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近年来,A县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山歌宣讲队,开展山歌宣讲,用山歌形式传唱党的创新理论;B镇新时代文明大讲堂举办的理论政策宣讲课形式丰富多样,既有“讲”,也有“演、诵、唱、谈”,让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C县邀请某村村民通过网络直播展示村子的大变化,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这些做法表明( )①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化寓于多种多样的载体之中 ②文化的内容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载体 ③文化活动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并能给予政治重要影响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某电视剧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变革史。它讲述了三线建设、恢复高考、对外开放、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发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善良,一经播出便掀起观剧热潮。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 ④优秀文化以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4年元旦,某市人山人海,省内外游客共有42万人次到访。欢呼沸腾的人群,幸福洋溢的笑脸,是该市持续深化文明创建,着力实施“文化+”工程的结果。关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明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文化要通过文明呈现出来 ③优秀文化的发展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④文化进步与文明水平的统一通过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来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4.“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来自《千字文》的朗朗童声,清脆地唱出了先人们的宝贵智慧,并击透时空,在我们面前缓缓呈开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过去画卷。先人们通过编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方式,将民族的记忆和智慧印刻在每个人身上,同时每个人又会接续中华文化。这体现了文化( )①精神成果离不开物质成果,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一定有着不同的文化 ③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 ④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基于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其重大影响 ②文化具有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 ④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可以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B.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C.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7.某沉浸式实景体验剧讲述了评剧创始人成某以家国大义为重,矢志评剧事业发展的故事,诠释了唐山百年文脉源流的精神内涵,展现了梨园人的家国情怀。该剧观演融合的文旅模式得到了市民的热捧。下列对该剧理解正确的有( )①可以教化育人,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 ②展现了梨园人的精神追求,有价值观色彩 ③对提高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④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活动,是文化的核心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8.中国式健身走红海外。在外国朋友中,有的人跟着歌曲《本草纲目》跳起了毽子操,有的人伴随着悠扬的禅乐练起太极,有的人穿着中国布鞋玩起我们儿时的运动跳皮筋,这些传统中国式运动走出国门,让外国朋友们感受中国式处世哲学,获得了身体和思想的双重修炼。这说明文化能够( )①教化育人,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 ②引领风尚,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 ③推动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④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10.“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②“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③透过“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文”属于文化的范畴,“道”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1.“龙腾虎跃”的京剧武戏、雅致的昆曲《牡丹亭》等经典剧目赢得满堂彩;青海平弦戏、黄梅戏、藏戏、豫剧经典片段,让观众欣赏到了不同地方戏的独特魅力;互动体验、国风市集、展览展示等活动,使大众尽情享受戏曲之美。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④优秀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2.文艺作品要记录时代、讴歌时代,文艺工作者就必须深入现实生活,从中感知时代、把握时代。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刘笑伟扎根军营三十余载,忠实地记录了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展示了铁血军人的家国情怀和侠骨柔肠。材料表明( )①诗歌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非纯粹自然的东西 ②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决定社会实践 ③诗歌与作者个人体验有关,其创作不具有实践共性 ④立足社会实践的优秀诗歌能提升人把握时代的能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3.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 )①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④文化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4.[2024·海南期中检测]从精心组织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活动,到致敬防汛抗洪、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逆行身影、凡人善举……2023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全社会厚植精神沃土、涵养文明底蕴。这是基于( )①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是人们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农业兴则国家兴,农村美则中国美,农民富则国家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农村地区,尤其是革命老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化平台,盘活地方红色文化、历史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将文化中蕴含的历史记忆、集体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与文化产业充分融合、创新,将富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推广开来,加快实施“文化+生态+产业”发展战略,集中建设一批红色革命实践培训基地,集中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村),创造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让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手工技艺、古建遗存、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蕴含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活起来”。(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分析农村地区要进行文化振兴的原因。(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任选一个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150—200字。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1.B 材料中的这些做法表明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化寓于多种多样的载体之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并能给予政治重要影响,①④符合题意。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②错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③错误。2.A 某电视剧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变革史。它讲述了国家发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善良,一经播出便掀起观剧热潮,表明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没有体现文化对国家的作用,③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优秀文化以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不符合题意。3.C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①排除。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②排除。③④正确,故选C项。4.C “先人们通过编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方式,将民族的记忆和智慧印刻在每个人身上,同时每个人又会接续中华文化”,体现了精神成果离不开物质成果,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表明文化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的时代也可能有着相同的文化,②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④与题意不符。5.A 没有文化繁荣,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基于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其重大影响,①正确。材料中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基于文化具有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②正确。文化有优秀和糟粕之分,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③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错误。6.A 材料说明一定的文化可以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A项正确;B、C两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未涉及,排除;先进的文化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D项排除。7.D 材料表明该剧展现了梨园人的精神追求,有价值观色彩,对提高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具有重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该剧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未涉及科学文化素质,①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活动,是文化的核心,④说法错误。8.C 中国式健身走红国外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益处,这说明文化能引领风尚,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同时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内容,①与题意不符。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③说法错误。9.答案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10.A “文以载道”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因此“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透过“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①③符合题意。“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物质与文化的关系,②说法错误。“文”属于物质的范畴,“道”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④说法错误。11.B 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①排除。多样的文化活动让观众欣赏到了不同地方戏的独特魅力,尽情享受戏曲之美,表明文化具有引领风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③正确。优秀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④排除。12.B 文艺工作者就必须深入现实生活,从中感知时代、把握时代,这说明诗歌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非纯粹自然的东西,①符合题意。刘笑伟扎根军营三十余载,忠实地记录了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展示了铁血军人的家国情怀和侠骨柔肠,这说明立足社会实践的优秀诗歌能提升人把握时代的能力,④符合题意。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由社会实践所决定,②说法错误。诗歌创作具有实践共性,③说法错误。13.B “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说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不符合题意。文化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④排除。14.D 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人们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未体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不符合题意;从精心组织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活动,到致敬防汛抗洪、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逆行身影、凡人善举……2023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全社会厚植精神沃土、涵养文明底蕴,这是基于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④正确。15.答案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农村地区进行文化振兴,能够发挥乡村文化的力量,通过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化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2)示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是引领乡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重视人才,才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用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全面夺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胜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