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同步练习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同步练习题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1.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要(  )
①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③依法取缔落后文化 ④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某校同学通过编排话剧再现了红军长征路上“半截皮带”的故事: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周国才随部队穿越草地北上。草地走了不到一半就断粮了,大家只好解下皮带煮着吃。当周国才的皮带被煮食一截后,他恳求把它留下作为纪念。胜利到达延安后,为缅怀牺牲战友,他用铁筷子在半截皮带上烫了“长征记”3个字。以话剧形式讲述“红色故事”有利于(  )
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②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 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生动展现信仰的伟大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记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市结合新时代的文明实践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多个街道社区推进集文化传承、志愿服务、议事调解、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区文化驿站建设,在驿站开展理论宣讲、便民志愿服务、文艺汇演、爱心课堂、运动健身等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赢得百姓点赞。这对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启示有 (  )
①提供内容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 ②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③把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与文化惠民结合起来 ④开展移风易俗,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夯实网络文化安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努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有益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最大增量”。这表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有利于(  )
①加强思想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促进文化交流,创造出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③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④提高正确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4·山东济宁期末测试]近几年,山东文旅部门陆续推出以下举措:不同景区合作推行联票、套票、一票多次多口使用、延长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开放时间、多方式筹措停车位;推出元宇宙、国潮文创、寻幽、怀旧、乡情等消费场景;修订入境旅游奖励办法,对入境旅游市场主体进行奖励。这些举措能够 (  )
①满足游客文化需求,提升游客的道德修养 ②展示山东文化特色,提高文旅产业竞争力 ③繁荣相关文化产业,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国家间文化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河南驻马店期末检测]近年来,某市围绕“文旅+”,紧扣文旅产业“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创造、业态创新,用创意驱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嵖岈山景区露营集市等夜游项目、皇家驿站“时光驿巷”怀旧主题街区等创意文旅活动不仅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而且体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这表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  )
①生产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 ②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融通各种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 ④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增强民间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革命文物见证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目前,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革命文物资源,需要不断挖掘内涵、创新传播方式,讲好革命文物的故事,增强革命文化的吸引力。增强革命文化的吸引力(  )
①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④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贡献,联合国将每年谷雨这一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这一天,通过举行多种文化活动,感受中文之美。“联合国中文日”的设立 (  )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交融 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 ③挖掘中华文化特有价值,推动文化创新 ④维护世界文化多样化,涵养共同的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基础。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写了强文化、增自信、强民族的生动图景。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深刻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说明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历程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启示。
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
10.[2024·山东德州期末测试]中国是礼仪之邦,彩礼自古就有。源于传统结婚习俗中的“三书六礼”,本为彰显中国人对婚姻的重视,也代表男方对女方的尊重。然而,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彩礼出现异化,“礼”的本质退化,“财”的特性凸显,甚至形成攀比之风。针对此类现象我们应(  )
①辨识不同性质婚俗,坚决抵制传统婚俗文化 ②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婚俗文化,维护公序良俗 ③加强青年的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④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时代新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近年来,大数据、AI等新技术大范围渗入用户日常生活,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内容良莠不齐,舆论发酵时间缩短,新闻舆论生态复杂多变,舆论引导难度增大,对新媒介生态下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提出新挑战。面对上述状况,新闻舆论工作必须(  )
①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③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电影《你是我的春天》没有宏大叙事的痕迹,而是回归到个体的情感体验,呈现医护人员、病患、志愿者等普通人身处至暗时刻的焦虑,以及直面困境的勇气。影片记录大时代下小人物们闪闪发光的瞬间,真实、不回避苦难、有纪念意义的表达。它里面有期望、有祈望,有春天迟早会来的坚定信念。该电影的成功得益于(  )
①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展现了时代风貌 ②崇尚传统道德这一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增强了文化自信 ③书写有筋骨、有温度、有信念的平民人生,彰显人民主体性 ④追寻艺术高度与当代现实的对立,实现了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治理智慧,为克服艰难险阻、书写辉煌史诗提供了思想营养和精神支撑。某历史学家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0多个文明形态,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因其包容性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民族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能够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④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滋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以下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②树立文化自信,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最优秀的立场 ③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④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
①凝魂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物质力量 ②引领思潮,培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集体观和家庭观 ③强基固本,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和民族凝聚力 ④弘扬主旋律,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城市滞后,存在一些陈规陋习,主要在于适应农民群众特点的载体平台少。“富脑袋”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和引导,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说明乡村振兴中如何“富脑袋”。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1.B 加强文化建设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②④说法正确。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①排除。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③排除。
2.B 由材料知,以话剧形式讲述“红色故事”有利于生动展现信仰的伟大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记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①④正确切题。“半截皮带”的故事属于革命文化,②说法错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排除。
3.B 材料启示我们推动基层文化建设要把新时代的文明实践和文化惠民结合起来,提供内容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①③符合题意。小区文化驿站建设属于公共文化事业,不涉及经济效益,②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开展移风易俗”,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4.C “夯实网络文化安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努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有益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最大增量’”,表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有利于加强思想阵地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正确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的问题,未体现“创造出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②与题意不符。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是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③说法错误。
5.C 山东文旅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推出举措目的就是促进文旅产业发展,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举措与游客的道德修养无关,①排除。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表述错误。
6.B 某市围绕“文旅+”,紧扣文旅产业“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创造、业态创新,体现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这表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需要生产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①③入选。要立足社会实践,不是立足中华传统文化,②不选。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④不选。
7.C 增强革命文化的吸引力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挖掘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③正确切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①错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④错误。
8.A 联合国将每年谷雨这一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这一天,通过举行多种文化活动,感受中文之美。“联合国中文日”的设立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交融,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①②符合题意。“联合国中文日”的设立没有涉及文化创新,③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维护世界文化多样化,涵养共同的价值观,④与题意不符。
9.答案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②坚定文化自信,不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10.C 传统婚俗文化并不等于落后婚俗文化,我们要坚决抵制落后婚俗文化,①错误。针对近年的彩礼异化现象,我们要加强青年的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婚俗文化,维护公序良俗,②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彩礼异化现象,不属于封建迷信,与“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无关,④不选。
11.A “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内容良莠不齐,舆论发酵时间缩短,新闻舆论生态复杂多变,舆论引导难度增大”,这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①②正确切题。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③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④与题意不符。
12.B 《你是我的春天》在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实践中,通过呈现医护人员、病患、志愿者等普通人身处至暗时刻的焦虑,以及直面困境的勇气,书写了有筋骨、有温度、有信念的平民人生,彰显人民主体性,①③正确切题。传统道德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②说法不准确。艺术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④说法错误。
13.D “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治理智慧,为克服艰难险阻、书写辉煌史诗提供了思想营养和精神支撑”,表明中华民族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凝聚力,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滋养,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③与题意不符。
14.D 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说明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③④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①错误。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能说中华文化最优秀,②错误。
15.C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①排除;应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④排除。
16.答案 ①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努力改造和剔除落后文化,纠正陈规陋习。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改变农村陈规陋习,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③提高村民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和引导,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