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2课 第1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同步练习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2课 第1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同步练习题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4重庆长寿区期末)“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2023年11月,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四下基层” (  )
A.有利于党员代表人民群众更好行使国家权力
B.有利于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确保自身廉洁自律
C.有利于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D.有利于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执政为民
2.(2024北京西城区期末)坚持做好群众生活中的“小事”,彰显出中国共产党(  )
毛泽东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①以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小事为最高价值标准 ②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③坚持人民立场,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④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这是铿锵有力的政治宣示,同时也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基于(  )
①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 ②人民群众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③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④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浙江慈溪期末)2024年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同志因病逝世。他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家,他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家要具备民族情怀。宗庆后同志的事迹启示中国共产党人(  )
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坚定信仰、践行宗旨 ③勇当先锋、争做模范 ④前仆后继、顽强战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4湖北武汉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论述(  )
①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行政理念 ②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③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④更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模范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浙江杭州期末)“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①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山东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的根本执政理念”,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下列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③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陕西临潼区期末)“实实在在”四字看来平常,却饱含浓厚的为民情怀。立一盏街灯能照亮夜路,修一条道路能方便群众,盖一所养老院能带来温暖……件件看似小事,无一不在考验干部办事的“实”与“不实”。这启示广大党员干部要(  )
①勤走“田间地头”,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 ②多看“柴米油盐”,着力塑造党员的光辉形象 ③乐听“家长里短”,满足群众提出的利益诉求 ④常问“衣食冷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告诉我们(  )
A.党的特殊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
B.人民至上是各国政党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
C.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D.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党的奋斗目标
10.(2024辽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标识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底色。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论述充分折射出党的为民情怀。
时间、地点 论述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中折射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
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
11.(2024浙江慈溪期末)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逐步建立起党员干部“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几十年来,这一制度在八闽大地薪火相传,解决了一批又一批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材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  )
①践行初心使命,牺牲自身特殊利益 ②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决策程序化科学化 ③坚持实事求是,把民忧民虑化解在基层 ④贯彻群众路线,以扎实工作推动作风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河北保定期末)如图为“党的六次集中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党开展六次集中教育活动能够(  )
①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②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③教育和引导广大共产党员锤炼政治品格,提高党性修养 ④坚守党的根本立场,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4浙江温州期末)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加速发展,聚集了快递员、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大量新就业群体。让新就业群体凝聚在党旗下也成了基层党建的新课题。解决这一新课题有利于(  )
①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 ②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丰富党在新业态新经济中的执政方式 ④夯实中共执政的思想基础和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江苏模拟)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某校高二年级某班同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们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阐述: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C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A项错误;“四下基层”不能确保党员干部自身廉洁自律,B项错误;“四下基层”有利于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夯实党的群众基础,C项正确;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D项错误。
2.D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①错误;坚持做好群众生活中的“小事”,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为了群众,③强调的是依靠群众,不符合题意。
3.D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而不是初心使命,①错误;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②排除;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基于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③④正确。
4.C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材料是对党员提出的要求,①不符合题意;宗庆后同志的事迹启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践行宗旨、勇当先锋、争做模范,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前仆后继、顽强战斗,④不符合题意。
5.B 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行政理念对应的主体是政府,①错误;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②③符合题意;共产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④错误。
6.C 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①错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②④正确;人民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错误。
7.D 中国共产党应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诉求,①错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而不是初心和使命,②错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③④符合题意。
8.B 件件看似小事,无一不在考验干部办事的“实”与“不实”,这启示广大党员干部要勤走“田间地头”,常问“衣食冷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①④正确;党员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而不是着力塑造党员的光辉形象,②错误;应该满足群众提出的合法正当的利益诉求,③错误。
9.C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A项排除;“各国”说法错误,B项排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D项排除;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C项正确。
10.答案 ①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无论是城市建设、防灾救灾还是实现共同富裕,都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取向。③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党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穿于城市建设、灾后重建、共同富裕等各个领域,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
11.D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①错误;材料强调党的优良工作作风和为民情怀,不强调推动决策程序化,②不符合题意;通过“四下基层”听民声、察实情,有利于坚持实事求是,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③正确;党员干部下基层,能够和人民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求真务实推动工作作风转变,④正确。
12.C 材料强调党的作风建设,与法治政府无关,①不符合题意;“为民务实清廉”强调了党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因此,有利于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巩固党的执政之基,②正确;党开展六次集中教育活动能够教育和引导广大共产党员锤炼政治品格,提高党性修养,③正确;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④不符合题意。
13.A 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加速发展,聚集了快递员、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大量新就业群体。让新就业群体凝聚在党旗下也成了基层党建的新课题。解决这一新课题有利于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①②正确。党的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没有丰富执政方式,③错误。解决这一新课题有利于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扩大,群众组织力不断增强,而不是夯实思想基础和物质保障,④错误。
14.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②党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③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心系人民体现了党始终坚持党的宗旨,自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