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专题3 俄乌冲突 2025年中考材料题冲刺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冲刺专题3 俄乌冲突 2025年中考材料题冲刺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俄乌冲突
一.材料题(共10小题)
1.(2025 朝阳区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马克思认为,正义战争是指符合历史进步方向、推动社会变革或反抗压迫的战争。……非正义战争是阻碍社会进步、维护反动阶级利益的战争。
——摘编自《对当代战争性质判断的哲学思考》
(1)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四例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材料二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对复杂局势,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调解俄乌冲突凸显了多边主义立场及和平解决争端的意愿……这与美西方国家企图采取单边主义和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从调解俄乌冲突看中国立场》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俄乌冲突所持态度和解决方案的不同。
2.(2023 达州)如今,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战争给俄乌两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市某班同学要召开一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主题班会。以下是各小组同学查找的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业,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等《世界通史 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三年,轴心国把控着局面。1942年底,随着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是指哪场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哪次会议上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对抗。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3)材料三中“长达40多年的对抗”指的是什么?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20世纪末,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共识。
(4)材料四中提到的“新的世界格局”正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有哪些?
3.(2024 大埔县一模)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请你回顾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做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如图历史的珍贵照片】
材料三 俄乌冲突并未延缓美国对华全面竞争之势,舆论方面,美国炒作“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谬论; 台湾方面,对台军售武器更具威力;政治方面,对台立场表述愈加模糊,进一步拱火两岸局势;经济方面,构建对华围堵的“印太经贸小圈子”,金融施压中国企业;军事法方面美国飞机、军舰不断抵近中国领海、领空侦察、挑衅,擦枪走火危险系数大增……。
——摘编自2022中国人民大学《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应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我国的恶劣举动的表现。为此,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2)材料二照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促进该国转变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中美关系的历史,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少两点)
(4)如何发展中美关系是世界焦点之一。请你结合所学,说说中国政府在新形势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至少两点)
4.(2024 文昌一模)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美好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2月,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诞生了。
——《大国崛起 危局新政》
材料二:
克里米亚公投
俄乌冲突
美国:俄罗斯应该为其在乌克兰的行为承担后果 欧盟:欧洲应当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另外应加码对俄罗斯的制裁 日本:俄军事行动是动摇国际秩序基础的行为,断然不能容忍 中国:中方坚持致力于推动通过外交谈判等方式和平解决冲突
材料三: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新冠肺炎疫情的深远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极大地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新发展格局下……要科学把握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增强发展政策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摘编自董彪《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系统观》
(1)据材料一,指出“新的国际组织”的名称。它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什么愿望?
(2)据材料二,指出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各国家(组织)态度体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
(3)结合材料三,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综上所述及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缓和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
5.(2024 高州市校级三模)战争影响着人类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 俄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法国 英国
1913年 175.1 66.9 52.1 39.7 45.6
1920年 126.6 42.8 —— 39 44.4
——摘编自[英]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交战各方都集中力量进行各种新式武器的研制和生产,从而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从而直接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三: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业大国,乌克兰的粮食外运受到影响,从而一度导致全球粮价波动。战火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成千上万民众流离失所。当前双方都缺乏在短时间内战胜对手的能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煽风点火的情况下,冲突烈度不断升级,俄乌和谈立场分歧无法弥合,和平解决危机的前景不容乐观,俄乌战事仍处于胶着状态。
——摘编自环球时报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科学技术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归纳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
6.(2024 淄川区一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众多难民逃离家园。战争,令人生寒。一场战争百般苦痛!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击毁的大炮,几个月来都是如此。”在这场战役中,法国战死31.5万人,德国战死28万人,可以辨认的尸体不超过16万……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39年﹣1942年末 先是德国,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1943年 同盟国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1945年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推动“二战”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列举第三阶段同盟国在政治上加速战争胜利的举措。
(3)从材料四中任选一幅图片,谈谈该组织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4)对战争的反思,是一种良知的拷问,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重建。请你为人类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提出合理化建议。
7.(2024 虎丘区一模)强国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往往会造成国家政策和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就经济实力而论,美国和德国已先后赶上或超过了英国。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大大激化了欧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放弃建立在力量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光荣孤立”政策,逐步走上了“结盟”的道路。
——摘编自王振华《英国外交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
——摘自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第二版)
材料三 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哪一场战争最符合材料二观点?写出其中异常惨烈的一例战役的名称。
(3)据材料三,概括战争冲突之下的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严重问题。就如何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8.(2024 泗洪县二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战争与冲突时有发生,但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各国都争先恐后的发展军事力量……这场大战的出现还有其它的原因,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的期望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1)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情况简表
战场 开始时间 开始标志 结束时间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地位的影响。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俄乌冲突让冷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国际秩序进入新旧转换期,其特点是动荡无序,使全球政治格局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冲突也让全球化进程受挫。美西方对俄发起近1.9万项制裁,俄与西方国家经济脱钩、能源关系破裂。
——中国新闻社《俄乌冲突延宕两年,2024能否迎来转折?》
(4)根据材料四,请你归纳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的影响。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9.(2024 埇桥区校级一模)大国关系的变化是观察分析国际关系走向和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线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1)对比材料一中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俄乌冲突发生后,“始作俑者”的美国集结了32个发达国家全方位制裁俄罗斯,而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原本水火不相容的国家却破天荒意见一致地站在了俄罗斯一方,巴西、南非、白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也坚定的与俄罗斯站在了一起。目前俄乌局势使能源和小麦价格飙升,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短缺带来的通胀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乌冲突的实质及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当今世界处于剧烈变动之中,世界经济重心开始转移。传统的“七国集团(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统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二十国集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挥的影响更大,更为广泛,更为深远。但一些国家退群、脱欧,逆全球化的现象开始频频出现,……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
(3)依据材料三,概括目前“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0.(2024 扬中市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的失败对俄国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它导致了旧制度的变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改编)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但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李春放《雅尔塔会议与战后国际关系体系》(改编)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该会议的名称并概括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及各国家(组织)态度体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缓和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
俄乌冲突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材料题(共10小题)
1.(2025 朝阳区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马克思认为,正义战争是指符合历史进步方向、推动社会变革或反抗压迫的战争。……非正义战争是阻碍社会进步、维护反动阶级利益的战争。
——摘编自《对当代战争性质判断的哲学思考》
(1)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四例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材料二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对复杂局势,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调解俄乌冲突凸显了多边主义立场及和平解决争端的意愿……这与美西方国家企图采取单边主义和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从调解俄乌冲突看中国立场》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俄乌冲突所持态度和解决方案的不同。
【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对战争的认识、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俄乌冲突所持态度和解决方案的不同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依据材料“战争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马克思认为,正义战争是指符合历史进步方向、推动社会变革或反抗压迫的战争。……非正义战争是阻碍社会进步、维护反动阶级利益的战争。”提炼一个观点为战争性质影响历史发展进程,正义战争推动进步,非正义战争阻碍发展。结合四例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如正义战争如美国独立战争,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摆脱殖民枷锁,建立独立国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历史进步;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军民抵御日本法西斯侵略,捍卫民族独立,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为民族解放事业奠定基础。非正义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阻碍各国经济社会正常发展;拿破仑后期战争,由自卫转为对外侵略,侵犯他国主权,破坏欧洲和平稳定,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2)依据材料二“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对复杂局势,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调解俄乌冲突凸显了多边主义立场及和平解决争端的意愿……这与美西方国家企图采取单边主义和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较可知,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俄乌冲突所持态度和解决方案的不同表现在态度和解决方案不同:中国秉持负责任大国担当,以多边主义为立场,积极调解俄乌冲突,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等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美西方国家则奉行单边主义,倾向于通过军事援助等武力手段介入俄乌冲突,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而非以和平协商为首要方式。
故答案为:
(1)观点:战争性质影响历史发展进程,正义战争推动进步,非正义战争阻碍发展。
论述:正义战争如美国独立战争,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摆脱殖民枷锁,建立独立国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历史进步;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军民抵御日本法西斯侵略,捍卫民族独立,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为民族解放事业奠定基础。非正义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阻碍各国经济社会正常发展;拿破仑后期战争,由自卫转为对外侵略,侵犯他国主权,破坏欧洲和平稳定,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2)态度和解决方案不同:中国秉持负责任大国担当,以多边主义为立场,积极调解俄乌冲突,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等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美西方国家则奉行单边主义,倾向于通过军事援助等武力手段介入俄乌冲突,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而非以和平协商为首要方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战争的认识、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俄乌冲突所持态度和解决方案的不同等知识。
2.(2023 达州)如今,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战争给俄乌两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市某班同学要召开一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主题班会。以下是各小组同学查找的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业,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等《世界通史 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三年,轴心国把控着局面。1942年底,随着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是指哪场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哪次会议上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对抗。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3)材料三中“长达40多年的对抗”指的是什么?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20世纪末,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共识。
(4)材料四中提到的“新的世界格局”正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有哪些?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美苏冷战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是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及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该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1942年底,随着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及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两百万人以上,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3)根据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对抗”及所学可知,“长达40多年的对抗”指的是美苏冷战;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根据材料四“20世纪末,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共识”及所学可知,“新的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结合战争的原因、影响等方面分析概括可知,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主要是战争的残酷性,世界人民应该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敌人才能胜利;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战争的根源;不应由于政治上的偏见而排斥他国,应该共同合作;切勿以牺牲他国利益来维护自己利益等。
故答案为: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会议:雅尔塔会议。
(3)美苏冷战;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多极化趋势发展。
(5)教训:战争的残酷性,世界人民应该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敌人才能胜利;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战争的根源;不应由于政治上的偏见而排斥他国,应该共同合作;切勿以牺牲他国利益来维护自己利益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识记美苏冷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2024 大埔县一模)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请你回顾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做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如图历史的珍贵照片】
材料三 俄乌冲突并未延缓美国对华全面竞争之势,舆论方面,美国炒作“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谬论; 台湾方面,对台军售武器更具威力;政治方面,对台立场表述愈加模糊,进一步拱火两岸局势;经济方面,构建对华围堵的“印太经贸小圈子”,金融施压中国企业;军事法方面美国飞机、军舰不断抵近中国领海、领空侦察、挑衅,擦枪走火危险系数大增……。
——摘编自2022中国人民大学《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应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我国的恶劣举动的表现。为此,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2)材料二照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促进该国转变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中美关系的历史,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少两点)
(4)如何发展中美关系是世界焦点之一。请你结合所学,说说中国政府在新形势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至少两点)
【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抗美援朝、中美建交。
【解答】(1)表现:根据材料“……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封锁、威胁态度,采取的恶劣举动有: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美国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
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为此,新中国政府采取了抗美援朝的应对措施。
(2)事件:根据材料二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照片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等方面回答,如:促进该国转变政策的因素有: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方针;国家利益的驱使等。
(3)因素:根据材料三“台湾方面,对台军售武器更具威力;政治方面,对台立场表述愈加模糊,进一步拱火两岸局势”可归纳出台湾问题;根据“构建对华围堵的‘印太经贸小圈子’,金融施压中国企业”“军事法方面美国飞机、军舰不断抵近中国领海、领空侦察、挑衅,擦枪走火危险系数大增……”等可归纳出综合国力的强弱;国家利益的不同;外交政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际形势的变化等因素。
(4)措施: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弱国无外交,应加快发展,增强国力;坚决打击分裂行为,尽快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应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放弃幻想,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求同存异,主动塑造中美关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观;坚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模式;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注重加强同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
(1)恶劣举动: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美国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应对:抗美援朝。
(2)事件:1972年尼克松访华。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方针;国家利益的驱使等。
(3)因素:台湾问题、综合国力的强弱、国家利益的不同、外交政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际形势的变化等因素。
(4)应对:应加快发展,增强国力;坚决打击分裂行为,尽快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应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放弃幻想,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求同存异,主动塑造中美关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观;坚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模式;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注重加强同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抗美援朝、中美建交相关知识。
4.(2024 文昌一模)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美好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2月,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诞生了。
——《大国崛起 危局新政》
材料二:
克里米亚公投
俄乌冲突
美国:俄罗斯应该为其在乌克兰的行为承担后果 欧盟:欧洲应当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另外应加码对俄罗斯的制裁 日本:俄军事行动是动摇国际秩序基础的行为,断然不能容忍 中国:中方坚持致力于推动通过外交谈判等方式和平解决冲突
材料三: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新冠肺炎疫情的深远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极大地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新发展格局下……要科学把握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增强发展政策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摘编自董彪《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系统观》
(1)据材料一,指出“新的国际组织”的名称。它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什么愿望?
(2)据材料二,指出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各国家(组织)态度体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
(3)结合材料三,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综上所述及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缓和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联合国的成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1)国际组织:根据材料一“1945年2月,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诞生了”并结合所学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可知,“新的国际组织”是指联合国。
愿望:结合所学联合国的宗旨可知,反映了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愿望。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克里米亚公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米亚公投引发了俄乌冲突。
局势:根据材料二涉及的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可知,反映的当今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因素:根据材料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可知因素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根据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的深远影响”可知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根据材料三“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极大地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新发展格局下”可知因素是经济全球化行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看法: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联合国建立、俄乌冲突等信息,从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平等原则等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例如加强国际协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
故答案为:
(1)国际组织:联合国。
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历史事件:克里米亚公投。
局势:多极化趋势。
(3)因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逆经济全球化行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看法:加强国际协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联合国的成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24 高州市校级三模)战争影响着人类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 俄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法国 英国
1913年 175.1 66.9 52.1 39.7 45.6
1920年 126.6 42.8 —— 39 44.4
——摘编自[英]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交战各方都集中力量进行各种新式武器的研制和生产,从而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从而直接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三: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业大国,乌克兰的粮食外运受到影响,从而一度导致全球粮价波动。战火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成千上万民众流离失所。当前双方都缺乏在短时间内战胜对手的能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煽风点火的情况下,冲突烈度不断升级,俄乌和谈立场分歧无法弥合,和平解决危机的前景不容乐观,俄乌战事仍处于胶着状态。
——摘编自环球时报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科学技术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归纳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信息: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各国的人口从1913年到1920年都在下降,俄国从1913年的175.1百万人下降到126.6百万人,德国则从66.9百万人下降到1920年的42.8百万人,因此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9年世界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造成欧洲大量人员伤亡。信息:根据表格可知,奥匈帝国在1920年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欧洲的格局上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2)说明:根据材料“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交战各方都集中力量进行各种新式武器的研制和生产,从而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从而直接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为了取得胜利,美国发明原子弹,先后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所以战争促使科学技术的发明,科学技术的发明加快战争的进程。
(3)影响:根据材料“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业大国,乌克兰的粮食外运受到影响,从而一度导致全球粮价波动。战火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成千上万民众流离失所。当前双方都缺乏在短时间内战胜对手的能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持续煽风点火的情况下,冲突烈度不断升级,俄乌和谈立场分歧无法弥合,和平解决危机的前景不容乐观,俄乌战事仍处于胶着状态。”可知,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价波动,大量人员伤亡,民众流离失所,冲突烈度不断升级;前景不容乐观。
故答案为:
(1)信息: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说明:一战造成欧洲大量人员伤亡信息:奥匈帝国在1920年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说明: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2)说明:二战期间,为了取得胜利,美国发明原子弹,先后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所以战争促使科学技术的发明,科学技术的发明加快战争的进程。
(3)影响:①全球粮价波动;②大量人员伤亡,民众流离失所;③冲突烈度不断升级,世界局势紧张。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2024 淄川区一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众多难民逃离家园。战争,令人生寒。一场战争百般苦痛!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击毁的大炮,几个月来都是如此。”在这场战役中,法国战死31.5万人,德国战死28万人,可以辨认的尸体不超过16万……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39年﹣1942年末 先是德国,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1943年 同盟国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1945年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推动“二战”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列举第三阶段同盟国在政治上加速战争胜利的举措。
(3)从材料四中任选一幅图片,谈谈该组织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4)对战争的反思,是一种良知的拷问,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重建。请你为人类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提出合理化建议。
【分析】考查一战的特点及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联合国的作用。
【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一“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可知经历时间长,牵涉国家多,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根据材料二“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可知双方都使用了新式武器。原因: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矛盾加剧。
(2)原因:根据材料三,由“第一阶段,1939年至1942年末,先是德国人,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到“第二阶段1942年末至1943年同盟国开始反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被迫对日宣战。为了商讨对策,拟定作战计划,提高国际声望,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可知推动“二战”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化的主要原因是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举措:根据材料“第三阶段,1944年至1945年,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可知第三阶段同盟国在政治上加速战争胜利的举措是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3)作用:根据题干要求,任选一幅图片,如选择图片2“联合国”,结合所学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可知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4)建议:结合材料中两次世界大战和联合国的作用可知各国应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友好磋商机制,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等。
故答案为:
(1)特点:经历时间长,牵涉国家多,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双方都使用了新式武器等。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原因: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举措: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3)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4)建议:各国应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友好磋商机制,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等。
【点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战的特点及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联合国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7.(2024 虎丘区一模)强国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往往会造成国家政策和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就经济实力而论,美国和德国已先后赶上或超过了英国。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大大激化了欧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放弃建立在力量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光荣孤立”政策,逐步走上了“结盟”的道路。
——摘编自王振华《英国外交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不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
——摘自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第二版)
材料三 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哪一场战争最符合材料二观点?写出其中异常惨烈的一例战役的名称。
(3)据材料三,概括战争冲突之下的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严重问题。就如何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就经济实力而论,美国和德国已先后赶上或超过了英国”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打破欧洲固有的力量平衡;根据材料“美国和德国已先后赶上或超过了英国,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大大激化了欧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各国矛盾加剧,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根据材料二“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对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异常激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
(3)根据材料“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冲突之下的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严重问题是霸权主义,逆全球化等。本小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发展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打破欧洲固有的力量平衡;各国矛盾加剧,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凡尔登战役。
(3)严重问题:霸权主义,逆全球化;看法: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发展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工业革命、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等相关史实。
8.(2024 泗洪县二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战争与冲突时有发生,但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各国都争先恐后的发展军事力量……这场大战的出现还有其它的原因,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的期望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1)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情况简表
战场 开始时间 开始标志 结束时间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地位的影响。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俄乌冲突让冷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国际秩序进入新旧转换期,其特点是动荡无序,使全球政治格局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冲突也让全球化进程受挫。美西方对俄发起近1.9万项制裁,俄与西方国家经济脱钩、能源关系破裂。
——中国新闻社《俄乌冲突延宕两年,2024能否迎来转折?》
(4)根据材料四,请你归纳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的影响。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可知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形成了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传统;欧洲国家的扩军备战;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的期望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对一些有战争隐患的国家缺乏警惕;对一些局部冲突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情况简表中时间、战场和重要的标志可知时间长,规模大,涉及国家多。
(3)影响:根据材料“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可知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地位。标志:结合所学美苏冷战的标志可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
(4)影响:根据材料“俄乌冲突让冷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国际秩序进入新旧转换期”可知冲击了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根据材料“使全球政治格局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可知增添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根据材料“冲突也让全球化进程受挫”可知冲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应对:结合所学当今国际局势从增强合作等方面分析可知世界各国应加强团结,增进合作,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故答案为:
(1)原因: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形成了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传统;欧洲国家的扩军备战;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的期望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对一些有战争隐患的国家缺乏警惕;对一些局部冲突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2)特点:时间长,规模大,涉及国家多。
(3)影响: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地位。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
(4)影响:冲击了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增添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冲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应对:世界各国应加强团结,增进合作,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24 埇桥区校级一模)大国关系的变化是观察分析国际关系走向和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线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1)对比材料一中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俄乌冲突发生后,“始作俑者”的美国集结了32个发达国家全方位制裁俄罗斯,而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原本水火不相容的国家却破天荒意见一致地站在了俄罗斯一方,巴西、南非、白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也坚定的与俄罗斯站在了一起。目前俄乌局势使能源和小麦价格飙升,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短缺带来的通胀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乌冲突的实质及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当今世界处于剧烈变动之中,世界经济重心开始转移。传统的“七国集团(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统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二十国集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挥的影响更大,更为广泛,更为深远。但一些国家退群、脱欧,逆全球化的现象开始频频出现,……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
(3)依据材料三,概括目前“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苏俄(苏联)在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中的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原因、俄乌冲突的实质及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目前“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可以得出一战以后的凡尔赛会议,苏俄被视为敌人。根据材料“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可以得出二战中的雅尔塔会议,苏联地位较高,成为主导国或成为欧洲的盟友。结合所学知识一战以后的凡尔赛会议,苏俄被视为敌人的原因是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而二战中的雅尔塔会议,苏联地位较高,成为主导国或成为欧洲的盟友的原因是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做出了巨大贡献等。
(2)根据材料二“俄乌冲突发生后,‘始作俑者’的美国集结了32个发达国家全方位制裁俄罗斯,而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原本水火不相容的国家却破天荒意见一致地站在了俄罗斯一方,巴西、南非、白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也坚定的与俄罗斯站在了一起。”可知,俄乌冲突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有经济全球化,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领土争端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封锁、孤立、制裁、以邻为壑现象仍存在。
(3)根据材料三“当今世界处于剧烈变动之中,世界经济重心开始转移。传统的‘七国集团(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统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二十国集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挥的影响更大,更为广泛,更为深远”体现出目前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面临的机遇有世界经济重心转移;传统的“七国集团”统领世界到“二十国集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三“但一些国家退群、脱欧,逆全球化的现象开始频频出现”可以得出目前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有一些国家退群、脱欧;逆全球化。
故答案为:
(1)变化: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或成为欧洲的盟友)。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做出了巨大贡献等。(分阶段各答出任意一点)
(2)实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经济全球化,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领土争端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封锁、孤立、制裁、以邻为壑现象仍存在。
(3)机遇:世界经济重心转移;传统的“七国集团”统领世界到“二十国集团”发挥着重要作用。挑战:一些国家退群、脱欧;逆全球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俄(苏联)在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中的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原因、俄乌冲突的实质及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目前“国际秩序及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知识。
10.(2024 扬中市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的失败对俄国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它导致了旧制度的变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改编)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但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李春放《雅尔塔会议与战后国际关系体系》(改编)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该会议的名称并概括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及各国家(组织)态度体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缓和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雅尔塔会议、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据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的历史影响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据材料二“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但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可知,该会议的名称是雅尔塔会议,其影响是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3)据材料三可知,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是克里米亚公投。各国家(组织)态度体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是多极化。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对缓和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是加强国际协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
故答案为:
(1)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3)克里米亚公投。多极化趋势。
(4)加强国际协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雅尔塔会议、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