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让教学更有效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第一课时风俗就在我身边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www.21cnjy.com让教学更有效Contents目录01教学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小结05作业布置06板书设计01素养目标【学习目标设计】1.通过“成长风俗我寻找”课前调查活动,了解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并感受风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了解家乡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3.在资料收集、交流讨论、视频观看等多种形式中了解 “十二生肖”风俗、爱幼风俗、尊老风俗等,并体会这些风俗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4.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家乡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难点:对家乡文化习俗的客观评价。02新知导入观看图片,他们手里的红包装有什么?素材:压岁钱的由来03新知讲解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身边的风俗出 生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出生后,他们煮了很多鸡蛋,并把鸡蛋都染成红色后送给了亲朋好友。这叫作“报喜”。民俗认为红色是传统喜庆色,蛋,谐音“诞”。在我国许多地区,婴儿出生以后,父母报喜时必须要带上红鸡蛋。一来红色可以增加喜庆气氛,二来人们认为红色可以辟去灾祸,保佑孩子安然无恙。成长中的风俗满 月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子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民间有传言称,满月后给宝宝剃胎毛,日后宝宝的头发会长得既黑密又漂亮。成长中的风俗民间保存胎发,主要为了辟邪压惊,需要用红布或红纸包好,然后缝缀在孩子枕头里或衣服内,或者放在褥子下面,或者挂于家堂高处,或者送入家庙。胎发成长中的风俗伴随我成长的风俗还有......伴随我成长的风俗挪 窝宝宝满月后,姥姥家会接妈妈和宝宝回姥姥家住一段时间,称之为“挪窝”。挪窝时,各地有不同的做法,但宗旨都是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增强宝宝的适应能力。寓意:挪窝,让宝宝增强适应能力。伴随我成长的风俗百日礼——幼儿百日,民间风俗给他穿百家衣、戴长命锁。百家衣是从各家取一块布片,然后拼合起来做成服装。长命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认为长命锁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百家衣长命锁伴随我成长的风俗百日礼抓周,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在现代,也有些会放鼠标、牙刷等现代物品,或者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抓 周伴随我成长的风俗素材:抓周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呢?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伴随我成长的风俗过生日滚鸡蛋:是指过生日当天把煮熟的鸡蛋从过生日人身上腰部的位置出发,前至后滚一圈的顺序。意为转走霉运来好运,鸡蛋蛋白白白嫩嫩干净,蛋黄圆,代表着小孩子象鸡蛋一样白净无暇无病无灾,顺顺利利。伴随我成长的风俗过生日滚鸡蛋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均需系上红腰带,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伴随我成长的风俗本命年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俗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伴随我成长的风俗了解“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十二生肖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据说,古时候的文人,为了让全天下的人,包括不识字的人,都能记住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就使用了常见的动物名称来标识,后来,相对应的年就被人们称为“生肖年”。“生”是出生的意思,“肖”是相似、相像、肖像的意思。生肖的周期为十二年。每个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中国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阅读角“十二生肖”的风俗我想了解的生肖是:_________________与生肖有关的故事、传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生肖素材:十二生肖故事民间故事:十二生肖排序十二生肖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结果老鼠忘了,从此猫见老鼠就寻仇。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机。虎和龙不服气,被封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龙赛跑,兔子跑到龙前面。狗不乐意,一气之下咬伤兔子,被罚倒数第一。蛇、马、羊、猴、鸡之间还经过一番较量,最后猪跑来占据末席。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老鼠嫁女十二生肖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舞龙十二生肖你想了解哪个生肖呢?请搜集资料并向大家介绍。十二生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尊老爱幼的美德风俗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请搜集一张给老人祝寿的照片、了解一种祝寿的礼节或者一种寿宴视频,给大家介绍或者表演一下,再议一议这些风俗寄托了我们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尊老爱幼的美德风俗我听爸爸说过,寿宴上会摆放寿桃,一般是八个小桃。一个大桃。取八仙祝寿”,暗合“长久”之意。寿 桃尊老爱幼的美德风俗在我家,老人寿晨当天亲友们会聚在一起。老人看到晚荤围绕在身边就特别开心。亲友给老人庆生尊老爱幼的美德风俗在我的家乡,寿星要吃“长寿面””。面条绵长,表示长寿。晚上则安排酒宴,寿星坐在正位,接受亲友和晚辈的祝贺。尊老爱幼的美德风俗长寿面我的家乡人们这样给老人祝寿......比如:拜寿,寿星坐在正中间,儿孙绕膝周围,然后对着老人拜寿。祝贺老人健康幸福、万寿无疆。尊老敬老风俗素材:祝寿视频六十六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馒头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肉与小馒头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祝寿的礼节尊老敬老风俗寿 宴 食 品寿 酒酒与久谐音,以酒祝人长寿也。“糕”与“高”谐音,表示寿星德高望重。尊老敬老风俗寿 糕喜气洋洋即羊排或羊肉等制成的菜肴,以“羊”字来与“洋”字相谐音。即豆腐大肠煲菜肴。以“腐”来与“福”相谐音,以“肠”来与“常”相谐音。福如东海福孙满堂“孙”取笋和荪的音,“堂”取汤的音。尊老敬老风俗寿 宴 食 品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 尊老敬老风俗住的房间也有讲究,在我老家,爷爷奶奶住在住在东边的房间,听爸爸妈妈讲,这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东方为尊为贵。尊老敬老风俗敬酒时应先敬长者吃饭上座时应年长者先坐,按辈分依次而坐。尊老敬老风俗在我国南方还有举办“千叟宴”这样的风俗,组织当地的老人欢聚一堂,为他们准备丰盛的食物,为他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希望老人能开心、长寿。南屏“千叟宴”尊老敬老风俗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入则孝】素材:弟子规 入则孝04课堂小结我们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比如十二生肖,它作为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随着我们国家的国际影响的扩大,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再如伴随着我们成长有许多风俗,其中不少体现了尊老的传统美德。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05作业布置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位同学都能为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配上文字,制作一份手抄报。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06板书设计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就在我身边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了解“十二生肖”之谜分享自己成长中的风俗故事让教学更有效www.21cnjy.com下节课,再见!/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课题 风俗就在我身旁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教材分析 《我们当地的风俗》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四下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涉及的是家乡领域的教育内容,对应的课标是“我们的社区生活”。这一内容在二上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三下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都有涉及,所不同的是侧重点,本课的立足点在于在探寻家乡风俗的过程中,了解当地风俗,感受风俗的丰富和奇妙,进而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激发起学生保护优良传统习俗的欲望,最终付诸于实践,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板块“风俗就在我身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探究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传统美德。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的风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采访长辈、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等方式,了解与自己成长有关的风俗,比如“报喜蛋”“剃胎发”“十二生肖”等,同时探寻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传统美德,如“爱幼”“尊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传统美德深层次价值的兴趣。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半的学习积累,对家乡的地、物、人、事和家乡的环境等都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基于对班级情况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风俗”了解不多也比较肤浅,没有关注过身边的风俗活动,不了解风俗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很多学生传统节日与现代节日都分不清楚。另外,一些独特的风俗,如西藏藏族“赛马、饮水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歌节”、福建地区“孝顺节”、内蒙“那达慕大会”等少数民族和异地的民俗活动又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很重要。再则,学生不会关注风俗的演变,也缺乏传承和保护当地优良风俗的意识。为什么要保护优良的风俗,怎么保护,都有待本课去增量。核心素养分析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学习目标: 1.通过“成长风俗我寻找”课前调查活动,了解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并感受风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家乡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在资料收集、交流讨论、视频观看等多种形式中了解 “十二生肖”风俗、爱幼风俗、尊老风俗等,并体会这些风俗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4.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难点 对家乡文化习俗的客观评价。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资料收集与整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 1.图片学习:观看图片,他们手里的红包装有什么? 压岁钱 2.素材:压岁钱的由来 3.小结并板书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 观看图片 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 齐读课题 用视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二、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风俗就在我身旁 1.文本学习: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图片+文本学习:成长中的风俗 (一)出 生 (1)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出生后,他们煮了很多鸡蛋,并把鸡蛋都染成红色后送给了亲朋好友。这叫作“报喜”。 (2)民俗认为红色是传统喜庆色,蛋,谐音“诞”。在我国许多地区,婴儿出生以后,父母报喜时必须要带上红鸡蛋。一来红色可以增加喜庆气氛,二来人们认为红色可以辟去灾祸,保佑孩子安然无恙。 (二)满 月 (1)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子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 (2)民间有传言称,满月后给宝宝剃胎毛,日后宝宝的头发会长得既黑密又漂亮。 (3)民间保存胎发,主要为了辟邪压惊,需要用红布或红纸包好,然后缝缀在孩子枕头里或衣服内,或者放在褥子下面,或者挂于家堂高处,或者送入家庙。 3.图片+文本学习:伴随我成长的风俗 4.图片+文本学习:伴随我成长的风俗 (1)挪 窝 宝宝满月后,姥姥家会接妈妈和宝宝回姥姥家住一段时间,称之为“挪窝”。挪窝时,各地有不同的做法,但宗旨都是有利于宝宝健康成长,增强宝宝的适应能力。 寓意:挪窝,让宝宝增强适应能力。 (2)百日礼:百家衣、长命锁 百日礼——幼儿百日,民间风俗给他穿百家衣、戴长命锁。百家衣是从各家取一块布片,然后拼合起来做成服装。长命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认为长命锁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 (3)抓 周 抓周,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 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在现代,也有些会放鼠标、牙刷等现代物品,或者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 5.素材:抓周 6.文本学习: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呢?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 (1)过生日滚鸡蛋 过生日滚鸡蛋:是指过生日当天把煮熟的鸡蛋从过生日人身上腰部的位置出发,前至后滚一圈的顺序。意为转走霉运来好运,鸡蛋蛋白白白嫩嫩干净,蛋黄圆,代表着小孩子象鸡蛋一样白净无暇无病无灾,顺顺利利。 (2)本命年 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均需系上红腰带,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 7.文本学习: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俗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教学环节二:了解“十二生肖”之谜 1.图片+文本学习:了解“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2.图片+文本学习:阅读角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据说,古时候的文人,为了让全天下的人,包括不识字的人,都能记住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就使用了常见的动物名称来标识,后来,相对应的年就被人们称为“生肖年”。“生”是出生的意思,“肖”是相似、相像、肖像的意思。生肖的周期为十二年。每个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中国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图片+文本学习:十二生肖 我想了解的生肖是: _________________ 与生肖有关的故事、传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素材:十二生肖故事 5.图片+文本学习:民间故事:十二生肖排序 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结果老鼠忘了,从此猫见老鼠就寻仇。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机。虎和龙不服气,被封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龙赛跑,兔子跑到龙前面。狗不乐意,一气之下咬伤兔子,被罚倒数第一。蛇、马、羊、猴、鸡之间还经过一番较量,最后猪跑来占据末席。 6.图片+文本学习:老鼠嫁女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 7.图片+文本学习: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 文本学习:你想了解哪个生肖呢?请搜集资料并向大家介绍。 教学环节三:尊老爱幼的美德风俗 1.文本学习: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2.图片+文本学习: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 请搜集一张给老人祝寿的照片、了解一种祝寿的礼节或者一种寿宴视频,给大家介绍或者表演一下,再议一议这些风俗寄托了我们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 3.图片+文本学习:尊老爱幼的美德风俗 (1)寿 桃 我听爸爸说过,寿宴上会摆放寿桃,一般是八个小桃。一个大桃。取八仙祝寿”,暗合“长久”之意。 (2)在我家,老人寿晨当天亲友们会聚在一起。老人看到晚荤围绕在身边就特别开心。 (3)在我的家乡,寿星要吃“长寿面””。面条绵长,表示长寿。晚上则安排酒宴,寿星坐在正位,接受亲友和晚辈的祝贺。 4.图片+文本学习:我的家乡人们这样给老人祝寿...... 比如:拜寿,寿星坐在正中间,儿孙绕膝周围,然后对着老人拜寿。祝贺老人健康幸福、万寿无疆。 5.素材:祝寿视频 6.图片+文本学习:祝寿的礼节 六十六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馒头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肉与小馒头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 7.图片+文本学习:寿 宴 食 品 (1)寿 糕:“糕”与“高”谐音,表示寿星德高望重。 (2)寿 酒:酒与久谐音,以酒祝人长寿也。 (3)喜气洋洋:即羊排或羊肉等制成的菜肴,以“羊”字来与“洋”字相谐音。 (4)福如东海:即豆腐大肠煲菜肴。以“腐”来与“福”相谐音,以“肠”来与“常”相谐音。 (5)福孙满堂:“孙”取笋和荪的音,“堂”取汤的音。 8.文本学习: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 (1)住的房间也有讲究,在我老家,爷爷奶奶住在住在东边的房间,听爸爸妈妈讲,这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东方为尊为贵。 (2) 吃饭上座时应年长者先坐,按辈分依次而坐。 (3)敬酒时应先敬长者 9.图片+文本学习:南屏“千叟宴” 在我国南方还有举办“千叟宴”这样的风俗,组织当地的老人欢聚一堂,为他们准备丰盛的食物,为他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希望老人能开心、长寿。 10.素材:弟子规 入则孝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独立填写 交流汇报 指名汇报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 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文本学习 思考回答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 观看视频 文本直接点明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本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风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成长中的风俗 出 生 满 月 下面的图文和留自按时间线索呈现了与学生成长有关的风俗。主持人的提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风俗所寄托的美好祝愿。 伴随我成长的风俗 挪 窝 百日礼:百家衣、长命锁 抓 周 抓周,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 过生日滚鸡蛋 转走霉运来好运,鸡蛋蛋白白白嫩嫩干净,蛋黄圆,代表着小孩子象鸡蛋一样白净无暇无病无灾,顺顺利利。 这些具体的活动寄托了长辈哪些美好的祝愿。 文本点明了解“十二生肖” 阅读角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下方的留白和主持人提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探究“十二生肖”的风俗。 进一步补充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 让学生课前做好资料收集工作,课上则以资料的分享和交流为主。 制作成学习单,先让学生课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然后在全班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 进一步补充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 文本直接点明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正文从爱幼的风俗过渡到尊老的风俗。 “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尊老风俗,旨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下方的留白及主持人提问说明了此环节的活动要求,旨在引导学生探究本地的尊老风俗。 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尊老风俗。 让学生依据教材要求课前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工作,比如,通过采访长辈的方式了解当地的尊老风俗。 进一步补充有关在生活中“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的事例。 资料拓展补充南屏“千叟宴”三、 课堂小结 我们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比如十二生肖,它作为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随着我们国家的国际影响的扩大,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再如伴随着我们成长有许多风俗,其中不少体现了尊老的传统美德。 总结、归纳并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总结升华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四、 布置作业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位同学都能为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配上文字,制作一份手抄报。五、 板书设计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六、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灵活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精心设计教学,突出重点。 不足之处:个别学生的资料收集不足。 教学建议: 选择本班学生生活中的风俗,如爱幼、尊老等,唤醒他们与风俗密切相关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风俗背后的寓意、传统美德等深层价值的学习兴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PPT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ppt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十二生肖故事.wmv 压岁钱的由来.wmv 弟子规 入则孝.wmv 抓周.wmv 祝寿视频.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