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旧知温故:违法行为的三种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形辨析故意损坏文物,情节严重,判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某公司因擅自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小东寒假在家无聊,于是拨打110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五日。张某因醉酒驾驶被警方查获,最终被判处拘役4个月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违法刑事违法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11.2 犯罪与刑罚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自学导航P96-991、刑法的含义和作用?2、★犯罪的基本特征 3、刑罚的内涵和类型 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P96生活观察1、刑法的含义和作用 情境一: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齐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齐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属于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境二:马某要求中途下车被拒绝后,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马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马某的行为构成妨害安全驾驶罪,属于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妨害安全驾驶罪】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P96生活观察1、刑法的含义和作用 情境三:汪某将一件禁止出口的青铜器出售给一个外国人。汪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汪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属于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二十五条 【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P96生活观察【笔记】 1.刑法的含义和作用?P96(1)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2)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定罪、量刑)刑法是判断一种行为是否犯罪的根本依据。刑法明确了罪与罚。行为一: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为二:陈某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小组讨论情境思考:同样是殴打他人,为什么陈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类型行为一行为二轻微伤害严重危害不同点:社会危害性不同,违法的性质不同。共同点:任何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最本质特征行为一: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为二:陈某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小组讨论情境思考:同样是殴打他人,为什么陈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类型行为一行为二轻微伤害严重危害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违反法律不同,违法的性质不同。②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行为一: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为二:陈某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小组讨论情境思考:同样是殴打他人,为什么陈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类型行为一行为二轻微伤害严重危害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行政处罚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犯罪③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必然法律后果。【笔记】 ★2.犯罪的基本特征?P97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基本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刑事违法性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特征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15岁的中学生王某,多次在校外聚集社会青年,抢夺学生财物多达1000多元,最终被公安机关一举抓获。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受到刑罚处罚王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吗?结合材料说明判定理由。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理由:①抢夺他人财物1000多元,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③并且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受到了刑罚处罚。所以他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案例分析刑罚思考:迎接王某的必然法律后果是什么?【笔记】 ★ 3.刑罚的内涵和类型?P98(1)内涵: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2)类型: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人民法院刑罚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1-6个月就近关押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注意】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只能独立适用既可附加适用,也可独立适用管制:不予以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社区依法实施矫正,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毒等。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的权利。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多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金融诈骗罪等。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主刑附加刑知识拓展杭州保姆纵火案判决书2018年2月9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莫焕晶放火、盗窃一案,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莫焕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活学活用:辨别刑罚种类:结合法院的判决,说一说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小明的哪些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陌生人正在抢夺一位老奶奶的钱包。小明没有直接冲上去与歹徒搏斗,而是一边大声呼喊“抓小偷”,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一边迅速跑到附近的商店,向店主借用电话报警。最终,在周围群众的协助和警察的努力下,歹徒被成功抓获,老奶奶的钱包也失而复得。1.保持冷静理智:小明没有冲动行事,而是迅速冷静下来思考应对策略。2.借助他人力量:小明通过大声呼喊“抓小偷”,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借助周围群众的力量对歹徒形成威慑,让歹徒难以轻易逃脱,增加了制止犯罪行为的可能性。3.及时报警求助:小明迅速跑到附近商店借电话报警,及时向专业执法力量寻求帮助,为成功抓获歹徒提供了有力支持。4.采取灵活方式:小明没有直接与歹徒搏斗,而是采取了呼喊和报警等间接方式,应对犯罪行为。案例分析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见义勇为见义巧为见义智为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未成年人见义智为的原因心智尚未成熟体力不具优势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笔记】 ★ 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P98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见义勇为】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见义智为】阅读感悟赵某听到女邻居邹某家中传出谩骂和殴打声,便前去查看,发现李某把邹某摁倒在地,殴打其头部。赵某立即上前制止并从背后拉拽李某,致李某倒地。李某起身后欲殴打赵某,赵某随即将李某推倒,朝李某腹部猛踩一脚。看到李某无法起身后,赵某离开现场。经鉴定,李某腹部横结肠破裂,伤情属于重伤二级;邹某面部挫伤,伤情属于轻微伤。后经检察机关审查认定,赵某属于正当防卫,依法对赵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犯罪与刑罚课堂小结1.刑法的含义、作用2.犯罪的基本特征3.刑罚的内涵、类型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课堂训练1.学校法律社团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小法官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人冯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判决依据的法律是刑法②冯某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③有期徒刑属于主刑,罚金属于行政处罚④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刑事法律标志课堂训练2.虞城县人民法院宣判一起借媒体记者身份敲诈勒索的案件,被告人李某某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下列对李某某所受的刑罚的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有 ( )A.有主刑,也有附加刑B.有期徒刑属于主刑C.罚金属于附加刑D.李某某所受的刑罚都是附加刑D3.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B.C. D. D.D拘役属于主刑4.小清发现一诈骗团伙正在实施诈骗,于是他赶紧到隐蔽处悄悄报警,并详细地向公安机关提供案发地点及犯罪人员的特征,公安机关根据小清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这个诈骗团伙。由此看出,守护正义,青少年应该( )A.相信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B.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C.视而不见,赶紧离开案发地,避免引火烧身D.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B司法机关的做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