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下第二章 期末备考知识点一:走进微观世界考点一、感受分子的存在考点精要: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跟蔗糖一样,水、氧气等多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小得看不见、摸不着,分子的直径通常以10 10米来度量,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的物体中都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 计)中就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 26kg。典例1.1g水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1 g冰糖含有1.76×1021 个蔗糖分子,这些都说明物质是由大量______构成的。流感病毒主要靠飞沫传播,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为1×10 6~5×10 6m ,由此可初步判断飞沫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考点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考点精要:(一)实验一:水和酒精混合①实验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②解释: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会减小。(二)实验二:芝麻和黄豆混合①实验现象:芝麻和黄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②解释:黄豆与黄豆之间存在空隙,一部分芝麻钻到了黄豆之间的空隙中。结论: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分子(或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固体的最小,液体的次之,气体的最大。本实验是模拟实验,芝麻和黄豆不是分子。。典例2.(2024七上·诸暨期末)如图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说明了 ;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A.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B.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考点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考点精要:(一)扩散现象(1)现象探究:一瓶是(无色)空气,一瓶是二氧化氨(红棕色),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没有颜色的那瓶气体变红了,两瓶气体的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这就是气体的扩散现象。将红墨水注人水中,一段时间后,水会变红,这是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中发生,如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起,5年后,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2)概念: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空隙中的现象叫做扩散。(3)扩散现象表明:①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二)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因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做热运动。典例3.(2023七上·浙江月考)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〇”代表构成空气的微粒,“●”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1)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2)通过建立“最终瓶中微粒分布的模型”对现象进行解释,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画出。(作图解释,不需要文字解释)(3)此现象不能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____。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考点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考点精要:(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物体内部)存在引力。分子间相互引力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不同物体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2)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很难将其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典例4.(2023七上·绍兴期末)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丙侧肥皂膜,则甲和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A. B. C. D.知识点二:建构分子模型考点一、模型与符号考点精要: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一些不能观察到的或者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画、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水的状态模型、化学反应模型、电路图、公式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混乱。符号一般指文字、语言、电码、数学符号、化学符号、物理符号、各种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典例1:(2024八下·东阳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祭到的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奥迪汽车 B.眼球结构 C.地球仪 D.动物细胞结构考点二、分子模型考点精要: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因为这种方式更形象直观。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模型方法来表示各种不同的物质分子。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典例2.下列对如图所示四种分子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B.氮分子和氢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C.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D.比较氮分子和氢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考点三、水分子的构成考点精要: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水的状态模型既直观地表示了水的物态变化中的一些特征,揭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发生了变化的因素和没有发生变化的因素,直观地揭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变化。典例3.(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 极相连。(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 (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知识点三:建构原子模型考点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考点精要: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①道尔顿——实心球模型——首先提出原子论。②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枣糕模型)——发现电子。③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④玻尔——分层模型。⑤现代——电子云模型。典例1.(2024八下·浙江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原子核带2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弹了回来如乙图所示。【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是 。考点二、原子的构成考点精要: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的构成典例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 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考点三、相对原子质量考点精要: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标准=1.661×10-27kg)。其他原子的质量与碳-12质量的1/12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符号为“1”,无须标明。典例3.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千克,则一个质量为千克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考点四、离子考点精要: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电原子团是较为复杂的离子,在书写时也要注意所带的电荷数。①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如果是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符号中1可以省略不写。如Na+、Cl-。②有些离子的组成不止一种元素,如OH-,这种由两种以上元素原子组成的离子称为某某根离子。如:铵根离子NH和碳酸根离子CO。注意: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不显电性。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显电性。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阳离子 阴离子区别 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联系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典例4.(2024八下·长兴月考)对 Mg和Mg2+认识正确的是 ( )A.Mg和Mg2+不是同一种元素 B.Mg和Mg2+化学性质不同C.Mg2+比Mg少两个质子 D.Mg2+比Mg多两个电子知识点四: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考点一、认识元素概念考点精要: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典例1.(2024八下·临海期中)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A.钙单质 B.钙离子 C.钙原子 D.钙元素考点二、同位素考点精要: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典例2.(2024八下·余杭期中)C-14 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具有放射性,科学家利用C-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C-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 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 C-14 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 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C-14 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C-14 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 代。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 C-12 原子相比, C-14 原子结构上的不同是 不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A.C-14 原子属于碳元素 B.C-14 原子核电荷数为14 C.C-14 原子比 C-12 原子质量大考点三、元素分布考点精要:元素的种类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元素的分布: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元素的是:氧、硅、铝、铁;人体中有碳、氧等元素;海水中有氢、氧、氯、钠等元素。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植物纤维等。有机化合物中大都含有碳、氢和氧三种元素,人体中约有30多种元素,各种元素在人体内起着不同的作用。典例3.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符号。(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3)地壳中元素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考点四、元素符号考点精要: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再附上一个小写字母作为该元素符号,以示区别。如铜(Cuprum)的元素符号为Cu。元素符号的含义: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典例4.元素符号能表示一定的意义,不同的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不同。下列对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A H 只表示氢元素B Fe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C N 只表示一个氮原子D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表示氧气这种物质A.A B.B C.C D.D考点五、探索元素周期表考点精要: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可以告诉我们:元素单质的物理状态;元素是人工合成的还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格都包含了特定的信息,如图所示,92表示原子序数,U表示元素符号,U为红色是表示该元素是放射性元素,铀是元素名称。典例5.(2024八下·杭州期末)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H HeBe N ① Ne② Si ③ Ar(1)周期表中位置①处的元素符号是 。(2)在元素的分类中,周期表中位置②处的元素是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3)周期表中位置②和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考点六、物质的分类考点精要:考点精要:典例6.(2022八下·舟山月考)下列模型符合化合物的是( )A. B. C. D.考点七、原子、分子、离子、元素之间的关系考点精要:项目 元素 原子 离子 分子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含义 只分种类不论个数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在化学反应中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 可分为原子组成物质 物质 金属单质:Mg等稀有气体:He等少数非金属单质:C、Si等 离子化合物:NaCl等 非金属单质:O2、H2等典例7.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图中的字母序号);(3)关于该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知识点五:用化学式表示物质考点一、化学式考点精要: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确定的(如水的化学式是通过电解水实验确定的),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化学式的意义: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例如:分析“CO2”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④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典例1.根据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氯化镁 。(2)氯化银 。(3)碳酸铵 。(4)硝酸钙 。考点二、化合价考点精要: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台价标在元素正上方,+、-在前,价数在后,注意与离子符号的区分推断(1)构成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单质的化合价为0(3)原子团中各元素的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典例2.(2024八下·金东期末)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来自江、湖的淡水进行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的新技术。在Na2FeO4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6 D.+7考点三、相对分子质量考点精要: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步骤:①写出正确的化学式;②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③根据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典例3.尿素[ CO(NH2)2 ]是一种常见的氮,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考点四、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考点精要:根据化学式计算:以AxBy为例填空,A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M,B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N。①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xM+yN。②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A原子个数∶B原子个数=x∶y。③根据化学式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质量∶B元素质量=xM∶yN。④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A元素的质量分数=xM/(xM+yN)·100%。⑤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A元素的质量=AxBy的质量·A元素的质量分数。典例4.(2023八下·椒江期末)患甲流时,可服用药片非布他司,其化学式为C16H28N2O4。请回答下列问题:(1)C16H28N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C16H28N2O4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H:N= (3)62.4克C16H28N2O4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考点五、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考点精要:化学符号中数字的位置不同,其表示的意义也不同。①数字+物质符号:表示几个某分子。如:2O2 —2个氧分子,5H2SO4—5个硫酸分子。②数字+元素符号:表示几个某原子。如:2O——2个氧原子,nN——n个氮原子。③数字+离子符号:表示几个某离子。如:2O2-——2个氧离子,3Al3+——3个铝离子。④数字在元素(原子团)符号的右下角:表示一个某分子中含有几个该种原子。如:10H2O——10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Mg(NO3)2 一个硝酸镁分子中含2个硝酸根离子。⑤数字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如:O2-——每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⑥数字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数字在单独某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几价(或负几价)。如:——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数字在物质中某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示在某物质中某元素显正几价(或负几价)如: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典例5.小明同学的笔记中,对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描述有如下记载,其中错误的是( )A.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B.2SO3中的“2”表示:两个三氧化硫分子C.3 中的“2”表示:三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D.(碳酸)中的“2”表示:碳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1.如图所示,密封的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A. B. C. D.2.(2024八下·余杭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20 B.O2 C.O D.O2-3.(2023·杭州月考)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B.深秋的育华校园,到处桂花飘香C.室内喷空气清新剂,香气四溢D.鸡蛋腌制几个月后,蛋清蛋黄都变咸了4.(2024七上·南浔期末)学习物质的组成时,我们有时要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下列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汽化后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分子之间有空隙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5.(2023七上·杭州期末)科学研究中,严密的实验设计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四种设计,当抽出玻璃板后,都会观察到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但其中不能说明二氧化氮分子处于不停运动的是( )A. B. C. D.6.“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A. B. C. D.7.(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 )A.a B.b C.c D.d8.(2024八下·杭州期末)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采样,科学研究院团队将对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品中存在的钛(Ti)含量进行研究。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核外电子数为是22。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A.71 B.49 C.27 D.229.(2024八下·临海期中)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合成117号元素(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钙和锫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C.该元素的中子数为177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10.(2024八下·嘉兴期末)科学家通过艰辛的探索,揭示了原子结构的秘密。如图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该模型不能反映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11.(2024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①④ 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 属于离子C.⑤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 的结构不稳定12.(2024八下·湖州期中)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一个甲原子的质量为n,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B. C. D.13.推理是研究和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C.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D.由1个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14.(2024八下·余杭期中)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月球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有氧、硅和铁等,氧元素与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C.质量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15.(2024八下·杭州期中)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图中能正确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A. B. C. D.16.下图是构成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和“O”分 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17.(2023八下·永嘉期中)化学符号具有多种含义。下列化学符号能同时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H B.O2 C.H2O D.Cu18.(2024八下·临平月考)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而地球上的氦主要以He-4(比He-3多一个中子)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克 B.He-3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C.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D.He-3和He-4核外电子数相同19.(2024八下·长兴期末)2024年中国钠电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钠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理想选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23C.钠的原子质量为22.99 D.钠原子与钠离子质量几乎相等2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l表示1个氯元素,该元素的1个原子内质子数是17B.S的原子质量为32.06,x=16C.三种都是非金属元素,它们分别形成的单质常温下均是固态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加21.(2024·杭州模拟)人体吸入的O2有 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 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4 C.+6 D.-222.(2024八下·临海期末)下列关于数字“2”的化学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元素B.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C.Ca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H2:表示氢气中含有2个氢原子23.(2024八下·嵊州期末)在科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科学用语中对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 ②2CO ③CO2 ④Mg2+ ⑤2OH- ⑥H2O ⑦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24.(2023八下·滨江期末)2020年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为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达芦那韦由五种元素组成B.达芦那韦由分子构成C.一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D.达芦那韦中C和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25.(2021八下·杭州月考)地震过后防疫部门常用到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该消毒剂可表示为RO2,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CO2 B.NO2 C.SO2 D.ClO226.(2021八下·杭州期中)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与氧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可能是( )A.只由CO组成的纯净物 B.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C.只由CO2组成的纯净物 D.由CO2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27.有质量相同的四种气体:①氮气、②氢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它们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28.(2024八下·武义期末)水和过氧化氢是两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它们都是由 (填元素名称)组成的;(2)从微观的角度看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 构成.29.有下列这些物质:①氢气②氨气 ③铜 ④氦气 ⑤冰水混合物⑥洁净的空气 ⑦氯化钠 ⑧碘酒 ⑨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30.(2024八下·嘉兴期末)化学符号是化学的重要语言,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氢离子的符号是 ;(2)O2中2表示的含义是 。31.(2023八下·新昌期中)医药上用的阿司匹林的组成里含有4.4%的氢,35.6%的氧,60%的碳,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0。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CxHyOz,则x、y、z的值分别是 、 、 。32.(2023八下·下城期中)(1)如图为某粒子R的结构示意图:①当x=10+y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②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Cl﹣,则y= 。33.(2022八上·温州月考)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当电火花通过氢、氧混和气体时,他们即 化合成水。根据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1 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2)请在图 2 中画出反应后的生成物 。(3)图甲实验揭示了水是由 组成的。34.(2023八下·浙江期中)小明同学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A 14 14 14B 26 30 24C 14 14 18D 14 18 14(1)表格中属于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2)已知微粒B是铁元素的一种微粒,根据表格信息写出微粒B的符号 。(3)比较C与D两种微粒,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35.(2024八下·杭州期末)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周期表中位置①处的元素符号是 。(2)在元素的分类中,周期表中位置②处的元素是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3)周期表中位置②和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6.用序号回答: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⑥原子核、⑦中子、⑧元素中,选择填空。(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 (写出3种),其中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和 构成的。(2)元素的种类由 数决定。(3)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 数,故属于同种 。37.(2024八下·长兴期末)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1) 氯气 (2) 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 (3) 6个铵根离子 (4) C7H6N2(苯并咪唑) 中6表示的意义 38.(1)现有A、B、C三种元素,A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的单质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C的原子核内通常没有中子。请写出它们的元素名称:A ;B ;C 。(2)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呈液态的化合物是 。(3)一瓶气体经过检验得知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填字母)。A.一种单质 B.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C.一种化合物 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39.(2024七上·义乌期末)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时 (填“A”或“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这说明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细棉线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棉线被拉向另一边,该现象说明 。40.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后,小明和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分子运动快慢可能与物质的温度有关。②分子运动快慢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明和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到的结论是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3)做这个实验时, (填“能”或“不能”)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 。41.(2024八下·长兴期中)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图1中甲是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3)图2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 种元素。(4)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4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H1.008 2He4.0033Li6.941 4Be9.012 5B10.81 6C12.01 7N14.01 8O16.00 9F19.00 10Ne20.1811Na22.99 12Mg24.31 …… 13AI26.98 14Si28.09 15P30.97 16S32.06 17Cl35.45 18Ar39.95① ② …… ③ (1)3~10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元素符号)。(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3)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9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4)根据图中的规律,预测质子数为20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填“①"“②”或“③")。43.(2024八下·嵊州期末) 1911年,卢瑟福等人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1)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A. B.C. D.(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44.(2024八下·温州期中)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荧光屏设计成 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①a粒子发生器——放出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③荧光屏——a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2)根据实验现象(如右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填字母)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提示: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45.(2024八下·温州期中)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1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 不同。(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3)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可多选)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数量百分比各占一半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46.(2024八下·柯桥期末)近几年流感肆虐横行,奥司他韦是治疗甲型流感的特效药之一,其主要制作原料是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C7H10O5),莽草酸具有抗炎、镇痛和抗病毒的作用。(1)莽草酸由 种元素组成,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2)174克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47.(2024八下·浦江期末)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和苯并咪唑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请回答:(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2)苯并咪唑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3)列式计算咪唑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48.(2023八下·金东期末)每年5、6月是蓝莓丰收的时节,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是种水溶性色素, 颜色与细胞液酸碱性有关,细胞液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1)花青素(C15H11O6)由 种元素组成:(2)花青素(C15H11O6)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3)求28.7克花青素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请列式计算)49.(2023八下·嘉兴期末)某品牌儿童咀嚼钙片的标签内容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后回答下列问题。××儿童咀嚼钙片(50片装)[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功效]补钙[规格]2g/片,钙片中含碳酸钙80%。[用法]嚼食(1)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一岁以后的儿童每天补钙应该不小于0.6g。若这些钙全部来自于该咀嚼钙片,则每日至少服用几片?50.(2024八下·金东期末)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说明书,据此分析回答: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或使用【药品名称】布洛芬混悬液【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适应性】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规格】100毫升【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谨遵医嘱(1)已知布洛芬化学式C13HyO2,相对分子质量206,则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个数y为 。(2)计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3)医生叮嘱,12岁以下儿童每次用药量按照每千克体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请计算,一名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次应口服多少毫升该混悬液。51.(2023八下·浙江期中)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根据硝酸铵化学式(NH4NO3)回答:(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g;(3)多少克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和120g尿素[ 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4)已知所购买的化肥中硝酸铵的含量为90%,则该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为多少?精选精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下第二章 期末备考知识点一:走进微观世界考点一、感受分子的存在考点精要: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跟蔗糖一样,水、氧气等多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小得看不见、摸不着,分子的直径通常以10 10米来度量,所以一个看似很小的物体中都包含大量的分子。如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 计)中就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 26kg。典例1.1g水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1 g冰糖含有1.76×1021 个蔗糖分子,这些都说明物质是由大量______构成的。流感病毒主要靠飞沫传播,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为1×10 6~5×10 6m ,由此可初步判断飞沫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答案】分子 不是【解析】飞沫直径为1×10 6~5×10 6m,而一般分子的直径约为1×10 10 m ,飞沫直径远远大于分子的直径,故可判断飞沫不是分子。考点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考点精要:(一)实验一:水和酒精混合①实验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②解释: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会减小。(二)实验二:芝麻和黄豆混合①实验现象:芝麻和黄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②解释:黄豆与黄豆之间存在空隙,一部分芝麻钻到了黄豆之间的空隙中。结论: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分子(或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固体的最小,液体的次之,气体的最大。本实验是模拟实验,芝麻和黄豆不是分子。。典例2.(2024七上·诸暨期末)如图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说明了 ;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A.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B.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答案】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解析】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解答】第一空: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第二空:A、黄豆芝麻混合实验是模拟实验,无法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B、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故答案为:B。考点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考点精要:(一)扩散现象(1)现象探究:一瓶是(无色)空气,一瓶是二氧化氨(红棕色),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没有颜色的那瓶气体变红了,两瓶气体的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这就是气体的扩散现象。将红墨水注人水中,一段时间后,水会变红,这是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中发生,如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起,5年后,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2)概念: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空隙中的现象叫做扩散。(3)扩散现象表明:①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二)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因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做热运动。典例3.(2023七上·浙江月考)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〇”代表构成空气的微粒,“●”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1)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2)通过建立“最终瓶中微粒分布的模型”对现象进行解释,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画出。(作图解释,不需要文字解释)(3)此现象不能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____。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答案】(1)左瓶气体颜色变为红棕色且逐渐变深,右瓶气体红棕色变浅,两瓶气体颜色趋于一致。(2)(3)C【解析】(1)二氧化碳分子呈红棕色,而空气分子无色,当二者发生扩散现象时,一侧颜色越来越浅,一侧颜色越来越深,直到两个瓶子颜色一致即可;(2)根据最终二者变得均匀一致分析解答。(3)根据扩散现象的本质分析解答。【解答】(1)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到的现象是:左瓶气体颜色变为红棕色且逐渐变深,右瓶气体红棕色变浅,两瓶气体颜色趋于一致。(2)当时间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瓶子内分子的分布是相同的,即各处分布均匀,那么左右两个瓶子内应该各有三个空气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入下图所示:(3)根据上面的现象可知,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且说明分子之间存下空隙,但是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故选C。考点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考点精要:(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物体内部)存在引力。分子间相互引力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不同物体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2)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很难将其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典例4.(2023七上·绍兴期末)如图所示,一环形金属丝布满一层肥皂膜,环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线,中间连在一起。用热针刺破丙侧肥皂膜,则甲和乙部分肥皂膜形状将变为图中的( )A. B. C. D.【答案】D【解析】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膜,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即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体表面想被拉伸的弹簧一样,总有收缩的趋势;【解答】当用热针刺破丙肥皂膜时,甲、乙区域的肥皂膜失去丙肥皂膜的表面张力,而表面张力使肥皂膜收缩,因各点受力特点相同,则肥皂膜形状为D图;知识点二:建构分子模型考点一、模型与符号考点精要: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一些不能观察到的或者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画、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水的状态模型、化学反应模型、电路图、公式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混乱。符号一般指文字、语言、电码、数学符号、化学符号、物理符号、各种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典例1:(2024八下·东阳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祭到的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奥迪汽车 B.眼球结构 C.地球仪 D.动物细胞结构【答案】A【解析】 符号是代号。为了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样式的物品个体,给它作以标记,可以标在具体物品上,也可以记录在载体上。符号可以取替代物的特征,也可以就是标记。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解答】图中的奥迪汽车是一个标志,所有的标志都属于符号;BCD是模型;故答案为:A考点二、分子模型考点精要: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因为这种方式更形象直观。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模型方法来表示各种不同的物质分子。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典例2.下列对如图所示四种分子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B.氮分子和氢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C.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D.比较氮分子和氢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答案】B【解析】A、根据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分析。B、根据物质的微粒构成分析。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D、根据氮分子和氢分子的构成分析。【解答】A. 由如图信息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氮分子和氢分子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故错误,符合题意;C.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能说明分子可以同种原子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考点三、水分子的构成考点精要: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水的状态模型既直观地表示了水的物态变化中的一些特征,揭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发生了变化的因素和没有发生变化的因素,直观地揭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变化。典例3.(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 极相连。(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 (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答案】(1)负(2)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氢气【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2)根据图乙确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3)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氧气的溶解度较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管气体为氢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2)根据图乙可知,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知识点三:建构原子模型考点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考点精要: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①道尔顿——实心球模型——首先提出原子论。②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枣糕模型)——发现电子。③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④玻尔——分层模型。⑤现代——电子云模型。典例1.(2024八下·浙江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原子核带2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弹了回来如乙图所示。【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是 。【答案】(1)不会(2)B(3)质子【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解答】(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 则α粒子在各个方向受力平衡,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所以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答案为:B(3)α 粒子就是氦的原子核,电荷数为2, 氮原核电荷数为7,生成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 被打出的微粒 核电荷数是2+7-8=1,所以是质子。考点二、原子的构成考点精要: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的构成典例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 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答案】C【解析】 A、根据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解答;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 ;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即质子数和中子数上解答。【解答】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 故错误;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 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故选C。考点三、相对原子质量考点精要: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标准=1.661×10-27kg)。其他原子的质量与碳-12质量的1/12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符号为“1”,无须标明。典例3.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千克,则一个质量为千克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答案】14【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分析。【解答】 一个质量为千克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考点四、离子考点精要: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电原子团是较为复杂的离子,在书写时也要注意所带的电荷数。①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如果是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符号中1可以省略不写。如Na+、Cl-。②有些离子的组成不止一种元素,如OH-,这种由两种以上元素原子组成的离子称为某某根离子。如:铵根离子NH和碳酸根离子CO。注意: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不显电性。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显电性。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阳离子 阴离子区别 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联系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典例4.(2024八下·长兴月考)对 Mg和Mg2+认识正确的是 ( )A.Mg和Mg2+不是同一种元素 B.Mg和Mg2+化学性质不同C.Mg2+比Mg少两个质子 D.Mg2+比Mg多两个电子【答案】B【解析】根据镁原子和镁离子的转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 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镁离子。A、Mg和Mg2+的质子数相同,属于一种元素,故A错误;B、Mg和Mg2+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C、Mg比Mg2+的质子数相同,故C错误。D、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了镁离子,所以Mg2+比Mg少两个电子,故D错误;故选:B。知识点四: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考点一、认识元素概念考点精要: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典例1.(2024八下·临海期中)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A.钙单质 B.钙离子 C.钙原子 D.钙元素【答案】D【解析】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钙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解答】人体中的钙基本是以离子的状态存在,非原子和单质,一般我们说人体中的“钙”是指钙元素强调的事元素,而非它的状态,A、B、C错误;D更合适。故选:D考点二、同位素考点精要: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典例2.(2024八下·余杭期中)C-14 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具有放射性,科学家利用C-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C-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 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 C-14 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 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C-14 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C-14 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 代。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 C-12 原子相比, C-14 原子结构上的不同是 不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A.C-14 原子属于碳元素B.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C.C-14 原子比 C-12 原子的质量大【答案】(1)中子数(2)A;C【解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和题干信息分析;【解答】(1)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2)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属于碳元素,故正确;B、 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即质子数是6,故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也就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故正确;故选:AC。考点三、元素分布考点精要:元素的种类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元素的分布: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元素的是:氧、硅、铝、铁;人体中有碳、氧等元素;海水中有氢、氧、氯、钠等元素。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植物纤维等。有机化合物中大都含有碳、氢和氧三种元素,人体中约有30多种元素,各种元素在人体内起着不同的作用。典例3.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符号。(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3)地壳中元素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答案】(1)N(2)O(3)Fe(4)Na【解析】(1)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分析。(2)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分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氢(H)等。(4)根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分析。【解答】(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元素符号为N。(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3)地壳中元素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元素符号为Fe。(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元素符号为Na。考点四、元素符号考点精要: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再附上一个小写字母作为该元素符号,以示区别。如铜(Cuprum)的元素符号为Cu。元素符号的含义: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典例4.元素符号能表示一定的意义,不同的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不同。下列对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A H 只表示氢元素B Fe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C N 只表示一个氮原子D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表示氧气这种物质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H的意义:①氢元素;②1个氢原子,故A错误;B.Fe的意义:①铁元素;②一个铁原子;③铁这种物质,故B正确;C.N的意义:①氮元素;②1个氮原子,故C错误;D.O的意义:①氧元素;②1个氧原子,故D错误。考点五、探索元素周期表考点精要: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可以告诉我们:元素单质的物理状态;元素是人工合成的还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格都包含了特定的信息,如图所示,92表示原子序数,U表示元素符号,U为红色是表示该元素是放射性元素,铀是元素名称。典例5.(2024八下·杭州期末)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H HeBe N ① Ne② Si ③ Ar(1)周期表中位置①处的元素符号是 。(2)在元素的分类中,周期表中位置②处的元素是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3)周期表中位置②和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1)O (2)金属 (3)NaCl【解析】(1)根据①处元素原子序数为8分析;(2)根据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为钠元素分析;(3)根据氯化钠化学式书写分析。【解答】(1)周期表中位置①处的元素为氧元素,符号是O。(2)在元素的分类中,周期表中位置②处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3)周期表中位置②为钠元素,③为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1)O;(2)金属;(3)NaCl。考点六、物质的分类考点精要:考点精要:典例6.(2022八下·舟山月考)下列模型符合化合物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A.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为单质,故A不合题意;B.图片中存在两种分子,即存在两种物质,为混合物,故B不合题意;C.图片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由于它由不同元素组成,因此为化合物,故C符合题意;D.图片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由于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因此为单质,故D不合题意。考点七、原子、分子、离子、元素之间的关系考点精要:项目 元素 原子 离子 分子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含义 只分种类不论个数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在化学反应中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 可分为原子组成物质 物质 金属单质:Mg等稀有气体:He等少数非金属单质:C、Si等 离子化合物:NaCl等 非金属单质:O2、H2等典例7.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图中的字母序号);(3)关于该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答案】(1)5 (2)D (3)B;C【解析】由模型推出化学反应方程式:CH4+H2O=CO+3H2(1)由分子模型可以看出,一个A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共5个原子;(2)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只有D满足单质的条件;(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故BC正确。由CH4+H2O=CO+3H2,分子个数改变,原子种类不变。知识点五:用化学式表示物质考点一、化学式考点精要: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确定的(如水的化学式是通过电解水实验确定的),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化学式的意义: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例如:分析“CO2”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④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典例1.根据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氯化镁 。(2)氯化银 。(3)碳酸铵 。(4)硝酸钙 。【答案】(1)MgCl2 (2)AgCl (3)(NH4)2CO3 (4)Ca(NO3)2【解析】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前,非金属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团,书写时要添加括号,将原子团个数写在括号的右下角;应用规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1)氯化镁中,氯显-1价,镁显+2价,故氯化镁化学式: MgCl2 ;(2)氯化银中,银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AgCl;(3)碳酸铵中,铵根显+1价,碳酸根显-2价,所以碳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CO3;(4)硝酸钙中,钙显+2价,硝酸根显-1价,所以硝酸钙的化学式为 Ca(NO3)2 。考点二、化合价考点精要: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台价标在元素正上方,+、-在前,价数在后,注意与离子符号的区分推断(1)构成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单质的化合价为0(3)原子团中各元素的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典例2.(2024八下·金东期末)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来自江、湖的淡水进行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的新技术。在Na2FeO4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6 D.+7【答案】C【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铁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 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 2)×4=0,则x=+6价。故答案为:C。考点三、相对分子质量考点精要: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步骤:①写出正确的化学式;②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③根据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典例3.尿素[ CO(NH2)2 ]是一种常见的氮,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答案】60【解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4+1×2)×2=60。考点四、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考点精要:根据化学式计算:以AxBy为例填空,A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M,B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N。①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xM+yN。②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A原子个数∶B原子个数=x∶y。③根据化学式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质量∶B元素质量=xM∶yN。④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A元素的质量分数=xM/(xM+yN)·100%。⑤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A元素的质量=AxBy的质量·A元素的质量分数。典例4.(2023八下·椒江期末)患甲流时,可服用药片非布他司,其化学式为C16H28N2O4。请回答下列问题:(1)C16H28N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C16H28N2O4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H:N= (3)62.4克C16H28N2O4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答案】(1)312 (2)1:1(3) ×100%×62.4g = ×100%×mco2 mco2=17.6g【解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 C16H28N2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14×2+16×4=312。(2) C16H28N2O4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8:(14×2)=1:1.考点五、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考点精要:化学符号中数字的位置不同,其表示的意义也不同。①数字+物质符号:表示几个某分子。如:2O2 —2个氧分子,5H2SO4—5个硫酸分子。②数字+元素符号:表示几个某原子。如:2O——2个氧原子,nN——n个氮原子。③数字+离子符号:表示几个某离子。如:2O2-——2个氧离子,3Al3+——3个铝离子。④数字在元素(原子团)符号的右下角:表示一个某分子中含有几个该种原子。如:10H2O——10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Mg(NO3)2 一个硝酸镁分子中含2个硝酸根离子。⑤数字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如:O2-——每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⑥数字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数字在单独某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几价(或负几价)。如:——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数字在物质中某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示在某物质中某元素显正几价(或负几价)如: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典例5.小明同学的笔记中,对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描述有如下记载,其中错误的是( )A.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B.2SO3中的“2”表示:两个三氧化硫分子C.3 中的“2”表示:三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D.(碳酸)中的“2”表示:碳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答案】C【解析】A: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正确;B:2SO3中的“2”表示:两个三氧化硫分子 ,正确;C:3中的“2”表示: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错误 ;D:H2CO3(碳酸)中的“2” 碳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正确;1.如图所示,密封的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加压时分子间隔变小分析。【解答】活塞慢慢下压后,氮分子间隔慢慢变小。故选B。2.(2024八下·余杭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20 B.O2 C.O D.O2-【答案】B【解析】根据分子的定义以及氧气的化学式分析;【解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分子的符号是 O2 ,故选:B3.(2023·杭州月考)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B.深秋的育华校园,到处桂花飘香C.室内喷空气清新剂,香气四溢D.鸡蛋腌制几个月后,蛋清蛋黄都变咸了【答案】A【解析】 分子热运动是指一切微观粒子(包括分子、离子、原子等)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移速影响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则越剧烈。生活中有很多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实例,如我们吃的咸蛋、咸菜等 。【解答】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是尘土颗粒做机械运动,A正确;BCD.深秋的育华校园,到处桂花飘香;室内喷空气清新剂,香气四溢;鸡蛋腌制几个月后,蛋清蛋黄都变咸了,都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CD错误;故答案为:A。4.(2024七上·南浔期末)学习物质的组成时,我们有时要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下列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汽化后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分子之间有空隙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C【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存在间隙。【解答】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微观上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A正确;B、红墨水滴在清水中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是宏观物体的混合,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C错误;D、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C。5.(2023七上·杭州期末)科学研究中,严密的实验设计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四种设计,当抽出玻璃板后,都会观察到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进入空气中,但其中不能说明二氧化氮分子处于不停运动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注意分析实验中是否存在影响气体混合速度的因素即可。【解答】AC.两个集气瓶在水平方向,而重力在竖直方向,因此气体的重力不会影响二者的混合速度,故A、C不合题意;B.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上面,密度小的空气在下面,由于重力作用,二氧化氮分子会向下运动,从而加速二者的混合,故B符合题意;D.密度小的空气在上面,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下面,则气体的重力不会加速二者的混合,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D不合题意。6.“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解答】“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模型。A. 粒子为氢分子,故不符合题意;B. 粒子为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C. 粒子为水分子,故符合题意;D. 粒子为过氧化氢分子,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 )A.a B.b C.c D.d【答案】C【解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空间很小。【解答】 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占据的空间很小,集中了几乎所有原子的质量,所以当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遇到原子核会改变方向,被反弹回来,所以它的轨迹是c,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故选C。8.(2024八下·杭州期末)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采样,科学研究院团队将对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品中存在的钛(Ti)含量进行研究。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核外电子数为是22。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A.71 B.49 C.27 D.22【答案】D【解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 由题意可知,Ti的核外电子数为是22,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故其核内质子数为22。故选D。9.(2024八下·临海期中)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合成117号元素(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钙和锫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C.该元素的中子数为177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答案】D【解析】元素周期表内可以获得元素的原子序数及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为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量,同时,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加中子数。【解答】A、元素符号有金字边的都是金属元素,A正确B、图示,原子序数为117,B正确。C、根据图示,中子数约为294-117=177,C正确D、根据提示,相对原子质量为2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2024八下·嘉兴期末)科学家通过艰辛的探索,揭示了原子结构的秘密。如图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该模型不能反映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答案】C【解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结合图片反映的信息分析判断。【解答】 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从行星模型无法反映出来,故B符合题意;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不合题意;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1.(2024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①④ 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 属于离子C.⑤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 的结构不稳定【答案】B【解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进行解答。【解答】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②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③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④中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B错误;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由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说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故答案为:B。12.(2024八下·湖州期中)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一个甲原子的质量为n,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嫌贵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解答。【解答】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选A。13.推理是研究和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C.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D.由1个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答案】A【解析】根据反物质和正物质的特点分析判断。【解答】氢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而反氢原子与它质量相同,即具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只是电性相反,即它含有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故A正确,而B、C、D错误。14.(2024八下·余杭期中)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月球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有氧、硅和铁等,氧元素与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C.质量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答案】A【解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 氧元素与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故选:A。15.(2024八下·杭州期中)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图中能正确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来回答本题,再结合所给图示中前几种元素的含量来回答本题。【解答】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是:O、Si、Al、Fe以及其他,只有B图中符合。故答案为:B。16.下图是构成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和“O”分 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因此在判断是否为化合物前首先要确定为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而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确定为纯净物后,再判断分子是否同不同种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解答】选项C的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因此该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C符合题意。17.(2023八下·永嘉期中)化学符号具有多种含义。下列化学符号能同时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H B.O2 C.H2O D.Cu【答案】D【解析】根据所给各符号的含义分析,结合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答】A.H不能表示氢气单质,不符合题意;B. O2 表示氧气这种单质,但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不符合题意;C. H2O 表示水这种化合物,且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不符合题意;D.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和铜单质,符合题意;18.(2024八下·临平月考)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而地球上的氦主要以He-4(比He-3多一个中子)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克 B.He-3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C.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D.He-3和He-4核外电子数相同【答案】D【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g;B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解答】 A.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则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3,没有单位g,故A错误;B.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则He-3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故A错误;C.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He-3和He-4的原子质量不同,故C错误;D.He-3和He-4的质子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那么二者核外电子数相同,故D正确。故选D。19.(2024八下·长兴期末)2024年中国钠电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钠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理想选择。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23C.钠的原子质量为22.99 D.钠原子与钠离子质量几乎相等【答案】D【解析】A、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C、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D、根据原子和离子电子数不同,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解答】A、 钠属于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B、 钠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11,不符合题意;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不符合题意;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质量小,忽略不计,钠原子与钠离子只电子数不同,质量几乎相等 ,符合题意;故选D。2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l表示1个氯元素,该元素的1个原子内质子数是17B.S的原子质量为32.06,x=16C.三种都是非金属元素,它们分别形成的单质常温下均是固态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加【答案】D【解析】A、根据元素不论个数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C、根据氯气为气体分析;D、根据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的原子排列规律分析。【解答】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可以表示1个氯原子,但不能表示1个氯元素,不符合题意;B、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不符合题意;C、氯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氯气,常温下是气态,不符合题意;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加,符合题意;故选D。21.(2024·杭州模拟)人体吸入的O2有 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 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4 C.+6 D.-2【答案】B【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分析。【解答】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a2SeO3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2价,设Se元素化合价x,则(+1)×2+x+(-2)×3=0 x=+4故答案为:B。22.(2024八下·临海期末)下列关于数字“2”的化学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元素B.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C.Ca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H2:表示氢气中含有2个氢原子【答案】B【解析】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解答】A、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即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B、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则20H-中的2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选项正确;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选项错误;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23.(2024八下·嵊州期末)在科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科学用语中对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 ②2CO ③CO2 ④Mg2+ ⑤2OH- ⑥H2O ⑦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答案】C【解析】①表示2个氢原子;②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④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⑤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⑥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⑦表示铜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解答】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A错误;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B错误;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C正确;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D错误;故答案为:C24.(2023八下·滨江期末)2020年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为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达芦那韦由五种元素组成B.达芦那韦由分子构成C.一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D.达芦那韦中C和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答案】D【解析】 达芦那韦(化学式为C27H37N3O7S) 是一种物质,该物质有五种元素组成, 该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一个分子中75个原子构成,里面碳,氢,氮,氧,硫的个数比为:27:37:3:7:1;【解答】A. 达芦那韦由五种元素组成 ,A正确;B. 达芦那韦由分子构成 ,B正确;C. 一个达芦那韦分子由75个原子构成 ,C正确;D. 达芦那韦中C和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12:37=324:37;25.(2021八下·杭州月考)地震过后防疫部门常用到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该消毒剂可表示为RO2,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CO2 B.NO2 C.SO2 D.ClO2【答案】D【解析】在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之比等于元素质量与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据此计算出R的相对原子量,从而确定它的元素种类即可。【解答】根据化学式 RO2 得到:;解得:x=35.5。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那么它为氯元素;则化学式为ClO2.26.(2021八下·杭州期中)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与氧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可能是( )A.只由CO组成的纯净物 B.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C.只由CO2组成的纯净物 D.由CO2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答案】B【解析】分别计算出CO、CO2和O2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然后与混合气体中二者的质量之比进行比较即可。CO中碳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12×1):(16×1)=3:4;CO2中碳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12×1):(16×2)=3:8。只由CO组成的纯净物,碳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4,氧的质量偏小,故A错误;CO碳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4,氧的质量偏小;而CO2中碳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8,氧的质量偏大。二者混合时,只要质量大小合适,碳与氧的质量之比可能为3:5,故B正确;只由CO2组成的纯净物,碳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8,氧的质量偏大,故C错误;CO2中碳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8,其中氧的质量偏大,如果再混合O2,那么氧的质量会更大,故D错误。27.有质量相同的四种气体:①氮气、②氢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它们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子个数之比等于的比值之比。【解答】根据“分子个数之比等于的比值之比”可知,当气体的质量相同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则分子数越大。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从小到大依次为:④③①②,那么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依次为:②①③④。28.(2024八下·武义期末)水和过氧化氢是两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它们都是由 (填元素名称)组成的;(2)从微观的角度看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 构成.【答案】(1)氢元素和氧元素(2)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解析】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解答】(1)水和过氧化氢是两种物质,水的化学式是H2O,过氧化氢化学式是H2O2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具体来说,一个过氧化氢分子包含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子结构。29.有下列这些物质:①氢气②氨气 ③铜 ④氦气 ⑤冰水混合物⑥洁净的空气 ⑦氯化钠 ⑧碘酒 ⑨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答案】⑥⑧⑨;①③④;②⑤⑦【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氮气等,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氢气.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解答】属于混合物的是⑥洁净的空气⑧碘酒⑨澄清石灰水,因为它们都是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单质的是①氢气、③铜、④氦气,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的是②氨气,⑤冰水混合物、⑦氯化钠,因为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氯化钠和氨气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30.(2024八下·嘉兴期末)化学符号是化学的重要语言,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氢离子的符号是 ;(2)O2中2表示的含义是 。【答案】(1)H+ (2)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解析】(1)离子的写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所带电荷的电量和电性;(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解答】(1)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符号是H+;(2)O2中2表示的含义是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31.(2023八下·新昌期中)医药上用的阿司匹林的组成里含有4.4%的氢,35.6%的氧,60%的碳,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0。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CxHyOz,则x、y、z的值分别是 、 、 。【答案】9;8;4【解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而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之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比值之比。【解答】医药上用的阿司匹林的组成里含有4.4%的氢、35.6%的氧、60%的碳,其分子量为180。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CxHyOz,则:;;。32.(2023八下·下城期中)(1)如图为某粒子R的结构示意图:①当x=10+y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②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Cl﹣,则y= 。【答案】(1)原子;8【解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相对稳定结构是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结构(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分析。【解答】(1)①当x=10+y时,质子数=电子数,该粒子为原子。 ②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Cl﹣,氯离子是氯原子得一个电子达到的相对稳定结构,y= 8.33.(2022八上·温州月考)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当电火花通过氢、氧混和气体时,他们即 化合成水。根据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1 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2)请在图 2 中画出反应后的生成物 。(3)图甲实验揭示了水是由 组成的。【答案】(1)氢气(2)和(3)氢和氧【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2)根据电解水的反应产物分析解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组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1管内气体体积大于2管气体体积,则1管内气体为氢气。(2)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图2中生成物为:和。(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34.(2023八下·浙江期中)小明同学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资料,请你和他一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A 14 14 14B 26 30 24C 14 14 18D 14 18 14(1)表格中属于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2)已知微粒B是铁元素的一种微粒,根据表格信息写出微粒B的符号 。(3)比较C与D两种微粒,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答案】(1)A和D (2)Fe2+ (3)D【解析】(1)根据同位素的定义分析;(2)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据此根据表格确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进而写出对应微粒的符号。(3)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解答】(1)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则表格中属于同位素原子的是A和D。(2)根据表格可知,微粒B的质子数为26,电子数为24,即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 Fe2+ ;(3)根据表格可知,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质量较大的是D。35.(2024八下·杭州期末)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周期表中位置①处的元素符号是 。(2)在元素的分类中,周期表中位置②处的元素是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3)周期表中位置②和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1)O(2)金属(3)NaCl【解析】(1)根据①处元素原子序数为8分析;(2)根据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为钠元素分析;(3)根据氯化钠化学式书写分析。【解答】(1) 周期表中位置①处的元素为氧元素,符号是O。(2) 在元素的分类中,周期表中位置②处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3) 周期表中位置②为钠元素,③为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1)O;(2)金属;(3)NaCl。36.用序号回答: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离子、⑥原子核、⑦中子、⑧元素中,选择填空。(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 (写出3种),其中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和 构成的。(2)元素的种类由 数决定。(3)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 数,故属于同种 。【答案】(1)①②⑤;②;④;⑥(2)③(3)③;⑧【解析】(1)根据物质的构成,原子的定义及构成分析;(2)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3)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解答】(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 ①②⑤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3) Mg和Mg2+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1) ①②⑤ ; ② ; ② ; ② ;(2) ③ ;(3) ③ ; ⑧ 。37.(2024八下·长兴期末)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1) 氯气 (2) 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 (3) 6个铵根离子 (4) C7H6N2(苯并咪唑) 中6表示的意义 【答案】(1)Cl2(2)+5(3)6NH4+(4)1个苯并咪唑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解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解答】(1)氯气是双原子构成分子,化学式为 Cl2 。(2) KClO3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3)6个铵根离子表示为 6NH4+ 。(4) C7H6N2(苯并咪唑) 中6表示1个苯并咪唑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故答案为:(1) Cl2 ;(2)+5;(3) 6NH4+ ;(4)1个苯并咪唑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38.(1)现有A、B、C三种元素,A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的单质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C的原子核内通常没有中子。请写出它们的元素名称:A ;B ;C 。(2)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呈液态的化合物是 。(3)一瓶气体经过检验得知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填字母)。A.一种单质 B.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C.一种化合物 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答案】(1)氧元素;汞元素;氢元素(2)水(3)D【解析】(1)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分布,以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解答。(2)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3)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判断。【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则A为氧元素。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汞元素,则B为汞元素。原子核内通常没有中子,那么它的原子序数为1,也就是氢元素,则C为氢元素。(2)水是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只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在常温下呈液态,属于化合物。(3)化合物中至少有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肯定不是化合物,故B、C错误;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例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和臭氧,因此这瓶气体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D正确,而A错误。39.(2024七上·义乌期末)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时 (填“A”或“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这说明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细棉线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棉线被拉向另一边,该现象说明 。【答案】(1)B (2)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解析】 (1)由于重力作用,物体都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则应该排除重力因素对颜色变化的影响;(2)根据分子运动和温度的关系解答;(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的知识解答。【解答】 (1)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实验时必须把密度大的液体放在下面,避免由于重力使液体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作用,还是扩散现象,故开始时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细棉线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棉线被拉向另一边,该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40.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后,小明和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分子运动快慢可能与物质的温度有关。②分子运动快慢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明和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到的结论是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3)做这个实验时, (填“能”或“不能”)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 。【答案】(1)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控制变量法(3)不能;搅拌后观察不到两杯水颜色变化快慢的区别【解析】 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任何物质的分子在任何时候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解答】(1) 本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到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 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做这个实验时,不能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 搅拌后观察不到两杯水颜色变化快慢的区别 ;故答案为:(1)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 控制变量法 (3)不能、搅拌后观察不到两杯水颜色变化快慢的区别41.(2024八下·长兴期中)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图1中甲是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3)图2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 种元素。(4)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答案】(1)原子(2)Na+与Cl-(3)2(4)甲【解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可以形成离子,元素的本质不同是质子数不同。【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甲可以构成分子,可以形成离子,故甲是原子;(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Na+、Cl-;(3)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三种微粒共有2种质子数,共表示两种元素;(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与中子上,甲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乙粒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丙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所以甲的质量最大。4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H1.008 2He4.0033Li6.941 4Be9.012 5B10.81 6C12.01 7N14.01 8O16.00 9F19.00 10Ne20.1811Na22.99 12Mg24.31 …… 13AI26.98 14Si28.09 15P30.97 16S32.06 17Cl35.45 18Ar39.95① ② …… ③ (1)3~10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元素符号)。(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3)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9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4)根据图中的规律,预测质子数为20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填“①"“②”或“③")。【答案】(1)(2)氧元素(或O);13;26.98(3)119(4)②【解析】(1)根据名称逞“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分析;(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分析。【解答】(1) 3~10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Li、Be。(2)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铝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13,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3)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9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9.(4) 由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质子数为20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② 。故答案为:(1)Li、Be;(2)氧元素(或O);13;26.98 ;(3)119;(4) ② 。43.(2024八下·嵊州期末) 1911年,卢瑟福等人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1)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A. B.C. D.(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答案】(1)A(2)质子【解析】(1)原子内部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极少数α粒子会受到电磁力而改变运动方向,大多数不会受到影响,据此分析解答。(2)根据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分析【解答】(1) 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而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变,继续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选A;(2)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变成了8个,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44.(2024八下·温州期中)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提出的。荧光屏设计成 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α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 。①a粒子发生器——放出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③荧光屏——a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2)根据实验现象(如右图),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填字母)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击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将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提示: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答案】(1)偏转或反弹(合理即可)(2)D(3)质子【解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 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解答】(1)如图乙,a粒子 通过荧光屏会引起闪光。荧光屏设计成360°环绕,是因为卢瑟福在实验前认为a粒子可能穿过金箔,也可能被弹射回来。(2)A、当a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只有少数a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说明原子核对它们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即原子核本身体积很小,不合题意;B、极少数a粒子会沿原方向返回,说明它们与原子核撞击后受到的作用力很大,即原子核本身的质量较大,不合题意;C、根据图片可知,a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不合题意;D、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氮原子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而a粒子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生成的氧原子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那么被轰击出的粒子含有的质子数为: 7+2-8=1, 含有的中子数为:7+2-8=1。 被击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质子。45.(2024八下·温州期中)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1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 不同。(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3)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可多选)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数量百分比各占一半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答案】(1)中子数(2)氕(3)B;C;E【解析】(1)根据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分析。(2)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3)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解答】(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氕。(3)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故正确;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故正确;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l和37Cl,但是二者数量百分比不一定各占一半,故错误;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故答案为: B C E。46.(2024八下·柯桥期末)近几年流感肆虐横行,奥司他韦是治疗甲型流感的特效药之一,其主要制作原料是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C7H10O5),莽草酸具有抗炎、镇痛和抗病毒的作用。(1)莽草酸由 种元素组成,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2)174克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3;12×7:10:16×5=42:5:40(2)mc=174克×()=84克【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构成的;【解答】(1) 莽草酸由3种元素组成,分别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0:16×5=42:5:40。47.(2024八下·浦江期末)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和苯并咪唑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请回答:(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2)苯并咪唑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3)列式计算咪唑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核电荷数(质子数)(2)(3)【解析】(1)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不同;(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3)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与式量的比值。【解答】(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同;(2)根据化学式中可知,苯并咪唑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7):(1×6);(14×2)=42:3:14。48.(2023八下·金东期末)每年5、6月是蓝莓丰收的时节,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是种水溶性色素, 颜色与细胞液酸碱性有关,细胞液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1)花青素(C15H11O6)由 种元素组成:(2)花青素(C15H11O6)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3)求28.7克花青素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请列式计算)【答案】(1)3(2)180:11:96(3)【解析】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物质质量【解答】(1)花青素是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则花青素中共有3种元素。(2)花青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5:111:166=180:11:96。49.(2023八下·嘉兴期末)某品牌儿童咀嚼钙片的标签内容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后回答下列问题。××儿童咀嚼钙片(50片装)[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功效]补钙[规格]2g/片,钙片中含碳酸钙80%。[用法]嚼食(1)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一岁以后的儿童每天补钙应该不小于0.6g。若这些钙全部来自于该咀嚼钙片,则每日至少服用几片?【答案】(1)100(2)解:80%×Ca/CaCO3=80%×40/100=32%(3)解:2g×80%×40/100=0.64g 因为0.64g>0.6g所以1片。【解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2)根据化学式中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先计算出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再由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计算钙片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分析;(3)由儿童每天补钙元素质量,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 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12+16×3=100。50.(2024八下·金东期末)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说明书,据此分析回答: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或使用【药品名称】布洛芬混悬液【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适应性】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规格】100毫升【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谨遵医嘱(1)已知布洛芬化学式C13HyO2,相对分子质量206,则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个数y为 。(2)计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3)医生叮嘱,12岁以下儿童每次用药量按照每千克体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请计算,一名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次应口服多少毫升该混悬液。【答案】(1)18(2)75.7%(3)5mL【解析】结合布洛芬化学式C13HyO2,相对分子质量206, 可以求解y值。【解答】(1)由布洛芬化学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206可知 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个数y为18(2)C%=(12x13)/206x 100%≈75.7%(3)该儿童每次需用有效成分的质量=5mg/kgx20kg=100mg=0.1g每次需口服该混悬液质量=0.1g/(0.02g/mL)=5mL51.(2023八下·浙江期中)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根据硝酸铵化学式(NH4NO3)回答:(1)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g;(3)多少克硝酸铵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和120g尿素[ CO(NH2)2]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4)已知所购买的化肥中硝酸铵的含量为90%,则该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为多少?【答案】(1)-3;+5(2)175(3)设硝酸铵的质量为x解得:x=160g(4)硝酸铵中N%=28/80×100%=35%N%=90%×35%=31.5%【解析】(1)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2)氮元素的质量=硝酸铵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元素的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根据氮元素质量相等为条件列出方程计算即可。(4)首先计算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用 硝酸铵在化肥中的质量分数×氮元素在硝酸铵中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1)在 NH4NO3 中,硝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那么得到:x+(-2)×3=-1,解得:x=+5;铵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那么得到:y+(1×4)=+1,解得:y=-3。(2)500g 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精选精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第二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期末备考秘籍(原卷版).doc 七下第二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期末备考秘籍(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