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同步练习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同步练习题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1.某剧取材自山东沂蒙老区刘氏家族的真实事迹,讲述了第十五代掌门人刘某带领刘氏一族为抗日毁家纾难的故事。该剧积极探索创新性的表现形式,舞美设计用移动平台和写实楼梯构建起错落有致的立体空间,延伸了京剧舞台的美学意蕴。该剧之所以能讲好中国故事,是因为(  )
①将内容的精神高度和形式的艺术高度相结合 ②立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解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新春浓浓的年味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呼伦贝尔举行。开幕式展演用数字技术结合AR虚拟视效,挖掘内蒙古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并通过时尚化的包装和潮流化的编排,在传承与创新的碰撞下为国内外观众展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与活力。这表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②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要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④要不断地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中华文明云展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将国家博物馆实体展厅映射到数字空间,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全景三维建模,在云端呈现可交互、可释读的展览,让观众突破时空限制,走进“古代中国”,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脉搏。这表明数字技术(  )
①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 ②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③改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④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陕西安康检测]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为古往今来艺术家的重要创作内容和审美对象。进入新时代,艺术家们以敏锐的感知,在深切体悟黄河精神的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多元艺术形式绘写壮阔的黄河画卷。由此可知(  )
①黄河文化以强大的包容性得到丰富和发展 ②黄河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④黄河文化具有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分别铸就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可见(  )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 ②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④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某长篇小说书写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批拥有文化自觉和大义担当的热血少年,满怀忠义,心系家国,勇敢前行,为新中国的诞生慷慨赴义的悲壮故事,产生很大社会反响。该长篇小说(  )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 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今天,无数青年在努力书写着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他们有的仰望星空,用实验室里的青春换来我国科研领域的进步;有的躬耕一线,把为人民服务的答卷写在中华大地上;有的身着戎装,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这告诉我们(  )
①同一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 ②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会有相同的实践特点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需要通过实践体现出来 ④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中华儿女心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一个特殊的类别——革命文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专程前往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瞻仰革命文物、缅怀革命先烈,并就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传承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注重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传承,是因为革命文物(  )
①是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③承载着革命历史和伟大精神 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这样的伟大奋斗精神,体现在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体现在建设年代“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体现在新时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体现在新时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可见,伟大奋斗精神(  )
①体现不同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②让中国人民焕发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④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课是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整理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列入不同学段目标,这对于纠正现存的一些忽视劳动、轻视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等不良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国家推进劳动教育的文化价值。
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
11.[2024·陕西三模]爨(cuàn)文化,起自东晋经南北朝终至唐天宝七年,是当时的地方大姓豪族爨氏治理南中地区500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近年来有着“爨地”“爨乡”之称的曲靖市为传承该文明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持续推出书法课程、舞蹈演绎、文旅体验和文创产品等多种活化传承方式,有着1 700余年历史的爨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新活力。这启示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要用现代科技赋予文化新内涵 ③要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辽宁专题练习]《中国奇谭》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以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拓宽表达边界。创作者们秉承“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理念做了大量典籍工作,把中国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把东方浪漫与动画科技嫁接。浪浪山上的小猪妖让我们看到了进化的国漫,不变的中国式浪漫。《中国奇谭》能够实现热度与口碑双丰收是基于(  )
①推动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与碰撞 ②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呈现出了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隽永魅力 ③立足对传统文学的浪漫幻想,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用现代观念和技术手段表达中国美学,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培育总结的伟大建党精神、构筑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也彰显了百年来党和人民焕发出的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精神谱系是(  )
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②贯穿民族精神各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④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电影《长津湖》通过真实再现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展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主旨,让观众看到英雄、了解英雄、崇敬英雄。这表明 (  )
①再现英雄,既是对初心的叩问,也体现着个体的良知和时代的温度 ②再现英雄,是尊重英雄,重新书写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③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④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铸就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
①向世界贡献了古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 ②更好地丰富了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内涵 ③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现大国首都时代风貌 ④彰显了传统文化可以超越历史条件,具有永恒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4·河南郑州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在世代传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深刻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正是在反抗列强侵略斗争中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艰苦斗争,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一系列伟大民族精神,书写了爱国主义的辉煌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征程上,要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奏响新时代爱国奋斗的最强音。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B 材料表明该剧之所以能讲好中国故事,是因为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将内容的精神高度和形式的艺术高度相结合,①③符合题意。应是立足社会实践,而不是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②错误。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
2.B 开幕式展演用数字技术结合AR虚拟视效,挖掘内蒙古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并通过时尚化的包装和潮流化的编排,在传承与创新的碰撞下为国内外观众展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与活力,这表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要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②③符合题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而3.材料主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形式的改造,未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要不断地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④说法错误。
3.B 中华文明云展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将国家博物馆实体展厅映射到数字空间,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全景三维建模,在云端呈现可交互、可释读的展览,让观众突破时空限制,走进“古代中国”,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脉搏,这表明数字技术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①④符合题意。中华文明云展通过数字技术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但并没有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也未改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②③排除。
4.D 包容性强调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材料不涉及黄河文化的包容性,①排除。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错误。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③正确。艺术家深切体悟黄河精神的时代内涵,通过多元艺术形式绘写壮阔的黄河画卷,说明黄河文化具有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特点,④正确。
5.B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错误。百年接续奋斗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说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②正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基本内涵不变,③错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铸就的一系列伟大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④正确。
6.B 题干未反映爱好和平的内容,①不选。该长篇小说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播爱国主义,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②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不是该长篇小说,④排除。
7.D 材料体现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需要通过实践体现出来,也说明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中华儿女心中,③④符合题意。同一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不一定是相同的,①排除。题干并未涉及“不同历史时期”,②与题意不符。
8.A 注重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传承,是因为革命文物是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承载着革命历史和伟大精神,①③符合题意。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载体,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④错误。
9.A 材料体现不同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说明伟大奋斗精神让中国人民焕发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①②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③排除。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④说法错误。
10.答案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国家推进劳动教育,能够丰富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认识真善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等内容。国家推进劳动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③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国家推进劳动教育,有利于弘扬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11.D 曲靖市通过持续推出书法课程、舞蹈演绎、文旅体验和文创产品等多种活化传承方式,让爨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新活力,这启示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对待爨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不选。用现代科技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能赋予文化新内涵,②排除。
12.C 材料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并没有提到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①不符合题意。《中国奇潭》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把中国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我们看到了进化的国漫,不变的中国式浪漫,这说明该作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呈现出了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②正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应该是立足实践,而不是立足对传统文学的浪漫幻想,③错误。《中国奇谭》把东方浪漫与动画科技嫁接,以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拓宽表达边界,这说明该作品用现代观念和技术手段表达中国美学,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生命力,④符合题意。
13.B 材料说明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精神谱系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①④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贯穿民族精神各个方面的核心内容,②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说法错误。
14.B 再现英雄有利于尊重英雄,②中“重新书写历史”表述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错误。
15.A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向世界贡献了古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也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现大国首都时代风貌,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并不会丰富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内涵,②表述错误。传统文化不可以超越历史条件,且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④表述错误。
16.答案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根本政治保证。②赓续传统文化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