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知识点+精讲精练】课件(共6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生物复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知识点+精讲精练】课件(共64张PPT)

资源简介

(共64张PPT)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教材梳理
考点精讲精练
考点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根据是否含有碳,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①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水和无机盐
(2)根据能否提供能量,分为供能物质和非供能物质:
①供能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供能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被人体直接吸收:
①能被直接吸收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的物质:淀粉、麦芽糖、蛋白质、多
肽、脂肪。
糖类、脂肪、蛋白质
水、无机盐、维生素
水、无机盐、维生素
2.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
种类 主要作用 食物来源 共同点
_____ _____的能源物质 小麦、大米 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
脂肪 _____的能源物质 肥肉、油脂
蛋白质 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__________,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__________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奶、蛋、鱼
糖类
主要
备用
重要原料
修复
能量
3. 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约占体重的_______________。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60%~70%
4. 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作用很大。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如下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_____的无机盐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奶类、豆类、虾皮
含_____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 菠菜、黑木耳
含_____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 海带、紫菜、碘盐
维生素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____ 夜盲症、皮肤干燥等 肝脏、乳制品、胡萝卜等
维生素____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 糙米、标准面等
维生素____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水果、蔬菜等
维生素____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肝脏、牛奶等
5. 维生素: 既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是小分子有机物,不需要消化即可直接被人体吸收,种类很多,需求量少但作用大。几种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如下表:
A
B1
C
D
跟进点拨:①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是含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②脚气病≠脚气: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③坏血病≠败血症:坏血病是由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而败血症是指由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④补钙一般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质的吸收。
6.___________:第七类营养素,主要存在于粗粮、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但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和排空,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
膳食纤维
1. (2022广东)我国女足顽强拼搏,荣获2022年亚洲杯冠军。在训练和比赛中,可为运动员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 水 B. 无机盐
C. 糖类 D. 维生素
C 
2. (2024广东)草鱼(即鲩鱼)摄食蚕豆120天左右,肉质变得爽脆,称为脆肉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脆肉鲩可提供蛋白质营养
B. 肉质改变是受到环境影响
C. 脆肉性状可遗传给下一代
D. 鲩鱼和脆肉鲩是同种生物
C 
3. (2024连云港)端午佳节,粽叶飘香。下列粽子的食材中糖类含量较高的是(   )
A. 咸蛋黄 B. 糯米
C. 花生种子 D. 腊肉
B
4. (2024峄城三模)3位同学在体育测试时,各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甲准备的是一些糖,乙准备的是一些牛肉干,丙准备的是一些水果,这3位同学准备的食物能更快补充能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都一样
A
考点2
消化和吸收
1.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如图4-2-1)。
(1)消化道的组成包括: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
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肛门等。
(2)消化腺包括消化道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以及消化道内: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它分泌的消化液__________不含消化酶。
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

食道

大肠
小肠
唾液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肝脏
胆汁
(3)如图4-2-2所示,消化道的各器官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只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__________;只有吸收功能的是__________;无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

小肠
口腔
大肠

食道

淀粉
蛋白质
糖类、蛋白质、脂肪

2. 食物的消化:
(1)消化是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食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其中最先被消化的是_________。
(2)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性消化: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如口腔中牙齿的咀嚼、不含消化酶的胆汁对脂肪的乳化过程;②________性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物理
化学
(3)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如图4-2-3):
3. 营养物质的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__________的过程。
血液
4.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长:小肠__________,有利于消化、吸收。
(2)大:内表面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如图4-2-4所示。
很长
皱襞
小肠绒毛
(3)薄: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其管壁都很______,仅由____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多:小肠中有_________种消化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多种消化酶,有利于消化。
由此可以得出:小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小肠消化相适应的特点是长、大、__________;与小肠吸收相适应的特点是长、大、_________。


3
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
吸收


1. (2022广东)兴趣小组按照下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预测实验现象最可能为(   )
A. ①变蓝、②不变蓝 B. 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C. ①不变蓝、②变蓝 D. ①变蓝、②变蓝
C
2. (2021广东)下列消化系统的结构中,与它的功能最为匹配的是(   )
A. 胰脏——分泌胆汁 B. 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C. 肝脏——分泌消化酶 D. 小肠——消化维生素
B
3. (2024烟台)“民以食为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结合图4-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酶
B. 蛋白质在③内消化成氨基酸
C. ④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进入②
D. ⑤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
4. (2024长沙)胆囊切除后不宜吃红烧肉等富含脂肪的食物,因为消化食物时缺少(   )
A. 唾液 B. 胃液
C. 胆汁 D. 肠
C
1. 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__________”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__________”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全面
考点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平衡
2. 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如图4-2-6):从“塔基”到“塔顶”,表示了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第一层是__________(摄入最多),第二层是__________,第三层是__________,第四层是_________________,第五层是________(摄入最少)。
3. 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左右。
谷类
果蔬类
肉蛋类
奶类和豆类
油脂类
30%
40%
30%
4. 食品安全:
(1)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生产许可证编号;买肉时一定要看是不是检疫合格的;蔬菜和水果要通过清水浸泡、冲洗,或者削去外皮,减少农药残留物。
(2)绿色食品: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__________、__________、优质的食品。
污染
安全
1. (2020广东)图4-2-7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尿病人应该少吃①层的食物
B. ②层的食物摄入不足可能会患坏血病等
C. 青少年应多吃一些③、④层的食物
D. ⑤层的食物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
2. (2023广东)“合理膳食,食养是良医”是我国2023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下列能体现合理膳食的是(   )
A. 暴饮暴食长得快 B. 营养全面不挑食
C. 吃夜宵不吃早餐 D. 喝奶茶代替喝水
B
3. (2024黑龙江)明明在生物课堂上学习了膳食指南的相关知识,回家后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馒头、红烧肉、清蒸鱼。要使这份食谱更合理,还需添加(   )
A. 小米粥 B. 鸡汤
C. 素炒白菜 D. 锅包肉
C
4. (2024新疆)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主题班会上,下列相关讨论正确的是(   )
A. 购买食品时,关注保质期 B. 选喜欢吃的,搭配不重要
C. 野外的蘑菇,可随意食用 D. 可以随时吃,吃饱了就行
A
实验一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如图4-2-8)
【原理】通过测量食物__________放出热能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重点实验
燃烧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测量的是__________的温度,因此不能接触烧杯壁和烧杯底部。
②该实验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测量值__________真实值。因此,为减小误差,实验还需设置__________并计算__________。

热量散失和食物燃烧不充分
小于
重复实验
平均值
【例1】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 mL水每升高1 ℃需要吸收4.2 J的热能,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
(1)实验中,①应该为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________。该实验测定的食物能量__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食物所含的真实能量值。为了尽量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通过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每克核桃仁含有__________J能量。
20
控制单一变量
有机物
无机盐
小于
尽量充分燃烧;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增加防风罩,减少热量的散失
核桃仁
31.5
实验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如图4-2-9)
【原理】馒头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其检验原理是淀粉遇碘变__________色。
【过程】将3支试管放入37 ℃温水中(作用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5~10 min后取出→滴碘液后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淀粉

【现象】①号试管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号试管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号试管内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①号试管模拟口腔环境,①、②对比,变量是_________,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③对比,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蓝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变蓝
淀粉未被消化,遇碘变蓝
部分变蓝
唾液淀粉酶未将淀粉完全消化,未被
消化的淀粉遇碘变蓝
有无唾液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有无牙齿和舌头的作用
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食物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关系。
【例2】某组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时,制订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中的A、B、C、D四支试管中的馒头量相同。
唾液
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
编号 加入物质 处理方式 环境温度/℃
A 馒头碎屑+2 mL唾液 充分搅拌 37
B 馒头碎屑+2 mL清水 充分搅拌 37
C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搅拌 37
D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0
充分搅拌
馒头碎屑+2 mL唾液
馒头碎屑+2 mL唾液
请回答:
(1)如果A、B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B试管冷却后分别滴加适量的碘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以舌头的搅拌为变量,将方案中①处空白补充完整。
(4)如果以温度为变量,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将方案中②、③处空白补充完整。
唾液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有没有影响
A试管不变蓝,B试管变蓝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有影响
1. (2023云南)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B. 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
D. 小肠壁中有能分泌消化液的肠腺
易错易混
D
点拨:小肠绒毛中分布着毛细血管,体现了小肠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体现了小肠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
2. (2024齐齐哈尔)下列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B.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 无机盐和维生素只能在小肠中被吸收
D. 胆汁能够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B
点拨:口腔只是初步消化淀粉变成麦芽糖,不能分解为葡萄糖;大肠也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胆汁只能将脂肪分解成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其不含消化酶,不能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 下列实验中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原理的是(   )
A.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D.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A
点拨: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中,用碘液是因为其可以将细胞核染成深色。
一、选择题
考点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2024许昌二模)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探究不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课题,并利用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实验。下表为使一定量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蔬菜汁的滴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巩固训练
D
A. 人类缺乏维生素C会患骨质疏松症
B. 本实验的变量为高锰酸钾溶液的量
C. 可使用同一支滴管连续吸取并滴加不同的蔬菜汁
D. 实验结果表明,青椒含有的维生素C比芹菜的多
2. 图4-2-10为比较花生仁、核桃仁中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两种食物所
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B. 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
测量结果偏小
C. 为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应在温度计温度不再升高时记录
D.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温度计的下端要接触到锥形瓶底部
D
3. (2024兰州)维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所以青少年每天都应食用一定量的(   )
A. 蛋糕、油条 B. 海带、带鱼
C. 新鲜蔬菜、水果 D. 酿皮、手擀粉
C
4.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餐饮应该按照“五谷、粗细、荤素、多样”的原则合理搭配。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吃海带、紫菜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
B. 食物缺乏钙或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
C. 每天摄取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以为生命活动补充能量
D. 儿童、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
5. (2024兰州)下列器官中,既能消化食物又能吸收营养的是(   )
A. 口腔 B. 小肠
C. 大肠 D. 肛门
考点 2
消化和吸收
B
6. (2024山西)生物学实践活动课上,小康同学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如图4-2-11),该作品比较形象地模拟了小肠(   )
A. 长度很长
B. 内有多种消化液
C. 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 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D
7. (2022贺州)2022年6月5日,我国3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空间站开展工作。图4-2-12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航天员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B. 曲线Z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C. 部位d的消化液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D.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部位c
C
【主题】据调查,在引起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因素中,饮食因素占30%~40%。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引发消化道疾病,对胃肠、肝脏等伤害极大。请完成8~9题。
8. 某人因经常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排放,并因此产生胆结石而致胆管堵塞。胆管堵塞后会直接影响消化的营养物质是
(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纤维素 D. 脂肪
D
9. 为避免对胃的刺激,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药物常用淀粉制成的胶囊包裹。从消化道的特点看,胶囊药的主要原理是(   )
A. 胃能够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 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 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B
10. (2023广安)“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消化系统完成。如图4-2-13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B. ②分泌的消化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
C. ③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D. ④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B
11. (2024南充)2024年5月20日是第35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图4-2-14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Ⅰ层食物富含糖类,每日需要量最多
B. 有牙龈出血现象的人可适当增加Ⅱ层食物的
摄入量
C. Ⅲ层食物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是主要的能
量来源
D. 根据今年的主题要求应增加Ⅳ层,减少Ⅴ层
食物的摄入
考点 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C
12. (2024巴中)2024年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央视“3·15”晚会关注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维护消费者权益。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切去水果腐烂部分后仍能食用
B. 槽头肉制作的梅菜扣肉可以吃,吃了没病
C. 人工香精勾兑的泰国香米对身体无害
D. 听花酒可以抗癌、提高免疫力、保障男性功能等多种保健功能不可信
D
二、非选择题
13. (2024仙桃月考改编)图4-2-15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
请回答:
(1)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的其他因素应该__________,该实验结论:馒头的消化与_________有关。
(2)描述步骤D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馒头在口腔中咀嚼后变甜与这种变化相似,原因是唾液能把淀粉分解成__________。
(3)水浴温度保持在37 ℃的原因是使____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发挥最好。
有无唾液
相同且适宜
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1号试管变蓝色,2号试管不变蓝色
唾液
(4)若要再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完善下列设计方案:增加一支3号试管,该3号试管应该与__________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
(5)该实验证明,口腔对淀粉的消化有一定作用,这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温度
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
14. (2022衡阳改编)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肥胖的情况日趋严重。图4-2-16甲、乙分别是“平衡膳食宝塔”和人体食物消化示意图。
请回答:
(1)身体发胖,一方面是因为摄入的糖类和脂肪过多。在图甲的“平衡膳食宝塔”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类食物,富含脂肪的是__________类食物。(均填序号)
(2)同学们正处于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每天应该多吃图甲中的__________类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富含的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某同学为自己的午餐设计了含有“米饭、鸡蛋、牛肉、鱼”的食谱,从合理营养的角度分析,该食谱还应补充图甲中的__________类食物。(均填序号)


③④

(3)“复合多酶片”是治疗消化不良的常用药,说明书注明每片含脂肪酶3.3 mg和蛋白酶10 mg。该药品相当于胰腺分泌的______和图乙中_____(填字母)分泌的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为预防消化不良,吃饭时应细嚼慢咽,充分利用唾液中的_____________将米饭初步分解成__________,从而减轻小肠的负担。
(4)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不发胖,除了饮食均衡,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胰液
D
肠液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