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这是因为( )①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②没有劳动就没有物质世界 ③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④物质现象都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在基诺族口耳相传的神话中,创世女神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后,便将一把茶籽撒在基诺山上让他们以种茶为生。从此,基诺人开始了栽培种植茶叶的历史。这表明( )①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②神话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古代基诺人正确回答了世界本原问题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湖南学业考试]“线上线下”的概念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线上”主要指利用互联网等虚拟媒介而实现的一系列活动,“线下”是指现实中的活动。“线上线下”概念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人类实践的深化,内涵不断延伸,现在已成为人类交流、生产、流通、教育等工作的方式。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明代画家周臣创作的《桃花源图》以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题材,不仅传递了原文的精神内涵,而且表现了中国山水人物画高超的造型艺术能力。疏密相生、虚实相映,体现了图外有图、画外有画的意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桃花源图》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美术作品是实践的产物,是表达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的最佳载体 ③两幅作品展现的意境和思想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疏密相生和虚实相映的创作方法,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舞蹈《梦莲》,引用“莲”这一经典意象,舞者们指尖舒展,如莲花花瓣一般层层绽放,展现宋代的极简美学,令人心驰神往。由此可见(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②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 ③没有人的意识活动就没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④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习近平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也要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取得新成效。这充分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地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③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能够超越当下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从土地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催生了大规模的农民流动,深刻地改变了农民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而带动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现代化改变。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变化是社会意识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②源于社会实践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才具有先进性 ④正确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湖南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近代以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知识,结合材料对此加以说明阐释。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9.[2024·浙江杭州模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202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激励着亿万劳动者诚实劳动、拼搏奉献、勇于创造。这是因为( )①勤劳才能致富、勤劳就能致富 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③劳动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表现 ④劳动创造推动了人类进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2024·海南儋州模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 )①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②来源于对我国经济优势的正确认识 ③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有这么一种思维方式,即在做事伊始或遇到挫折之后,把希望寄托在某些新理论、新学说以及成功人士经验上面。在他们看来,一旦接受了这些理论、学说和经验,那么生活就会发生改变。这种思维方式( )①看到生活的改变是自我否定的过程 ②反映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认为主观的内在本性能对世界进行规定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的提出,让人不禁联想到我们党历史上提出的“两个务必”。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胜利后党的建设和国家前途的冷静思考,是对“进京赶考”的积极心态和精神状态。“三个务必”同样也是特定历史节点的产物,是在我们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发出的响亮号召,是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变与不变。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1.B 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然界在劳动之前产生,②说法错误。物质现象包括自在的物质现象和人为的物质现象,自在的物质现象并无人的实践参与,④说法错误。①③正确指出了劳动的价值,符合题意。2.A 古代基诺人没有正确回答世界本原的问题,③排除;材料未涉及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发展,④排除。3.A “线上线下”概念的产生和变化,说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①③符合题意,入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②观点错误,排除。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④错误,排除。4.D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桃花源图》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说法错误。美术作品是实践的产物,是表达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②夸大了美术作品的作用。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5.C 舞蹈《梦莲》的创作特点说明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④正确切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①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③说法错误。6.B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②符合题意。“新发展理念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符合题意。“总是”表述错误,①排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使是先进的社会意识也不能超越当下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④排除。7.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刻地改变了农民的文化价值观念,带动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表明社会存在变化是社会意识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正确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①④符合题意。源于社会实践的社会意识不一定能够促进社会进步,②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先进与否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正确反映了社会存在及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而不在于是否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且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未必同步,③说法错误。8.答案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中,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又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在不同时期,支撑各族人民风雨同舟,鼓舞中华儿女团结奋斗。9.D 勤劳就能致富太绝对,夸大了勤劳的作用,①错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是因为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②正确。劳动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这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进步,④正确。10.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决定于”,①说法错误。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来源于实践,不是认识,②说法错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④说法正确。11.B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有这么一种思维方式,即在做事伊始或遇到挫折之后,把希望寄托在某些新理论、新学说以及成功人士经验上面。这种思维方式没有看到生活的改变是自我否定的过程,①排除。这种思维方式属于唯心主义,没有反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排除。12.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两个务必”和“三个务必”都是特定历史节点的产物,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赶考”,答卷人所面临的考试内容、阅卷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变的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③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一种历史性升华。只有实现这种转变,才能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