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册选择题考点对应练习1.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里,即以“穴居”为主;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在平原上,并形成了固定的聚落。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发生变化C.能够掘井引水纺织 D.原始农耕得到发展2.如图为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内壁图案,上面有人面、鱼纹、花纹的组合图形,人面的双眼表现出一种安详静穆、若有所思的情态,好像是在谛听游鱼的细微动静。这些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品( )A.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B.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C.具有完美高超的制作技艺D.记录了生产力低下的情境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4.二里头都城遗址呈现以高耸而威严的宫殿区为中心的建筑布局,其中的“四阿重屋”式宫殿,是夏王和大臣们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夏王朝国家机器中枢,国家重大政治决策就是在这里进行。这一布局意在彰显 ( )A.王位血缘世袭 B.王权至高无上C.与民共治思想 D.王权神秘色彩5.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B.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C.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D.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6.威严而神秘的饕餮纹多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以后,青铜器纹饰则呈现了富丽生动的画面,如宴乐、采桑、攻战等。(如图)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井田制的瓦解 B.社会经济的发展C.列国纷争的结果 D.周王室的衰微7.下表为战国时期代表性的变法运动。据此推知表中评判改革成败的标准应是 ( )变法运动 变法内容 结果商鞅变法 编制户口,推行小家庭政策,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变法成功。商鞅被处死,但改革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穿胡人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改革成功。虽赵国最终被秦所灭,但提高了赵国的军事力量,推动了赵国的封建化进程A.措施是否完全得到了落实 B.改革是否提高了国家实力C.改革是否推动了历史进程 D.改革家是否获得君主重用8.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指出:“吏”最严重的过失就是“非上”,即反对和违抗上司,其后果可以“身及于死”。这反映了秦朝的政治特色是 ( )A.滥杀无辜 B.为政以德 C.权力集中 D.官吏无能9.《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汉武帝的这一举措 ( )A.提高了人民生活的水平 B.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C.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10.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东汉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C.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D.地方的豪强地主与朝廷分庭抗礼11.杰里·本特利在《简明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以上材料旨在说明丝绸之路 ( )A.是一条纯粹的商业通道B.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C.有利于佛教向中国传播D.加强了汉朝中央对西域的管理12.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B.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C.传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的真实D.口头传说不能印证历史13.综合以下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三国志·魏书·卫觊传》 “(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三国志·吴书·全琮传》 “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 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14.在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已在北方广泛确立屯田制;诸葛亮主政蜀汉期间,提出发展农业、减少赋税的方针;孙权统治下的吴国在长江两岸地区均设有屯田区。这些做法推动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社会秩序的重建C.中央集权的巩固 D.区域经济的发展15.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这段材料充分说明了 ( )A.西晋灭亡的原因 B.西晋统治时间短暂C.西晋的社会风气 D.西晋民族矛盾尖锐16.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人。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迁现象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D.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17.“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这一内容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C.北方各族的内迁 D.三国两晋的政权分立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D A B B C B题号 7 8 9 10 11 12答案 C C C B B C题号 13 14 15 16 17答案 B D A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