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下道法11.1法不可违(课件3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七下道法11.1法不可违(课件3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统编版)七年级

11.1 法不可违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4单元
思考:从这些违法犯罪案件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新课导入
11.1 法不可违
第十一课:远离违法犯罪
第4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自学导航(P93-95)
1.法律的作用?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3.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4.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以案说法
—明作用
01
环节一:以案说法,明作用
思考:视频中讲到了哪些行为?最终的后果是怎样的?
校园欺凌,
无故殴打他人,录制散播视频
吸毒贩毒
帮信罪
(非法贩卖他人信息)
民事赔偿、赔礼道歉
有期徒刑4年2个月,
罚金5000元
有期徒刑1年
【笔记】1.法律的作用(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P94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保护作用
环节一:以案说法,明作用
法律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环节一:以案说法,明作用
情景探究
—辨类别
02
情景1
情景2
情景3
案例一:高某过马路时,突然被一只没拴绳的小狗咬伤小腿。高某要求小狗主人程某赔偿医疗费,程某则认为小狗乱跑不是自己的责任。法院依据《民法典》审理认为,程某未尽到管理责任,应赔偿高某医疗费、误工费。
案例二:何某和蔡某一时兴起,拿起石头砸坏了路边自动贩卖机的玻璃门,并窃取了贩卖机中的十余袋零食。抓获后,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二人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300元。
案例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他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法院依据《刑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伍万元。
合作探究:
1.结合P93-94生活观察,判断三则案例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判断依据是什么?2.三则案例有何异同?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承担拘留、罚款的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民法典》
承担赔偿费用的责任
违反《刑法》
承担有期徒刑、罚金的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环节二:情景探究,辨类别
相同1:都属于违法行为;
①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应受惩罚的行为。
②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不同1.案例一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案例二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案例三违反了《刑法》的规定;
【笔记】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P94
环节二:情景探究,辨类别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如:欠债不还)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环节二:情景探究,辨类别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违法
犯罪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环节二:情景探究,辨类别
相同2:都有社会危害性:
不同2:案例一狗咬伤他人;案例二砸坏自动贩卖机门,并窃取十余袋零食;案例三危害珍惜、濒危野生动物;
环节二:情景探究,辨类别
相同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不同3:案例一赔偿医疗费;案例二行政拘留并处罚款300元;案例三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伍万元;
环节二:情景探究,辨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包括国家对违法的公职人员处以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撒职、开除等处分,以及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处罚。
行政责任
犯罪应受刑罚处罚,刑罚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刑事责任
环节二:情景探究,辨类别
(1)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2)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得法律责任。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笔记】3.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P94-95
任何违法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环节二:情景探究,辨类别
道法
区别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违法责任(常见) 实例
联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刑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严重
(犯罪)
赔偿损失
赔礼道歉
警告、罚款、拘留
拘役、 罚金、有期徒刑
捡拾不还、欠钱不还、侵犯肖像权、合同纠纷、著作等
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谎报险情、交通违法
故意杀人、抢劫、致人重伤,醉驾
1.都是违法行为 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笔记】4.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P94-95
环节二:情景探究,辨类别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承担的法律责任)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损失、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返还财产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区分三种违法行为有妙招:【3看】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活学活用,你是法律小判官
持刀抢劫他人财物。
聂某某因醉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
甲把乙打成重伤,丧失劳动能力,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四五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
某公司因擅用李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小强的爸爸因酒后驾驶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警示
—明要求
03
思考:生活中的这些违法行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给我们什么警示?
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环节二:违法警示,明要求
法不可违
法律作用
违法行为
行为规范 方向指引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含义
分类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犯罪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启示(要求)
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课堂小结
1.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下列违法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是 (  )
A.朱某在学校操场捡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B.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多次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C.吴某在月考中作弊,并与监考老师顶撞
D.陈某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课堂练习
D
课堂练习
D
2.被告人赵某某在家中因琐事与妻子发生纠纷后,将一个重21斤的行李箱从房间阳台处抛下,剐蹭到从小区公共道路经过的金某右手臂。法院经审理,以高空抛物罪,判处被告人赵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赵某某的行为属于( )
A.一般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①行政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④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A
4.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下列行为与违法种类、法律责任相匹配的是( )
A.林某拨打“110”谎报险情——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责任
B.李某因为赶时间闯红灯——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责任
C.王某殴打他人致人重伤——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D.杨某观看足球赛时起哄——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课堂练习
B
课堂练习
B
5.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对违法行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③未成年人违法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必将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