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跨学科实践:为家庭节约用电提建议物理观念:通过W=Pt估计家庭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或通过电能表估计消耗的电能。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合作研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电路用电情况,能提出节约用电建议。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家庭用电的基本情况和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培养节能和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提出节约用电建议。教学难点:计算家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通过“网上国网”查询家中的近一年每月耗电情况柱形图、近一周每天的用电量,统计家中所有用电器的额定功率、连续三天记录家中各种用电器的使用时间、当地居民用电的电费标准等。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一、项目提出 1.播放节约用电宣传片《一度电可以做什么》,学生谈一谈感想。 2.提问:为什么要节约用电 学生:环境污染、能源可持续利用、家庭经济负担等。 教师:我国是一个用电大国,也是一个电力紧缺的国家。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节约用电。你的家中有没有浪费电的现象。请你调查了解家中用电情况并提出节约用电的建议。 通过视频,认识一度电的作用,树立节约意识,引入课题二、项目分析 1.调查家中的用电情况,如每日的用电、每月的用电、每年的用电情况。 2.了解用电器的耗电情况,如用电器每天工作的时长、工作的状态、消耗的电能等。 3.提出节约用电的建议。 4.评估采纳节约用电建议后的效果。 明确本节课实践任务三、项目实施 1.调查家中的用电情况。 在学生设计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表遇到困难时,可以求助教师,也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小组汇报,掌握常用家电的使用方法及用电量情况。 [小组展示] 提前查询家中近一年来每月耗电情况柱形图、近一周每天的用电量,并交流从柱形图和每天的用电量情况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2.了解用电器的耗电情况 (1)设计表格记录用电器的耗电情况。 学生展示提前设计好的用电器耗电情况统计表。 小组展示交流,培养从统计图中处理信息的能力 用电器额定功率/kW使用时间/h消耗电能/(kW·h)电热水壶电热水器电饭锅空调冰箱……(2)记录每种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使用时间,如何计算消耗的电能 学生:根据W=Pt进行计算。 [例]某企业假设共有电灯100盏,原来都用60 W的普通照明灯泡,平均每天用电 4 h。现在都改用40 W的日光灯,不但可以省电,而且比原来更亮了。一年(365天)可节约多少度电 学生完成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互评,教师课件展示答案。 解:节约的电能W=ΔPt=(0.06 kW-0.04 kW)×100×4 h×365=2 920 kW·h。 (3)教师展示“智能插座”实物,展示使用方法。电热水器、空调等大功率用电器的耗电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插座”直接测量近一段时间所消耗的电能。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家中所有用电器一天消耗的电能。教师巡视。 4.小组展示计算结果,并提出节电建议。 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补充完善相关建议。 学生:将空调温度调高一度,合理设置温度;合理调节电器使用时间;使用节能电器(如使用一级能耗的空调、冰箱);充分利用自然光;随手关灯和拔掉待机电器插头;电热水器白天关闭;定期维护用电器…… 5.评估节电建议的效果 总结节电建议,与家人商量后,按照节电建议实施一段时间(如一周或一个月),看看家中消耗的电能是否减少。如果减少,计算比采用节电措施前减少了多少。 通过例题学会计算用电器消耗电能的方法,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展示交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四、展示交流 把家中的用电情况、节电建议和实施效果整理后分享给其他同学,看看哪些同学的节电措施更全面、更有效。汇总同学们的发现、改进建议,形成一份综合性的研究报告,下次课上进行分享,我们将评选“节电小卫士”“节电优秀团体”等进行表扬。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的调查做出评价18.3 跨学科实践:为家庭节约用电提建议一、项目提出提出节约用电的建议二、项目分析家中用电情况、用电耗电情况、节电建议、节电效果三、项目实施四、展示交流1.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一周内家中的用电情况,并计算比采用节电措施前本周消耗电能减少了多少,估计一个月、一年节约了多少电,节电费用是多少。2.调查了解家中的用电器待机功率,并计算用电器在待机功能下,每年大约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责任感,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节约用电”这一主题为载体,学生通过参与、交流、合作进行研究。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发挥余地,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争取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表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