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卷(75分钟 100分)考试范围: 选择性必修3第一-三单元(25%)+第四-五单元(7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所示为中国部分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据此可推知出处 思想主张《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康有为《大同书》 “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孙中山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 A.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B.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民主C.启蒙思潮成为社会主流 D.近代思潮受制于传统思想2.《美的沉思》中描述“希腊人的雕塑是在埃及的理智上辅以情感的曲线,是在埃及的准确稳定上加上了微微的律动,是在绝对王权的威吓与庄严上,润饰了城邦市民相对的和谐与从容”。据此可推断A.希腊文化受埃及文化影响较小 B.人文主义精神在欧洲广泛传播C.历史传统差异导致两国文化冲突 D.艺术创作反映本国政治经济形态3.《前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但纵观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无论是闯关东、走西口,还是下南洋、赴金山;无论是国内著名的徽商、晋商,还是名震南洋的华商侨领,无不形成于流动迁移之中。据此,对“安土重迁”内涵理解正确的是A.安土重迁意味着固守乡土 B.安土重迁与海外移民相悖C.汉民族的移民史从未中断 D.“守”与“走”相连并存4.下表反映了美国西部开发时俄亥俄州的概况。表格信息可用来说明美国人口西迁地理位置 地处通向西部的自然通道俄亥俄河的源头,是通往东西地区的必经之地,是移民涌入西部的“中间站”人口增长 1800年人口为45 000人,1825年人口几乎增加了 26倍土地种植 从1820年起,俄亥俄州成为美国小麦的主要产地,1839年已收获小麦 1660万蒲式耳(1蒲式耳=35.24升),十年后又翻了一番,增加到 3000万蒲式耳 A.完善了美国社会制度 B.促进人口分布平衡C.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 D.使东西分界线西移5.汉代史籍皆言大宛、乌弋山离和帕提亚有“蒲陶酒”,其原料即蒲陶。因此,两汉时期葡萄种植极可能是从帕提亚或其周边地区引入中原地区的。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种植物最早似乎是以亚美尼亚或伊朗地区为中心,向西传入希腊,向东进入东亚地区的。这反映了A.葡萄最早产自西亚 B.多元文明交流互鉴C.“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传播 D.古代物种交流频繁6.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 结论A 今蒙古国境内诺因乌拉的匈奴墓地出土了大量来自中原的丝织品 中原与匈奴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B 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眛墓的随葬品中有一件来自西亚的凸瓣纹银盒 汉代与西亚存在直接交往关系C 考古人员在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西沙群岛海域发现了汉五铢钱和新莽货币 海上丝绸之路交易主要使用汉代货币D 南海沿岸汉墓中出土了大量带有异域风格的金珠饰品,如金花球、金手链等 汉代金饰制作技术受西方影响7.下表是西方国家建立东印度公司的时间。据此可推知国家 英国 荷兰 丹麦 葡萄牙 法国 瑞典时间 1600年 1602年 1616年 1628年 1664年 1731年 A.英国最早殖民东印度 B.印度是亚洲贸易中心C.殖民贸易的多元竞争 D.工业革命向南亚扩展8.WTO等全球性经济组织由于规模较大、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要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程度的进展必然会有很大难度;而双边的或次区域的经济组织由于参与国或相关地区的沟通、协调和谈判的成本较低,才可以相对顺利地启动实质性的合作进程。这表明A.世贸组织不利于贸易的拓展 B.区域经济组织运作成本极低C.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D.经济全球化有待进一步深化9.清末的广州,万商云集的珠江边东堤大沙头和沙基谷埠汇集了最好的西餐馆。广东传统餐饮也在求变,许多广东厨师兼采中西,开发出融汇中西的粤菜。这反映了A.粤菜具有中西交融的特点 B.经贸往来促进文化交流C.中西合璧成为时代的主流 D.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10.中世纪的西欧普遍缺乏洗浴文化,但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地区却拥有繁荣的洗浴文化。那里的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每周至少会去公共浴场一次,享受剃须、理发、按摩和化妆等服务。这反映了A.伊斯兰的文化更加先进 B.西班牙人皈依伊斯兰教C.西班牙深受人文精神熏陶 D.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11.19世纪中期,“西进运动”中的白人不断侵蚀、占领着印第安人的土地。无望的印第安人兴起了一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魔鬼舞运动,发起者向他的信徒们预言,这种舞蹈不仅能使他们找回羊群,而且还能让白人消失。由此可知,这种舞蹈A.抵御了白人的入侵 B.具有现实主义色彩C.鼓舞了当地人的反抗精神 D.反映出基督教文化的影响12.卢旺达的胡图族和图西族长期存在族群矛盾,1994年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导致约100万人丧生。内战平息后,新政府提出了“不再有图西、胡图或特瓦,我们都是卢旺达人”的口号,大刀阔斧地废除了前殖民者推行的种族身份证制度,并通过学校教育、公民教育等形式传播新的民族认同观念。这反映出卢旺达新政府A.消除了内部种族差异 B.推行务实的文化政策C.对抗殖民主义的压迫 D.抚平了大屠杀的伤痛13.尤·夏波林的歌剧《十二月党人》中的一段唱词流行很广:相信吧,同志,总有一天会升起美丽的幸福的朝霞,俄罗斯将从梦中惊醒,而在专制王权的废墟上,人们将写下我们的名字。这可用来说明十二月党人A.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为十月革命提供借鉴B.受拿破仑战争影响传播反封建革命精神C.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推动沙俄农奴制改革D.发动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助推民族解放14.拉丁舞起源复杂,既随意、休闲,又充满激情与活力,深受美洲人民的喜爱。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拉丁舞体现了拉丁美洲多元文化的交融B.拉丁舞的起源与非洲文化不存在关联C.拉丁舞形成过程中主要融合了英国舞蹈元素D.拉丁舞具有优美柔和的特点15.一战期间,在承认“民族自决权”原则的基础上,列宁和威尔逊对它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据此可知,二者都列宁 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从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威尔逊 每个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A.肯定了民族政治独立的权利 B.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C.代表了被压迫民族的根本利益 D.强调了民族自决目的的一致性16.19世纪末,西欧女性从事着许多低收入行业,没有加入工会,大部分城市不向女性提供定期的工作。1916年,妇女从事重要工作岗位并且经常带头要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女性加入工会的数量史无前例。这一变化说明当时女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3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中国最早出现的青铜器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4000年)出土的单刃青铜刀是目前已知我国最古老的青铜器,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铜刀,经碳14鉴定距今约5000年。中国青铜器通常用作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格,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它们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是权力与地位的一种象征和记事耀功的礼器。奴隶主把青铜器用来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用来祭祀祖先的礼器。身份地位越高者,拥有的青铜器的数量越多;权力等级越高者,拥有的青铜器的形制越大。——摘编自《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材料二 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冶金技术最早出现在地中海中部沿岸地区,距今约8000 年。中国二里头文化也出土了大量青铜,其青铜铸造工艺体现出独特性,它迅速创建了泥(陶)范块范法技术体系,且铅锡青铜居主要地位。西北地区遗址出土的铜器数量多且普遍,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广河县齐家坪、西坪等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制造材料,以含砷合金为主。考古工作者在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较多青铜或红铜的环首或平首刀等,它们与公元前 3 千纪晚期俄罗斯的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哈萨克斯坦的安德罗诺沃文化系统的同类器相似。泰国班农瓦遗址(公元前 1050—前 420 年)出土了大量冶铸用范和残块,而其中,陶范占多数。泰国冶金技术的突出特点在欧亚草原的墓葬中也常常可见。——摘编自罗新慧《青铜之光: 早期的中外文明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特点。(6分)(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传播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西藏地区的人们经常吃肉,而喝茶可以解腻,因此他们对茶叶有着巨大需求。与西藏相邻的四川、云南则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这些地方对西藏的茶叶输入从汉代开始,到唐代发展成以茶换马的交易形式。明朝初年,为对抗残余的北元势力,对战马的需求急剧增加,官府垄断了茶马贸易。西藏人民只能用马匹和官府交易。官营茶马贸易也是明代西南地区羁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官营茶马贸易被民营和走私活动所取代。——摘编自武沐、郭翔《明朝茶马贸易的几个问题》材料二 7—10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西藏与中亚的商贸往来非常密切,这些商路被称为“麝香之路”。吐蕃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麝香,这些麝香在中亚深受人们的喜爱。吐蕃输往中亚的商品除了麝香还有皮毛、盾牌、盔甲、金银器,中亚也向吐蕃出口织锦、香料、金银器。在和中亚的贸易过程中,吐蕃的手工业得到巨大发展,其锁子甲不但在中亚闻名,在唐蕃战争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条麝香之路,海上主要是从吐蕃到印度,再从印度港口提开始海路运输;陆上则由吉尔吉特(今印控克什米尔)经伊斯科曼河谷去往大食之门撒马尔罕。这条商路上印度、栗特、犹太、大食的商人彼此接力,构建了吐蕃、印度、中亚之间独特的贸易网络。——摘编自沈琛《麝香之路:7-10世纪吐蕃与中亚的商贸往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官营茶马贸易形成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吐蕃麝香之路的主要特点,并简析麝香之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消灭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在东征的过程中,亚历山大注重采取不同的政策以巩固自己的统治。首先,对于主动投降的城市,亚历山大会让它们的首领继续统治该地区。其次,亚历山大对埃及和波斯的神灵都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把希腊的神和东方的神对应起来。在对待东方习俗方面,他表现得尤为开明。——摘编自李金凤《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使古典希腊文化在整个中东普及。远征中亚历山大留下了三千多名希腊雇佣兵,这些希腊雇佣兵在各处定居下来。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语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的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亚历山大发行了一系列印有希腊神祇的纪念币,其继承者们也模仿打造了大量的相似钱币,这些钱币在中亚与印度流传。——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亚历山大为巩固统治所采取措施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希腊化时代”写一段解说词。(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近代咖啡文化的发展时间 表现15世纪 咖啡文化只在阿拉伯地区流传17世纪上半叶 咖啡传入欧洲,喝咖啡成为上层社会的时尚1658年 荷兰、法国引进非洲黑奴到亚洲和拉丁美洲种植咖啡18世纪初 欧洲各国纷纷出现咖啡馆,咖啡馆成为当时人们聚集、交换信息的场所19世纪40年代前后 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摘编自[美]斯图尔德·李·艾伦《咖啡瘾史:一场穿越800年的咖啡冒险》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与解析1.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描绘了传统儒家政治理想;“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既包含了平等的近代启蒙思想,又包含了“天下为公”的传统中华文化思想;孙中山的“治国平天下”“恢复民族主义”既包含了“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中国儒家政治思想,又具有“恢复民族主义”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民主和启蒙思潮成为社会主流,排除B、C两项;康有为、孙中山都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受制于”说法错误,排除D项。答案:A2.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雕像具有理智的特点,是由于埃及文化服务于绝对王权的威吓与庄严,希腊雕像润饰了城邦市民相对的和谐与从容,符合城邦市民的文化需求,这体现了艺术创作反映本国经济政治形态,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希腊文化是在埃及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人文主义精神在欧洲广泛传播”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历史传统差异导致两国文化冲突,排除C项。答案:D3.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汉书·元帝纪》的“安土重迁”说的是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但中国历史上民众为谋生存、求发展而背井离乡、游走迁移的记载却很常见。所以中国文化中的“安土重迁”并不意味着固守乡土,而是表现为即便远离家乡千万里,仍然保持着与故乡从情感到物质的关联,其既“守”又“走”,地域上的分离与情感和经济上的相连并存,故D项正确。“安土重迁”并不意味着固守乡土、不流动迁移,排除A、B两项;“汉民族的移民史从未中断”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答案:D4.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人口西迁加快了人口迁入地经济的发展,使美国由拓荒时代进入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时期,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人口西迁对美国社会制度的影响,排除A项;美国人口西迁促进移民分布扩散,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分布平衡,排除B项;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涉及美国东西分界线的相关信息,排除。答案:C5.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对应希腊化时代,凭借汉代史籍记载和学术研究成果可得知世界的文化传入汉地,这反映了“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葡萄最早产自西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葡萄的对外传播,没有体现文明的双向交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葡萄的传播路径,无法体现古代物种交流频繁,排除D项。答案:C6.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匈奴墓地出土了大量来自中原的丝织品,据此可得出中原和匈奴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结论,故A项正确。南越国第二代王墓中有一件来自西亚的银盒,无法说明汉代与西亚存在直接交往关系,排除B项;仅凭考古人员在海上丝绸之路发现了汉代货币,无法得出“海上丝绸之路交易主要使用汉代货币”的结论,排除C项;仅凭南海沿岸汉墓出土了大量带有异域风格的金珠饰品,无法得知汉代金饰制作技术受西方影响,排除D项。答案:A7.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荷兰、丹麦、葡萄牙、法国、瑞典等国在17、18世纪纷纷建立东印度公司在世界殖民,这反映出西方国家殖民贸易的多元竞争现象,故C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推知英国最早殖民东印度和印度是亚洲贸易中心,排除A、B两项;当时欧洲尚未开展工业革命,排除D项。答案:C8.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球性经济组织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进展,而双边的或次区域的经济组织由于参与国或相关地区的沟通、协调和谈判的成本较低,才可以相对顺利地启动实质性的合作进程,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有待进一步深化,故D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区域经济组织运作成本极低”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排除C项。答案:D9.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外的经济贸易往来,推动了融汇中西的粤菜的开发,这说明经贸往来促进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粤菜具有中西交融的特点”只反映了材料的表面信息,并未反映材料的本质问题,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西合璧成为时代主流和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排除C、D两项。答案:B10. 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欧普遍缺乏洗浴文化,但在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地区却拥有繁荣的洗浴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地区的中南部地区,受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也接受了定期洗澡并享受洗澡乐趣的洗浴文化,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伊斯兰的文化更加先进,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西班牙人皈依伊斯兰教,排除B项;洗浴文化和人文精神关系不大,排除C项。答案:D11. 解析:根据材料“这种舞蹈不仅能使他们找回羊群,而且还能让白人消失”可知,美洲印第安人在面对白人压迫时兴起的魔鬼舞运动能够鼓舞当地人的反抗精神,故C项正确。魔鬼舞实际并未抵御白人的入侵,排除 A项;这种舞蹈带有神秘主义色彩,而不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排除B项;魔鬼舞运动反映的是印第安人自身的文化和信仰,而不是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C12. 解析:根据材料“提出了‘不再有图西、胡图或特瓦,我们都是卢旺达人’的口号,大刀阔斧地废除了前殖民者推行的种族身份证制度,并通过学校教育、公民教育等形式传播新的民族认同观念”可知,卢旺达新政府推行务实的文化政策,故B项正确。“消除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卢旺达新政府对国家认同的建设,而非其对抗殖民主义的压迫,排除C项;虽然新政府努力调和族群关系,但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卢旺达新政府已抚平了大屠杀的伤痛,排除D项。答案:B13. 解析:根据材料“在专制王权的废墟上,人们将写下我们的名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月党人参加了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传播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冲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和俄国农奴制,故B项正确。十二月党人起义发生在1825年,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排除A项;十二月党人主要由青年贵族军官而非新兴资产阶级组成,排除C项;十二月党人起义的主要目的是反对俄国专制制度而非争取民族独立,排除D项。答案:B14. 解析:根据材料“拉丁舞起源复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丁舞融合了西班牙舞蹈、非洲黑人舞蹈,是拉丁美洲重要的文化符号, 故A项正确,排除B项。拉丁舞在形成过程中主要融合了西班牙舞蹈元素,排除C项;拉丁舞舞蹈动作豪放粗犷,速度多变,排除D项。答案:A15.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宁和威尔逊关于“民族自决权”原则内涵的分析均提到了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列宁和威尔逊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排除B项;由于二者政治文化背景和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列宁和威尔逊对“民族自决权” 原则阐发的目的是不同的,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强调民族自决的目的是统一思想、领导并取得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威尔逊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霸权利益,遏制苏俄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A16.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女性由原来不受重视到后来从事重要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男子应征入伍去前线参与战斗,在男性劳动力大量缺乏的情况下,女性的就业情况逐渐改善,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故D项正确。“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女性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女性就业问题得以解决”的结论,排除C项。答案:D17 (12分) 答案:(1)特点:数量多;品种丰富;分布地区广;做工精美,质量上乘;图文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广;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6分)(2)意义:有利于吸收借鉴其他地区的青铜冶铸技术,丰富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密切中外文化的联系;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6分)18. (13分) 答案:(1)原因:明朝政府需要战马来对抗北元残余势力;出于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保证边境稳定的需要。(4分)(2)主要特点:商品以麝香为主;商品种类丰富,且比较贵重;商路有海上和陆上两条;商路涉及地域广阔,参与的商人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商路。(5分)主要影响:沟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4分)19. (14分) 答案:(1)特征:多元性;灵活性;包容性。(6分)(2)解说词:“希腊化时代”是指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的这段时期。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交融。它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交融,如传播了先进的语言文字,基督教吸收了东方宗教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等等。亚历山大东征开创的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古印度以及其他各地的文化相互交融汇合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 (8分)20. (13分) 答案:[示例]论题:世界市场的扩展影响近代咖啡文化的传播。(2分)阐述:15世纪,咖啡文化只在阿拉伯地区流传。17世纪,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咖啡进入欧洲,咖啡风尚先是进入皇家继而在上流社会兴起。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咖啡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满足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10分)总之,世界市场的扩展影响近代咖啡文化的传播,并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1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