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素质评估三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我国独有书法绘画工具。下列关于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竹作笔杆羊毛为毫 B. 杂木烧炭集烟成墨C. 浆压薄片晾干成纸 D. 开石磨光做成砚台2.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C. ①处对应的数值为16D. ②处对应的元素符号为CL3. 奶茶作为当下中学生热衷的饮品之一,通常由茶叶、奶或奶精、糖和水等原料混合而成的。茶叶与水反应会释放出茶多酚等物质,茶多酚的化学式为C22H18O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茶多酚由三种元素组成B. 茶多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1个茶多酚分子中含有22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D. 奶茶变质主要是由于茶多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4. 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 酒精溅出 B. 滤液飞溅C. 污染试剂 D. 集气瓶底炸裂5. 如图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B. 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C.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D. 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6.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使用点燃的方法C. 用铅笔芯的粉末可使锁的开启变得灵活D. 有人不慎跌入多年未开启的菜窖时,不必采取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7. 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U型管内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空间。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 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C. 实验过程中还会看到左侧U型管内液面上升D. 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8.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示中丙和丁物质都氧化物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5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D. 丁物质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9. 如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装置,气体从最左端玻璃管口进入,其中右边铜丝上的①④是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是浸过紫色石蕊溶液干燥后的棉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当K2关闭、K1打开时,可在a处放燃着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收满B. 当K1关闭,K2打开时,铜丝上的④号棉球先变红C. 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D. 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呈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10. 下列实验设计、现象或评价均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 目的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证明是分解的催化剂 C.验证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 D.验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实验 装置现象或 评价 40℃的烧杯中品红扩散更快 气球变大,说明的催化作用 a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b管气体能燃烧 反应后天平平衡,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A. A B. B C. C D. D11. 密闭容器中只有甲、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丙质量随甲、乙、丁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a=8C. 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3D. 当甲为5g时,容器中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2:112. 实验室用加热一定质量的炭粉和氧化铜进行“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能正确表示质量变化的图像是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如图所示装置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再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若装置漏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电子天平的示数______(填“>”、“<”或“=”)97.4g。(3)该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需将铜粉平铺在锥形瓶底部,其目的是______。14.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制备、收集装置组合______(从A-F中选择),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可以选用G装置,若测定出来的气体体积明显小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有______。A.反应一开始产生气体就通入G中 B.等气体平稳产生时才通入G中C.装置气密性不好 D.收集气体前G装置中植物油上方原本有空气(3)乙炔(),俗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反应非常剧烈)制备乙炔,请从上述仪器中选择可产生平稳气流的制取装置组合______(从A-F中选择)。15. 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生产流程如图所示:(1)步骤③中包含的操作名称是_____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写一种即可)。(2)上述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3)步骤①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16. 化学学习小组同学们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发现试管中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气泡不断冒出,于是同学们得出“木炭和氧化铜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结论。小明同学提出如下质疑:①木炭在高温下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那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一定是木炭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的。②石灰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是什么气体呢?根据小明的质疑,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碳能否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同学们设计了如甲图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硬质玻璃管中装入氧化铜和木炭粉的混合物,集气瓶中放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1)通入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_____。再加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观察现象。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2)碳能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探究二:石灰水中不断冒出的是什么气体?【猜想和假设】(3)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______。【查阅资料】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设计实验】(4)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装置A中放入一定比例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B、C中均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且B中石灰水保证足量,D中放入湿润的氯化钯试纸。现象 结论______ 猜想三正确【现象与分析】同学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②原因二: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的一种产物和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5)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由此,同学们想到乙图装置设计中存在缺陷,改进方法是______。17. 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将10g样品放入质量为50g的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如图所示)。反应过程中测得滴加稀盐酸的总质量与充分反应后锥形瓶及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的数据如表所示。(该石灰石中杂质不溶解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0 10 25 35锥形瓶及瓶内剩余物质总质量/g 60.00 69.12 82.8 92.36回答下列问题:(1)10g该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的总质量是______g。(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素质评估三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题答案】【答案】(1) ①. 固体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电子天平示数减小 ②.(2)> (3)增大铜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氧气充分反应【14题答案】【答案】(1)酒精灯 (2) ①. CE ②. ③. BC (3)BD或BF【15题答案】【答案】(1) ①. 过滤 ②. 漏斗##玻璃棒##烧杯(2)Ca(OH)2+CO2=CaCO3↓+H2O(3)分解反应【16题答案】【答案】(1) ①.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干扰实验 ②.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③.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2)(3)CO2和CO的混合气体(4)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中湿润的氯化钯试纸变蓝色(5) ①. 原因一:##原因二: ②. 在装置 D 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如放置一只点燃的酒精灯或系一个气球等)【17题答案】【答案】(1)30 (2)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最终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60%答: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6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