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高三三模历史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史记》载:西汉末年,匈奴五位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率众五千余落归汉”,居朔方各郡,与汉人杂处,所受待遇“与编户大同”。西晋武帝初年,有“塞泥、黑难等二万余落归化,帝复纳之,使居河西故宜阳城下”“后复与晋人杂居”。由此可知,汉晋时期( )A. 匈奴集团之争日趋激烈 B. 解决匈奴边患时机成熟C. 胡人同化于汉先进文化 D. 民族融合趋势得到加强2.宋《东京梦华录》载:“(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据材料可以推断( )A. 北宋开封城内商业繁荣 B. 城市政治功能减弱C. 女子是娱乐活动的主体 D.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3.如表为陶寺遗址1000余座墓葬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大型墓 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经鉴定,墓主都是男性。中型墓 长、宽尺寸略小。使用木棺。一般随葬成组陶器(包括少量彩绘陶器)、木器和玉、石器,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见猪下颌骨数个至数十个。这类墓占墓葬总数的近10%。死者多系男性,仅分布在大型墓两侧的为女性。小型墓 墓坑小而狭长,一般长2米,宽0.5米左右。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类墓约占墓葬总数的90%。A. 墓葬比例关系可反映当时社会结构 B. 随葬品丰富体现了手工业高度发达C. 墓葬等级规格深受礼乐制度的影响 D. 女性墓葬较少说明男女比例不均衡4.据《太平广记》记载,唐代时,扬州六合县有菜农张老,自称“灌园之业,亦可衣食”,完全依靠种菜买菜生活。楚州淮阴农户的东邻“拓腴田数百亩,……至期,果以胰田获利甚博”。这说明当时( )A. 农业商品化规模化有所发展 B. 传统农业生产走向衰落C. 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了发展 D.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5.如表是20世纪初中国颁布的系列文件,据此可知,当时( )1904年 商会简明章程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1904年 商人通例 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1904年 公司律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1906年 奖给商勋章程 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1907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 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A. 政府迫切希望发展资本主义 B. 华商积极学习西方以富国强兵C. 统治者放弃了传统抑商政策 D. 新政权严格规定公司经营章程6.五四时期,李大钊反对胡适等人仅仅靠思想、道德变革等点点滴滴的形式,他认为只有“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以“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方法,才能实现生产及交换机关的社会化,这才是社会主义改造世界的新纪元。李大钊意在强调( )A. 社会改良的道路不利于思想变革 B. 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核心要义C. 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 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必然性7.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签令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其“方略”第二条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是迫于全国抗战压力的无奈之举 B. 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C. 反映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心态 D. 是基于现实状况作出的合理决策8.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进行了参议员选举工作,最后选出由共产党员为参议长、2位国民党员为副议长,共计参议员197名的临时参议会,其中共产党员参议员46人,这表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落实 B.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得以扩大C. 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 中共敌后战场成为了抗战主战场9.这种中央官僚体制的设置,把原来各种权利集于一身的个人开府宰相制,变成了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的施政机构宰相制,促使中央官署之间的牵制和监督局面的形成。这表明该制度的推行( )A. 提高办事效率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减少决策失误 D. 保证皇权独尊10.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中,认同托拉斯是“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的一种好的组织管理形式。这表明我国当时A.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B. 彻底纠正党内“左”倾错误C. 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试图用经济手段管理工业11.自罗马共和国中期以来,元老阶层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最高级公职——执政官任职者及其家族构成的更为核心的少数派,即显贵阶层。一些显贵家族成员“生来就是执政官”“在摇篮里就已注定了将会担任执政官”。据此可知,当时( )A. 公民参政资格被剥夺 B. 国家政权运行机制失灵C. 传统贵族的特权强化 D. 罗马共和政体名存实亡12.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是A. 抵制英国商品 B. 食盐进军 C. 回到纺车去 D. 英国退出印度13.据《世界体育报》报道,南美足协主席多明格斯邀请梅西参加“南美解放者杯”赛事,因为这是梅西唯一还没赢得过的国家队奖杯。该赛事是为了纪念( )A. 华盛顿 B. 玻利瓦尔 C. 提拉克 D. 扎格鲁尔14.你认为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A.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国家 B. 发明阿拉伯数字传入西欧C. 沟通和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D. 建立了庞大的阿拉伯帝国15.据非洲开发银行在2015年对于非洲国家出口商品的统计资料,从非洲国家出口的商品品种和种类来看,第一类是自然资源的矿产品,如黄金、石油、天然气、锰等。第二类是农业经济作物,诸如,腰果、棉花、芝麻等。第三类是渔、木等产品,诸如金枪鱼、其他鱼类、木材、鲜花等。据此可知,非洲国家( )A. 经济一体化的水平有限 B. 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C. 单一经济结构亟需改变 D. 注重发展外向型的经济16.音乐所表现的不仅是音响世界,还是人的心灵所触及的大千世界。标题音乐或歌曲因有文字的帮助,表现内容更为确定,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就更加明显,如《马赛曲》《国际歌》等。这说明音乐具有( )A. 教育激励的作用 B. 心灵进化的意义 C. 调解纷争的功能 D. 服务民主的本性第II卷(非选择题)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7.[元朝区域经济发展]材料一:元朝时江浙行省约有5582640户,28696383人,约占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全国户数的42.3%和人口数的48.77%。其财赋能力位居各行省之首,对元王朝的经济支撑至关重要。在税粮方面,元统、至元年间国家太平时期,每年运往京师的粮食达13558864石,其中江浙行省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江浙行省与江西、湖广行省税粮合占全国税粮收入的一半以上。——摘编自李蓉《元朝江浙行省财赋能力研究》材料二:(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江浙行省经济发展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元朝交通方面呈现出的某一历史信息进行阐述。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8.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尤其是南方表现突出。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使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坊市制崩溃后,宋代城市管理制度也发生变化,从前的坊市区分改为厢坊制:在汴京新旧城内共分10厢,121坊,城外又划分9厢。每厢分辖若干坊,厢里也是住宅与商店杂处,十分热闹。……盛唐之后,一些城市曾出现夜市,丰富了都市的夜生活。但禁令屡颁,夜市尚未完全合法。到北宋中叶,夜市迅速发展,再也没有时间限制。日趋繁荣的夜市成为繁荣城市的又一景观。——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第二卷)》材料三:宋元时期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高峰,宋朝的发展更为突出。首先,表现为宋朝经济的全面繁荣。宋朝彻底完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海外贸易直接面对富庶的中国沿海。其次,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最后,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完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宋朝的造船技术世界第一,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宋朝商人的贸易范围。——摘编自代谦、高雅婷《刀锋上的商业革命》(1) 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市”的管理有哪些新变化?(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全球化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舰船带来的不仅是殖民者,更有那些前所未见的新生物。从此,原本彼此相隔的独立大陆产生了混乱的交流与碰撞。例如,原产于美洲的烟草进入全世界,在早期的殖民时代,烟草给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推动了殖民运动。欧洲人将疟疾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帮助殖民者征服美洲。由于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催生了奴隶贸易,非洲黑人对于疟疾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他们被大量贩卖到美洲。归根到底,全球化是一个生态问题,物种能够影响历史的发展。——摘编自【美】查尔斯 曼恩著,朱菲等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的观点或历史现象。(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表所示是戊戌变法时期推行的措施。措施政治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经济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裁撤驿站军事 改习洋操,扩建海军,实行征兵制;裁撤绿营文教 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开设经济特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1日第1版材料二 1898年,晚清时期维新派依托光绪帝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针对变法运动的形式,变法者的缺点有三:其一,“卷入经学纷争之无益”“徒然增加了意识形态的争议性,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加大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而且“学术不正又引发人品不端的联想,继而又使人对康有为改革的动机产生了怀疑”;其二,“全变战略之失宜”“徒然增加了改革的难度和加大了反对派的力量”;其三,“躁进举措之不当”,增加了对立面,削弱了改革派的力量……戊戌维新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占重要地位。戊戌变法时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具有一定进步意义。——摘编自近代史研究编辑部《戊戌维新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座谈会综述》(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措施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维新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历史依据。参考答案1.D2.A3.A4.A5.C6.C7.D8.A9.D10.D11.D12.C13.B14.C15.C16.A17.【小题1】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元朝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行省制度的推行;便利的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人口的增长。(任答四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小题2】示例一:历史信息: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了取直。阐述:这大大缩短了运河航程;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示例二:历史信息:元朝包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阐述: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发展;巩固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18.【小题1】表现: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数量激增(城市化水平较高)。【小题2】新变化:厢坊制取代坊市制,“市”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夜市合法化,“市”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小题3】原因:商品经济发达,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等。19.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首先,根据材料中设问的要求,提炼出材料中的观点,如:根据材料“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舰船带来的不仅是殖民者,更有那些前所未见的新生物。从此,原本彼此相隔的独立大陆产生了混乱的交流与碰撞。......归根到底,全球化是一个生态问题,物种能够影响历史的发展。”可知,可以从全球化与物种交换的关系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以提炼观点为:全球化不是物种交换的结果,物种交换是全球化的产物。其次,围绕提炼的观点“全球化不是物种交换的结果,物种交换是全球化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唯物史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进程、影响等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500年前后,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技术的进步,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大陆,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新航路,开启了全球化进程。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为满足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殖民扩张,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联系。最后,对提炼的观点总结升华,再次明确提炼观点的准确性,如:由此可见,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全球化不是物种交换的结果,而是其原因。全球化不是一个生态问题,而是一个生产力引发的经济问题。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论点:全球化不是物种交换的结果,物种交换是全球化的产物。阐述: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500年前后,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技术的进步,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大陆,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新航路,开启了全球化进程。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为满足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殖民扩张,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联系。由此可见,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全球化不是物种交换的结果,而是其原因。全球化不是一个生态问题,而是一个生产力引发的经济问题。20.【小题1】自上而下;内容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教等;向西方学习,受西学影响。【小题2】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缺乏实权;维新思想激起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变法理论体系有缺陷,增加了改革难度;变法操之过急,增加了变法阻力;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小题3】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和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经济方面,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举措,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和实行征兵制等,推动了军事的近代化;文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等,促进了思想启蒙和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