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二框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以感性具体为起点的。下列对感性具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A.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深刻把握B.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某种共性的本质的认识C.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外部形象的整体认识D.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的认识2.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 )A.分离 B.简略化 C.提纯 D.理想化3.2024年是中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20周年纪念日。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①量的积累为质的变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②以通过思维具体形成的正确认识为指导 ③不断强化对以往的否定和对当前的肯定 ④坚持发展中连续性和渐进性的辩证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 )①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复杂、最高级的概念 ②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整个世界的一切矛盾 ③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④所包含的种种矛盾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很多外国人最初来中国感受到的就是“中国文化独特,社会安全,食物多样,人们热情”,对中国形成了一个比较初步的整体印象。多住几年后,他们便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了解中国,从而形成一个对中国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这一思维过程( )①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由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③在第一个阶段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④表明提纯是思维具体的关键环节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6.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为一头完整的牛。对上述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①对牛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是“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感性具体 ②“庖丁解牛,目无全牛”阶段是“既知其表,又知其里”的思维抽象 ③清楚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是“知道其表里关系”的思维抽象 ④庖丁对牛的认识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他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蟾衣会马上被蟾蜍吃掉;他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用光照吸引、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一条成本低、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运用思维具体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8.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的区别在于( )①感性具体能由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思维具体需要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②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③感性具体以整体形象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思维具体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 ④感性具体是人脑对事物外在现象的整体反映,是综合性的感性认识;思维具体是人脑对事物内在方面(要素、属性和关系)的特定反映,是分离性的理性认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某市是有名的资源城市,采矿经济比较发达,但环境破坏严重,文化生活匮乏。2024年,新一届市政府了解了本市的实际现状后,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其他地方矿山发展经验,形成了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各方研究与思考,认为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才是改变现状的关键,最终提炼出“产业兴市、生态立市、文化活市、平安稳市”的整体思路。该市科学发展整体思路的形成( )①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历程 ②通过思维抽象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整体思路 ③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④以“科学发展”为思维上升起点完成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提出中国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先立后破”并不是首次被提及。2021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到“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此次再提“先立后破”,包含着针对性的新内涵,这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中国经济而言尤为重要。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认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是有必要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抓数字经济、虚拟经济,一定不要忘了实体经济是基础。”我们要先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立起来,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则是要“破”的部分,但在“破”的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在新动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确立之前,不宜对改变旧动能、打破旧模式操之过急,要更加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先立后破”的提及也表明经济规律指导边界进一步拓宽,新旧动能转换关系得到高度重视。“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政策方针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研判。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发展的知识,分析2024年经济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体现的思维方法。第二框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1.C A、B、D三项的说法都是针对思维抽象而言的,不符合题意;C项是对感性具体的正确认识,入选。2.C 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排除。3.A 由材料可知,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量的积累为质的变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①正确。思维具体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通过思维具体形成的正确认识为指导,②正确。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在肯定中包含否定,在否定中包含肯定,③错误。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错误。4.D 本题考查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据此可知,①②说法错误。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③④说法正确。5.C 本题考查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很多外国人最初来中国感受到的就是“中国文化独特,社会安全,食物多样,人们热情”,对中国形成了一个比较初步的整体印象,在这一阶段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多住几年后,他们便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了解中国,从而形成一个对中国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可见这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②③正确。认识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①排除。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而不是思维具体的关键环节,④排除。6.A 本题考查认识发展的历程。对牛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是“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感性具体,“庖丁解牛,目无全牛”阶段是“既知其表,又知其里”的思维抽象,①②正确。清楚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是“知道其表里关系”的思维具体,而不是思维抽象,③排除。庖丁对牛的认识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排除。7.答案 ①该青年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属于感性具体阶段;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他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探究其规律,从感性具体上升到了思维抽象。②该青年根据思维抽象得出的结论,发明了获取蟾衣的方法,最终找到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实现了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某青年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他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根据这些情况……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体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8.A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③表述错误。思维具体是人脑对事物各方面联系的完整再现,是整体的理性认识;思维抽象是人脑对事物内在方面(要素、属性和关系)的特定反映,是分离性的理性认识,④表述错误。①②符合题意,当选。9.B 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该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整体思路的形成,是通过思维具体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整体思路,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整体思路,并未体现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③不符合题意;①④正确。10.答案 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要求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新旧方式、新旧动能转换不能“一刀切”,不能“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②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坚持辩证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和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先立后破”,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③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两个阶段。“先立后破”抓住了我国经济不同领域、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做出了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科学研判,形成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性、规律性认识。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要调用认识发展的历程、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经济发展新旧方式、新旧动能转换不能“一刀切”,不能“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可联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要求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关键信息②:“先立后破”,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可联系辩证否定观。关键信息③:“先立后破”抓住了我国经济不同领域、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做出了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科学研判→可联系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两个阶段。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