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一、根据语境写词语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在yīng lún( )海峡上,“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出了一个大kū long( ),船上顿时一片hùn luàn( )。哈尔威船长面对船上jīng huāng shī cuò( )的人群,命令大副wéi chí( )好船上的zhì xù( ),通过合理的diào qiǎn( ),大家都得救了,而他却葬身海底。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rónɡ) 洛阳(nuò yánɡ) 乾坤(kūn)
B.战役(yì) 晕倒( yùn) 拘束(jū)
C.汹涌(xiōnɡ) 蕴含(yùn) 摧毁(cuī)
D.机械(jiè) 敞开(chǎnɡ) 主宰(zǎi)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行驶 零晨 践行 失魂落魄 B.洛阳 唯持 秩序 小心翼翼
C.主宰 调遣 贤惠 腾云架雾 D.窟窿 芙蓉 岗位 心悦诚服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B.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C.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D.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船长站在驾驶室里,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B.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C.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
D.小明入迷地读着《西游记的》,看上去失魂落魄,连旁边同学的呼叫声都没有听见。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王昌龄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B.《墨梅》这首诗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C.“不怨天,不尤人”一句出自《论语》,意思是“不埋怨天,不责备人”。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一句出自《孔子》一书,这句话是讲忧患能磨炼人,安乐使人丧志怠惰。
三、词语积累
7.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填空。
①失魂落( ) ②势不可( ) ③井然有( ) ④意味( )长
⑤( )定自若 ⑥( )丝不动 ⑦相提并( ) ⑧忠于( )守
(1)坐公交车时,我们要做到( ),以免发生危险。
(2)这次考试成绩下来了,小明没有考好,回家路上他( )的,没有精神。
四、填空题
8.日积月累。
(1)“ , ”出自《论语》。《论语》是记录 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2)孟子说:“ 。”他认为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
(3)“ , ”告诉人们要勤劳勇敢,发愤图强。
(4)战胜敌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但更了不起的是战胜自己的人。《老子》中就曾经这样说道:
“ , 。”
(5)《孟子》中“ ”启示我们在富足安乐的环境中也应保持危机意识。面对疫情,即使困难重重,中国人民“ ”,团结一心,共同抗疫。我们以“ ”勉励自己自强自立,不因磨难而停下脚步。
五、现代文阅读
单元主题阅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死也不倒下
①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全心全意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②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③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了毒刑,把吉鸿昌折磨得遍体鳞伤。直到临难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④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平日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⑤“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⑥“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⑦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⑧“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问。
⑨“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⑩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颤抖地举起了枪。吉鸿昌瞪着双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9.【词语积累】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决——( ) 平静——( ) 从容不迫——( )
10.【词语理解】画横线句子中,第一个“休息”指 ,第二个“休息”指 。
11.【句型转换】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使句子意思不变。
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
12.【语文要素】下列句子分别是对吉鸿昌的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描写方法:
(2)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平日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描写方法:
(3)吉鸿昌瞪着双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描写方法:
从这些句子中,我体会到了吉鸿昌 的精神品质。
穿透灵魂的微笑
①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冲毁的劫难。
②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营救的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都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③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救援人员挥手致谢,两手做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政府派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来。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⑤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烟般飘散。
13.短文中“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什么?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14.“V”字形代表
15.标题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着坚强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灵魂的。
B.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不能夺去人的精神。
C.小女孩在生死关头依然微笑,所以她的微笑穿透了灵魂。
16.读了《穿透灵魂的微笑》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六、书面表达
17.习作。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之处。抓住自己最突出的特点,用两三件事,把自己的特点讲给大家听。
要求:1.题目自拟,题目中要写明特点。2.使用不少于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6
答案 C D A D D
1. 英伦 窟窿 混乱 惊慌失措 维持 秩序 调遣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
解决此题时,应先读准字音,结合语境,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检查是否正确,保证字体干净、正确、美观。书写时应注意“伦、隆、混”“措、维、秩、遣”的正确写法。
2.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汉字音节的识记,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时不断地积累和练习。
A.洛阳(nuò yánɡ——luò yáng)
B.晕倒(yùn——yūn)
D.机械(jiè——xiè)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学习时要多识记生字,还要记牢固。
A项“零晨”应改为“凌晨”。
B项“唯持”应改为“维持”。
C项“腾云架雾”应改为“腾云驾雾”。
D项没有错误。所以答案选D。
4.A
【详解】此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喻词和喻体。
A选项中将黑点比作幽灵和山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小心翼翼:原形容恭敬谨慎,后形容十分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结合语境词语使用正确。
B.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结合语境该词语使用正确。
C.负载:负荷,承载。结合语境该词语使用正确。
D.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他深深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在此“失魂落魄”语境不符,该词使用错误。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的掌握。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一句出自《孟子·告子下》而不是《孔子》。意思是处于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于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这句话是讲忧患能磨炼人,安乐使人丧志怠惰。
故选D。
7. 魄 当 序 深 镇 纹 论 职 井然有序 失魂落魄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和选词填空。
失魂落魄,形容惊恐不安或心烦意乱,精神恍惚的样子。
势不可当,意思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井然有序,指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意味深长,意思是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指说的话未能表达出全部意思,表示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
镇定自若,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也指镇静、不急迫、不急促。
纹丝不动,意思是一点儿也不动。形容动作没有丝毫改变。
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
忠于职守,意思是忠诚地对待本职工作,一丝不苟。
(1)结合句意可知坐公交车时,要有秩序,以免发生危险,因此选择“井然有序”。
(2)结合句意可知小明因考试没考好而没有精神,因此选择“失魂落魄”。
8. 不怨天 不尤人 孔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不怨天,不尤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1)“不怨天,不尤人”出自《论语》,是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
(5)根据上面的诗句翻译,结合语境填空即可。
分析可知,启示我们在富足安乐的环境中也应保持危机意识,应填写《孟子》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面对疫情,即使困难重重,中国人民不抱怨天,不责怪人,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应填写“不怨天,不尤人”;勉励自己自强自立,不因磨难而停下脚步,应填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 犹豫 激动 惊慌失措 10. 睡觉 死亡 11.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没有什么秘密。 12. 神态、语言描写 神态、动作描写 语言、动作描写 视死如归、英勇无畏
【解析】9.本题考查反义词。
坚决:意志坚定,毫不犹豫。反义词是:迟疑、犹豫。
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反义词是:激动、烦躁。
从容不迫:态度镇静沉着,不慌不忙。反义词是: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10.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和“直到临难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可知“别人劝他休息”中的“休息”是让他暂时停止宣传活动,多睡觉休息,不那么疲劳。“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中“休息”是即将面临死亡。
11.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把“有”改为“没有”,把问号改为句号。即: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没有什么秘密。
1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1)结合“平静”和说的话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2)结合“从容不迫”“走”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
(3)结合“瞪着双眼”“高呼”和高呼的内容可知这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第一个句子中吉鸿昌面对生死依然很“平静”,第二个句子中“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第三个句子“瞪着”“高呼”这些关键词对吉鸿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都表现了吉鸿昌对敌人的痛恨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13.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 14.信念和精神 15.A 16.一个小朋友能用微笑去面对死亡,其实是很勇敢的事,我觉得那个微笑包含着她对拯救她的人的感谢,更是相信会有人来拯救她。虽然失败了,但是她知道在场的所有人都已经很努力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微笑去给所有人打气。
【解析】1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句子。。
根据认真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可知,“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
14.本题考查短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根据阅读第⑤自然段“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可知,“V”字形代表信念和精神。
1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根据认真阅读第⑤自然段“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烟般飘散。”可知,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着坚强不屈、积极乐观的信念和精神,清楚地存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灵魂的。
故选A。
16.本题考查短文主旨的理解。
根据认真阅读短文内容可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泥石流也随之狂泻而下,一切东西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其中一位十四岁的小女孩被泥石流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吵醒了,她坚信营救人员一定会把她救上来的,她始终保持着微笑,用双臂作出胜利的“V”字形。在被泥石流夺去生命的同时,小女孩始终保持着微笑,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用微笑去面对失败与挫折,不能让困难将你打倒,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如此。
17.范文:
聪明的我
一天,爸爸去了柳州出差了,妈妈又去了外婆家,我只好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  
我打开电视机,用遥控器换到了少儿频道。哇,正在播放动画片《芭比娃娃》。
这个卡通动画正合我意,我便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正看到精彩之处,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我皱起眉头,说:“是谁呀?这么扫兴。”我拿起板凳慢吞吞地放到门前,脱掉鞋子,站在凳子上,从猫眼洞里,我看到了一位身穿黑色衣裳、眼睛上戴着一副墨镜、嘴里叼着一支烟的叔叔,在门外不停地敲,一边说:“有人在吗?”我感觉他像是一个坏人,心里紧张起来,我说:“你是谁啊?来我们家又找谁呀?”“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是来找你爸爸谈点事情的。”我心想,爸爸去了出差,身为他的朋友,怎么会不知道呢?哈哈,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我喊到:“爸爸正在房间睡觉,不方便见你,你回去吧。”那人见自己的计划行不通,就灰溜溜地逃走了。 
妈妈回到家,我把这事一五一十地告诉她。妈妈轻轻地对我说,“你呀,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聪明了?”“这都是你教我的呀!”我高兴地回答到。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话题作文,首先我们要明确要求:1.题目自拟,题目中要写明特点。2.使用不少于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步:定题,题目是自己拟定,可以这样取题,一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确定题目,二是根据自己的优点确定题目,三是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题目。如:《爱哭的我》《聪明的我》《爱画画的我》。
第二步:选材,我们要围绕中心思想选材,选取的材料要真实,新鲜有趣,要选择有说服力的材料。
第三步:列提纲。
开头:介绍自己的姓名含义和自己的外貌描写。
中间: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特点(详写)
用另一件事情来说明自己的特点(略写)
结尾:总结自己的特点。或赞美自己,或表达自己的心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