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第一框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4·重庆模拟预测]2023年11月24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方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对此正确认识的有( )①有利于加强双边合作,推动多极化深入发展 ②积极提供签证便利,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③中国外交以致力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出发点 ④有利于顺应全球化趋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全面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截至2021年12月,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 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性法律、法规19多万件;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7.4%,远低于入世承诺的9.8%,接近发达成员水平;实际开放市场接近120个分部门,大大高于入世承诺的9大类100个分部门……中国作出的上述努力( )A.表明我国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积极回应了世界对我国的期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C.彰显了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决心D.是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提高对外贸易质量的体现3.2023年10月18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习近平指出,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共建“一带一路”( )①表明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为世界联动发展凝聚合力 ②制定了新的国际贸易规则,推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③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④意在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年1—10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以推断出( )项目 总额(亿元) 增速(%)服务进出口 53 445.3 8.7服务出口 21 826.7 -7.4服务进口 31 618.6 23.5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 22 308 8.9旅行服务进出口 11 833.6 71.7①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②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 ③旅行服务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在提高 ④我国双向投资的规模和能力在增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年一季度,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 000亿元。以“新三样”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正在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和新的优势产业。这表明我国( )①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②顺应全球化趋势,持续优化外贸结构 ③培育自主品牌,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 ④推动贸易提质升级,释放外贸新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3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增加5%,达到创纪录的1 891亿美元。在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逆势增长,说明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且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外商直接投资B.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外资收益提高C.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坚持多边贸易—消除贸易壁垒—激发投资活力D.外商投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7.制度型开放通常指的是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对标对表国际通行规则,进而实现制度创新的对外开放战略。与先前的要素流动开放不同,制度型开放是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开放为主的开放。下列属于制度型开放措施的有( )①大规模地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生产要素 ②大幅削减关税,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 ③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构建 ④编制《高速铁路设计 基础设施》标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70多年新中国发展史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选择,必须长期予以坚持。中国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这是基于(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②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 ③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我国对外开放应由“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年9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美国将继续向中国出售芯片,但不会出售最顶尖的人工智能芯片。但此后华为Mate 60 Pro的推出让华盛顿感到担忧,因为美国的制裁并没有阻止中国取得关键技术的进步。相反,这些制裁反而刺激了中国更加努力地打造美国技术的替代品。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A.国际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C.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D.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武器就是要顺应时代主题的变化10.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高质量发展,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厚植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由此可见,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 )①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减少国外技术引进 ②提升自主培养质量,全面建设人才梯队 ③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逐渐淘汰传统产业 ④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科技创新机制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近年来,中国矢志攻克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努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抢占未来先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奠定基础……成功应对了外部环境变化和各种外部冲击。这告诉我们( )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②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③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对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④避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大国重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科技一直坚持独立自主,抢抓机遇,不断开拓,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强国目标扎实推进。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形势下,如果重要产业关键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往往容易被他人“定点攻击”,相关企业和行业也将面临生死考验。结合材料,运用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13.从调降冻猪肉、冻鳄梨等850余项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到大幅压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再到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东博会的相继举行,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市场潜力正不断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中国上述举措( )①彰显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同世界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②反映中国坚持自力更生,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③表明中国积极提高开放水平,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 ④推动我国放宽市场准入,促使更多优质企业更好地“走进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4年,中国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材料表明( )①我国落实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 ②我国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外资合法权益 ③投资自由是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优势 ④我国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适度进口是我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涵。近年来,我国立足国内,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但是,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完全实现粮食自给,还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我国积极发展粮食国际贸易,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进口国。基于我国粮食国际竞争力弱,为了避免三大主粮进口过量冲击国内产业安全,我国对玉米、小麦和大米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政策,就是将关税与配额结合起来实行进口限制的一种方法。对配额内进口的商品征收较低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商品征收较高关税。相当于为国内粮食市场竖起了一道“防火墙”,有效限制了主粮进口规模,保护三大主粮产业免受进口粮食冲击,从而保护了种粮农民积极性。因此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是粮食安全的重要防线。当前,一些国家希望我国扩大粮食进口关税配额,国内一些人也表示赞同。对此,有专家认为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可轻易调整现有粮食进口配额政策。粮食关税不减让、配额不扩大,对稳定国内粮食生产至关重要。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我国稳定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政策的合理性。第一框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1.D ①与材料无关,排除;单方面免签是优化签证政策的表现,为来华人员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②④符合题意;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③排除。2.C 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A项错误;中国作出的努力彰显了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决心,与“世界对我国的期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提高对外贸易质量”,D项不符合题意。3.B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共建“一带一路”表明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为世界联动发展凝聚合力,①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②错误。“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一带一路”初心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这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意在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④正确。4.C 服务贸易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表格无法体现其是首要动力,①不符合题意;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增长迅速,可推出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在优化,②符合题意;旅行服务进出口增速高于服务进出口的增速,可以推知其占比会提高,③符合题意;服务贸易属于对外贸易,不属于双向投资范畴,④不符合题意。5.C 材料没有强调贸易便利化、国际产能合作,①不符合题意。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长。以“新三样”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正在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和新的优势产业。这表明我国顺应全球化趋势,持续优化外贸结构,推动贸易提质升级,释放外贸新活力,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③不符合题意。6.D 优化进出口结构与吸引外资没有直接关系,A项说法错误;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而不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且不一定提高外资收益,B项说法错误;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与放宽市场准入无必然联系,这也不是消除贸易壁垒的措施,C项不符合题意;外商投资备案制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营商环境的改善,从而吸引外商投资,D项符合题意。7.D 大规模地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生产要素,大幅削减关税,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这属于传统的商品与要素流动型开放,而非制度型开放,①②排除;规则对接、规制协调、管理提升、标准制定是当前加快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抓手,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构建是规则对接,编制《高速铁路设计 基础设施》标准是标准制定,都属于制度型开放,③④符合题意。8.B 中国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这是基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①③符合题意;中国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并不是因为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②排除;我国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④错误。9.C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际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是否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A项错误。材料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并没有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项不符合题意。华为Mate 60 Pro的推出让华盛顿感到担忧,因为美国的制裁并没有阻止中国取得关键技术的进步。相反,这些制裁反而刺激了中国更加努力地打造美国技术的替代品。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C项正确。“消除贸易保护主义”说法错误,另外,当前时代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并没有发生变化,D项错误。10.C 国外先进技术有利于我们增强创新能力,因此,对于国外技术应合理引进,①错误;提升自主培养质量,全面建设人才梯队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②正确;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不一定是淘汰传统产业,③错误;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④正确。11.A 中国攻克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破解了许多“卡脖子”难题,这告诉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我们要攻克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并非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互利共赢,②不符合题意;中国攻克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成功应对了外部环境变化和各种外部冲击,这说明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对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③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机遇,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风险,“避开”风险说法错误,④排除。12.答案 ①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直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取得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但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我们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才不会让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吸收和利用世界先进科技、管理经验等,以增强本国独立自主的能力。(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13.A 调降进口关税税率,大幅压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举办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东博会,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既反映了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也反映了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①③符合题意;上述举措没有反映中国坚持自力更生,也没有涉及放宽市场准入问题,②④排除。14.D 材料主要表述的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没有强调落实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①不符合题意;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是我国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外资合法权益,吸引外商投资,②④说法正确;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但不是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优势,③说法错误。15.答案 ①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②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弥补结构性短缺,调剂国内余缺。我们要继续推动对外开放深入发展,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③继续实行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政策,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立足国内,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自给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适度关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