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21 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试卷满分为 8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Cu-64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 传统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传统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 B. 楠木造船 C. 玉石雕刻 D. 甲骨刻字2. 下列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摄入量不足可能引起贫血的是A. 硒 B. 锌 C. 氟 D. 铁3.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水 B. 硫酸铜 C. 金刚石 D. 氢气4. 氧化铝陶瓷制作的手机电路板散热效率高、运行稳定,氧化铝陶瓷属于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复合材料 D. 无机非金属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5-7 小题:海水中蕴含 80 多种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获得粗盐,粗盐中除不溶性固体外,还含有、 、 等杂质离子。粗盐提纯得到的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碱、制药等。从晒盐后的卤水中还可以提取溴和镁等。5. 氯在元素周期表中 信息及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元素是金属元素B. 氯原子的质子数为 7C. 一个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35.45gD. 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76. 膜分离法可用于海水淡化,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膜分离法可用于分离混合物 B. 加压可加快水分子通过分离膜的速率C. 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 D. 利用膜分离法的原理也可能实现硬水软化7. 以下是常见的海水综合利用方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海水晒盐:海水晒盐利用了降温结晶的原理B. 氯碱工业:电解食盐水制烧碱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海水淡化: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利用了各物质的凝固点不同D. 海水提镁:在卤水中加入碱,可将 转化为 沉淀析出8.图 、图 分别是水的净化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 实验能将硬水软化B. 图 实验中 、 两管对应的分别是电源的负极和正极C. 图 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D. 图 实验中利用小卵石和石英砂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9.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的伍角硬币材质由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 金属的成本 B. 金属的硬度 C. 金属的耐腐蚀性 D. 金属的导热性10.某校化学小组利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向图中 点滴加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B. 该实验是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盛有盐酸溶液的烧杯中C. 图中 点只含有一种溶质D. 从 点到 点变化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11. 酸雨形成与防治中所涉及含硫物质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B. 实验室可用稀 溶液检验C. 和 反应生成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 被酸雨酸化后的土壤可用 改良12.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通过氧化铜,高温加热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13. 打火机制作时通过加压将约 1L 的丁烷( )气体压入约 4.5mL 的燃料腔中。使用时,只需按压开关,丁烷立即汽化喷出,并在喷嘴处被电火花点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充满丁烷气后,燃料腔中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B. 打火机未使用时,丁烷分子静止不动C. 按压开关后,丁烷分子间 间隙变大 D. 丁烷气燃烧时,丁烷分子的种类不变14. 通常条件下, 能与 反应生成 。若在某纳米催化剂表面将 与 接触,可发生如图所示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雨水 pH 略小于 7 是由于空气中的 与 反应生成了B. 在纳米催化剂表面, 与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 44:45C. 对比上述两个反应可知,相同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产物可能不同D. 纳米催化剂表面所发生的反应有利于实现 的资源化利用15. 化学链燃烧通过载氧体将空气中的氧传递给燃料。某种化学链燃烧技术以煤为原料,利用高温水蒸气将煤转化为两种可燃性气体,并参与化学链燃烧。其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贫化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空气B. 若载氧体 M 和 N 都是铜的氧化物,则可能 M 是 ,N 是C. 等质量煤通过化学链完全燃烧消耗的 与直接完全燃烧消耗的 理论上质量相等D. 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实现了 的高浓度捕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16. 实验题探究题:图 1 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干燥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根据题目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实验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慧同学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制取氧气和燃烧条件探究的创新实验,如图 2 所示。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 40℃,P2O5+6NaOH=2Na3PO4+3H2O。①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气泡,白磷不燃烧,当向 H 烧杯中加入 90℃热水后,观察到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燃烧还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硅元素和碳元素在科技发展和资源化利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1)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是硅,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图所示,其中 x= ,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结合图所示,分析硅元素与碳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2)芯片蚀刻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有选择性的从硅片表面腐蚀部分材料。蚀刻时芯片表面需保持洁净,避免对精度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蚀刻的微观过程如上图所示,气体甲(NF )与硅反应后的生成物均为气体。①芯片蚀刻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利用该反应蚀刻芯片的优点是 。③若在工业生产中要刻蚀 4.8g 的硅,会产生多少克的氮气?(3)在光照条件下,将捕集的 CO 催化转化为高价值燃料的反应过程如第 21 题图 3 所示,e 表示电子。①该转化分两步进行。 “步骤 2”为 CO 在催化剂表面得到不同数目的e 和 H ,分别转化为甲、乙、丙等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和 H O。从得失电子的角度描述 H 在“步骤 1”中的反应 。②“步骤 2”中生成 1 个甲分子的反应表示为推测生成一个丙分子时,需要 个 e 参加反应。18. 碳酸锂(Li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以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少量MgO、CaO 等)为原料制取碳酸锂,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查阅资料】Ⅰ.锂辉石焙烧至 1000℃时分解为铝酸锂(LiAlO2)和 SiO2,SiO2 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Ⅱ.碳酸锂(Li2CO3)微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1)进入焙烧炉前将锂辉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酸浸池中发生的反应之一: ,X 是___________。(3)除杂池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沉锂池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洗涤槽中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冷水 b.热水 c.热饱和碳酸钠溶液19. 宇航员在“天宫课堂”利用醋酸钠( )过饱和溶液制作了一颗“冰球”(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的溶质的浓度超过该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但溶质未析出的溶液)(1)“冰球”摸上去是温热的,说明该过程 (填“放热”或“吸热”)(2)在相同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醋酸钠的溶解度如下表 1 所示,将醋酸钠过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醋酸钠的溶解度/g 40.8 46.5 54.5 65.5 83.0 139.0(3)图中取 点对应的溶液降温到 20℃,理论上最多析出 g 醋酸钠。(4)一定条件下,利用乙酸( )和碳酸钠制备较纯净的醋酸钠晶体,反应原理为,反应时向乙酸溶液中持续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 (填实验现象),再将所得溶液进行蒸发浓缩、 (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醋酸钠晶体。洗涤时,为了减少晶体损失,最好选用 (填字母)a.冷水 b.热水 c.饱和醋酸钠溶液20.已知图中 全部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其中 是单质, 、 、是常见的酸, 和 是常见的碱, 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之一,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行业及洗涤剂的生产。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写出 的化学式:__________ 。如果 是一种盐,写出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项目小组对学生劳动实践课上使用的草木灰开展探究性活动。任务一:探究草木灰的成分【查阅资料 1】草木灰是植物秸秆等燃烧的灰烬,高含钾元素,可能还含有碳酸根离子。【提出问题】草木灰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吗?【实验探究 1】(1)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用温水浸泡草木灰,搅拌,取浸取液于试草木灰中含有 管中,滴加足量_______________(填试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根离子 名称),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任务二:探究浸取液的酸碱性(2)取少量浸取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的____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证明草木灰水溶液呈碱性。【提出问题】溶液呈碱性是由于溶液中的哪种离子引起的呢?【猜想与假设】猜想 1: 引起的;猜想 2: 引起的。【查阅资料 2】氯化钙的水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 2】(3)取上述红色溶液,再逐滴滴入 溶液至过量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溶液呈碱性是溶液中 引起的。任务三:提取草木灰中的【实验探究 3】将温水浸泡草木灰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蒸发等一系列操作得到 固体。(4)图 1 实验中,用温水而不用冷水浸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图 2,搅拌器转速控制在每分钟______转,浸取时间为 20 分钟,更符合节能增效。探究四:体悟草木灰的应用【查阅资料 3】《周礼·考工记》中利用草木灰和贝壳灰(主要成分 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洗涤丝帛。(6)草木灰和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 KOH,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7)脱胶率越高,所得的丝帛越顺滑亮丽,根据图 3 所示,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洗涤丝帛效果较好。a.浓度为 10%的 溶液 pH=11.6b.浓度为 1%的 KOH 溶液的 Ph=1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