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双语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双语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巩固过关练习(二)
化学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Mn-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工业分离空气制氧气 B. 用石墨制金刚石
C. 木炭吸附异味 D. 干冰升华
2. 认识警示图标,下列图标放置地点错误是
A. 加油站 B. 酒精存放柜
C. 食堂洗手池 D. 运输浓硫酸的罐车
3. 下列科学家与他的贡献对应不正确的是
A.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 拉瓦锡—编制元素周期表
C. 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D. 徐寿—译出钠、铝、钾、钙等元素中文名称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液体体积 B. 过滤
C. 称量固体 D. 收集氧气
5.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 读作硝酸氨 B. 氧离子的符号
C. 2个氮原子2N D. 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6.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A. 液态氧
B. 过氧化氢溶液
C. 高锰酸钾
D. 冰水混合物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B. 电解水,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8. 无色气体X通过灼热的碳,得到另一气体Y,Y和灼热的反应能得到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B. 转化过程只能体现碳具有还原性
C. 若X是,则Y是 D. 若X是,则Y是
9.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氮气能使燃着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所以放热的反应一定都是氧化反应
10. 有关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四种元素化学性质性质相同 B. C、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C. A、B、D三种元素在同一周期 D. C和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用二氧化碳制取醋酸()新方法。完成下面小题
11. 古法“粟米曲作酢”酿醋是用粮食经过发酵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古法可用“粟米”酿醋是因为“粟米”中含有碳、氢、氧元素
B. 酿醋成功之后用滤罐将醋与醋糟分离原理是蒸馏
C. 酿醋的发酵过程需要密封21天,这说明该过程需要控制温度
D. 酿醋过程需要用到“醋曲”来加快发酵,这充分说明“醋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2. 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醋酸由8个原子构成
B. 醋酸由2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C. 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D. 醋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3. 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新方法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B 该反应过程中分子个数一定发生了改变
C. 这一新方法的重要意义除了制取醋酸外,还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 为了实现“绿色化学”,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可让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1:1进行混合反应
14. 下列有关鉴别或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实验目 实验方法
A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B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炭粉 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验证氢气燃烧产物 C.收集氢气 D.水的蒸馏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朱砂有安神等多种药用功效,是重要化工原料,明代《天工开物》对朱砂()的精制已有说明。
(1)汞(Hg)俗称水银,可由朱砂()在加热条件下炼得,炼制过程还得到另一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过程会先将朱砂“轧碎如微尘”再加热,目的是______。
(2)劣质化妆品往往含铅、汞超标,对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害,此处“铅、汞”指的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根据上述说法,人______(“适宜”或“不适宜”)长期服用朱砂。
(3)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柱上升,请用微观角度来解释:______。
【科普阅读】
17. 中国空间站天核心舱可支持三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他们在轨离不开环控生保系统。首先,该系统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不同,它利用循环水电解制得氧气,同时产生的氢气与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特种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反应,降低舱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其次,环控生保系统的水处理系统主要是将水蒸气、汗液、尿液和生活废水等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达到饮用水标准,回收率80%以上,可再次用于航天员生活用水和电解制氧。
(1)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
(2)该系统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由的过程中氢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是______。
(4)宇航员呼吸产生的废气先进入活性炭滤网除去臭气,它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5)有关环控生保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该系统可以实现“碳-氧-水”循环, B. 该系统完全不需要耗费能源和资源
C. 水处理系统后得到的水不是纯净物 D. 该系统处理过程也说明二氧化碳不供呼吸
【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18. 某化学小组以“常见气体制备及其性质”为主题开展基础实验与学科实践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探究一:常见气体的制取(图1)
(1)仪器F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能控制反应速率,则选择仪器组合是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发生装置还能制氢气,则所用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
探究二:气体性质的验证
(3)1630年,有人发现在一些洞穴深处,聚集着能使燃着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证实是二氧化碳。它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
(4)用图2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乙中干燥的紫色小花没有明显变化;而打开阀门Ⅰ,关闭阀门Ⅱ,可观察到乙中干燥的紫色小花变湿润、变红色,则甲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5)如果要验证出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则甲中的物质是______。
19. 84消毒液(有效成分)和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有人想混合使用以增强效果。
(1)的主要制取原理: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探究】
(2)取少量84消毒液,滴入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用______检验,该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3)猜想一:类似制取氧气时的作用,作______。
猜想二:与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4)按如下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省略)。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5)先向锥形瓶中加入20mL“84消毒液”,再按图装置将25mL溶液平均分5次经注射器甲注入锥形瓶中,待注射器乙活塞不再向右移动后,记录每次气体的总体积,数据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溶液/mL 5 5 5 5 5
注射器乙中气体的总体积/mL 35 70 85 a b
表中的数据______。
【实验结论】
(6)根据数据判断______(填“猜想一”或“猜想二”)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拓展应用】
(7)生活中常用消毒剂还有很多如75%酒精、过氧乙酸等。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 不同的消毒剂混合使用可加强效果 B. 使用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 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 D. 使用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20. 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
(2)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T-碳”(如图)。“T-碳”硬度大,密度小,原子间空隙大,非常有利于做储能材料,用途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B. 它与金刚石用途完全一样
C. 它是一种新型的碳单质 D. 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Ⅰ、可用氨法吸收固碳制化肥。
先是用“”双催化剂体系,在温和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原理示意如图:
(3)该过程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填符号),除催化剂外,不变的粒子有______(填符号)。
(4)然后将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海洋吸收:
(5)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它会使海水酸性______(“增强”或“减弱”)。
Ⅲ、人工合成淀粉制粮食:
(6)中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21. 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采用如图装置通过焙烧制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固体中______元素的质量减少。
(2)为提高的产率,加热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之间。
(3)根据化学方程式求46.0g通过焙烧最多制得的的质量是多少?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4)A点的固体物质成分是______。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巩固过关练习(二)
化学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Mn-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13题答案】
【答案】11. A 12. C 13. D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①. 元素 ②. 不适宜
(3)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科普阅读】
【17题答案】
【答案】(1)分子构成不同
(2)
(3) ①. H2O ②. 升高
(4)吸附 (5)ACD
【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18题答案】
【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ACFG ②.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 固体和液体 ④. 常温
(3)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4)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5)澄清石灰水
【19题答案】
【答案】(1) (2)带火星的木条 (3)催化剂
(4)向外拉注射器乙的活塞,松开手后,若活塞能回到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或向内推注射器乙的活塞,若注射器甲的活塞向外移动,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85 (6) ①. 猜想二 ②. 如果NaClO是催化剂,那么每次加入H2O2溶液后产生气体的体积应该相等,但实际不相等 (7)CD
【20题答案】
【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AB
(3) ①. NH3 ②. N、H
(4)
(5) ①. 化合 ②. 增强
(6)162n
【21题答案】
【答案】(1)氧##O
(2)150℃~300℃
(3)设:通过焙烧最多制得的的质量是x。
x=34.8g
答:通过焙烧最多制得的的质量是34.8g。
(4)MnO2和Mn2O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