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3 分)C
2. (3 分)C
3. (3 分)B
4. (3 分)D
5. (6 分)
(1) 独坐幽篁里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6. (7 分)
(1) (2 分)示例: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 。
(2) (2 分)示例:环节 1:诗词接龙。内容及要求:给出一句诗词的上句或下句,参
赛选手依次接出下句或上句,接不上的淘汰,最后剩下的选手获胜 。环节 2:诗词赏析。
内容及要求:给出一首古诗词,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对诗词的内容、意境、表现手法等进行赏
析,由评委打分,得分高者获胜 。
(3) (3 分)示例: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
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春节,它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凝聚着亲情与团圆;端午节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节日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还能增
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
二、阅读(45 分)
(一)(6 分)
7. (2 分)夏洛蒂·勃朗特;罗切斯特
8. (4 分)简·爱身上具有自尊自爱、追求平等、坚强勇敢、独立自主、敢于反抗等可贵品
质。如她面对罗切斯特的试探,坚定地表达自己的尊严和追求平等的信念;在得知罗切斯特
已有妻子后,毅然离开,体现了她的自尊自爱;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她始终坚强应对,
展现出坚强勇敢的品质 。
(二)(22 分)
9. (4 分)
(1) 擅长
(2) 放下
(3) 随便、随意
(4) 害怕
10. (3 分)C(A 项“于”分别是“在”“向”的意思;B 项“而”分别表顺承、表因果;C 项“以”都
是“凭、靠”的意思;D 项“其”分别是“代词,他的”“表示反问语气” )
11. (6 分)
(1)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湛吗?
(2) (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2. (3 分)【甲】文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告诉人们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必
须踏踏实实地学习,不能好高骛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
13. (3 分)“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草树以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
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14. (3 分)示例:柳絮和榆钱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它们虽然没有鲜
艳的色彩和迷人的风姿,却也努力地展现着自己,给晚春增添了别样的景致 。
(三)(17 分)
15. (2 分)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
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
16. (2 分)原因:选手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评委专业的点评让观众对诗词有更深入的
理解;节目设置多种互动环节,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
17. (2 分)观众对节目评价较高的原因是:节目让观众找回背诵古诗词的乐趣,感受到中
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观众能学到诗词知识,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节目互动环节有趣,评委
点评专业,让观众受益匪浅 。
18. (2 分)消极地等待救援(或:绝望地等待);积极地设法自救
19. (3 分)父亲“满脸憔悴”的原因:①父亲在陷阱边守了一夜,没有休息,身体疲惫;②
担心儿子在陷阱内的安危,精神高度紧张;③为了提醒儿子,制造声音,用脚踩草丛,一夜
未眠 。
20. (3 分)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用心良苦、教子有方的人。他故意挖陷阱让儿子
学会自救,体现了他的用心良苦;在儿子被困时,他在陷阱边守了一夜,防止危险动物靠近,
体现了他对儿子的关爱;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让儿子明白要学会自救,展现了他教子有方 。
21. (3 分)示例:父亲最值得赞赏的是他教子有方。他没有直接帮助儿子脱离陷阱,而是
通过让儿子在困境中独自挣扎,学会自救,这种方式培养了儿子的独立能力和面对困难时的
坚强意志,让儿子在经历挫折后迅速成长 。七年级语文
戰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
赵
积累与运用(25分)】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愈发彰显其独特魅力。七年级下册语文课
本中,我们走进了一个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从邓稼先为研制核武器鞠躬尽瘁,隐
尔
量
姓埋名数十载,到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地钻研古代典籍,再到木兰女粉男装,替
父从军,征战沙场的飒爽英姿,这些故事都令人难以忘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
兰
也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宝库。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与文段中
“锲而不舍”
的“锲”
读音相同的一
官
项是(
)(3分)
A.契约
B.堆砌
C.惬意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鞠躬尽粹隐姓埋名典籍
B.锋芒必露
巾帼英雄钻研
超
國
C.家喻户晓沥尽心血飒爽
D.妇儒皆知至死不懈魅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如
A.他在学习上总是拈轻怕重,遇到难题就退缩,
所以成绩一直不理想。
B.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即
C.小明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D.他上课经常心不在焉,老师讲的内容他总是,知半解。
长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
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
还
科学家、爱国者。
B.
《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
数
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
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杯
C.
《回忆鲁迅先生》通过描写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向世人展现
了一个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
0
D.
御
《孙权劝学》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
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5.古诗文默写。(6分)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025年上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6页)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4)《逢人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6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以“传
统节日知多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项任务。
(7分)
(一)资料搜集(2分)
请你列举出三个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并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一个传统习俗。
示例:春节—贴春联
节日1:
节日2:
(二)活动策划(2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班级计划组织一次“传统节日知识竞赛”
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两个具体的竞赛环节,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内容和
要求。
环节1:
内容及要求:
环节2:
内容及要求:
(三)文化传承(3分)
在活动中,有的同学认为传统节日是老一套,没有现代意义,对此你有什么
看法?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少于50字。
二、阅读(45分)】
(一)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
了!一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
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
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一而是我的精
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
一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2025年上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