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4·旌阳模拟)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持续升高,引发全球气候变化。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共同达成了“阿联酋共识”,该协议首次呼吁各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 B.太阳能 C.天然气 D.石油
【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当今世界三大化石能源是天然气、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是天然气、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来解答。
2.(2024·旌阳模拟)某同学配制3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消毒杀菌,如图操作中,待纠正补充的一项是
A.取药品 B.称量
C.溶解 D.贴标签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为粉末状药品,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用药匙,且瓶塞要倒放,以防污染药品,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一般药品垫纸张,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烧杯中进行溶解,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装瓶贴标签时,标签上应标注溶液名称和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填写高锰酸钾溶液、0.1%,该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粉末药品的取用要用药匙,且瓶塞倒放桌面来解答;
B、根据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是物左砝码右来解答;
C、根据溶解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来解答;
D、根据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帖标签应标明溶液名称以及浓度来解答。
3.(2024·旌阳模拟)宏观与微观结合分析是化学独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然气经压缩后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浓度变小——水分子运动到浓硫酸中去了
C.镁比铁的活泼性强——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比铁原子得电子能力更强
D.盐酸与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共同的氢离子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浓度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因为水分子运动到浓硫酸中去了,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镁比铁的活泼性强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比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更强,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盐酸与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共同的氢离子,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是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酸中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越活泼的金属进行化学变化时越易失去电子来解答。
4.(2024·旌阳模拟)对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油污易溶于洗洁精
B 将堵塞的花酒浸泡在白醋中除去水垢 醋酸可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不溶于水的物质反应转化为可溶物质
C 在钢制金属工具表面刷漆或涂油 隔绝空气和水蒸气,防止工具锈蚀
D 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防腐 N2的性质比较稳定,且不能供给微生物呼吸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渍,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是洗洁精将油污溶解,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与白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白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可将堵塞的花洒浸泡在白醋中除去水垢,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在钢制金属工具表面上刷漆或涂油,可以隔绝空气和水蒸气,防止工具锈蚀,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不能供给微生物呼吸,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防腐,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来解答;
B、根据醋酸和水垢碳酸钙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C、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氧化铁来解答;
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为食品的保护气来解答。
5.(2024·旌阳模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将t2℃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丙>乙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甲>乙>丙
D.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若有固体析出,析出的固体中肯定有乙和丙,不会有甲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能确定,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t2℃时,乙、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3℃,它们的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均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则是丙=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甲>乙>丙,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乙、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是三种物质的溶液状态没有确定,若有固体析出,析出的固体中可能有乙和丙,不会有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同,故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来解答;
B、根据t2℃时,乙、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3℃时它们的溶解度升高,溶液由饱和变化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来解答;
C、根据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来解答;
D、根据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乙、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而甲没有晶体析出来解答。
6.(2024·旌阳模拟)如下图是某两种物质反应时的微粒变化过程简化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加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微观过程表示如下: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2=1:1,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反应物均为化合物,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是单质,其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前后存在化合价的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7.(2024·旌阳模拟)已知氯酸钾和高锰酸钾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代表氯酸钾,c代表氧气
B.t1时刻,加热的固体中开始产生二氧化锰
C.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
D.t3时刻,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均分解完全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则氯酸钾质量大,高锰酸钾质量小,且高锰酸钾分解的温度低,先分解生成氧气,故a表示氯酸钾,b表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c在氯酸钾分解时才生成,故c表示氯化钾。A、由分析可知,c表示氯化钾,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t1时刻是高锰酸钾分解的过程,加热的固体中开始产生二氧化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t3时刻,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质量均为零,即均分解完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氯酸钾的量大,高锰酸钾的量少,高锰酸钾在受热时先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加快氯酸钾分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来解答。
8.(2024·旌阳模拟)在烧杯中盛放含有MgSO4和HCl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2种溶质
B.b~c段反应过程中只生成1种沉淀
C.原混合溶液中MgSO4和HCl的质量之比为180:73
D.可计算出最终生成沉淀总质量m的值为40.75
【答案】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逐滴滴加Ba(OH)2溶液,钡离子立即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先与氢离子结合成水、氢离子反应完,氢氧根离子才能与镁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根据图示信息可知,0-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a-b段生成的沉淀质量增大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两种沉淀,b-c段生成的沉淀质量减小是氢氧化镁沉淀。A、a点对应溶液中镁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都有剩余,只有氢离子反应完,则a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2种溶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b-c段只发生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的1个反应,所以b-c段只生成1种沉淀氢氧化镁,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0-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硫酸钡质量为23.3g;
设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m,消耗硫酸镁质量为z,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n,
由图可知,a-b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设反应生成硫酸钡质量为x,氢氧化镁质量为y,硫酸镁质量为w,
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混合溶液中MgSO4和HCl的质量之比为(12g+6g):7.3g=180:73,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C分析可知,m=23.3g+11.65g+2.9g=37.85g,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当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最后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来解答。
二、(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36分)
9.(2024·旌阳模拟)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早餐食用的熟鸡蛋、咸黄瓜、烤馒头、小米粥,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   。
(2)某同学踢足球时腿被擦伤了,医生给他用医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了大量气泡,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打扫厕所常使用洁厕灵,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清洗厕所时,洁厕灵不能与大理石地砖接触,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答案】(1)熟鸡蛋
(2)
(3)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的化学性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熟鸡蛋富含蛋白质,咸黄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烤馒头富含糖类,小米粥富含水和糖类;
(2)医生给他用医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了大量气泡,产生气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人体中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鸡蛋富含蛋白质来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熟鸡蛋富含蛋白质,咸黄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烤馒头富含糖类,小米粥富含水和糖类,故答案为:熟鸡蛋;
(2)医生给他用医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了大量气泡,产生气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
10.(2024·旌阳模拟)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图是综合利用海水制备一些产品的流程。
(1)步骤①中操作a的名称是   。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③、④、⑤发生的反应涉及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选填编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1)过滤
(2)
(3)B;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经过操作a得到固体和液体,实现了固液分离,所以该操作是过滤;
(2)步骤②中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母液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步骤③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④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⑤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母液中的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电解生成金属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来解答。
(1)经过操作a得到固体和液体,实现了固液分离,所以该操作是过滤;
(2)步骤②中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3)母液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步骤③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④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⑤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BD。
11.(2024·旌阳模拟)已知A、B、C、D、E分别是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铜溶液中的一种,通常状况下E为气体。五种物质相互关联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1)物质E的化学式为   。
(2)物质B属于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   。
(3)反应③的特征现象为   。
(4)A与D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CO2
(2)金属
(3)产生蓝色沉淀
(4)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B、C、D、E分别是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铜溶液中的一种,通常状况下E为气体,则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D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和硝酸铜反应,则C是硝酸铜,硝酸铜能和铁反应,则B是铁,铁能和稀硫酸反应, 则A是稀硫酸。
(1)由分析可知,物质E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物质B是铁,铁属于金属;
(3)反应③是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硝酸钠,特征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4)A与D的反应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来解答。
(1)由分析可知,物质E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物质B是铁,铁属于金属;
(3)反应③是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硝酸钠,特征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4)A与D的反应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2024·旌阳模拟)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   (选填装置序号)。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   端(选填“a”或“b")通入。
(3)实验室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利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要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碳气体用于如图2所示实验,在图1中可选择   装置收集。收集满气体后,关闭C装置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
(4)如图2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四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若观察到试管内液体澄清,未见沉淀,原因是   。
【答案】(1)锥形瓶
(2)A;b
(3)D;上升
(4)澄清石灰水完全变质或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合理即可)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1)装置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装置A;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b通入;
(3)实验室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利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图1中可选择D装置收集;收集满气体后,关闭C装置的活塞,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如图2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四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若观察到试管内液体澄清未见沉淀,原因是澄清石灰水完全变质或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氯气体溶于形成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等。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来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装置中的活塞关闭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排除,装置内的压强增大,试管中的液面下降回流到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停止反应来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来解答。
(1)装置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A;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b通入;
(3)实验室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利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图1中可选择D装置收集;收集满气体后,关闭C装置的活塞,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如图2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四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若观察到试管内液体澄清,未见沉淀,原因是澄清石灰水完全变质或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氯气体溶于形成的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等。
13.(2024·旌阳模拟)某化肥包装袋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该化肥的纯度,取12.5g样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沉淀质量为28.7g,通过计算判断该化肥是否合格。
【答案】解:设化肥中含NH4Cl的质量为x
x=10.7g
该化肥的纯度为
答:该化肥不合格。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 解:设化肥中含NH4Cl的质量为x
x=10.7g
该化肥的纯度为
答:该化肥不合格。
【分析】根据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铵的方程式中已知沉淀氯化银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氯化铵的质量,以及化肥氯化铵的纯度来解答。
1 / 1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4·旌阳模拟)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持续升高,引发全球气候变化。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共同达成了“阿联酋共识”,该协议首次呼吁各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 B.太阳能 C.天然气 D.石油
2.(2024·旌阳模拟)某同学配制3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消毒杀菌,如图操作中,待纠正补充的一项是
A.取药品 B.称量
C.溶解 D.贴标签
3.(2024·旌阳模拟)宏观与微观结合分析是化学独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然气经压缩后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浓度变小——水分子运动到浓硫酸中去了
C.镁比铁的活泼性强——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比铁原子得电子能力更强
D.盐酸与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共同的氢离子
4.(2024·旌阳模拟)对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油污易溶于洗洁精
B 将堵塞的花酒浸泡在白醋中除去水垢 醋酸可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不溶于水的物质反应转化为可溶物质
C 在钢制金属工具表面刷漆或涂油 隔绝空气和水蒸气,防止工具锈蚀
D 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防腐 N2的性质比较稳定,且不能供给微生物呼吸
A.A B.B C.C D.D
5.(2024·旌阳模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将t2℃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丙>乙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甲>乙>丙
D.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若有固体析出,析出的固体中肯定有乙和丙,不会有甲
6.(2024·旌阳模拟)如下图是某两种物质反应时的微粒变化过程简化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加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7.(2024·旌阳模拟)已知氯酸钾和高锰酸钾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代表氯酸钾,c代表氧气
B.t1时刻,加热的固体中开始产生二氧化锰
C.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
D.t3时刻,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均分解完全
8.(2024·旌阳模拟)在烧杯中盛放含有MgSO4和HCl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2种溶质
B.b~c段反应过程中只生成1种沉淀
C.原混合溶液中MgSO4和HCl的质量之比为180:73
D.可计算出最终生成沉淀总质量m的值为40.75
二、(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36分)
9.(2024·旌阳模拟)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早餐食用的熟鸡蛋、咸黄瓜、烤馒头、小米粥,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   。
(2)某同学踢足球时腿被擦伤了,医生给他用医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了大量气泡,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打扫厕所常使用洁厕灵,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清洗厕所时,洁厕灵不能与大理石地砖接触,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0.(2024·旌阳模拟)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图是综合利用海水制备一些产品的流程。
(1)步骤①中操作a的名称是   。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③、④、⑤发生的反应涉及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选填编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1.(2024·旌阳模拟)已知A、B、C、D、E分别是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铜溶液中的一种,通常状况下E为气体。五种物质相互关联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1)物质E的化学式为   。
(2)物质B属于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   。
(3)反应③的特征现象为   。
(4)A与D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2024·旌阳模拟)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   (选填装置序号)。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   端(选填“a”或“b")通入。
(3)实验室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利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要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碳气体用于如图2所示实验,在图1中可选择   装置收集。收集满气体后,关闭C装置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
(4)如图2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四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若观察到试管内液体澄清,未见沉淀,原因是   。
13.(2024·旌阳模拟)某化肥包装袋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该化肥的纯度,取12.5g样品配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沉淀质量为28.7g,通过计算判断该化肥是否合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当今世界三大化石能源是天然气、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是天然气、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来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为粉末状药品,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用药匙,且瓶塞要倒放,以防污染药品,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一般药品垫纸张,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烧杯中进行溶解,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装瓶贴标签时,标签上应标注溶液名称和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填写高锰酸钾溶液、0.1%,该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粉末药品的取用要用药匙,且瓶塞倒放桌面来解答;
B、根据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是物左砝码右来解答;
C、根据溶解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来解答;
D、根据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帖标签应标明溶液名称以及浓度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浓度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因为水分子运动到浓硫酸中去了,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镁比铁的活泼性强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比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更强,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盐酸与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共同的氢离子,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是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酸中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越活泼的金属进行化学变化时越易失去电子来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渍,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是洗洁精将油污溶解,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与白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白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可将堵塞的花洒浸泡在白醋中除去水垢,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在钢制金属工具表面上刷漆或涂油,可以隔绝空气和水蒸气,防止工具锈蚀,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不能供给微生物呼吸,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防腐,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来解答;
B、根据醋酸和水垢碳酸钙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C、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氧化铁来解答;
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为食品的保护气来解答。
5.【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能确定,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t2℃时,乙、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3℃,它们的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均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则是丙=乙,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甲>乙>丙,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乙、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是三种物质的溶液状态没有确定,若有固体析出,析出的固体中可能有乙和丙,不会有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同,故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来解答;
B、根据t2℃时,乙、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3℃时它们的溶解度升高,溶液由饱和变化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来解答;
C、根据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来解答;
D、根据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乙、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而甲没有晶体析出来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微观过程表示如下: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2=1:1,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反应物均为化合物,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是单质,其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前后存在化合价的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7.【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则氯酸钾质量大,高锰酸钾质量小,且高锰酸钾分解的温度低,先分解生成氧气,故a表示氯酸钾,b表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c在氯酸钾分解时才生成,故c表示氯化钾。A、由分析可知,c表示氯化钾,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t1时刻是高锰酸钾分解的过程,加热的固体中开始产生二氧化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t3时刻,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质量均为零,即均分解完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氯酸钾的量大,高锰酸钾的量少,高锰酸钾在受热时先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加快氯酸钾分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来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逐滴滴加Ba(OH)2溶液,钡离子立即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先与氢离子结合成水、氢离子反应完,氢氧根离子才能与镁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根据图示信息可知,0-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a-b段生成的沉淀质量增大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两种沉淀,b-c段生成的沉淀质量减小是氢氧化镁沉淀。A、a点对应溶液中镁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都有剩余,只有氢离子反应完,则a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2种溶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b-c段只发生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的1个反应,所以b-c段只生成1种沉淀氢氧化镁,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0-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硫酸钡质量为23.3g;
设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m,消耗硫酸镁质量为z,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n,
由图可知,a-b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设反应生成硫酸钡质量为x,氢氧化镁质量为y,硫酸镁质量为w,
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混合溶液中MgSO4和HCl的质量之比为(12g+6g):7.3g=180:73,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C分析可知,m=23.3g+11.65g+2.9g=37.85g,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当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最后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来解答。
9.【答案】(1)熟鸡蛋
(2)
(3)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的化学性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熟鸡蛋富含蛋白质,咸黄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烤馒头富含糖类,小米粥富含水和糖类;
(2)医生给他用医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了大量气泡,产生气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人体中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鸡蛋富含蛋白质来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熟鸡蛋富含蛋白质,咸黄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烤馒头富含糖类,小米粥富含水和糖类,故答案为:熟鸡蛋;
(2)医生给他用医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产生了大量气泡,产生气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
10.【答案】(1)过滤
(2)
(3)B;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经过操作a得到固体和液体,实现了固液分离,所以该操作是过滤;
(2)步骤②中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母液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步骤③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④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⑤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母液中的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电解生成金属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来解答。
(1)经过操作a得到固体和液体,实现了固液分离,所以该操作是过滤;
(2)步骤②中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3)母液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步骤③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④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⑤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BD。
11.【答案】(1)CO2
(2)金属
(3)产生蓝色沉淀
(4)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B、C、D、E分别是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铜溶液中的一种,通常状况下E为气体,则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D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和硝酸铜反应,则C是硝酸铜,硝酸铜能和铁反应,则B是铁,铁能和稀硫酸反应, 则A是稀硫酸。
(1)由分析可知,物质E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物质B是铁,铁属于金属;
(3)反应③是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硝酸钠,特征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4)A与D的反应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来解答。
(1)由分析可知,物质E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物质B是铁,铁属于金属;
(3)反应③是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硝酸钠,特征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4)A与D的反应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答案】(1)锥形瓶
(2)A;b
(3)D;上升
(4)澄清石灰水完全变质或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合理即可)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万用瓶的使用
【解析】【解答】(1)装置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装置A;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b通入;
(3)实验室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利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图1中可选择D装置收集;收集满气体后,关闭C装置的活塞,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如图2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四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若观察到试管内液体澄清未见沉淀,原因是澄清石灰水完全变质或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氯气体溶于形成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等。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来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装置中的活塞关闭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排除,装置内的压强增大,试管中的液面下降回流到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停止反应来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来解答。
(1)装置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A;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b通入;
(3)实验室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利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图1中可选择D装置收集;收集满气体后,关闭C装置的活塞,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如图2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四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若观察到试管内液体澄清,未见沉淀,原因是澄清石灰水完全变质或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氯气体溶于形成的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等。
13.【答案】解:设化肥中含NH4Cl的质量为x
x=10.7g
该化肥的纯度为
答:该化肥不合格。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 解:设化肥中含NH4Cl的质量为x
x=10.7g
该化肥的纯度为
答:该化肥不合格。
【分析】根据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铵的方程式中已知沉淀氯化银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氯化铵的质量,以及化肥氯化铵的纯度来解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