示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1或1:3,故B错误;C、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所以反应前后,铜基催化剂的质量是不变的,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反应物CH3OH和H2O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生成物H2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A、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家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2)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图示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解答】6.【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从图像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乙物质,故A错误;B、从图像可知,t1℃时,甲、乙两条曲线相交,表示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会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从图像可知, t2℃时乙的溶解度为90g,表示在 t2℃时 ,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90g乙物质,则50g水中,加入50g乙,最多只能溶解45g乙,还有5g不溶,得到的溶液质量为45g+50g=95g,故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甲的饱和溶液降温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固体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7.【答案】A【知识点】气体的净化(除杂、除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 除去 CO2中的水蒸气 ,把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吸水之后变成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杂质的同时,把需要的物质也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该实验方法无法达到目的,故A符合题意;B、鉴别纯金和黄铜,分别灼烧,铜加热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黄金化学性质很稳定,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会与氧气反应,所以表面变黑的是黄铜,颜色无变化的是黄金,该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C、 鉴别 CaO 和 Ca(OH)2 ,加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溶解不放热,通过测量温度升高的是氧化钙,温度不变的是氢氧化钙,该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 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涤纶灼烧有刺激性气味,可以通过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该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既可以吸水也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黄铜灼烧颜色变黑,黄金灼烧不变色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不变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涤纶灼烧有刺激性气味进行分析解答。8.【答案】B【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解析】【解答】A、从图2可知,实验开始前,烧杯内的溶液pH=7,溶液呈中性,而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溶液pH>7,故A错误;B、图1中左边试管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与烧杯内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pH不断减小,当反应结束,pH不再改变,所以甲表示的是烧杯中溶液的zpH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故B正确;C、t1时,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7,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烧杯内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而不是CO2具有酸性,故C错误;D、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如果盐酸过量,则还有盐酸,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无色酚酞在中性或酸性溶液均为无色,所以实验结束后,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仍为无色,故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实验开始前烧杯内溶液pH=7,氢氧化钙溶液pH>7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烧杯内溶液的pH减小进行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与烧杯内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酚酞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都为无色进行分析解答。9.【答案】D【知识点】电解水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后天平示数仍为150.0g,故B正确;C、试管 ① 铁钉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会生锈,试管 ③ 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会生锈,从而得接触水是否为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故C正确;D、已知白磷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是260℃,电炉的温度只能达到150℃,②和④处的红磷都不能燃烧,无法得出燃烧的条件,故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水通电分解的反应原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试管①铁钉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试管③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②和④处的红磷都不能燃烧,无法得出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10.【答案】(1)清洁型(2)煤的使用逐年减少(3)水分子;过滤(4)膜法(5)Ca(OH)2+MgCl2=Mg(OH)2↓+CaCl2【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解析】【解答】(1)海洋温差能是一种稳定且储量巨大的能源,主要来源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太阳能,太阳能不会造成污染,属于清洁型能源,在短期内能再生,属于再生能源;故答案为:清洁型能源或可再生能源;(2)从图1可知, 2012~2020年我国 煤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逐年下降,而天然气、其他能源的比重在逐渐上升;故答案为:煤的使用逐年减少或天然气、其他能源的比重逐渐上升;(3)由图2可知,淡化膜允许大部分水分子通过,金属离子不能通过,是利用粒子大小差异通过膜进行分离,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操作,利用粒子大小通过滤纸孔隙原理相同;故答案为:水分子;过滤;(4)从表格数据可知,膜法淡化后得到的浓海水中离子浓度更高,说明浓海水中的水分更少,即通过膜法除去的水分更多,淡化效果更好;故答案为:膜法;(5)浓缩后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镁,加入熟石灰,氯化镁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MgCl2=Mg(OH)2↓+CaCl2 ;故答案为: Ca(OH)2+MgCl2=Mg(OH)2↓+CaCl2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海洋温差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图1可知 2012~2020年,我国煤的使用逐年下降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图2可知,淡化膜允许大部分水分子通过,金属离子不能通过,与过滤操作原理相同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表格数据膜法淡化后的浓海水离子浓度更高,说明除去的水分更多,淡化效果更好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11.【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2)固体不溶解;取少量黑色固体点滴板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3)Ca(OH)2 + CO2 = CaCO3↓+H2O(4)试管口(5)玻璃棉;玻璃棉耐高温,成本适中。【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要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 2KMnO4K2MnO4+MnO2+O2↑ ;(2)高锰酸钾能溶于水,溶液显紫色,取黑色固体加水,固体不溶解,说明该固体不是高锰酸钾,则猜想一错误;二氧化锰能对过氧化氢溶液起催化作用,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放出氧气,取少量黑色固体于点滴板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无气泡产生,说明黑色固体不是二氧化锰,则猜想二错误;故答案为:固体不溶解; 取少量黑色固体点滴板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从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 CO2 = CaCO3↓+H2O ;故答案为: Ca(OH)2 + CO2 = CaCO3↓+H2O ;(4)由表格数据可知,试管底部和中部的温度都比较高,试管口的温度相对比较低,为了防止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导致棉花燃烧产生黑烟,应把棉花放在试管口;故答案为:试管口;(5)由表格信息可知,玻璃棉成本适中,耐高温,石英棉价格昂贵,塑料纤维易燃,释放有毒气体,所以选择玻璃棉为佳;故答案为:玻璃棉; 玻璃棉耐高温,成本适中。【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猜想一错误,黑色固体不是高锰酸钾,固体加水不溶解,猜想二错误,黑色固体不是二氧化锰,固体加过氧化氢溶液无气泡产生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试管底部和中部温度较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会使棉花燃烧产生黑烟,所以应放在试管口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玻璃棉成本适中,耐高温进行分析解答。12.【答案】(1)CO和SO2(2)CuO+H2SO4=CuSO4+H2O;20%(3)置换反应(4)CO;2ZnSO4+2H2O2Zn+2H2SO4+O2↑【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铜渣中含有硫元素,焙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加入的炭粉中含有碳元素,在焙烧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所以 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的气体污染物有 CO和SO2;故答案为: CO和SO2 ;(2)“过程Ⅱ”中,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根据图像信息,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时,铜浸出率最高:故答案为: CuO+H2SO4=CuSO4+H2O ;20%;(3)“过程Ⅲ”中,锌与滤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反应;(4) ① 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利用还原剂CO在高温条件下,把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② 硫酸锌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锌、硫酸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ZnSO4+2H2O2Zn+2H2SO4+O2↑ 。故答案为:① CO ; ② 2ZnSO4+2H2O2Zn+2H2SO4+O2↑ 。【分析】(1)根据铜渣中含有硫元素,炭粉含有碳元素,焙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进行分解答;(2)根据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图像中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20%时,铜的浸出率最高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进行分析解答;(4)① 根据高炉炼铁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硫酸锌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锌、硫酸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13.【答案】(1)分子(2)反应产生黑色固体(3)50;一;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也会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解析】【解答】(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从微观分析,化学变化就是有新的分子生成;故答案为:分子;(2)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能证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其现象是有黑色固体生成;故答案为:反应产生黑色固体;(3) ①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呈中性,pH=7,根据题意设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质量为x,则H2SO4+2NaOH = Na2SO4 +2H2O98 80 9.8% ·x 4g ,x=50g故答案为:50g②方案二,加入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根据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已经消失,被硫酸反应掉了。方案一,加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均能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陈达, 故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故方案一无法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出结论。故答案为:一;硫酸、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分析】(1)根据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解答;(3) ① 先设未知数,再正确写出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未知量=硫酸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比例式,求出硫酸溶液的质量;②根据硫酸、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解答。1 /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化学试题(二模)1.(2025·宝安模拟)深圳“鲲鹏径”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步道。以下建议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废旧电池埋进土壤 B.大量施用化肥C.集中焚烧废弃塑料 D.垃圾分类回收【答案】D【知识点】绿色化学【解析】【解答】A、废旧电池埋进土中,电池里面的重金属对土壤和水体会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B、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如果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C、集中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D、垃圾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废旧电池深埋会造成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集中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垃圾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分析解答。2.(2025·宝安模拟)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3个氣原子:O3 B.硫酸铝:AlSO4C.2个甲烷分子:2CH4 D.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氧原子表示为:3O。故A错误;B、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硫酸铝的化学式为: Al2(SO4)3 ,故B错误;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所以2个甲烷分子表示为:2CH4 ,故C正确;D、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价,所以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书写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解答。3.(2025·宝安模拟)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属于金属元素 B.铁原子中子数为26C.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 D.Fe和Fe3+质子数相同【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元素名称带有“钅”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B、元素周期表一个单元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铁原子的中子数不一定是26,故B错误;C、元素周期表一个单元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故C正确;D、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数形成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没有改变,Fe和Fe3+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故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元素周期表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时,质子数没有改变,只是核外电子数发生改变进行分析解答。4.(2025·宝安模拟)酒精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酒精的项目与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A 将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酒精分子体积很小B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做燃料 酒精具有可燃性C 使用酒精灯后要及时盖上灯帽 酒精具有挥发性D 酒精汽化后点燃产生高温火焰 汽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A、将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与分子大小无关,故A符合题意;B、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做燃料 ,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酒精挥发造成损失,使用酒精灯后要及时盖上灯帽,故C不符合题意;D、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更快更充分,酒精汽化后点燃产生高温火焰,是因为汽化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进行分析解答啊;B、根据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可以作燃料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酒精易挥发,酒精灯使用后要及时盖上灯帽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越充分进行分析解答。5.(2025·宝安模拟)第9届亚冬会期间,醇氢汽车亮相哈尔滨,为亚冬会提供了安全、低碳的“醇净”出行。醇氢技术原理包括甲醇重整制氢等。回答问题。(1)甲醇(CH3OH)可替代传统能源,成为交通工具的新型燃料。下列有关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共有6个原子C.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D.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5%(2)氢能在“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重要作用。甲醇重整制氢是氢能的来源之一,该反应涉及的物质种类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减少B.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铜基催化剂的质量变大D.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答案】(1)C(2)D【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1)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由甲醇的化学式CH3OH可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化学式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的总和表示1个分子所含有的原子总数,由甲醇的化学式CH3OH可知,1个甲醇分子含有1+3+1+1=6个原子,故B错误;C、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所以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4=3:1,故C错误;D、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D错误。故答案为:D。(2)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A正确;B、由图示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1或1:3,故B错误;C、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所以反应前后,铜基催化剂的质量是不变的,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反应物CH3OH和H2O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生成物H2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A、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家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2)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图示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解答】6.(2025·宝安模拟)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的是甲物质B.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t2℃时,将 5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100g溶液【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从图像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乙物质,故A错误;B、从图像可知,t1℃时,甲、乙两条曲线相交,表示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会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从图像可知, t2℃时乙的溶解度为90g,表示在 t2℃时 ,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90g乙物质,则50g水中,加入50g乙,最多只能溶解45g乙,还有5g不溶,得到的溶液质量为45g+50g=95g,故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甲的饱和溶液降温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固体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7.(2025·宝安模拟)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法A 除去 CO2中的水蒸气 通过NaOH固体B 鉴别纯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灼烧,看颜色C 鉴别 CaO 和 Ca(OH)2 加水,测温度D 鉴别羊毛和涤纶 点燃,闻气味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气体的净化(除杂、除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解答】A、 除去 CO2中的水蒸气 ,把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吸水之后变成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杂质的同时,把需要的物质也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该实验方法无法达到目的,故A符合题意;B、鉴别纯金和黄铜,分别灼烧,铜加热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黄金化学性质很稳定,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会与氧气反应,所以表面变黑的是黄铜,颜色无变化的是黄金,该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C、 鉴别 CaO 和 Ca(OH)2 ,加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溶解不放热,通过测量温度升高的是氧化钙,温度不变的是氢氧化钙,该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 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涤纶灼烧有刺激性气味,可以通过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该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既可以吸水也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黄铜灼烧颜色变黑,黄金灼烧不变色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不变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涤纶灼烧有刺激性气味进行分析解答。8.(2025·宝安模拟)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实验过程中利用pH传感器测得相应容器内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2(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前烧杯中的液体有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B.曲线甲表示的是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过程C.t1时,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7,说明CO2具有酸性D.实验结束后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答案】B【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解析】【解答】A、从图2可知,实验开始前,烧杯内的溶液pH=7,溶液呈中性,而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溶液pH>7,故A错误;B、图1中左边试管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与烧杯内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pH不断减小,当反应结束,pH不再改变,所以甲表示的是烧杯中溶液的zpH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故B正确;C、t1时,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7,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烧杯内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而不是CO2具有酸性,故C错误;D、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如果盐酸过量,则还有盐酸,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无色酚酞在中性或酸性溶液均为无色,所以实验结束后,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仍为无色,故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实验开始前烧杯内溶液pH=7,氢氧化钙溶液pH>7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烧杯内溶液的pH减小进行解答;C、根据二氧化碳与烧杯内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酚酞溶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都为无色进行分析解答。9.(2025·宝安模拟)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甲:水通电产生H2和O2,可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B.实验乙: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混合,反应后天平示数仍为150.0gC.实验丙:对比①③可探究,接触水是否为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D.实验丁:对比②④可探究,接触氧气是否为红磷燃烧的条件之一【答案】D【知识点】电解水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后天平示数仍为150.0g,故B正确;C、试管 ① 铁钉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会生锈,试管 ③ 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会生锈,从而得接触水是否为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故C正确;D、已知白磷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是260℃,电炉的温度只能达到150℃,②和④处的红磷都不能燃烧,无法得出燃烧的条件,故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水通电分解的反应原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试管①铁钉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试管③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②和④处的红磷都不能燃烧,无法得出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10.(2025·宝安模拟)【科普阅读】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能源可按不同方法分类(如下表),随着人们开发能源的种类越来越多,能源消费结构(如图1)也不断优化。分类标准 消耗后是否造成污染 短周期内能否再生能源分类 污染型能源 清洁型能源 再生能源 不再生能源举例 煤炭 风能 潮汐能 石油海洋温差能是一种稳定且储量巨大的能源,主要来源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太阳能。广东省某基地利用海洋温差能发电,并采用膜法(利用淡化膜分离,如图2)和热法(加热蒸发分离)进行海水淡化,淡化后的浓海水还可综合应用于盐类提取、金属提取等。(1)结合上述分类标准,分析海洋温差能属于 能源(填一种)。(2)由图1分析,2012~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的变化情况为 (写一条)。(3)由图2可知,淡化膜允许大部分 (填微观粒子名称)通过,用膜法进行海水淡化的原理与实验室中操作的 原理相同。(4)取两份相同的海水样品,分别进行热法、膜法淡化处理(如下图)。由下表可知, (填淡化工艺名称)的淡化效果更好。样品 淡化工艺 淡化后的浓海水中部分离子浓度gLNa+ Mg2+ Cl-1 热法 13.17 1.57 20.322 膜法 18.77 2.41 34.28(5)浓缩后海水含有大量MgCl,加入熟石灰可获得经济价值较高的氢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清洁型(2)煤的使用逐年减少(3)水分子;过滤(4)膜法(5)Ca(OH)2+MgCl2=Mg(OH)2↓+CaCl2【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解析】【解答】(1)海洋温差能是一种稳定且储量巨大的能源,主要来源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太阳能,太阳能不会造成污染,属于清洁型能源,在短期内能再生,属于再生能源;故答案为:清洁型能源或可再生能源;(2)从图1可知, 2012~2020年我国 煤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逐年下降,而天然气、其他能源的比重在逐渐上升;故答案为:煤的使用逐年减少或天然气、其他能源的比重逐渐上升;(3)由图2可知,淡化膜允许大部分水分子通过,金属离子不能通过,是利用粒子大小差异通过膜进行分离,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操作,利用粒子大小通过滤纸孔隙原理相同;故答案为:水分子;过滤;(4)从表格数据可知,膜法淡化后得到的浓海水中离子浓度更高,说明浓海水中的水分更少,即通过膜法除去的水分更多,淡化效果更好;故答案为:膜法;(5)浓缩后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镁,加入熟石灰,氯化镁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MgCl2=Mg(OH)2↓+CaCl2 ;故答案为: Ca(OH)2+MgCl2=Mg(OH)2↓+CaCl2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海洋温差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图1可知 2012~2020年,我国煤的使用逐年下降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图2可知,淡化膜允许大部分水分子通过,金属离子不能通过,与过滤操作原理相同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表格数据膜法淡化后的浓海水离子浓度更高,说明除去的水分更多,淡化效果更好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11.(2025·宝安模拟)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某兴趣小组不小心将点燃的酒精灯移至试管中部,发现“试管内有火星,并出现大量黑烟”这一异常现象。为此,该小组开展了以下探究。【问题】黑烟是什么?【资料】I.高锰酸钾能溶于水,溶液显紫色;二氧化锰、炭粉难溶于水。Ⅱ.棉花的着火点为210℃,高锰酸钾分解温度为220°℃以上。(1)【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黑烟可能是反应物或生成物;也可能是棉花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猜想】猜想一:高锰酸钾;猜想二:二氧化锰;猜想三:炭粉【实验】收集三份黑烟,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甲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点滴板中,加适量水。 猜想一错误乙 无气泡产生 猜想二错误丙 另取少量黑色固体于燃烧匙中点燃(如图),熄灭后往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三正确(3)【结论】黑烟是炭粉。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4)【分析】除了操作不当,黑烟还可能与试管中棉花的位置、棉花的着火点有关。【拓展】测量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各个部位的温度(如下表)。你认为加热高锰酸钾时,棉花应放在 。位置 试管底部 试管中部 试管口温度范围 300~400℃ 150~250℃ 60~100℃(5)根据下表信息,你认为在中学分组实验中可选用 (填材料名称)替代棉花,你的理由是 。材料 优点 缺点玻璃棉 成本适中,耐高温 纤维易散开,需缠绕成团塞入试管石英棉 性质稳定,耐高温 价格昂贵,操作需专业工具,易产生粉尘塑料纤维 材料易得,成本低 易燃,释放有毒气体【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2)固体不溶解;取少量黑色固体点滴板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3)Ca(OH)2 + CO2 = CaCO3↓+H2O(4)试管口(5)玻璃棉;玻璃棉耐高温,成本适中。【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要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 2KMnO4K2MnO4+MnO2+O2↑ ;(2)高锰酸钾能溶于水,溶液显紫色,取黑色固体加水,固体不溶解,说明该固体不是高锰酸钾,则猜想一错误;二氧化锰能对过氧化氢溶液起催化作用,使过氧化氢快速分解放出氧气,取少量黑色固体于点滴板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无气泡产生,说明黑色固体不是二氧化锰,则猜想二错误;故答案为:固体不溶解; 取少量黑色固体点滴板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从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 CO2 = CaCO3↓+H2O ;故答案为: Ca(OH)2 + CO2 = CaCO3↓+H2O ;(4)由表格数据可知,试管底部和中部的温度都比较高,试管口的温度相对比较低,为了防止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导致棉花燃烧产生黑烟,应把棉花放在试管口;故答案为:试管口;(5)由表格信息可知,玻璃棉成本适中,耐高温,石英棉价格昂贵,塑料纤维易燃,释放有毒气体,所以选择玻璃棉为佳;故答案为:玻璃棉; 玻璃棉耐高温,成本适中。【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猜想一错误,黑色固体不是高锰酸钾,固体加水不溶解,猜想二错误,黑色固体不是二氧化锰,固体加过氧化氢溶液无气泡产生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试管底部和中部温度较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会使棉花燃烧产生黑烟,所以应放在试管口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玻璃棉成本适中,耐高温进行分析解答。12.(2025·宝安模拟)某化工厂以铜渣(含Cu、Fe、O、S等多种元素)为原料,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资料:通过控制条件可使炉渣中的铁精矿不与稀硫酸反应。(1)“过程I”中,焙烧可将铜渣成分转化为氧化物。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的气体污染物有 (填两个)。(2)“过程II”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合右图,其他条件一定时,为增加铜的产率,可选择质量分数为 的硫酸溶液。(3)“过程Ⅲ”中,生成铜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4)利用副产品①回收铁:高炉炼铁时,利用含有Fe3O4的铁精矿与 反应生成铁。②回收锌:ZnSO4的水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Zn、H2SO4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CO和SO2(2)CuO+H2SO4=CuSO4+H2O;20%(3)置换反应(4)CO;2ZnSO4+2H2O2Zn+2H2SO4+O2↑【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铜渣中含有硫元素,焙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加入的炭粉中含有碳元素,在焙烧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所以 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的气体污染物有 CO和SO2;故答案为: CO和SO2 ;(2)“过程Ⅱ”中,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根据图像信息,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时,铜浸出率最高:故答案为: CuO+H2SO4=CuSO4+H2O ;20%;(3)“过程Ⅲ”中,锌与滤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反应;(4) ① 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利用还原剂CO在高温条件下,把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② 硫酸锌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锌、硫酸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ZnSO4+2H2O2Zn+2H2SO4+O2↑ 。故答案为:① CO ; ② 2ZnSO4+2H2O2Zn+2H2SO4+O2↑ 。【分析】(1)根据铜渣中含有硫元素,炭粉含有碳元素,焙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进行分解答;(2)根据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图像中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20%时,铜的浸出率最高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进行分析解答;(4)① 根据高炉炼铁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硫酸锌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锌、硫酸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13.(2025·宝安模拟)兴趣小组从不同角度探讨“化学反应”。(1)本质:以木炭燃烧为例,从宏观分析,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分析,该反应有新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生成。(2)现象:化学反应常伴有明显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能证明该反应发生的现象为 。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如NaOH与稀硫酸的反应。(3)变化:为验证NaOH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①先测定图1中NaOH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pH变为7。计算此时烧杯中所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 。资料:BaSO4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Cu(OH)2为蓝色固体,难溶于水。②同学们还设计了图2的两种方案,其中方案( 填“一”或“二”)无法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出结论,理由是 。【答案】(1)分子(2)反应产生黑色固体(3)50;一;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也会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解析】【解答】(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从微观分析,化学变化就是有新的分子生成;故答案为:分子;(2)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能证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其现象是有黑色固体生成;故答案为:反应产生黑色固体;(3) ①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呈中性,pH=7,根据题意设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质量为x,则H2SO4+2NaOH = Na2SO4 +2H2O98 80 9.8% ·x 4g ,x=50g故答案为:50g②方案二,加入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根据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已经消失,被硫酸反应掉了。方案一,加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均能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陈达, 故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故方案一无法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出结论。故答案为:一;硫酸、硫酸钠均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分析】(1)根据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解答;(3) ① 先设未知数,再正确写出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未知量=硫酸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比例式,求出硫酸溶液的质量;②根据硫酸、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解答。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化学试题(二模)(学生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化学试题(二模)(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