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4·山东滨州期末检测]“海内正中秋,月色凉如雪。团聚欢歌在此宵,客独伤心绝。雁可北南飞,风可千山越。人困他乡何日归,时疫何时灭。”下列对“雁可北南飞,风可千山越”理解正确的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云南保山期中检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诗词中记载着古人依四时轮转而生存的智慧,根据自然变化安排自己的饮食,已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基因。这启示我们( )A.人类应该顺应自然、服从自然B.要利用和改变规律,造福人类C.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人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D.人与自然是同一的,自然能自觉满足人类需要3.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根据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人类认识规律后,规律发生作用就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规律 ③人类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④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土神为“社”,谷神为“稷”,合称“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指代,显示了一个古老民族对农业的重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遵循天人合一之道,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由此可见(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必须按规律办事,尊重自然顺农时 ③树立正确意识是认识世界的要求 ④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江苏泰州期中检测]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为探索能源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C.人可以改变规律实现发展D.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6.太空微重力实验随着太空课堂的开展而被广泛认知。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我们可以发现重力掩盖下的一些物质本质规律,包括生命科学、流体、燃烧、材料、基础物理等方方面面。通过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的研究,我们可以增加新的知识,取得新发现,相当于为知识宝库增加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医疗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燃烧技术等,可以造福人类地面的生活。太空微重力实验( )①可以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深刻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 ②通过突破客观条件制约,创造出重力环境下未出现的规律 ③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④表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固定不变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以上材料表明( )①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②“等不得”体现了重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③“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世界上存在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在太空中,空间站和卫星的轨道高度都选在了400千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该高度足以满足接近真空环境、无云层遮挡、近乎无重力等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该高度选择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人们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物质具体形态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要在运动中把握客观事物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要尊重客观条件,安于现状9.[2024·湖南岳阳期末检测]漫画(作者:小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选择困难症就是:全部想要,却没那本事。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认识世界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10.[2024·河北廊坊期末检测]下面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按客观规律办事①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⑤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A.④③②①⑤ B.②①④⑤③C.④②①③⑤ D.①②⑤④③1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是李清照眼中飘零残损的菊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眼中生机盎然的菊花。同样的菊花,在不同人眼里却有完全不同的境界。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者对菊花的描述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②作者的知识能力对诗词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两首诗词都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有机统一④菊花因为作者的不同心境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经济大省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根本动力在改革开放。要继续在改革上勇于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说明 ( )①人对世界的改造离不开意识的指导作用 ②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③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意识能直接创造出理想的物质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4·云南曲靖期末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正因为如此,生态保护修复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认识到,生态保护修复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分类施策,但“自然恢复为主”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实现目标,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则需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生态重建。各地生态情况各不相同,需要修复的生态类型也不尽相同,坚持因地制宜,才能找到适合路径。与此同时,生态保护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提升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坚持“自然无为”,不应该人工干预,也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做到“积极有为”。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对以上观点进行辨析。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1.C “雁可北南飞,风可千山越”强调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③正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错误。材料强调物质是运动的,而不强调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④不符合题意。2.C 古人依四时轮转而生存的智慧,根据自然变化安排自己的饮食,强调的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体现人类应该顺应自然、服从自然,A项排除。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B项排除。根据自然变化安排自己的饮食,说明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人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C项正确。人与自然之间既有同一性,也存在斗争性,自然不能自觉满足人类需要,但人可以有意识地认识和利用自然,D项排除。3.D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①②说法错误。4.A “社稷”二字产生于古人的农耕活动表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①符合题意。在我们的实践中孕育出的农耕智慧表明要尊重自然顺农时,按客观规律办事,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树立正确意识是认识世界的要求,③不符合题意。主观能动性不制约客观规律性,④错误。5.D 《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为探索能源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表明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D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体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项不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并非都是正确的反映,B项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变规律”说法错误,C项排除。6.A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不能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②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范围,④错误。①③正确。7.A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①②正确切题。“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体现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说法错误。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错误。8.A 材料表明在空间站和卫星轨道选择上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项符合题意。人们的意识不能够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物质具体形态,B项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项说法错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要尊重客观条件,但人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D项说法错误。9.D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不符合漫画主旨,漫画强调客观存在,①不符合题意。“选择困难症就是:全部想要,却没那本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正确。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认识世界不符合漫画主旨,③不符合题意。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④正确。10.C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思是,白天思考或关注的事情,到了晚上会在梦中出现,这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世界是物质的,故④排第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这说明物质是运动的,故②排第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意思是,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地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君子有经久不变的准则或法式,这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故①排第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思是,青山挡不住江水,它终究还是会向东流去。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③排第四;“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意思是,按纹来劈柴,是很好劈开的,如果不按纹则会费很大力气,这启示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故⑤排第五。11.B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菊花,从不同的角度发出截然不同的感叹,这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①符合题意。同样的菊花,在不同人眼里却有完全不同的境界,这说明两首诗词都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有机统一,③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作者的知识能力问题,②不符合题意。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作者的心境不会改变反映对象的客观形态,④说法错误。12.B “要继续在改革上勇于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说明人对世界的改造离不开意识的指导作用,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②与题意不符。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创造物质世界,④说法错误。13.答案 以上观点片面。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求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自然界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应当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做到“自然无为”。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面对自然生态的恶化,应当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积极有为”,通过人工干预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生态保护修复,既应尊重规律,坚持“自然无为”,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积极有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