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四框 全民守法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4山西太原期末)广东潮州的糖画主题普法以糖为墨,绘“法”之形;广西鹿寨山歌将法律知识编进轻快悠扬的旋律中,唱出法治“好声音”……近年来,各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借助特色文化绘出全民守法的新图景。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有助于( )①调动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积极性,提高公民公正司法的能力 ②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法治观念 ③社会成员普遍信仰法律,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 ④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新时代法治建设增添道德底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天津和平区月考)2024年2月10日以来,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的上映,公民正当防卫意识正在苏醒。随着我们国家法治的进步和执法者司法理念的转变,法律肯定会保护正当防卫者,我们要让正当防卫者有底气!这需要( )①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②科学立法,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使法律与人民期待同频共振③公正司法,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④坚持严格执法,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2024四川成都期末)2024年5月10日,四川省“2024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首次在全省21个市(州)同步启动。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普法志愿者代表、青年法学法律界代表等纷纷走入社区、学校。该项活动( )①旨在增强法治底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调动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④将实现全民理性维权,依法维护自己正当权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福田区普法成员单位在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积极运用“i福田”小程序、“幸福福田”微信公众号、“福田融媒”等新媒体平台普法,通过菜单式普法、云上问答、一对一解惑等方式,让企业及群众享受触手可及的智慧法律服务。此举( )①旨在完善司法程序,构建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 ②创新了普法宣传形式,推动普法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③有利于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提升该区法治化水平 ④提高了法律宣传与服务质效,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浙江台州椒江区开学考)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要求,推动宪法在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广泛覆盖;发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法律明白人”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教育引导群众通过人民调解、行政复议、诉讼等途径依法维权。上述举措( )①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使全体公民都能模范自觉地遵守法律 ②有助于公民树立法治观念,进一步筑牢法治国家的基础 ③有利于全面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全民守法 ④有利于增进社会共识,促进全社会形成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法院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让民法典进一步走进群众心里,提高群众遵法、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意识和能力。开展上述活动( )①有利于促进全民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②为了鼓励和支持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诉求 ③引导居民学法、守法、用法,确保良法善治 ④有利于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2024广东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近年来,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法治建设活动,促进法治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河南省通过推出朗朗上口的原创法治戏曲、生动活泼的原创普法快板、妙趣横生的法治灯谜等形式进行法治宣传;山东某地利用当地历史名人、非遗项目等资源,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把“三贤四宝”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法治宣传;河北省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从普法到化解矛盾纠纷,从法律援助咨询到收集群众法律需求,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如同在基层播撒下一颗颗法治的“种子”,推动法治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法治乡村建设是如何推动全民守法的。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8.(2024江苏江阴期中)“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这段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①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一律平等 ②鼓励和支持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诉求 ③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④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载体推动全民学法用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规定,对被公安机关处罚或铁路站车单位认定的严重影响铁路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有关的行为责任人限制乘坐火车,对其他领域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有关责任人限制乘坐火车高级别席位。此举对于全民守法的意义在于( )①促使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 ②实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 ③促使严重违法失信人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④完善失信惩戒制度,提升政府履职的公信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湖北武汉黄陂区期末)福建省J县推行“普法流动讲堂”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围绕“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改变单一的宣教形式,根据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编制普法“菜单”,组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网格员”的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融入生产生活。J县的做法( )①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②不断完善国家法律实施机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③适应了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创新了普法方式,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可和信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江苏南京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实施以来,江苏各地纷纷创新开展工作,推动全民普法走深走实。扬州市人大、司法局联合开展“扬州法律明白人学扬州地方性法规”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扬州市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能力。泰州市司法局积极履行未成年人普法职能,坚持“预防+保护”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让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深深扎根未成年人心中。盐城市对于在群众中容易发生的一些矛盾纠纷,比如婚姻嫁娶、邻里关系、经济劳资纠纷等,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在关键环节将调解过程融入到普法工作中,把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到基层。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阐述江苏各地普法实践的意义。第四框 全民守法1.C 提高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能力,①错误;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有助于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法治观念,推动社会成员普遍信仰法律,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②③正确;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2.A 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这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包括正当防卫意识,①正确;法律应当合理设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确保法律与人民的期待相一致,这符合法律保护的正当防卫原则的需要,②正确;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这强调的是严格执法环节,而不是公正司法环节,③错误;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④错误。3.C 青年志愿者到基层进行普法宣传,体现的是推进全民守法,目的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而不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错误;该项活动属于普法宣传活动,有利于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有利于调动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③正确;该项活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但“实现全民理性维权”的说法夸大其作用,④错误。4.C 此举目的不是完善司法程序,构建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①排除;应是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③排除;由材料可知,此举创新了普法宣传形式,推动普法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提高了法律宣传与服务质效,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②④正确。5.D 材料中的举措不会全面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全体公民都能模范自觉地遵守法律”夸大了上述举措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上述举措有助于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增进社会共识,促进全社会形成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进一步筑牢法治国家的基础,②④符合题意。6.C 开展题述活动,有利于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促进全民守法,维护社会秩序,①④符合题意;全民守法,公民必须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而不是以各种方式表达诉求,②错误;“确保”夸大了题述活动的意义,③错误。7.答案 ①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②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了全民的法治观念。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④培养“法律明白人”,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8.D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的是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立法上是不平等的,我国的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①错误;鼓励和支持人们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②错误;推进全民守法,要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载体推动全民学法用法,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③④正确。9.B 由材料可知,此举对于全民守法的意义在于促使严重违法失信人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促使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①③正确;“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政府履职的公信力”不是全民守法的意义所在,②④排除。10.D “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夸大了J县的做法的作用,①错误;材料强调普法,不涉及完善国家法律实施机制,②不符合题意;福建省J县推行“普法流动讲堂”法治宣传教育模式,适应了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了普法方式,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可和信仰,③④正确。11.答案 ①通过普法实践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建设法治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②通过普法实践有利于提升公民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推动全民守法。③通过普法实践有利于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更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依法治国。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